APP下载

羊传染性口疮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2022-11-28温亭亭

畜禽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溃疡面脓疱口疮

温亭亭

(张北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张北 07645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羊肉食品市场需求扩增,本地山羊、绵羊养殖规模呈现出扩大趋势,在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养殖数量的增长,使得羊极易发生大规模传染病,其中,羊口疮病就是羊养殖过程中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如在2021年5月份,某黑山羊养殖场的羔羊出生3周后相继发生羊传染性口疮病,共有47只羔羊被传染,发病率高达83%。后经及时隔离和对症治疗,大部分患病羔羊的病情得到较好控制,治愈率为93.6%,但也给养殖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知,有必要做好羊传染性口疮病的科普宣传,使更多的养殖户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保障养殖户的经济利益,稳定市场。

1 流行特点

1.1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羊口疮病毒,属痘病毒科、痘病毒属,病毒呈椭圆形,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患病羔羊干燥痂皮内的病毒,在自然环境下可以存活1~2个月,期间始终具备传染性。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顺利越冬,并在低温环境下进入休眠期,等到次年春季升温后,病毒脱离休眠期重新具备致病能力。羊口疮病毒对酸碱环境较为敏感,因此临床上常用石灰乳等碱性溶液或醋酸等酸性溶液进行治疗。该病毒不耐高温,在温度超过60℃的环境下30 min即可失去活性。

1.2 流行病学

羊传染性口疮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冬春两季因为气候干燥、机体免疫力差,羊群发病率相对较高。绵羊、山羊均会发病,并且以3~6月龄的羔羊发病率最高。除了直接接触病毒被感染外,若患病母羊乳腺被感染,能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羔羊;患病的羔羊如果口、唇处有脓疱、溃疡,在哺乳时也可将病毒传至母羊。另外,患病羔羊的口腔黏膜、皮肤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疡,导致羊舍的地面、墙壁,以及槽具、饲料等都可携带病毒,因此传染性极强。另外,即便是患病羔羊经治疗恢复健康,体内也有可能残留病毒,后期有复发的可能。

2 临床症状

羊传染性口疮病的潜伏期通常在3~7 d,主要表现为口、唇以及皮肤各处出现丘疹、脓疱和疣状痂垢,破裂后形成面积大小不一的溃疡[1]。根据脓疱、溃疡出现位置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不同类型,比较常见的有唇型、蹄型、外阴型三种。

2.1 唇型

该病型属于羊传染性口疮最为常见的一种,轻型的唇型口疮可以在患病羔羊的嘴唇、眼睑、鼻镜等位置有肉眼可见的红色小斑点,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步发展成为芝麻大小的脓疱。脓疱形成1~2 d后破裂,然后干燥成为黑色痂垢。痂垢下面为溃疡面,2 d左右痂垢会自行脱落,然后溃疡面逐渐干燥、愈合,整个过程可持续10~15 d。重型的唇型口疮除了在唇、鼻等部位出现脓疱外,还会蔓延至下颌、耳廓等位置,导致整个面部形成大面积的龟裂。在痂垢下有肉芽增生,导致唇、鼻肿胀,正常的采食和呼吸都会受到影响,患病羔羊形体逐渐消瘦,严重者可能会因为营养不足最终衰竭而亡。另外,也有一些患病羔羊在发生传染性口疮病期间,溃疡面受到化脓性病原菌的感染,导致深度组织坏死,进一步加重病情。少数患病羔羊在发病期间还伴随有体温上升的现象。

2.2 蹄型

该病型多见于绵羊,不与唇型同时出现。患病羔羊的蹄冠、蹄叉等部位出现溃疡,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可以蔓延至小腿。患病羔羊因为蹄部、腿部溃疡疼痛不愿走动,长卧不起,强行驱赶会发现病羊跛行,部分病症严重的羔羊可能会因为衰弱而亡。

2.3 外阴型

该病型较为少见,患病羔羊的阴唇会出现脓疱、形成溃疡。在没有出现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外阴型羊传染性口疮病通常不会导致病羊死亡。

3 病理变化

将病死羔羊剖检后,可以发现患病羔羊的牙龈严重红肿,舌头肿大,并且舌苔有异常的红紫现象。下颌淋巴也有不同程度的肿大现象,部分病死羔羊可见喉头肿胀情况。胸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并伴随有肺脏增大情况。胃黏膜上有若干黄白色纤维蛋白膜附着。心肌松弛、变软,心外膜有针尖状的出血点。

4 实验室诊断与鉴别

4.1 诊断方法

从患病羔羊的发病部位提取少量的病理组织,制作成切片。使用磷酸钠对切片进行染色,然后将其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镜头下可以观察到呈椭圆状的羊口疮病毒。对病毒进行分离培养,使用胎羊的皮肤细胞对羊口疮病毒进行培养,接种48 h后再次观察,可以发现胎羊皮肤细胞有脱落病变情况。在动物接种试验中,将含有低毒性的羊口疮病毒的病理组织制作成乳剂,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到健康羔羊体内。等待24 h后观察,可以发现接种部位有轻微的红肿,并且长出芝麻大小的水疱,大约3 d后发育成为脓疱,破裂后1周左右自行痊愈[2]。

