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中毒的急救护理探讨

2022-11-27林素卿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1期
关键词:毒性中毒依从性

林素卿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医院,福建 漳州 363400)

儿童药物中毒具有高发性,患儿机体缺少完善的解毒功能,药物耐受性显著低于成年患者[1]。部分化学药物被患儿误食后较易发生急性中毒反应,损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引起毒性反应,严重时可致死[2]。药物中毒发生后,优质急救护理具有必要性,急救护理质量直接影响中毒患儿抢救成功率与就医体验[3]。为此,必须采取科学护理措施,完善急救护理流程,促进急救护理高水平落实[4]。本文从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医院儿科收治的药物中毒患儿中选取13例,说明急救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13例药物中毒患儿,其中溴氰菊酯中毒8例,碱剂中毒1例,杀虫剂中毒1例,杀鼠剂2例,杀蟑螂药中毒1例。男性患儿8例,女性患儿4例。年龄2~13岁,平均(7.19±2.78)岁。

纳入标准:①化学药物中毒确诊。②年龄2~13岁。③家长精神智力正常并且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④中毒前心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无家长陪护。②精神、智力障碍。③入院前死亡。④资料不全。⑤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①院前急救:抵达现场后快速观察患儿瞳孔和神志状态,评估患儿中毒程度。针对口服药物中毒并且意识清醒患儿进行咽喉刺激催吐,初步呕吐药物后饮用温水300~500 mL反复催吐。昏迷患儿禁止催吐,预防误吸窒息。保存患儿呕吐物与致患儿中毒物品,辅助临床诊断。严密监测患儿神志与血氧饱和度,动态心电监护。清理呼吸道,维持呼吸功能。必要时吸氧、机械通气等辅助呼吸。针对性创建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注急救药物。②绿色通道入院:转运过程中及时上报患儿情况,相关科室提前做好急救准备,通过绿色通道接诊患儿。③洗胃护理:使用电动洗胃机(型号:B-D型)与10~20 L温开水洗胃,组装管路设施后使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患儿头部充分前倾,置入胃管。胃管置入55~60 cm后,调整洗胃设备压力,抽出胃液,灌入洗胃液,反复冲洗胃管,洗胃液灌入剂量为300~500 mL。观察吸出液性状,澄清、无色无味后拔出胃管,送检胃内容物。④并发症防控:严密监测患儿血氧状态,预防低排综合征以及心脏再灌注损伤。监测肾小球功能状态,预防肾小管坏死、肾功能障碍。动态监测呼吸、血压、心率、脉搏等,及时发现神志异常,对症干预。⑤针对性干预:给予患儿人性化急救护理和针对性干预,策略性护患沟通或安抚低龄患儿。⑥家长心理干预:进行技巧性沟通,有效安抚家长,快速稳定家长激动情绪,调节家长心态,引导家长科学配合急救护理。

1.3 观察指标 生命体征:干预前后检测血氧饱和度(即SaO2指标)、心率(即HR指标)。

患儿依从性:使用《依从性量表》(即MMAS-8)评价患者依从性,MMAS-8总分0~8分。①完全依从:8分。②基本依从:6~7分。③不依从:0~5分。依从性=[①+②]÷(本组n)×100.00%。

家长心理状态:干预前后针对患儿家长进行焦虑、抑郁程度评价。①焦虑:《焦虑自评量表》(即SAS)评估家属焦虑程度,SAS评分越高,家属焦虑越严重。②抑郁:《抑郁自评量表》(即SDS)评估家属抑郁程度,SDS评分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药物中毒患儿数据,计量资料(生命体征、家长心理状态)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患儿依从性)以率(%)表示,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 干预后SaO2指标>干预前(P<0.05);干预后H R 指标<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3例患儿SaO2、HR指标变化()

表1 13例患儿SaO2、HR指标变化()

2.2 患儿依从率 干预前,不依从9例,基本依从4例,完全依从0例,依从率为30.77%;干预后,不依从1例,基本依从5例,完全依从7例,依从率为92.31%;干预后依从率(92.31%)>干预前(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3例患儿依从率比较

2.3 家长心理状态 干预后SA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SDS评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家长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3 干预前后家长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溴氰菊酯、碱剂、杀鼠剂、杀蟑螂药等药物为居家常见药物,存放不当较易导致患儿误触误服,进而引起中毒[5]。以溴氰菊酯中毒为例,不仅刺激皮肤,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诱发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乏力、视力、肌肉反应异常等,严重时抽搐、昏迷、致死。急救护理可迅速缓解机体中毒反应,减轻毒性影响,促进患儿良性转归[6]。

本次研究中,生命体征显示,通过急救护理干预,患儿SaO2指标得到有效提升,HR指标显著降低,由病情指标变化可知,急救护理改善了化学药物中毒患儿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异常,纠正了生命体征紊乱问题[7]。

