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角色适应情况的影响

2022-11-27董香桂祝珺珺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1期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喂养家属

董香桂 祝珺珺

(1 鹰潭市月湖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江西 鹰潭 335000;2 鹰潭市中医院妇产科,江西 鹰潭 335000)

分娩是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分娩后尽早予以婴儿母乳喂养对婴儿机体健康成长较为重要,还可提高婴儿的智力、自身免疫能力、降低猝死症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针对产妇而言,母乳喂养对机体恢复有着积极性影响,降低乳腺癌发生率,促进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1-3]。通过临床相关数据得知:多数初产妇缺乏对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更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一旦遇到难题,可导致喂养失败,尽早对初产妇开展健康宣教非常重要[4-6]。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是近年来新研发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动机、能力、机会构成行为来源,并予以初产妇教育、鼓励等干预对策,有效促进初产妇保持健康行为,予以初产妇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提高其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知度,尽早适应母亲的角色。因此,本文就针对初产妇开展不同护理模式,分析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临床应用价值与应用优势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甄选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初产妇130例,应用平均分配方法,分为2个小组,参照组65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23±1.53)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0例,自然分娩45例;试验组65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1.20±1.51)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3例,自然分娩42例;在基线资料各组互比,无差异性(P>0.05)。

1.2 纳入与排斥标准 选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②初产妇本人或家属对本次调研知情同意,并自愿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剔除标准:①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或并发恶性肿瘤疾病者。②精神障碍者。③听力、语言沟通障碍者。④中途退出或不接受护理干预者。

1.3 方法

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细化讲解母乳喂养技巧,并对初产妇不良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纠正,指导初产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试验组:开展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具体如下:

1.3.1 成立健康宣教护理小组 调整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组员,护士长为组长,并统一对初产妇进行培训,提高其母乳喂养技巧、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流程与目的、强化个人交流能力等,学习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相关案例。组员根据临床护理需求及自身健康教育经验等,设计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内容。

1.3.2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措施 ①一对一访谈:在院期间,护理人员与初产妇选择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地点可选择护士站或医师办公室,每次沟通时间为30 min,家属可参与。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与家属的理解能力可通过播放幻灯片、口头宣教及发放母乳喂养技巧手册等形式展开,详细讲解母乳喂养优势,可根据婴儿睡觉时间、寻找奶头、吃奶时间等判定婴儿处于吃饱或饥饿状态,扩宽初产妇母乳喂养技巧。同时,针对初产妇错误的生活习惯进行纠正,并鼓励初产妇纯母乳喂养,指导其增加泌乳量方法,如每日对乳房进行按摩、开展正确的产后运动,对初产妇在母乳喂养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与指导。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督促,让其多鼓励、配合初产妇,予以初产妇家庭与社会支持,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呵护,这对调节初产妇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影响。②健康讲座:邀请专家开展关于母乳喂养方面的讲座,并督促初产妇与家属积极参与,专家不仅详细讲解关于母乳喂养方面的技巧及母乳喂养优势等内容,还需引导初产妇控制生理与心理活动,学会控制自我情绪,针对初产妇、家属就母乳喂养方面的疑问进行全面解答,对于其合理需求尽可能满足。③同伴教育:在调节允许的情况下,让初产妇与初产妇之间进行详细的沟通与交流,讲述自我母乳喂养的感受与心得,并传授个人经验,让纯母乳喂养的初产妇进行现身说教,鼓励其他初产妇,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④构建微信群或QQ群:由护理人员为主导者,让初产妇自愿加入,便于出院后了解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时纠正其错误的喂养方式,更利于护理人员与初产妇、家属开展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母乳喂养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对于其合理需求尽可能满足,并适当鼓励、安慰与支持,予以其心理与家庭的支持。同时,为初产妇制订正确的饮食方案,产后1周建议饮食尽量清淡,多选择米粥、面条、蛋汤食物为主,产后2~4周食物可适当进补,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生姜、桂圆、红糖、牛奶等及新鲜的蔬菜与水果,并在两餐之间适当饮水,在哺乳期间不可饮酒吸烟。此外,护理人员定期通过微信平台发放关于母乳喂养优势与技巧、产后恢复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要求初产妇将母乳喂养状况及机体康复情况及时汇报给护理人员,对于母乳喂养不积极或在微信群中发言率不高的初产妇,护理人员可通过电话随访询问其机体状况,并对其情绪进行调节,对其在喂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若有必要应督促初产妇及时复诊。