4.2 羊口疮与口蹄疫及羊痘的鉴别

羊传染性口疮病的症状表现与口蹄疫、羊痘两种疫病有诸多的类似之处,如果不仔细辨别很容易误诊,进而因为用药不恰当而增加病羊的死亡率。

羊传染性口疮与口蹄疫的区别在于:①感染位置不同。绵羊感染口蹄疫时,出现的水疱集中在蹄部,但是山羊感染口蹄疫时,水疱主要分布在口腔。羊传染性口疮病则没有品种差异。即绵羊和山羊同时暴发疫病之后,脓疱、溃疡等集中分布在同一位置的,为羊传染性口疮病。如果绵羊和山羊的病变位置有明显区别,可判断为口蹄疫。②病程不同。羊传染性口疮病的病程较长,如果加上潜伏期整个病程通常在2~4周。患病期间,患病羔羊因为进食减少而逐渐消瘦,最终因为营养不良、体力衰减而亡,很少有急性发病死亡的情况。而口蹄疫属于急性病,病羊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有短短几天。③症状表现不同。患有传染性口疮病的羔羊,除了采食减少、不愿走动等症状外,其他方面与正常羊没有明显区别。而患有口蹄疫的羊会出现严重的肠胃炎,表现出腹泻症状。因此可以通过排便是否正常鉴别口蹄疫和羊传染性口疮病。

羊传染性口疮病与羊痘都属于痘病毒科,两者也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鉴别:①症状表现上存在差异。羊痘通常不会在面部、蹄部等位置表现出明显的水疱,而是在腋下等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处有少量红斑,随着病程延长,红斑发展成为丘疹,在丘疹坏死后结痂并掉落。在结痂颜色上也有细微差别,羊传染性口疮病的结痂以红褐色、黑褐色为主,而羊痘的结痂颜色较浅。羊传染性口疮病的结痂周围比较光滑,而羊痘结痂表面有乳头瘤样的凸起。②体温变化不同。羊传染性口疮病虽然也会导致患病羔羊体温升高,但是仅为个例。而患有羊痘的病羊,则普遍表现为体温升高,其中绵羊体温较山羊更高,通常在41℃~42℃。

5 羊传染性口疮病的防治措施

羊传染性口疮病可以在各个年龄段的羊中发生,但是总体来看成年羊的病死率相对较低,而羔羊因为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机体免疫力不高,因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羔羊群中,若有1只羊发病,传染率可以达到80%以上,死亡率在20%~40%。因此,养殖户必须要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在了解羊传染性口疮病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后,从日常的饲养管理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该病的发生率,进而保障养殖经济效益。

5.1 预防措施

5.1.1 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

1)养殖场需要坚持做到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尤其是疫区引进羔羊。确实需要引进的,应当加强检疫,由于羊传染性口疮病的潜伏期3~7 d,因此至少需要隔离饲养7 d,如果是从疫区引进的羔羊,则至少隔离1个月,确定没有携带病毒后再进行混养或配种[3]。

2)健康的羊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不容易直接感染病毒。通常是在皮肤出现破伤时,病毒从伤口处进入羊体内从而引起感染。因此,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尽量提供柔软的饲草,尤其是要捡出芒刺,防止采食过程中出现口、唇部皮肤划破的情况。

3)羔羊生长期间如果缺少矿物微量元素,会出现啃土、啃墙的情况,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皮肤破损,进而被散落在泥土中的病毒感染。所以在日常饲喂时,可以向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矿物微量元素,或者是向饮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防止羊啃土,同时要保证羊舍内没有尖锐物体,保护皮肤黏膜不受损伤。

4)自然条件下羊口疮病毒的生存能力较强,做好养殖场内的定期消毒也十分关键。在羔羊出栏后,可以使用强碱性药剂进行喷雾杀菌,尤其要做好墙角等位置的杀菌,保证消毒全面、彻底。槽具也要定期进行消毒、清洗,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降低养殖场内羊传染性口疮病的发病率。

5)对于免疫力较弱的羔羊,在冬季还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避免因为环境应激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是预防羊传染性口疮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6)一旦养殖场内出现羊传染性口疮病的病例,需要立即将患病羔羊隔离,同一羊舍内的其他羊也要做好密切监测。羊舍应立即空出,并对羊舍内可能受到污染的槽具、器具、地面、墙面等进行彻底消毒,地面垫草和食槽剩余饲料需要烧毁。

5.1.2 做好疫苗预防

除了从日常管理的细节处采取预防措施外,免疫接种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羊传染性口疮病预防措施。所用疫苗应当与本地流行的病株相同或相似。在做好隔离措施的前提下,可以从患病羔羊的痂皮中提取羊口疮病毒,然后做毒性弱化处理后,制作成活毒疫苗。2月龄羔羊可以接种疫苗,接种后10~15 d即可获得免疫力,免疫保护期为1年。接种方式为“划痕接种”,对于3月龄以下的羔羊,可以选择后腿的大腿内侧进行划痕接种;对于超过3月龄的羔羊,可以在羊的下唇瓣进行划痕接种。具体操作方式为:选择3个注射器绑在一起,3个针头形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在接种区域内分别横着划一下、竖着划一下,在中间滴上0.3 mL带有低毒活病毒的疫苗。然后充分揉搓,使疫苗被组织细胞充分吸收。

