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未病理念探讨中风先兆的健康管理
2022-11-28张君如商庆新
张君如,商庆新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而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中风是可预防的,通过对中风先兆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极大地降低中风的发生率。本研究探讨在健康管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来认识、预防、治疗中风先兆的效果。
1 中风和中风先兆
1.1 我国中风的发展现状 中风在现代医学中命名为脑卒中,分为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我国总体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此外,脑卒中也是我国疾病所致寿命损失年的第1位病因。《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1]。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约有250万例,而且还以每年以8.7%的速率呈高速增长趋势[2]。我国脑卒中和其他国家脑卒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我国脑卒中具有明显的三“高”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尤其以高发病率突出。
1.2 中风先兆和中风的关系 中风先兆,又称“小中风”,是指中风之前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 是脑、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短暂性障碍的缺血性脑病,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3]。现代学者认为,TIA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血管动力学改变等多个危险因素作用,累及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发生的[4-5]。中风先兆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的头晕、头痛,无明显原因的肢体麻木、乏力或活动迟钝,语言謇涩、笨拙,突发的晕倒或摔跤,精神状态的改变,肢体不自主抽等。中风先兆发展为完全性中风的风险极高。中风先兆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不遗留病损症状,且众多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责任病灶[6]。
2 中医治未病理念与中风先兆
2.1 治未病”念对中风先兆的认识 治未病理念是中医学中关于预防和保健的根本,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之一。治未病就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复发。中医学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学对中风先兆的描述最早可以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曰:“气血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这是中医学中对中风先兆最早的文字描述,奠定了中医学对于中风先兆认识的理论基石。金元时期刘守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记载:“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宜先服八风散、愈风汤、天麻丸”,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中风先兆的主要症状及部分治疗方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详细而具体地记载了有关中风先兆的34种症状,尤其描述了一过性症状在中风诊疗中应用的重要性[7]。
2.2 治未病理念对中风先兆治疗的指导 一是“未病先防”,在中风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即中风先兆阶段,对可能导致中风发生的各种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诊疗措施来预防中风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有研究发现,吸烟可增加脑卒中风险[8],表明减少吸烟量可以降低中风先兆发展为中风的风险。二是“见微知著”,通过观察中风出现之前的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即中风先兆,来预知中风的发生。研究表明,病人发生中风先兆后的2~7 d内为脑卒中的高风险期,此时正确诊断出中风先兆并进行积极治疗,是降低中风发病率的有效方法[9]。三是“有病早治”,在中风先兆出现以后要尽早治疗,避免病情的延误发展为中风。在中风先兆期早期干预治疗成为延缓或抑制中风发病的重要研究思路[10]。四是“已病防变”,熟悉中风先兆向中风发展的传变规律,尽早切断传播的途径。朱宝燕等[11]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经早期针刺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中风急性期的发展。五是“病后防复”,在中风好转之后或者还没有发作的稳定期就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加强巩固,防止中风的复发。缺血性中风复发是导致病人死亡、再次住院、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Wang 等[12]研究发现,首发中风急性期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与缺血性中风3个月复发率有关。
3 治未病理念指导下健康管理在中风先兆中的应用
我国颁布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健康管理的定义为:对个人或者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个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并且对被管理者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的过程[13]。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和健康管理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以我国基本国情、文化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基础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理念,具有中国特色,被国民接受程度更高,更容易为国民服务[14]。
