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脑出血预防肺部感染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2022-11-27梁芹熊丹丹刘冬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1期
关键词:监护室预防性肺部

梁芹 熊丹丹 刘冬莲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 神经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0)

脑出血基于病情危重,多被收治到重症监护室,且多数患者伴随严重肢体障碍与语言功能障碍[1]。脑出血具有突发性特征,加上患者对重症监护室环境的恐惧,导致其容易出现多种负性情绪,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2]。除此之外,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基于疾病自身因素及治疗操作,存在一定肺部感染风险,这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主要预防方向[3-4]。并发症防控为核心护理目标,对于此目标的实现采用具有前瞻性的护理干预方案效果显著[5-6]。而预防性护理干预则能够满足此种需求,适合应用到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本研究对院内8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旨在探究预防性护理在并发症防控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症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3~78岁,平均(62.45±5.06)岁。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5~78岁,平均(63.62±5.4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性(P>0.05),可对比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确诊脑出血。②收治在重症监护室。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性疾病。②精神疾病史。③生命体征不稳定。

1.3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生命指征监测,评估患者病情风险,有异常表现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观察组以预防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树立安全护理理念。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强化风险防控意识。要求所有护理操作依据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制度及无菌原则进行,预防院内感染。②优化管理模式。多数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住院期间免疫力下降,对环境中细菌防御能力较差。因此,日常护理工作应重视病房消毒重要性,减少不必要护理操作,维持病房良好空气质量。③口腔护理。观察患者呼吸、排便等情况,判断恶心与呕吐症状发生可能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误吸与窒息。按时辅助患者更换体位,通过叩背促进排痰,若无法自行排痰,及时用吸痰管辅助排痰,并指导患者多饮水,做深呼吸锻炼。④维生素应用。采集患者痰液进行培养,若存在感染菌种,则依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并持续追踪感染控制情况。⑤饮食干预。进食前对患者给予吸痰处理,维持30°半卧位鼻饲,食物温度控制为40 ℃左右,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节鼻饲滴速,以高蛋白质与维生素含量食物为主。⑥健康宣教。对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疾病、治疗、并发症相关知识宣教。强调肺部感染并发症危险因素,以及自我管理措施。告知加强口腔护理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促使患者注意个人卫生,自觉有痰液难以排出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辅助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②以Fugl-Meyer评估患者运动能力,总分100分,分值高提示运动能力强。③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100分,分值高提示生活活动能力强。④以SAS与SD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分值高提示负性情绪程度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调查数据处理,用()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67%(P<0.05),其中观察组无肺部感染发生,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的11.9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运动功能异常,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到影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焦虑、抑郁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中8例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观察组中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其发病原因与脑血管病变相关,其致死率与致残率相对较高,而发病期间以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与致死率、致残率具有密切关联[7-9]。脑出血多无征兆,多数患者在剧烈活动或情绪过于激动时发病,可伴头痛、恶心呕吐、偏瘫等症状[10-13]。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意识模糊或昏迷症状,在发病时间延长下脑组织损害程度随之加重,为此,及时治疗是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则[12]。基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疾病特征,促使患者难以适应此种变化,可引发多种负性情绪,容易加重病情进展。除此之外,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的风险还在于,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操作后,可能引发感染,以肺部感染常见,也可加重病情,影响患者预后[13]。对于肺部感染并发症,除诊疗操作外还可受到多因素影响,如脑出血以老年患者居多,生理功能衰退,可合并其他基础病症,导致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机体免疫力较差,增加了肺部感染发生风险。重症监护室病房环境管理质量也可影响肺部感染发生风险[14]。在住院时间方面,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与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重症监护室时间的延长,患者唾液腺中纤维连接蛋白逐渐减少,促使细菌黏附能力增加,口腔正常菌群的改变可引发肺部感染[15]。在治疗相关因素方面,对于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可用到呼吸机,而呼吸机应用与院内肺部感染之间也存在相关性。重症脑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多基于呼吸衰竭表现而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16]。长时间借助于呼吸机维持呼吸患者,呼吸道黏膜受损,可破坏机体防御机制,且气体未经上呼吸道过滤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容易发生细菌感染[17]。脑出血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或呼吸困难症状后,多采用气管插管或切开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基于以上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认为可通过加强护理干预予以预防。本研究中对重症监护室的脑出血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以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对比,预防性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分布感染与伤口感染及皮下气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提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防控多种不良事件方面优势显著。预防性护理干预具有前瞻性特征,预先对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特征及并发症风险等进行总结,并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如辅助患者积极排痰、清理口腔分泌物等,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风险。辅助患者调整体位、加强病房环境管理等也可预防环境内细菌侵入患者体内引发感染。除此之外,经本次调查证实预防性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干预后以常规护理为参照,预防性护理干预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高。脑出血发生后多伴随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受限,进一步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实施,辅助调整患者体位、防控并发症、饮食干预等可促进患者免疫力提升,并逐渐恢复肢体活动功能。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于并发症防控护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此种护理干预模式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得以广泛应用[18]。对于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护理目标为监测患者病情、辅助维持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等。预防性护理模式的应用,除常规病情监测与配合治疗外,更倾向于强调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性,采取多种预防性方法进行事前干预,降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到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中,可强化肺部感染预防效果,在其他伤口感染等不良事件方面也具有预防作用,可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

猜你喜欢

监护室预防性肺部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