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口蹄疫病的特征与防控对策
2022-11-28格桑措姆
格桑措姆
(西藏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西藏 那曲 852000)
0 引言
口蹄疫病对牦牛的口腔、乳房、蹄部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水泡、溃疡等情况。该病的传染性强,对犊牛的危害性极大,致死率达70%以上。因此,应从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入手,充分了解口蹄疫病的特点,当地政府部门也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重视程度,使其掌握恰当的防控措施,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重视环境消毒,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同时,需要制定一套应急预案,当牦牛出现疫病时,启动应急预案,将危害降到最低。
1 流行病学
患病牦牛是主要的传染源,患病牦牛体表及分泌物等都会含有口蹄疫病毒,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或食道进行传播。口蹄疫的传染途径多样,比如污染的饲料、畜产品水源等。口蹄疫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性,不同的亚型抗原性也有所不同,因此每出现新毒株都有可能暴发新的疫情。
口蹄疫发病急,在发病初期患病牦牛的排毒量最大,毒性最强。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含有大量的致病病毒,即使治疗后及时康复,牦牛还会持续排毒4~5个月,有的病畜甚至可达1年。牦牛感染口蹄疫病毒后潜伏期在4 d左右,不会超过1周。口蹄疫传播方式包括扩散式和跳跃式扩散,这样的传播方式增大了口蹄疫防疫工作的难度。该病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5年会流行一次。四季皆发,冬季和春季是发病的高峰期。
2 临床特点
口蹄疫病毒的潜伏周期短,在发病初期,牦牛的体温升高,在40℃左右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呼吸急促,食量下降。唇舌、齿银等黏膜出现水泡,闭口流涎呈白色泡沫状。经过一天后,口腔内的水泡不断地扩大破裂成红色溃疡面,糜烂结痂。患病2~3 d后创伤面会形成新的上皮组织,病灶愈合后,这一症状会慢慢消失,采食量上升。但也存在病情不断恶化的情况,体温升高,反刍停止,心律不齐,最后心脏麻痹致死。此外,患病牦牛的乳房和蹄部也会出现水疱,水泡破裂后会露出鲜红色的烂疤,患病牛疼痛不已,有的会卧地不起。良性发病,一般7~10 d后会自行恢复健康;恶性发病牦牛会突发心脏麻痹,倒地死亡,死亡率在25%~50%。犊牛和怀孕母牛的患病率高,怀孕母牛会出现流产的情况。
解剖病死牛能够发现,口腔和体部出现了病变的情况,同时咽喉、气管、食道等也会出现大量的水泡和溃疡;胃部会出现出血性炎症的情况;心肌病变严重,并出现明显的心肌炎特点,心肌处有灰白色的条纹,触诊松软。
3 快速诊断技术
牦牛的口蹄疫病发病比较急,大多数病牛呈现出了良性发展的特点,而且根据临床表现特点,不需要开展实验室诊断便能够确诊。但是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病毒众多,为了进一步确定是哪一种血清型病毒,还需要开展实验室诊断工作:主要采集患病牛舌面、乳房皮部等处的水泡皮和水泡液,然后放入50%的甘油生理盐水中,送到检疫部门进行检验,确定病毒的类型;也可以采取血液,通过分离血清来确定病毒的类型。
快速诊断技术主要是应用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验:首先需要稀释样品,使用标准溶液严格稀释,并将稀释液作为阳性对照;其次,在操作过程中设置空白对照孔、标准孔和待检样品孔,放置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去除多余的反应溶液,充分干燥,作用30 s后将洗涤液移出,反复操作5次,然后加入酶标试剂,然后加入显色剂,进行遮光培养;最后分别测试每个反应孔的吸光度。如果抗体效价大于0.2判定为阴性,维持在0.2~0.3判定为可疑,如果不小于0.3定为阳性。阳性和可疑的样本还需要重复实验多次,最终结果为阳性才可确定为阳性。
4 口蹄疫的防控对策
4.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牦牛口蹄疫病的防控工作,重点在于日常的饲养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牦牛需求提供充足的饲料,确保营养平衡,尤其要加强对犊牛和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它们的患病率高,死亡率高。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提高牦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还需要确保饮水的卫生、安全,定期清理食槽和水槽。在患病高发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些药物进行保健,减少发病率。
4.2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牦牛口蹄疫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防控。各地的兽医防疫站需要做好督促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重视程度。口蹄疫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血清型病毒可使用不同类型的疫苗。在接种前需要根据当地的口蹄疫流行情况选择恰当的疫苗和合适的接种时间。
4.3 制定消毒计划
养殖户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制定完善的消毒计划,做好对牦牛生活环境的消毒处理。在制定消毒计划时,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内容,可以选择草木灰、石灰乳溶液、火碱水溶液等消毒药剂,在牦牛活动区域,可以使用3%的烧碱液、1%的复合酚,对周围区域可以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需要定期更换消毒药品的种类,防止病毒出现抗药性。