3.1 对中风先兆的健康宣教 中风先兆的健康宣教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鼓励人们积极地采用对健康有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措施,消除或减轻导致中风先兆发生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中风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陈汝文等[15]研究显示,病人最想了解自我管理的内容需求前3位为中风先兆及紧急救援程序、健康饮食原则及治疗方法及用药知识的情况。孙素涛等[16]研究表明,中青年居民缺乏对脑卒中相关知识获取途径,结合网络通讯的健康干预效果明显。此外,中医对中风先兆的健康宣教还包括传统养生保健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导引等运动保健的方法,积极推广这些运动保健方法能使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广大人民群众中[17]。
3.2 对中风先兆的饮食调理 中医健康管理认为饮食不节是中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春秋战国时的扁鹊常使用荠菜小豆腐汤来预防中风病的发生,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对“侯氏黑散”治疗中风的论述中,在方后注明:“此方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可见仲景在中风病的调摄方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18]。金·刘守真的《河间六书》中论述了“肥人多中风”的理论,其为后世依据体质因素辨证施食防治中风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卫琴等[19]研究显示,在173例中风先兆病人中,痰湿质病人的占比最高,痰湿体质与病人饮食密切相关。
3.3 对中风先兆的情志疗法 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一个特色优势体现在情志相胜法上。中医认为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以引动内风而发生脑卒中。中风病人发病急骤,往往突然倒下或者行动不便,这种突发的剧烈的变化,会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多生忧思恼怒。肝主疏泄,可以调畅气机,若肝病肝气郁而化火,或大怒伤肝,致使肝气上逆,则易于发生本病。潘素新等[20]对45例中风先兆病人通过调节病人情志等方法加以干预,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表明,情志疗法对中风先兆病人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4 对中风先兆的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中风先兆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中医治疗中风先兆的方法,且取得了显著疗效。中风先兆证多为虚实兼夹,治疗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息风、化痰祛瘀、滋补肝肾并用。国素梅[21]自拟补气行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病人,连续治疗14 d后,病人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水平改善幅度较阿司匹林明显。刘玲等[22]结合多年诊治中风先兆证的经验,认为在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虚”“瘀”“风”,在临床中活用川芎配川牛膝、土元配地龙等药对,常获良效。郝靖萍[23]研究显示,在中风先兆以及中风的中药应用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是活血化瘀药、补虚和中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吴羿姗[24]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统计了治疗中风先兆的常用组方药物,结果表明使用频数最多的是甘、苦、辛味药。
3.5 对中风先兆的针灸治疗 中风特色健康管理的一个特色疗法是针灸。卢永屹[25]通过传统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先兆 53 例,总有效率为 98.1%,治愈率为49.1%。沈梅红等[26]对造模大鼠的电针实验研究显示,电针对脑神经有一定保护作用,并能促进损伤神经元再生。易宣超等[27]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病人,结果表明,其近期、远期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未使用针灸的综合疗法。
3.6 对中风先兆的穴位疗法 穴位敷贴、穴位注射近年来也成为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的新方法。根据中风先兆病人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结合中医的奇经八脉,选择合适的经脉、穴位,进行敷贴和注射,能产生很好的治疗效果。王月皎等[28]采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先兆100例,总有效率为92.00%,说明针刺配合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显著缓解中风先兆症状的作用。杨龙飞[29]研究表明,川芎嗪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价值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7 对中风先兆的刺络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也对中风先兆的治疗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研究发现,刺络放血疗法通过疏通经络及祛瘀生新,调节机体脏腑功能,在循环系统方面,能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流变,从而能减少中风的发生[30];神经系统方面,能减缓丘脑区组织液流动,降低神经元代谢率,为脑卒中病人争取了一定的治疗时间[31-32]。
4 治未病理念指导下健康管理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
4.1 对中风先兆认识的不足 目前,各国把对中风的治疗重点都放在了中风发生以后,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是针对中风发生以后的各种临床表现而进行的,对中风先兆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此外,中风先兆发生以后的治疗措施缺乏特异性,不能完全满足各种中风先兆病人的需求。在下一步针对中风的治疗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中风先兆的认识,积极探索并应用中风先兆的多种治疗方法和措施。
4.2 治未病理念指导下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治未病比治已病更全面、更主动、更有利于恢复健康,是世界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33]。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挑战》的报告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34]。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特色的资源和优势,不断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健康管理模式为平台的中国特色健康管理道路。这不仅能有效延缓中风先兆向中风的发展,也能大幅度减少国家医疗保险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