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驻温区卫勤分队急进寒区车辆装备保障能力提升方法探讨
2022-11-27孙文波许顺雄宋天一刘同亭
孙文波,许顺雄,宋天一,李 平,许 林,袁 静,刘同亭
(1.联勤保障部队第960 医院医学工程科,济南 250031;2.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北京 100858;3.联勤保障部队第960 医院卫勤部,济南 250031;4.联勤保障部队第960 医院信息科,济南 250031;5.联勤保障部队第960 医院消化科,济南 250031)
0 引言
现代战争朝着高速化、智能化、多域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战争需要,军队的组织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卫勤保障建设也从数量建设转移到质量建设上来,如何快速、高效到达指定地域并全方位展开卫勤保障成为卫勤部队面临的首要问题,部队跨地区、跨温区作战将成为常态。车辆装备作为卫勤保障的必备要素,对提升卫勤保障能力有重要作用。
常驻温区卫勤分队急进寒区首先面临的是低温环境对车辆装备性能和车辆保障的影响[1]。野外驻训实例表明[2],在寒冷环境下,野外道路条件差、冰雪天路滑,导致医疗卫生装备及相关物资运输难度大、难储存、易受损,严重影响了卫勤保障效率。高寒地区卫勤保障的特点是突发性强、作战进程快、保障分队与任务部队同步进行,为有效降低减员率,在寒区野战环境下及时救治伤病员与后送至关重要[3]。温区部队急进寒区执行任务时,车辆装备作为伴随保障、后送转运的核心要素,其保障能力直接影响到战斗任务的完成质量。常驻温区卫勤分队的车辆装备并非是针对寒区极端环境设计的,无法直接在寒区形成保障能力,必须做好针对急进寒区的车辆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预案。本研究通过梳理现有卫勤保障中车辆装备存在的问题,结合野战医疗队伍应急拉动的实际需求,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卫勤分队常用车辆装备卫勤保障存在的问题
按照车辆装备的用途,常用卫勤保障车辆装备可分为3 类:(1)通用车辆,包括指挥车、人员乘坐车、物资运输车、救护车、伤病员运输车等;(2)医疗特种车辆,包括远程会诊车、野战手术车、野战X 射线诊断车、被服洗消车、消毒灭菌挂车、基本保障挂车(用于输氧、通风)、净水挂车、制氧挂车等;(3)后勤通用车辆,包括电站车、淋浴车、炊事挂车、运水车等。在各级静态、动态拉动中,各类车辆装备的保障普遍存在较多共性问题,限制了卫勤保障能力的提高。
1.1 车辆装备精确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与精准保障要求仍有差距
从实际情况来看,车辆装备精确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4]:(1)车辆装备编配的型号较为复杂,每个卫勤保障单元可能编配不同种类的车辆装备,不同的卫勤任务又需要出动不同的车辆装备,装备的编成、分组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2)各级别医疗队因为卫勤保障任务的不同,现有的卫勤车辆装备的种类、型号、规格也有较大差别。(3)受执行任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影响,保障资源和需求匹配不够准确,缺少针对性的保障方案,加之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指挥协调不够便捷,因此无法实时掌握车辆保障资源的动、静状态,保障方式选择和保障资源分配容易出现偏差,与未来条件下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卫勤保障要求不相适应。
1.2 执行任务时突发情况复杂,车辆装备保障难度增大
执行任务时车辆装备保障[5]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车辆在行进过程中易受到攻击而损毁。卫勤分队在沿轴线行进的过程中,受运输线长、危险地段多、交通不便等因素限制,极易造成卫勤分队整体暴露,使得卫勤分队的前送、后运、转接等非常艰难。(2)维修保障任务繁重。作战地域保障物资的输送手段单一,各类卫勤保障物资主要依托公路进行运输。受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影响,整车、总成和零部件的故障率明显增加,据有关数据显示[5],车辆装备在高原高寒地区使用时故障率增加约30%。(3)维修保障实施困难。寒区车辆装备的故障规律、维修保障器材消耗规律等与温区有所不同,车辆装备的维修作业点和保障力量分散,在寒冷条件下,人体机能下降明显,导致维修保障人员在开展维修保障作业时的效率下降。
1.3 编配车辆型号未统一,维修备件准备较为困难