1.4 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后,开展不同护理模式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选择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调查表,对护理后初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能力进行评价,评估内容为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亲子依附感3个维度,满分依次为25分、50分、25分,评分越高,则说明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越强。选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自评量表对护理前后初产妇进行评价,包含内心活动维度与技能维度,共有30个条目,应用5级评分(1~5分),总分为30~150分,所得分值越高,则说明初产妇的自我效能越高。同时,对初产妇与家属发放调查表,让其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技巧、护理舒适度方面进行评价,每一项评分为100分,所得分值越高,则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参照组纯母乳喂养率40例(61.54%),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55例(84.62%),经统计计算可得,χ2=8.797,P=0.003,结果显示,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参照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母亲角色适应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亲子依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母亲角色适应情况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母亲角色适应情况的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护理时段自我效能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初产妇的自我效能评价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初产妇的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均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护理时段自我效能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不同护理时段自我效能评分的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试验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技巧、护理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用母亲的乳汁喂养婴儿,也是婴儿最健康的食物[7-8]。但部分产妇对母乳喂养优势及技巧认知度较低,从而导致我国纯母乳喂养率不高,因此,对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开展健康宣教非常重要[9-11]。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具有高效、科学及可行性高等优势,教育形式多样化,深受初产妇认可与接受[12-13]。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可从能力、机会及动机3个行为来源对初产妇实施持续性教育,其中动机具有教育、培训、说服、激励、强制、建模干预功能,能力具有教育、培训、实现干预功能,机会可发挥限制、环境重建及实现功能,而动机中通过一对一访谈可对初产妇的母乳喂养态度进行了解,从而予以其针对性疏导与教育,纠正其错误的母乳喂养认知行为与态度,提高纯母乳喂养自信心,专家讲座可达到强化初产妇母乳喂养意识,达到鼓励与支持作用,同伴教育有助于初产妇与初产妇之间进行全面的沟通与交流,传授经验心得,并互相安抚与鼓励,增强纯母乳喂养信心[14]。能力:通过构建微信群与QQ群可定期发放关于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可达到持续性护理目的,还可解决初产妇在母乳喂养中所出现的问题[15-16]。通过面对面交流,护理人员可收集初产妇的基本信息,对其健康宣教需求进行了解,根据初产妇、家属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日常生活习惯及家庭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可为初产妇制订正确的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方案。机会:告知初产妇与家属可通过微信、电话、参与专家讲座与微信活动等方面获取知识与帮助,从而有效解决母乳喂养中所存在的难题。多种途径与方式有助于初产妇与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与呵护,从而增强其母乳喂养依从性,而且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可达到持续性护理目的,可及时了解初产妇母乳喂养状况,耐心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处理困惑,以免母乳喂养期间出现问题加重初产妇生理与心理不适,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及温柔的语言可有效解决其不良情绪,予以其精神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让初产妇感受到呵护与关爱,进而提高母乳喂养依从性。

通过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为:开展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健康宣教。这说明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可提高初产妇与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度,而且通过饮食等方面的干预,避免乳汁分泌不足情况出现,解决初产妇在母乳喂养期间所存在的难度,进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的初产妇在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亲子依附评分均高于常规健康宣教。提示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利于初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并保持轻松、乐观的态度;开展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的初产妇的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均高于常规健康宣教。开展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期间,护理人员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大力宣传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与知识,纠正初产妇错误的喂养观念,提高个人喂养技能,而且有家属的陪同与呵护,更有助于初产妇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心态平静,更可提高其喂养自我效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的初产妇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技巧、护理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常规健康宣教。这表明实施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时,护理人员专业性强,可解决初产妇在喂养期间难题,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进而消除内心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16]。

综上所述,予以初产妇开展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宣教不仅可提高纯母乳喂养率,还便于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保障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持续性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初产妇母乳喂养家属
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对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meta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母乳喂养进社区
我的月子经:从纯母乳喂养到体质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