5.2 治疗措施

5.2.1 西药治疗

养殖场内发现患病羔羊,并且确诊为羊传染性口疮病后,首先将其隔离,防止疫病传染,然后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降低病羊的死亡率。由于该病的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因此在发病之后首选西药治疗,以求最快控制病情。常用的西药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使用消毒后的外科手术剪刀和镊子,将患病羔羊口、唇、鼻等患处的痂皮揭掉,然后使用浓度为0.2%的高锰酸钾水反复冲洗2~3遍创面,将污秽物清理干净后,使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压创面,清理剩余的高锰酸钾水。使用棉签蘸取适量的碘酊甘油(碘8 g、碘化钾4 g、酒精50 mL,溶解后加入甘油12 mL),轻轻涂抹到清理干净后的创面上。如果溃疡面在口腔内部,则可以使用冰硼散(冰片20 g、硼砂120 g、芒硝20 g,研制成粉末)均匀撒在口腔溃疡面上。以上药物使用2次/d,连续用药1周可以加速溃疡面的愈合。同时联用青霉素1支(80万IU),链霉素1支(100万IU),用1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采取肌肉注射方式给药,1次/d,连续用药1周[4]。

2)施药前处理与上文一致,溃疡面清理干净后,使用哈拉(旱獭)油800 g融化后与200 g敌百虫均匀混合,然后涂抹在溃疡面上,用药1次/d,连续2~3 d即可痊愈。

3)使用病毒唑(三氯唑核苷注射液,100 mg/mL)、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mL)按照2: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成年羊每只每天注射量为4 mL,羔羊为2 mL。同时在局部患处涂抹碘甘油或龙胆紫,连续用药3 d左右即可见效。

4)对于蹄型羊传染性口疮病,可以选择5%柯辽林或者来苏儿进行蹄部脓疱和溃疡的治疗。用药前,需要使用清水冲洗病羊蹄部,去除泥土等杂物。然后使用上述药液清洗溃疡面,使用干净的纱布擦干残留的药液后,用棉签蘸取适量的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均匀涂抹在溃疡面上,最后用纱布进行包扎。每日换药前,将纱布拆下,然后使患病羔羊蹄部浸泡在5%甲醛溶液中,持续60~90 s后拿出,擦干残留药液后,使用棉签蘸取浓度为3%的龙胆紫溶液或浓度为1%的苦味酸溶液,轻轻擦拭溃疡面。换药结束后,注射抗生素1次/d,防止患病羔羊发生继发感染。

5)患病母羊需要用肥皂水或者浓度为2%的硼酸水,清洗乳房,2次/d,清洗完毕后涂抹氧化锌鱼肝油软膏进行消炎,连续用药1周可以治愈。如果是哺乳期的母羊,为防止传染和保证治疗效果,应暂停哺乳。

6)对于其他位置(如腋下、尾部等)出现并发症状的患病羔羊,可以将患处的痂垢剥离后,使其出血,然后使用纱布擦拭血污后,用桐油拌聚肌胞注射液涂抹。用量为每120 mL桐油对1支聚肌胞注射液,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给药3 d左右即可痊愈。

7)在用药治疗的同时,还应保证营养供给。向患病羔羊提供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草、饲料,同时保证水质清洁。患病羔羊要吃足初乳。对于病症较为严重的,可辅助以抗菌素或者磺胺类药物避免感染。

5.2.2 中药治疗

对于患病羔羊及时使用西药治疗可以有效遏制病情,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配合使用中医疗法,以帮助患病羔羊提高免疫力、加快受损组织的恢复。中药组方为:黄柏35 g、青黛25 g、肉桂10 g、冰片3 g,将4味中药材混合后研磨成为粉末,将溃疡面清洗干净后均匀撒上药粉,用药1次/d,连续3~5 d可以痊愈[5]。或者使用硼砂80 g、明矾40 g、冰片20 g、五倍子20 g,将4味中药材混合后研磨成粉末,再与蜂蜜调和,涂刷到溃疡面上,也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6 结语

羊传染性口疮病是羊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山羊、绵羊均可感染,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因此养殖户必须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地方畜牧兽医站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养殖户了解羊传染性口疮病的发病规律、流行特点、病症表现以及日常的预防措施和发病后的治疗方法。通过树立“未病先防、对症治疗”的养殖管理理念,才能切实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实现养殖效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溃疡面脓疱口疮
传染性脓疱病在羊养殖中的防治分析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青蒿白矾煎洗治脓疱疮
我长口疮了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C片治疗口腔溃疡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脓疱症早辨别
用开水泡苦瓜可治疗复发性口疮
消疡饮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