车辆装备维修备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编配车辆型号复杂,备件来源受限。(2)车辆维修保养强度大,维修机具易损坏。(3)维修厂家较多,维修力量的统一协调难度较大。(4)车辆配件无标准件,通用性打折扣。例如,通用车辆中的运输车涉及多个厂家品牌,主要结构及部件互不相同,通用性不强,严重制约了机动能力提升的速度[6]。
1.4 维护保养落实不到位,专业训练组织不系统
经过深入调研,部分基层卫勤分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维护保养不及时,换季保养、定期保养落实不到位,致使车辆技术状况不稳定,急进寒区后车辆装备极易出现启动故障、燃油凝结、蓄电池亏电等一系列问题。(2)专业训练不系统,由于卫勤保障常用车辆的特殊性,卫勤分队有关人员不仅要掌握车辆的基本状况,还要熟练掌握卫勤保障车辆的特殊展开方法和具体操作使用规程,目前没有统一、明确的训练标准和操作规程,仍存在训练组织不系统、训练落实与实战脱节等问题。
1.5 新装备配备不到位,老旧装备性能无法满足寒区作战需求
结合本部卫勤分队执行寒区保障任务配发的车辆装备使用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1)人员乘坐车尚未统一配发,部分单位选择将改造后的民用大客车作为人员乘坐车使用,其通过性较差,暴露风险较大。(2)物资运输车的品牌型号较多,多型号参与卫勤保障成为常态,维修成本增加、难度增大,而且医疗物资装卸依靠大量人力,自动化程度不高。(3)伤病员运输车尚未大规模配发至部队,一般采用救护车、卡车等运输伤病员,途中救治条件较差,运输效率不高。(4)远程会诊车在应急条件下可为危重伤员的早期治疗和专科治疗提供远程专家会诊支援,为其他野战医疗系统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支援平台[7]。但卫勤分队配备的远程会诊车较老旧,在数据传输、软件开发、综合应用等方面不够便捷、高效,另外该远程会诊车采用GPS 定位,战时有暴露风险,且容易受制于人。(5)野战手术车和野战X 射线诊断车都是采用方舱结构,存在自动化水平较低、展开方式烦琐、无防寒保暖设计等问题。此外,野战手术车进风系统无净化功能、布局无统一规范、附属设备故障率较高,例如手术室标配的无影灯存在型号不统一、配件不通用、工作不稳定、组装过程中故障频发[8],标配麻醉机无防寒设计、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野战手术需要。野战X 射线诊断车的相关设备图像数据传输仍采用模拟方式,受低温环境影响大,图像质量较差,与数字化的要求差距较大。(6)被服洗消车和消毒灭菌挂车展开操作较为烦琐,部分清洗设备故障率较高,水路管路未做专门的保温处理。(7)淋浴车、炊事挂车、运水车等缺少保温、加热功能。
2 原因分析
2.1 精确保障体系建设有待提高
精确保障是美军在海湾战争具体实践中为解决部队装备保障重复申请、盲目采购、资源积压、无效运输、调动不均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装备保障方案[9],其更加适应于车辆装备的卫勤保障研究。车辆保障能力主要是指快速机动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持续保障能力、突变适应能力,应通过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探索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手段来促进车辆保障能力的提升。目前,我军在精确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精确保障和动态调配与实战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2.2 科学研究和实战需求不能完全匹配
装备维修任务预计是组织实施装备修理的前提,是制订战役装备维修计划和筹组、使用战役装备维修力量的基本依据[10]。车辆装备保障力量的需求测算不准确。影响保障力量需求测算的因素主要包括车辆装备的损伤率、损伤程度、维修工时、维修任务量预计、维修保障人员预计等。近几年,我军车辆装备保障能力得到了提升,特种车辆的装备速度也有了较大提升,但是缺乏实战或近似实战的检验。
2.3 专用车辆装备研发力度有待加强
车辆装备的研发应突出卫勤保障的专业性,区分作战地域,引入保障模块概念,通过保障模块的增减配实现保障地域的全覆盖。针对卫勤装备的通用性和差异性,应统一制定车辆装备标准件的行业标准,集中技术力量重点突破,推动重要部件国产化制造进程。目前,各厂家自主研发、无序研发的情况普遍存在,车辆装备在立项、装备、配套等方面各自为战,存在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卫勤分队在执行寒区任务前,车辆装备的防寒准备不足,编组预案不完善,个别卫勤分队存在等新、配新的消极观念,缺乏统筹谋划和长远建设规划。
2.4 制定标准和监督考核存在脱节现象
