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分析

2022-11-28李小英杨晶晶

畜禽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课

李小英,杨晶晶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立德树人理念的施行促进教育行业教学理念的革新。传统职业教育下,畜牧兽医专业教师会在专业课教学设计与执行上投入更多关注与精力,确保学生做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吸收与掌握,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但却忽视思政教育,不能很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提出,使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同时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1 课程思政开展意义

1.1 实现隐性教育

要想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就要求专业教师正确认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差异。思政课程是一门体现出政治属性的专业性学科,通常来说,学校会专门设立这一课程,并与其他学科一样,在授课结束后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状况,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而课程思政则是将思政教育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或在授课时,从教材中挖掘可起到教育作用的思政资源,再根据学科独有特征开展融合教育工作。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其教学目的都是通过课堂讲授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更为鲜明的形式输送给学生,从而达到隐性教育的效果。课程思政的教育主体为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过程中,科学渗入思政内容,并加以适当引导,确保学生在学习时有效接受主流价值观教育,促使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

1.2 正确价值观引领

课程思政的全范围开展与实施,对专业课教师教育能力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需要其具备极高的政治素养。同时,专业 课教师还应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拥护者,并始终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实际教学时,能够将正确且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给学生,指引学生接受与内化,使学生明确新时代对于专业人才素养、技能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而这也是课程思政开展的重点工作内容与最终目标。

1.3 融合教学目标

为满足课程思政实施要求,获得理想教育效果,专业课教师就应科学整合专业课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以思政课程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分析专业课教学内容,尽可能发现课程中与思政教育相符合的知识,再根据专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文化传承等信息,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工作。专业课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融合可以优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还为专业课教学时思政教育的融入指明方向,增强融合教育的科学性、高效性,并真正达到融合教学目标[1]。

2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将专业性知识灌输给学生,并帮助其理解吸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基于对教学目的的思考,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到知识点讲解方面,以此来培养学生学科技能,还有一些教师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促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以提高。但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均未涉及思政教育内容,严重影响课程思政建设进度与效果。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授课时,未形成思政教育观念,大部分教师认为专业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学科内容,并做到知识的正确运用,但却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并将该项教育工作视为思政教师的工作任务,认为其与自己教学关联性较小。此外,大多数专业课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不明显,需要深入挖掘才能发挥其教育价值,若缺乏对这类教育元素的深入研究,将无法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目标。由于兽医专业课程的特殊性,仅从教材内容表层无法发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思政元素,比如诚信、爱国、友善等。若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不注重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便会增大专业课思政元素融合、思政教育开展的难度。

3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3.1 积极落实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的有效施行始终要依靠课堂教学,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积极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1)教师应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需要树立自主意识,主动强化业务水准与道德品质,用高尚品格来正面引导学生。实际教学时,需要实时规范教学行为,严格要求,通过行为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做事,并有效接收、学习教师的优秀品格。

2)将思政教育元素科学渗透进教学管理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课堂学习与表现的管理力度,并在管理时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授课与管理时,应有意识地借助思政内容达到育人的效果,比如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需要及时管理与引导,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知识点上,但要想获得预期管理成效,对于教师技能传授、专业知识掌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确保学生能虚心接受。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切入点可以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也可以是社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以此增强教育管理说服力。教学期间严禁出现放任学生的问题,很多学校会在期末对教师施行四方评价,其中学生评估占比为60%,评价结果显示,往往不管理学生课堂表现的教师所得的评价成绩较低,数据表明学生认可教师执行管理、教育工作,也渴望被教育。若教师无法发挥其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只是讲解教材知识点,将会严重影响教学成效。

3)科学整合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设计阶段设定的思政教育目标,开展课程教学期间适当进行思政教育,但应合理把控教育程度,避免计划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变为思政课教学,使专业课教学失去价值。同时,也要保证思政教育的适时性,比如教授技能性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灌输“技能水平高,便会在企业、社会中获得更高地位”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2]。

