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防风
2022-11-27崔海燕
◎崔海燕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中医认为,风为春天的主令,居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首,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无害的。然而“春天孩子面,一天变三变”。若是风太过,则成为风邪。风邪为六淫之首,意思是说,风邪是诸多外感因素的先导,寒、暑、湿、燥、火等大多是借助风邪而侵及人体的,风邪无处不到,极易侵犯人体,引起多种疾病。春季,人容易感冒,其实主要是风邪在作怪。那初春时节,应怎么防风邪呢?
《黄帝内经》中说:“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可见,风邪易引发多种疾病,影响健康。
现代医学也很重视风与健康的关系,因为气流的变化可影响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陈代谢和精神状态。适度的气流使空气清洁、新鲜,对健康有利,反之,气流反常则有害人体健康。气象学家提醒人们,大风呼啸,空气的冲撞摩擦产生的噪音会使人心里感到烦躁不适,尤其是大风音频过低,甚至达到“次声波”的标准时,会直接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甚至死亡。
此外,猛烈的大风常使空气中的“维生素”——负离子严重减少,导致那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在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使人感到神经紧张、压抑和疲劳,并会引起一些人的甲状腺负担过重。
大风还可以使地表水分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大大降低,使人口干唇裂、鼻黏膜变得干燥,弹性降低,容易出现微小的裂口,使防病能力降低,许多细菌乘虚而入,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疾病的流行。因此,春季养生的关键是防风。
慢脱衣
有人看到气温渐渐回升,就急着脱去厚重的衣物,特别是一些爱美的女性,早早穿上了轻薄的春装。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因寒冷而降低自身抵抗力,使风邪趁虚而入,患各种疾病。春天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暖乍寒。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即便现在气温有所回升,也不宜急于减衣物,稍微捂一下,待气温较为稳定后,再逐渐卸去冬装。中医提倡所谓“春捂秋冻”即是此意。
风邪侵袭人体,常表现为游走性的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尤其是头项、耳后、肩背、肘臂等处疼痛,均与春令风邪的偏胜侵袭有关。因此,应该多注意头、肩、背等身体部位的保暖及防风,防止疼痛的发生。
调饮食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阳气也逐渐升发。保护阳气对抵御风邪非常重要。最易行的办法是:在早春,适量进食温辛类的饮食,如红枣、山药、韭菜、春笋等,其中韭菜是最好的补阳食物,可煎鸡蛋、煮韭菜粥、炒韭菜豆干、包韭菜饺子……非常方便食用,当然,体质热的人不宜多食。值得一提的是,初春,不宜多吃酸性、生冷食物。
另外,民间的所谓“发物”,如羊肉、蟹等应少吃,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更要注意。按照中医理论,春季阳气初升,所以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中药和食品,如枸杞子、白芍、佛手等,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会运动
初春时节,早晚室外气温比较低,进行户外锻炼可提升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但迎风运动容易打乱呼吸频率,使人体所需要的氧气不能及时到达体内,体内的二氧化碳又不能及时排出,因影响气体交换而造成呼吸困难。锻炼后皮肤毛孔张开,体内的热量散失,肌肉弹性下降,吹风后就很容易着凉生病。
所以,春天锻炼要尽量选择背风的地方,不要选择墙边和胡同口等。锻炼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套,注意保暖。要避免在大风和雾天锻炼,以免吸入污浊的空气,影响健康。
早预防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季节,引发这些疾病的病毒、细菌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水痘、麻疹等都容易在春天发病和蔓延,特别是儿童,一定要按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发现病例及时消毒隔离。
体质较差,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更要注意调摄冷暖,防止着凉感冒而发病。对花粉、螨等过敏的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等病人要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样就能防止“外邪”入侵,保持身体健康。
调情绪
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扰乱人体的生理功能,妨碍肝气的疏泄,产生烦躁恼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人们在春季要注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放松心情,乐观开朗。
常梳头
早上起来一定记得多梳头。注意不论头中间还是两侧都应该从额头的发际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梳头时间以早晨最佳,因为早上是人的阳气升发之时,此时梳头可以起到促进经络疏通、平衡人体功能的作用,出门吹风就不容易感到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