部队对武器装备的保养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卫勤车辆装备作为武器装备的一部分,也应该严格执行武器装备保养规定,但是现行规定中缺少具体的执行标准和考核要求。例如,车场日活动中,组织筹划、任务分工、执行落实等环节缺少对应的监督指导;战备训练方面也是应急训练居多,战备训练落实缺少连续性和科学性;通用车辆装备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卫勤训练缺少对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医疗特种车辆因涉及专业的独特性,需要更加精确地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分工配合。
2.5 人员培训和任务需求不匹配
无论任务性质如何变换,人员的能力素质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有研究发现,低温环境对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和行驶安全有显著影响[11]。卫勤人员在低温环境下的体能恢复效率降低,易出现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对低温环境耐受性的差异较大,故无法进行精准的防寒准备[12]。国外有学者提出,在寒冷条件下实施医疗保障需要更多的卫勤人员,以便缩短轮换时间,降低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临床失误的发生概率[13]。就温区转换到寒区而言,有关人员的习服培训效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寒区作战要求,特别是在特种车辆习服培训中,缺少系统组织和针对性训练,新装备、新技能的培训质量亟待提高。
3 对策研究
3.1 推动创新发展,加快精确保障体系建设
应以车辆保障任务需求为牵引、信息主导为核心、能力目标为落脚点,着眼卫勤保障体制特点,进一步加强车辆保障能力的模块化建设,形成强有力的车辆精确保障体系[14],综合运用指挥信息系统、装备信息化终端、车载“北斗”定位系统和战场抢救抢修系统,实现战时装备保障信息的准确互联。根据车辆保障任务的变化,既要保证能够实施整体保障,又能将各种力量按需拆分;既要实现各保障力量的融合,又能实现与需求的无缝连接,增强车辆保障能力的适应性与灵活性,确保在合适的地点、时间投入精确的车辆装备保障力量。
3.2 抓好标准制定,加强重点人才培养
跨区作战保障具有特殊性和必要性,须上下联动、高度重视,并加强寒区卫勤保障研究,重点是制定标准和解决方案,抓紧落实训练制度。通过人员、装备、药材、勤务四位一体的研究,为寒区卫勤保障制订量化评价和考评体系[15]。通过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强化车辆装备生产厂家在维修保障中的职责职能,明确具体实施细则;制定合理的车辆装备主要部件的统型标准,出台相应的国家军用标准,按照车辆装备的功能进行区分,实现车辆装备主要部件的通用化,确保主要部件的尺寸、接口一致,实现“即插即用”。
经实践证明,人才培养在车辆保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应加大院校培养、厂家培训、日常教育的力度,系统学习普通车辆的维修技巧和特种车辆的专业要求,严格落实车辆维修保养制度,积极组织针对性训练,提高维修能力和操作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车辆维修技术骨干,为提升车辆装备保障能力打好基础。
3.3 深化融合发展,探索新型车辆保障模式
随着新装备、新技术的更新换代,解决所有卫勤车辆故障的难度越来越大。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保障机制、联教联训机制、奖惩激励机制,是车辆装备保障的发展趋势。可根据作战保障任务的要求,本着快速、便捷的原则,聘用地方车辆维修人员和医疗设备维修技师组成维修应急小组,对卫勤分队进行伴随保障,或在卫勤分队与任务部队之间成立维修保障中心,采取前出维修或者利用远程服务平台指导维修,实现车辆装备的快速修复。通过合理调度、统筹管理的方式提高保障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3.4 坚持日常维护,重点做好专项维护保养
车辆装备日常维护重在平时,按照日常维护规范落实,既可有效降低故障的发生率,延长使用寿命,又能降低维护成本。在执行寒区作业任务前,必须做好车辆专项维护保养。
3.4.1 燃油准备
加注-35#或者-50#燃油,主副油箱都要加满,加注前排空原有油料,避免掺杂不同型号油料,以防止燃油因温度过低结冰,造成车辆故障;也可视情况安装寒区重型车辆燃油加热系统[16],增强车辆装备对寒区环境的适应性。
3.4.2 更换雪地胎
寒区冰雪路面的黏着摩擦力和阻滞摩擦力较小,主要靠的是轮胎花纹的刮动摩擦力来提供车辆所需的牵引力、制动力和侧向力。有研究表明[17],在冰面和中等压实雪地上,轮胎花纹的横向沟槽间隙率越大,可提供的制动力就越大,车辆装备应更换雪地胎以适应寒区冰雪路面的通行要求。与普通轮胎相比,雪地胎的制动力提升了1.7 倍以上,牵引能力提升了65%,操稳性能提升了30%,可有效避免事故发生[17]。