依从率显示,实施急救护理干预前,患儿总体依从率较低,仅为30.77%。通过护理干预,中毒患儿显著提高了依从率,干预后依从率可达到92.31%。患儿年龄较低,身心不成熟,缺少自主配合意识。同时受到化学药物毒性影响,患儿常见严重不良反应,存在显著不适感,因此依从性较低。优质急救护理从患儿身心特点出发实施急救护理,可改善依从性[8]。

家长心态显示,急救干预前可见家长存在显著焦虑、抑郁等消极心态,家长不良心态影响家长有效配合医护人员,较易引起医疗纠纷。急救护理中,积极进行家长心理干预,促进家属配合。

在急诊小儿药物中毒护理中,常见病情为患儿误服降糖、降压药物,患儿误以为上述药物为糖粒,因此发生药物中毒。急性中毒可见于各年龄段,具有高发性。急性中毒后,应快速识别患儿症状,检查用药剂量、中毒时间与药物毒性。针对具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患儿,询问用药情况,对于用药情况不明患儿,应将可疑药物、包装、说明书、患儿排泄物或呕吐物等携带至医院,以便于进行专业检查[8]。

针对误服药物毒性较强、难以短时期予以专业救护、当前生命体征稳定的患儿,应实施有效催吐,减少体内药物残留。可使用压舌板或者手指对患儿进行咽喉部刺激,促进患儿呕出胃部内容物。针对胃部内容物较少患儿,可促进患儿大量饮水然后催吐。在催吐前,应保证患儿意识正常,并且中毒时间较短,意识异常、中毒时间较长患儿不适宜进行催吐。应针对误服患儿进行及时洗胃,促进患儿预后。误服药物(4~6)h内是洗胃最佳时机。

针对误服少量轻度毒性药物患儿,可充分饮用温水,加速药物代谢,从而降低体内毒性,如退热、消炎、消化等药物通常可进行此类处理。对于肝肾毒性较强药物中毒患儿,或者严重影响系统功能患儿,应结合药物特性进行解读用药,加速药物毒性排出体外[9]。

儿科常见因为药物中毒而紧急入院患儿,该类患儿通常病情危急,必须在发现误服药物后第一时间实施正确急救处理,并且及时入院就医,进行全方位检查和科学治疗,尽可能减轻药物毒性对患儿机体造成的消极影响,预防重症并发症或者后遗症。在接诊药物中毒患儿时,应指导家属予以科学急救,并且保留可疑药物以供医师诊断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药物中毒患儿所服药物种类、剂量、误服方式、服药时间长短存在差异,因此在急救护理中患儿具有不同症状表现[10]。

患儿药物中毒通常对四大系统造成毒性危害,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受累时,常见症状为患儿呼吸障碍,可见口腔、气道等呼吸道异常分泌物。消化系统受累时,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心血管受累时,常见患儿胸闷、胸痛或者心悸。神经系统受累时,常见患儿意识异常、语言障碍、昏睡、抽搐或者走路不稳等症状[11]。

在急诊护理中,应尽快清除误服药物,尽可能避免药物被机体继续吸收。然后分析中毒情况与患儿症状,针对性护理干预。洗胃护理中,通过冲洗剂充分冲洗胃部,直至洗出液呈现清亮状态,进行导泻干预。通过皮肤接触导致药物中毒患儿,可采用肥皂水冲洗皮肤,减少皮肤药物残留。明确患儿中毒原因后,科学进行特效解毒剂用药[12]。针对重症患儿,必要时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应有效护理呼吸道,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针对重症患儿实施心电监护,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呼吸机等保证患儿顺利呼吸。根据患儿病情进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进行利尿和促进药物排泄治疗,同时进行止惊用药和支持性治疗[13]。

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应加强患儿家属健康宣教,预防药物中毒再次发生。药物中毒患儿通常是误触、误服成年人降压及降糖药物或者杀虫剂、除草剂等。在日常药物管理中,家长应将药物单独存放在患儿难以接触的位置,避免药物与食物混放。儿童患病治疗时,家长护理患儿用药时避免欺骗患儿药物为糖果,防止患儿形成错误认知。患儿具有较强好奇心与模仿力,在家长用药时应避免幼儿,并且日常对幼儿进行必要健康宣教,向幼儿说明药物的作用,降低幼儿误服风险。家长在管理常备药时,应规范分类,降低药物误用风险。如成年人用药、儿童用药分开存放,内服用药、外用药分别存放[14]。存放药物时,应保存药物说明书与外包装,避免误服过期药物。指导家长用药前应确认药物有效期、不良反应等。在急诊护理中,应力求减少药物残留,促进药物排出体外,缓解药物毒性影响,然后通过补液平衡水电解质、改善机体状态,促进患儿健康[15]。

综上所述,药物中毒急救护理可促进血氧饱和度提升与心率提升,促进中毒患儿生命体征恢复,增强患儿依从性,同时可显著调节家长不良心态,护理成效显著。

猜你喜欢

毒性中毒依从性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毒
爸爸中毒了
毒性中药宜久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