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和营商环境的耦合思路探索

2022-11-27广东富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梁志雄

区域治理 2022年37期
关键词:商业活动环境治理营商

广东富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梁志雄

实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商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优化能源消耗,合理管控污染物排放,不得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短暂的经济效益增长。各企业需要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为商业生产活动带来正面引导作用,反之则可能限制企业发展。需要视商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为一大共同体,始终以辩证统一的目光看待问题,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来为企业创设出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研究概述

基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根本指导,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方针要求,需要充分认识到营商环境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由二者之间的显见矛盾着手展开进一步地深入分析,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推动企业发展,为商业活动的平稳、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自工业革命后,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但由于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先高排、再减排”错误发展思想,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如何寻求生态保护与商业活动建设之间的协同共存之路,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因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问题突出,随着污染区域的不断扩散,企业营商环境遭受重创,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工业污水灌溉污染耕地、固体废弃物堆积毁田等问题突出。以往的生态环境治理无法协调好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致使二者间出现了严重的冲突,也因此导致相关政策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基于此,需要深入分析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间的关系,寻求一个恰当的折中空间,使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逐渐转变为相互促进及协同发展[1]。

二、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间的关系探析

(一)商业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各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好的生存环境,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企业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的,通过压缩生产成本来增强经济效益是合理得当的。然而,若无法正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极易导致恶性循环,不仅难以获得理想的发展效益,还可能诱发一系列生态恶化问题。在商业经营过程中,各企业常需要由自然环境中获取原材料,由于未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导致大量污染物、废弃物被直接排放至自然界,造成严重的环境恶化现象。出现此类问题后,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发展模式的粗放性,并以更多资金、精力投入来减少污染问题,致使企业利益缩减。这就使得商业活动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加深,由商业活动所带来的生态恶化现象长期未得到治理。

(二)环境问题限制企业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理念的不断变革以及各项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人们在选择商业产品时,更加青睐于环保性能高的社会企业。为此,各企业需要凸显绿色营销政策,履行好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为自身谋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针对资源密集型企业来说,当商业生产活动诱发严重的环境问题时,企业能够于自然界中获取的生产材料过于有限,甚至导致商业生产停滞。这也从侧面说明充足的原材料需要由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提升,保护生态环境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此外,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可以说这是企业能够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若企业处于一个土壤、大气、水污染严重的城市中,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将遇到各种阻碍,同时需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更高的成本。若营商环境始终未发生变化,商业活动的供、产、销各环节必将出现问题,最终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另外,宜居的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企业注入充足的发展活力。为此,需要重新审视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动企业朝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诱因分析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节能环保、环境治理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一些企业在以往秉持着“利益至上”的发展理念,在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因而导致商业活动与生态环保事业之间的矛盾突出,一些企业常认为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会阻碍自身发展建设,这就使得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间滋生了许多矛盾,并同时反作用于二者的正常生存与发展。分析其诱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不强

作为一种盈利性社会组织,各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然而,若想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履行好应尽的义务。开展商业活动、创造经济利润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职工、消费市场或是生态环境,企业都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若过度强调经济利润,而放弃社会效益,势必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2]。有部分企业认为,商业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一种正常现象,经济发展需要牺牲环境,并认为环境治理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与自身并无关系。这些企业往往会通过压缩环境治理成本来增强经营效益,存在严重的污染物违法排放现象,并企图借此来获得更高的经济创收。

(二)技术及管理能力过于落后,无力环保

保护生态环境是各社会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当前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难以和谐共处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自身技术与管理能力的落后。即使企业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极易因落后的生产技术而导致过多的污染物排放,或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相关环保制度难以得到落实,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加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现阶段,有部分社会企业仍然未能从传统发展模式中摆脱出来,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量过大,资源利用率较低,废弃物排放量大。针对陈旧、老化的排污设备,由于企业资金受限,或是对排污工作的重视度不足,未能及时进行更换。对于新引进的排污设备,日常也疏于管理,环保工作存在严重的漏洞,致使环境污染问题频发。

(三)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政策缺口大

现阶段,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在加快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需要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然而,我国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仍然秉持着陈旧的发展观念,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度不够。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发社会大众的不满。然而,地区居民向有关部门提出的投诉却鲜少得到治理,惩处力度不够,致使不良的企业发展风气肆行。一些地方政府以企业的财政贡献能力为评价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现象放任不管,由此导致一些企业更加肆意妄为。甚至还有部分地方为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吸引社会企业前往当地落户发展,不断放宽环保政策,引进排污、能耗超标的商业生产项目[3]。

(四)排污收费标准设置不当,违法成本低

目前,由于排污收费标准设置不当,导致企业认识不到忽视环保事业建设给自身发展带来的阻碍,因而对环保问题并不关心,对待此类问题的态度十分随意。所谓排污收费,应是依据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合理规范企业在商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数量,要求企业缴纳排污费。此笔资金中的大头将被返还给被征收方,并要求其用于排污设备建设。现阶段,由于我国所执行的排污收费标准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导致企业难以认识到改进排污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以缴纳罚款的方式来抵消污染治理方面的成本支出。

