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藤椒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2022-11-27李世洪宋国华李培
李世洪 宋国华 李培
1.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四川洪雅
2.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四川眉山
藤椒,学名竹叶花椒,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又称山花椒、野花椒、蜀椒等[1]。藤椒原产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是传统药食同源植物,作为调料在西南地区广泛使用[2-3]。藤椒在食品、工业、医药等行业均有重要用途,产品价值较高,种植具有经济性;藤椒植株抗干旱、耐瘠薄,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可以少施或不施化肥农药,种植具有生态性[4]。因此,发展藤椒产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农村生态环境,还有利于推动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洪雅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四川省首批“生态县”,具有多年藤椒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种植成功经验。
1 主选品种
1.1 青藤椒818
品种根系发达,生长快,长势好,两年生主枝可达2 m以上,3年即可形成高产树型。该品种抗低温、干旱,抗病虫能力较强,进入盛产期每公顷最高产量可达7 450 kg;刺少,便于人工采摘和机械化采摘;油苞大,含油率高,芳香、麻味浓,麻度比九叶青花椒高0.6%,市场销路好。
1.2 洪雅藤椒
品种经多年地方栽培,自然选择,亲缘关系与周边地区藤椒品种有所不同[5]。该品种抗逆性、抗病虫能力强,抗低温、耐干旱。根系为直根系,主根下达土层2 m以上,盛产期可达25~30年,较其他藤椒品种长5~10年。产品质优、油香、麻味浓烈。
2 园地选择
藤椒园地须年平均温度14~20℃,有效积温5 000℃以上,最冷月(一月)均温大于6.3℃,极端最低温度-10℃。园地海拔一般在400~1 000m,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海拔1 800~3 000m也有成功种植藤椒历史。园地土壤p H值6.5~7.5为宜,冲积土、紫色土、台地小土黄泥、红壤均可种植。园地一般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坡地、平坝、台地,坡度在25°以上的山地建园时要进行坡改梯。要求园地相对集中,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空气清洁,5 km范围内无污染源,具备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附属设施等。
3 种植技术
3.1 育苗
1)采种。选用树龄10年左右,生长健壮、结实多、品质好、无病虫害的藤椒树作母树,在种子成熟时采种。种子成熟时特征为种皮变红,种子呈黑色且富有光泽,果皮有2%~5%开裂。采种后,选择透风阴凉处将果穗薄放一层晾干,每天翻动3~5次,待果皮开裂用木棍轻拍种子,切忌阳光暴晒。
2)播种。从外地引调种子经过植物检疫,避免检疫对象、危险性病虫害传入。播种前先进行脱脂处理,采取碱水浸种,将处理好种子放在1%碱水中浸泡2 d,除去秕子,搓洗种皮油脂,捞出后用清水冲洗掉碱液,再拌入砂土或草木灰即可播种。秋播、春播均可,以秋播为主,春播2~3月播种,秋播8月下旬~9月中旬播种。播前精细整地,苗床地翻耕打地耙匀后,做到上虚下实、土细,施腐熟人畜粪或沼液22.5~37.5 t/hm2、有机肥1.5 t/hm2作底肥。
3)育苗。苗床厢宽1.2 m,厢长以地块而定,厢沟宽0.4 m、深0.3 m。采取两段育苗法,母床播种量1.2~1.5 t/hm2,播种后床面覆土2~3 cm,然后覆盖拱膜;采取营养钵育苗,将栽好的营养容器杯(营养袋)统一排放于厢面,每个营养容器杯(营养袋)内最多2棵幼苗,成活后去弱留强,每袋留1株。当幼苗长到5~10 cm、真叶3~5片时,进行间苗、定苗,苗距保持10 cm左右。当幼苗长到10~15 cm时,进行中耕除草,中耕前期应浅些,2~4 cm即可,随苗木生长,可逐步加深,苗根周围宜浅,地间、带间宜深,苗木生长期内中耕除草3~4次。3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追肥,施腐熟人畜粪或沼液有机肥1~2次。
3.2 栽培
1)定植。定植春季、秋季均可,春植3月上旬芽眼萌发前,秋植9~11月。坡地宜密植,土壤贫瘠的地块可按3.0 m×2.0 m定植,土层厚的地块可按3.0 m×3.0 m定植,密度1 050~1 650株/hm2。按适宜的株行距打窝,规格0.7 m×0.7 m×0.5 m,土层深厚可打小窝,规格0.4×0.4×0.3m。窝施腐熟油枯2 kg和其它有机肥2 kg,回土至窝深的2/3时,再用土壤将窝回填至基本与地面相平即可。
2)中耕和肥水管理。杂草发芽时第一次中耕,6月底前第二次中耕。用沼液或腐熟人畜粪、油枯攻树冠。一年施4次肥,早春株施腐熟油枯5.0~7.5 kg催芽抽梢,果实膨大期株施腐熟油枯3.0 kg、人畜粪10.0 kg沟施,采收后株施腐熟人畜粪15.0~20.0 kg,11月下旬株施腐熟油枯5.0 kg、沼液或腐熟人畜粪10.0 kg沟施。
3)整型修剪。幼龄树修剪在栽植第一年,距地面0.8 m将主径剪断,第二年在发芽前除去树干基部0.3~0.5 m处枝条,并在不同方向均匀保留3~5个主枝进行短切。成年树修剪有疏剪、缩剪、缓放、短截、摘心,抹芽、扭稍和除萌蘖、拉撑吊袋等方法。海拔550 m以下、园区7月中下旬采摘的,采摘与修剪同时进行;海拔550 m以上园区、7月下旬以后采摘的,修剪时主枝顶端留两枝延长枝,深丘及山区采取留枝与结果枝修剪方法,保证第二年有结果枝。衰老树剪除老枝、枯枝,留新枝,剪去靠近主干的直立旺盛枝,培养基部萌芽,恢复树势,重新结果。
3.3 病虫害防治
园地每2.67 hm2安置诱虫灯装1盏,每0.07 hm2安插25~30张黄板,间隔30~40 d更换1次。对个体比较大、活动能力不强的害虫,如天牛、金龟子等,可以采用人工捕捉、剪除蚧壳虫危害枝等方法除虫。在田埂、地角等处,种植草本花卉或其它具有诱集害虫的植物,保护自然天敌,诱集害虫产卵进行集中防治。蚜虫螨类防治,选用除虫菊、苦参碱等药剂兑水叶面喷雾防治;锈病防治,选用硫黄粉、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叶面喷雾防治;根腐病防治,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兑水灌根。冬季做好杂草、残枝清除,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清园,并涂白树干。
3.4 采收
当外果皮呈紫红色、种皮呈蓝黑色时,便可采收。幼树在树上连叶采后择叶,投产树在早上有露水时先摘树上叶子,待露水蒸发后再下枝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