3.2 寻找思政教育切入点

畜牧兽医专业主要面向畜牧养殖产业,通过知识点讲解,使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能力全面发展,并对学生职业及人文素养进行有效培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畜牧环境卫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繁殖、疾病诊疗等,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包括畜禽饲养管理能力、主要疾病诊疗及预防能力等,同时,还可在科学教育及实践教学下,赋予学生更多专业技能,如饲料加工、环境调控、饲料管理、畜禽日料配比等。畜牧兽医专业还和畜牧业息息相关,将专业性知识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切入点,深入探索课程中隐藏的思政内容碎片,再与专业课程教育衔接在一起。

1)教师应带领学生认识到畜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树立责任感与使命感。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着重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能力,增强重要农产品如蛋、肉、奶供给安全性。积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发出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并打造健全的动物防疫与生物安全体系。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与发展目标的讲解,可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意义,并了解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以此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将来能够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助力国家畜牧业发展。

2)向学生讲述专业发展历史,要求其了解自身责任,以此激发其动力。我国畜牧业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历经近百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我国畜牧业得到质的飞跃,目前,畜牧业的创业产值已高达40%。历史内容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畜牧业的辉煌成就,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呈现的显著变化,并实现了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潜移默化下,学生便会自愿响应国家号召,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树立起爱专业、爱党、爱国的先进意识,锻炼出不懈追求的坚韧品格与意志[3]。

3)讲解动物生长发育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比如在讲授动物解剖生理学时,教师可适时增加动物生长过程的内容,带领学生了解生命进化过程,而通过追溯生命本源,能够增强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并生成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文情怀。同时,还可引导学生探索动物生长发育规律,使学生意识到动物培育过程的艰辛,此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联系到人类成长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父母照顾自己成长的不易,并感谢其养育恩情。此外,也可讲解动物诊治过程,认识辨症施治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方式的严谨性、缜密性。

4)注重动物疫病防治知识点的讲解,强化学生生物安全意识。动物和人有很多相通的患病类型,比如猪流感、禽流感等,如果没有做好防疫工作,极易导致人群感染与发病,还存在扩散的风险。因此,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度学习动物疫病相关内容,使其了解动物易染病类型,并通过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做到对疫病诊断方法、防控手段的有效、正确掌握,还可在不断学习中,强化其防病意识,以保证生物安全。

3.3 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依据畜牧兽医专业特色,根据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实际要求,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在专业课教学体系中科学融合思政教育,以此挖掘专业领域中隐藏的思政、德育教育元素,同时,还可彰显出畜牧兽医专业中的人文内涵,比如家国情怀、中华精神等,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认知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4]。

教师应结合学生基础能力、社会及行业用人要求,制定具有实施价值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此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全新设计、完善整个课程体系。同时,还需要多方位审查各关键环节,包括教学大纲制定、教案设计、人才培养规划、教学案例拟定等,确保专业课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充分融合,并打造出更为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比如动物疫病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可从四方面着手。

1)基于疫病带给动物、人类健康的威胁,要求学生明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2)带领学生了解疫病特点,即大多数传染病的本源为动物,其占比高达70%,帮助学生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并主动加入到环境保护事业中。

3)学习、掌握疫病防控方法,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4)培养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认识到自己在畜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此增强学生事业发展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此外,教师还需要优化教育形式,构建全程育人体系。教学期间,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根据专业教学内容,挖掘隐藏的思政元素,尽可能在教学中融入热点时政话题,带领学生分析思政教学难点,讲述先进人物、行业楷模事迹,确保思政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做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全面融合。教师也应革新课程考核模式,适当提高实践环节与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考核权重,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与道德的全面考核。也可在考核时,加入前沿技术、畜牧兽医发展现状分析等内容,并合理设计考试题型,提高主观题占比,有助于学生思想认知的强化,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亦是难点,要求教师既要做好专业知识点的讲解,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还要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先进精神。对此,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师需要认识到专业课、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制定可行的课程思政目标,基于多视角寻找思政教育切入点,促使课程思政教学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为畜牧兽医行业输送专业型、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专业课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我是兽医志愿者
2020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兽医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