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痉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效果

2022-11-27郭超年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1期
关键词:痉挛体位偏瘫

郭超年

(龙岩慈爱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脑部血管突然性破裂或者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到大脑而产生的脑卒中损伤的一种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有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00%~70.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有头晕、肢体麻木、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者晕倒,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等。脑卒中患者后遗症较多,最常见的是偏瘫及肢体痉挛。脑卒中后偏瘫即身体一侧的面部、手臂和腿部肌肉引起中枢性神经损伤,导致瘫痪。55.00%~75.00%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偏瘫。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主要是肢体肌肉持续性或者间歇性自主收缩,主要是因为肌肉过度兴奋。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控制,则会直接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引起关节畸形或者挛缩[2]。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主要是因为经脉不通,气血运行失调,经脉失养,功能失调导致的。中医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治疗有独特的见解。中医认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主要目的为调节阴阳,经气,疏通血脉,补充心血,缓解痉挛[3]。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能够改善肢体功能。解痉方为中药方剂,能够注重整体调节,改善机体内部环境,能够起到益气、通络、活血化瘀等作用。将两种方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能够发挥明显效果。此次研究则分析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采取解痉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产生的效果。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接收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设定为对照组;40例采取解痉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对照组男21例(52.50%),女19例(47.50%),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2.35±2.35)岁。观察组男22例(55%),女18例(45%),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2.33±2.34)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病在3周~7个月,均存在偏瘫和肌张力增高情况。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文研究内容和目的。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③均为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沟通困难,认知障碍。②配合度较低。③中途退出。④既往存在运动功能障碍。⑤恶性肿瘤。⑥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实施解痉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即根据患者机体状况进行基础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运动,肘关节做伸展运动,前臂旋后运动,腕关节进行腕背伸,桡侧偏及尺侧偏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治疗医师对患者进行被动连续,促使每个动作保持2~4 min。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0 min,持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组:①康复训练治疗:a.抗痉挛体位良肢位摆放,利用软性靠垫将患者放置在舒适抗痉挛体位,注意体位定时更换,一般每2 h体位更换1次。b.负重体位缓解肌痉挛,如指导患者采取坐位体位,并促使上肢伸展,双手掌平放置在治疗床,重心从一侧往另外一侧反复转移,直至重心转移到患侧时,患侧上肢屈肌拉长,停留在1~2 min。半蹲位下肢屈曲负重,促使下肢伸肌拉长并停留在1~2 min。c.物理因子缓解肌痉挛,利用声、光、电、磁、温度、力等因子帮助患者缓解肌痉挛引发的疼痛,降低肌张力,防止肌肉萎缩或挛缩变形。如冷疗,将手反复多次浸泡在冰水中,每次约10 s后取出。温热疗,各种传导热、辐射热、内生热等局部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痉挛。d.拮抗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引体向上肩拉和肩部推举,即肩推。引导患者进行卷腹和下背伸展。e.痉挛肌肉牵拉,牵拉最后末端停留5~10 s,直至痉挛缓解后再慢慢回到起始端。痉挛牵拉首先需要缓解躯干肌,然后再从肢体近端到远端依次进行。f.按照坐—站—步行顺序进行平衡训练,随意运动控制训练和协调训练。进行坐位平衡训练时,指导患者将手指伸展并外展,将掌心往下,指尖向后外平放于体侧后身体的侧后方,腕关节背屈,肘关节伸展,促使患者躯干向患臂压下负重,同时肩关节怂起,保持姿势3 min左右。由治疗医师协助患者抱膝。在仰卧姿势下进行抱膝动作,逐渐转变为坐位姿势下进行,保持3 min左右。俯卧,促使膝关节屈曲呈膝跪姿势,双手指伸展,掌心往下,指尖伸向侧方,膝关节背屈,肘关节伸展,患者躯干往患臂压力下负重,保持姿势3 min左右。以上治疗每日1次,每次40 min,持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②解痉方治疗:给予患者解痉方治疗,主要成分:白芍30 g,甘草6 g,圣地20 g,鸡血藤20 g,当归15 g,地龙15 g,葛根15 g,伸筋草15 g,乳香9 g,没药9 g,木瓜12 g。用水煎熬。每日服用2次,每日1剂。持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范围为0~42分,评分越高提示卒中越严重。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能力。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反映肢体运动能力越好。