3.4.3 安装蓄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有研究表明[18],采用循环加热蓄电池周围空气的方法,可在规定的启动准备时间内,显著提高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的温度,使蓄电池在极低温环境下的放电能力增加1.4 倍。在日常使用中,应加强蓄电池的维护,防止过放电,每次使用启动机时间不超过5 s,2 次启动间隔应在15 s 以上;检查电解液液面是否在合格范围内,冬季一般每周检查1 次;定期对蓄电池外部进行检查和清洁。
3.4.4 组织换季保养和水电路改造
重点更换低温机油、防冻液等;检查暖风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检查刹车系统、底盘、轮胎等重要部位,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状况。对水路、电路进行专业防护和全面检查,水路做好外层保温,管路可用橡胶保暖材料进行防护,重点部位做好警示;电路重点检查车辆仪表、指示灯等工作情况和电路连接情况,问题复杂时要组织专项维修,遇到线路软化、老化、裂损等问题时要立即更换。
3.4.5 常用配件备份
车辆维修常用备件和易损配件须提前备好,避免配件短缺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维修效率。
3.5 加强新装备研发和专项改造
本着“立足现有,能修不换”的原则,对现有车辆装备进行专项改造,既可以节约资金、避免浪费,又可以快速提升车辆装备的卫勤保障能力。部分无法改造或者改造意义不大的卫勤医疗装备,应该加大新装备的研发力度。
3.5.1 研发伤病员运输车
研发专用的伤病员批量运输车时,应注意在车辆整体保温性能的基础上,重点配备伤病员运输附加装置,以方便固定伤病员,防止伤病员二次受伤或加重伤情,如增加减震装置和生命支持系统,也可由运输车改装成批量伤病员运输车[19]。
3.5.2 物资运输车改造
在物资运输车尾部加装可以自动升降的渡板,一键升降,可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3.5.3 野战手术车改造
在不影响车辆整体展开的前提下,做好保温措施,减少舱门和孔口的开放次数,一般来说仅开放1个后门,以减少热量流失;在车厢底板上铺设厚度为5 mm 的橡胶板,在车厢侧壁和顶壁铺设厚度为2 mm的车用凯斯板,进一步提高车厢的隔热性能[20];加装专用柴油暖风机系统,用于内部空间取暖。常用附属医疗设备要加强论证和研发,以便更加适应野战卫勤需要,如手术无影灯应采用LED 手术灯,并配备太阳能充电功能,灯架部分使用可伸缩的结构,不可随意拆卸;麻醉机要考虑野战运输和使用需要,在防震和耐低温等方面重点优化。
3.5.4 野战X 射线诊断车改造
野战X 射线诊断车需要进行专业改造,主要是将图像的采集、保存、传递以及胶片打印等功能模块简洁化、高效化,使野战X 射线诊断车能通过网络与远程会诊系统互联共享。若条件允许,也可以用便携式移动DR 替换[21]。便携式移动DR 可以在机动运输困难、X 射线诊断车无法通过、电力缺乏持续供应的情况下展开诊断工作,具有展开迅速、可单兵或双人展开的特点,伤员通过率高(通过率为60 人/h),可以更好地满足野战医疗卫勤保障的需求。
3.6 做好安全检查,防止事故发生
部队从温区到寒区机动前,挂车类后勤通用车辆须检查安装好安全销,固定安全绳,接通电源电路,防止在急刹车、转向、倒车时与后车发生刮碰,并携带好防滑链、拖车绳等雪地必备的救援设备,方便救援和特殊情况的处置。
3.7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质控平台
可依托现有远程会诊车进行信息化建设,加大远程会诊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建立统一的质控平台,立足5G 网络技术,加强在数据整合、远程医疗、远程手术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依托北斗导航展开医疗卫生工作,为建设信息化的卫勤保障部队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常驻温区卫勤分队急进寒区车辆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应从着眼实战、确保性能、高效机动等方面出发,针对我军在温区转寒区保障的特殊要求和现有车辆装备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理论。应重点从加快精确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重点人才培养、探索新的车辆保障模式、加强新装备研发和专项改造、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建立质控平台等方面提升车辆装备的卫勤保障能力,使部队的高效机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医疗救治提供强有力的车辆装备保障,提升卫勤保障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