在冬季和春季的高发期,尤其需要注重消毒工作,可以增加消毒次数,确保能够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及时清理牛舍内的粪便,用水冲洗干净,保证环境干燥整洁。当疫病发生后,工作人员穿戴好防护服,彻底消毒场地内使用过的器械、用具,禁止随意带出;牛舍及周围环境做好消毒处理,开窗通风。
4.4 完善应急方案
养殖户需要制定一套应急方案,当疫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能够有效降低口蹄疫病对整个养殖场的影响,减少经济损失。养殖场的人员需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和检查工作,当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诊断,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确定口蹄疫病后,要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相关部门。这一系列的反应机制需要快速准确,相关部门要派遣人员和养殖场进行配合,制定应对的措施。及时隔离病牛,同一牛舍的牦牛也需要及时隔离。如果疫病十分严重,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 km作为封锁区域,向外延伸10 km作为受威胁区域,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排查和调查工作,确定发病的原因、种类、数量和范围。
如果出现病牛死亡的情况,需要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对病牛生活的牛舍环境和隔离环境都需要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避免口蹄疫病毒的传播。消毒时可以使用过氧乙酸等药品,2次/d。秉承着早发现、早治疗、早封锁的原则,将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口蹄疫病毒的蔓延。而将病牛送诊期间,还需要做好牦牛护理工作,确保饲料易消化,饮水干净;结合病牛的症状确定治疗方案。当疫区最后一头患病牛被扑杀后,2周之后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测,确定为阴性。养殖场牦牛进行免疫接种超过20 d可以解封。
4.5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当地政府需要针对养殖业的疫病防控工作出台相关的政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好宣传工作。这些规章制度能够形成一定的规范标准,约束养殖户的行为,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出现疫病及时排查,追根溯源,严厉打击瞒报行为,通过这一措施,能够使养殖户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接种疫苗,及时上报疫病情况。尤其是要控制好新品种的引进,完善检疫工作。确定新品种没有携带任何病毒,并做好隔离后,才可进入到健康牛群中,通过这一措施,有效防止疾病的蔓延。在混合饲养工作中,养殖人员还需要时刻观察牦牛群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上报,做好相关处理,防止病情的蔓延。对于出现过口蹄疫病的牦牛群,需要开展严格的监控工作。定期采集样本进行检查,通过这一监管工作也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再次发生。
4.6 建立牦牛专属的放养区域
根据牦牛放养的实际特点,可以建立专门的放养区域,和其他牲畜隔离开来,防止交叉感染。使用过的草场最好休牧2个月,经过充分的暴晒后,才可开展下一次放牧工作。做好牦牛群的管理工作,禁止牦牛群接触其他的牲畜,为牦牛提供专属的放养区域,有效控制口蹄疫病的发生率。同时,要开展病毒的监测工作,定期检查牦牛是否具有免疫抗体,如果接种不成功,还需要及时补充接种,减少发病率。
5 口蹄疫的治疗措施
牦牛患病后需要做好护理工作,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对于溃烂的口腔可以使用盐水、食醋进行洗涤,溃烂面采取1%左右的明矾水进行涂抹,也可以使用碘甘油治疗口腔溃疡。而对于出现水疱、溃疡的乳房和皮肤,可以采用温肥皂水进行清洗,然后涂抹青霉素软膏。同时还需要做好对母牛乳房的护理工作,定期挤出乳汁,避免发生乳腺炎。中药治疗方剂可选择甘草、赤芍、花粉、丹皮各15 g,木通、桔梗、大黄、连翘各20 g,再加入10 g的生地,研磨煎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确定了病牛的口蹄疫病毒血清类型后,兽医为牦牛选择口蹄疫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对患病牦牛注射疫苗后需要做好观察工作,少数牦牛会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不振、体温升高等情况,不需要特殊治疗,1~3 d会逐步恢复正常。还有一些牦牛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呼吸加快、体温升高、严重过敏、口吐白沫、严重时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应当迅速在牦牛皮下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5 mg,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6 结语
牦牛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对犊牛和怀孕母牛的危害大,死亡率高,而且对其他牲畜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控制该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当地的防疫部门和养殖户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确保营养均衡,提高牦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并完善应急预案。发生疫病后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做好隔离消毒和病牛护理工作,将危害降到最低。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有效减少口蹄疫病的发生率,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