1.3.2 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内容主要包括进食、梳妆、洗漱、洗澡、如厕、穿衣、翻身、床上转移、平地行走、驱动轮椅、上下楼梯等。0分以下,生活完全需要帮助;40~20分,生活需要极大帮助;60~41分,生活需要帮助;60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达100分者基本日常生活的能力可以自理,但是不一定能够独立生活,不能做饭,与人接触。

1.3.3 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心理状况变化。SAS标准分界值为50分。50分以下为正常状态;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3.4 根据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SF-36)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生活水平。主要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等领域。每隔领域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显示生活状况情况越好。

1.3.5 根据治疗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分析两组治疗后满意评价。主要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FMA、ADL评分分析 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NIHSS、FMA、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FMA、ADL评分较对照组增高更加明显(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FMA评分比较(分,)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FMA评分比较(分,)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分析 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降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分析 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评分均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4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满意度分析 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仅为80.00%,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达95.00%,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2019年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风险为39.90%,位居全球首位。近30年,我国脑卒中总发病率不断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脑卒中一旦发生,常常会留下后遗症,如神经功能缺失、运动后遗症、感觉后遗症、认知后遗症等[4]。患者会丧失工作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需要他人照顾,这样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水平,还会增加家庭负担。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发生率较高,中医认为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阴阳失调,应该重点进行调节阴阳,活血化瘀,疏通经络[5]。对于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生活状况,保证治疗效果。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能够高效抑制痉挛,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的关键。康复训练治疗主要从功能训练入手,从现代康复医学角度看待问题,建立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模式,从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康复训练只要为解决患者肌力、肌张力问题。主要包括抗痉挛体位良肢位摆放、负重体位缓解肌痉挛、拮抗肌训练、按照坐到站到步行顺序进行平衡训练等[6]。抗痉挛体位主要是为了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而摆放的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早期患者多数时间在床上度过,采取正确且舒适的体位姿势尤为重要。抗痉挛体位摆放是对患者的基础治疗,对抑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抗痉挛体位良肢位摆放能够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能预防及对抗异常痉挛发生,能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深静脉血栓发生[7]。痉挛是一种感觉、运动控制障碍,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表现为间歇性或连续性的肌肉不随意激活[8-9]。卒中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瘫痪肢体肌痉挛,会停留在肌肉痉挛状态,出现异常姿势和平衡障碍,造成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康复治疗效果[10-11]。对痉挛的肢体给予负重训练或在抗痉挛体位上活动,痉挛的肢体均可有效的抑制痉挛。采取物理因子,如电刺激等,对降低痉挛肌群的肌张力均有较好的疗效。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维持机体姿势方面,平衡能力方面尤为重要[12-13]。患者容易伴随平衡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侧肌肉力量和稳定性降低,导致身体中心偏移向健侧[14-15]。实施平衡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能力[16-17]。解痉方是由多种中药药材组成的,主要药材成分有白芍、甘草、生地、鸡血藤、当归、地龙、葛根、伸筋草、乳香、没药、木瓜。解痉方具有止痛、舒筋活血、镇静等作用。药材中白芍具有止痛、养血等作用。甘草具有益气、健脾等作用;生地具有养阴、活血等作用;鸡血藤能够养血、活血化瘀;当归能够补气;葛根能够舒筋活血;伸筋草能够活血化瘀;乳香能够止痛、活血;没药能够疏通经络;木瓜具有舒筋的作用。将药材组合能够发挥较强舒筋通络效果。将其应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能够发挥明显作用。本研究分析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采取解痉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的更加明显,FMA、ADL评分较对照组增高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NIHSS、FMA、ADL评分能够直接反映采取两种方法结合效果优势更大。两种方法结合治疗更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降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会影响患者心理状况,反而会加重病情。分析两种方法结合治疗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明显改善说明两种方法结合治疗对患者心理状况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评分均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评分提高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结合治疗能够直接反映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更有效,对患者生活水平改善更加明显,能够一定程度减轻家庭负担。另外,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仅为80.00%,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达95.00%,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结合治疗更符合患者治疗目的,更能够达到患者的满意。

综上所述,解痉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能够改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心理状况,并且还能达到患者治疗满意评价,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猜你喜欢

痉挛体位偏瘫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