四、解决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路径探究

(一)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模式

1.推出绿色产品

各企业需要始终坚持与社会根本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积极响应我国相关部门的政策引领号召,大力推进绿色产品开发与推广,这更加契合当前的绿色消费潮流,符合消费者对企业的青睐,同时还能充分彰显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企业树立优良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品牌效益,助力商业活动建设。此外,在引入绿色生产技术、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企业从行业中脱颖而出,打造差异化的经营生产模式,拓宽营商环境。

2.创新绿色技术

所谓绿色技术,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量,将生态负效益控制到最低的新型环保技术、生产工艺或是产品。在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及运用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产品生产工艺,使有限的生产材料产生最高的利用效益;二是引入清洁型的生产材料与能源,从而有效控制废弃物排放;三是引入循环再生技术,在生产完毕后尽可能地进行产品回收再利用,以此来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通过发展绿色生产技术,企业的生产成本能够得以稳步降低,进而增强成本竞争优势,强化经营生产效益。

(二)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1.提升违法惩处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目前,由于我国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惩处力度较弱,企业的违法成本远低于环境治理工作的建设成本,因而导致部分企业萌生了以污染代替治理的想法,违法排污现象屡禁不止。对此,需要平衡好社会、经济利益和环境违法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来激发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之间的有机衔接,从而创设出良好的营商局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即使企业是从自身发展效益的角度出发,也能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自觉遵循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规范自身生产排污工作,以高昂的环境违法成本来引导企业树立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意识。

2.推行环保信息公开机制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程度,要求企业定期进行环保信息汇总及上报,使得提交环保报告成为与财务报告同等重要的工作。通过这一举措,社会民众及相关政府部门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在该方面的工作建设状况,针对风险苗头及时加以把控,通过全面、细致且及时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

3.建立健全违法追究机制

为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互进,需要建立健全违法追究机制,坚持落实“污染者对环境治理工作全权负责”的工作原则。若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诱发生态恶化现象,不应交由社会与相关政府部门埋单。对于一些治理能力薄弱的企业,可以将环境治理工作交由政府或是其他第三方组织负责,但由此产生的费用必须要求企业全部承担[4]。

(三)推行环境保护信用库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全面推行信用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出完备的环境保护信用库,并及时进行信息记录与公示,对于存在违法现象的企业必须予以曝光批评,使企业的环境治理工作变得愈发透明,以此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信息参考。在此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将环境失信现象反映到企业融资、上市及经营项目开拓方面,打造出“环保失信则处处受限”的营商环境。需要落实经常性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企业的环境守法意识,督促、引导其自主投身于环保事业建设中。

五、思考与建议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是一种根本性的物质发展载体,亦是决定企业发展高度的关键因素。推进生态文明事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强调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的双向收益,在增强环境保护效应的同时,为企业创设出更为优良的营商环境,以此来激发企业的环保意识,实现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的和谐共处。具体而言,各企业需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综合效益为根本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企业需要站在全局层面去审视问题,不得受眼前利益蒙蔽而使得未来发展受限。应当衡量好与社会、与其他相关企业以及与利益者之间的关系,端正发展观念,在提高经济建设效益的同时,保证不会对其他相关方的利益造成影响。应当践行好环境保护工作,增强环保性能,以更高的社会认可度来推动企业发展。

(二)强化自身环保意识

各企业在大力发展业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增强自身环保意识,将环保事业建设融入自身战略发展中,将其渗透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为此,需要认识到当前因人才、制度等造成的工作限制,强化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与管理,树立起良好的环保发展理念。一方面,应当积极组织环保教育工作,使全体员工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重视环保、人人建设环保的良好局面,提升工作落实度。另一方面,需要强化环保知识普及,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并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应坚持遵循政府政策引领,建设环保型企业。

(三)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应,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健全配套设施,并落实好污染治理规划工作。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指向鲜明、奖惩分明的规章准则。针对陈旧、老化问题严重的机械设备,需要及时加以更新与改造,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强化污染物治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引入新设备后,还需要开展经常性的检修与维护,及时监督检查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将工业废弃物处理完毕后再进行排放。

(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以往各企业所推行的经济发展模式过于片面,始终以提升经济效益为唯一导向,这就使得企业的发展受阻,环保问题突出。因此,新时期的各企业需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迈入正确的发展层面。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需要及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营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资源利用率,并引入新的管理技术,分解污染物质,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减轻工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提高环保事业建设效益。这种生产模式下的企业产业结构能够更加合理,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局面,实现绿色、可持续的战略发展目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各社会企业而言,开展商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自身要务,全面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理念,以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来提高自身发展效益。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思想认知层面的误区,企图减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违背环境保护政策来提高经营收入,然而却导致商业活动建设频频受阻。为此,需要认识到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为企业创设出良好的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商业活动环境治理营商
EPC模式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噪声环境管理分析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明清时期孔府家族的商业活动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与斯瓦希里语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