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态及其治理研究

2022-11-27

关键词:场域话语主体

印 璇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日渐成熟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媒介逐渐从传统的单向形态发展为多媒体平台相互交融、相互呼应的形态。即多元媒体整合及融合的发展态势。在融媒体环境下塑造话语环境,以话语内容多元化、碎片化、动态化及传播快捷性、交互性为基本特征,能够打破传统思政教育话语传播模式的窠臼,为高校思政话语的现代化发展奠定新的基础,提供新的契机。与此同时,也能为思政教育话语融入融媒体时代,提供必要的条件。

1 融媒体在思政教育话语发展中的主要价值

融媒体主要指通过利用媒介载体,将报纸、电视、广播等存在互补性和共同点的媒介,在宣传内容、人力等层面上进行整合,实现内容兼容、资源通融、利益共融、宣传互融的媒体宣传理念。作为特殊的新型媒体,融媒体能够充分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使新旧媒体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重新塑造信息传播生态,让信息传播更契合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和特点。然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媒体环境还能为高校重构文化传播环境、教育话语生态提供支持,使高校思政话语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传播优势。

1.1 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一元化的话语模式”,并使其转变为多元主体化的话语模式,话语传播场域也逐渐从现实空间转变为网络空间,然而网络空间却存在诸多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话语”。如果这些话语传播得不到控制和重视,将会在某种层面上,消解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弱化思政教育话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进而导致高校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遇到诸多阻碍。因此加强思政教育在融媒体环境中的话语生态建设,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

1.2 提高话语传播的自觉性

话语生态在某种层面上,有助于高校构建全新的教育话语权,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基本特征和特点,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话语场域上,思政教育话语通常是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解释、传播、发布的,但在融媒体背景下,思政话语可以通过对各式工具、各类平台的有效应用,得到更好的建设。在话语交互形式上,传统话语交往通常以单向传播的方式进行。然而在融媒体时代下,话语传播主体能够通过交互传播的方式,让传播客体转变为传播主体,从而拓宽话语传播的维度,激发学生传播思政教育话语的积极性。

1.3 提高思政话语的劝服、规范、批判能力

在话语生态格局发生改变的背景下,社会话语主体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影响思政教育的话语传播氛围,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质量。而在融媒体环境的支持下,思政教育话语可以呈现出时代性、现代性和多元性特征,切实提升了自身的批判、控制、规范、解释、劝服能力,使话语客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多元主体对思政话语所带来的影响。总而言之,融媒体在高校思政话语发展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帮助高校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升思政话语的战斗力,使思政话语获得全新的、广泛的、多元的发展空间。

2 融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话语生态的转变

在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思政教育话语场域更加宽泛、话语传播范式更加新颖、话语传播内容更丰富,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话语传播场域的转变

融媒体能够将传统的现实场域发展为现实场域与虚拟场域相互融合的新场域,让人人都拥有话语传播的解释权和发布权,每个人都能成为话语传播的主体,可以切实激发学生话语传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并且在虚拟场域中,思政话语的传播方式及话语交往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话语主体可以进行多维互动和实时互动,使话语传播过程变得平等、和谐、自然。思政教师通过融媒体平台和融媒体工具,能够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平等交往,从而转变传统以单向灌输为主的传播模式。简而言之,在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话语生态将呈现出平等、和谐、互动性强的话语传播氛围,可以切实弥补话语传播所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和教师能够充分地互动起来。此外,在融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话语生态能够将现实场域与虚拟场域切实地融合起来,让话语传播维度更加宽泛、更加多元,充分契合了现代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特点。

2.2 话语传播内容的转变

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内容主要以思政教材为主,注重对学术性、理论性知识的阐释和传达,话语内容传播较为封闭、刻板,并且难以切合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而在融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转变传统思政话语传播的单向性形态,让话语传播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多元,不仅包括学术话语、理论话语,还包括大众话语、生活话语、网络话语等话语内容。其中网络话语能够集中反映社会大众的基本特征及对特定事件的观点和看法。高校思政话语通过融入或利用网络话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政话语传播的吸引力,让思政教师、辅导员及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群体的话语特征。而生活话语则指与学生、社会大众生活联系紧密的话语,可以让思政话语更加通俗化、生动化,使思政话语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大众话语则指体现群体心态、群体诉求及凝聚群体共识的特殊话语,可以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提升思政话语的实效性。

2.3 话语传播方式的转变

思政教育话语传播与表达需要特定的形式和方式,要将意识、思想、信息充分地、完整地、全面地传递给学生,科学恰当的话语表达形式能够提升话语传播的质量,增强话语的教育效果。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表达主要以劝导式、灌输式等方式为主。这种话语表达方式容易削弱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利于思政话语的广泛传播。然而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话语生态的表达方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一方面能够切实提高话语传播的互动性、交互性及创新性,让话语传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传播变的更具平等性和人文性;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主观感受,以精神对精神、心灵对心灵的方式,创新传统的话语沟通、传递及表达形式。当然在话语范式得到创新的过程中,话语主体可以完整地渗透复杂而深邃的话语内容,让高校话语传播更有效、更鲜明,更具针对性。

3 融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话语生态面临的挑战

在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生态得到了深刻的转变,能够从话语场域、话语内容、话语范式的层面上,提升思政教育话语生态的实效性和有效性。然而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也给高校思政话语传播带来严峻的挑战,使思政话语生态出现诸多问题。

3.1 思政教育话语格局较为分散

话语权构建通常包括对称逻辑与形式逻辑两种形式。我国高校较为传统的话语权主要以系统性、对称性、非线性的方式进行构建的,所以在某种层面上属于对称话语权。在该话语权的格局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固定化、单一化、规则化的模式进行话语传播,使话语生态更加稳定,突出自身的权威性。然而在融媒体背景下,学生及社会大众能够以还原性、非对称性、线性的方式,构建出一种“形式话语传播格局”,让话语传播更灵活。但高校传统的对称话语权生态还在发挥着固有的作用,继而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格局呈现出分散性的特点。要想切实解决此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或话语传播者必须在话语内容上下足功夫,让对称性话语与形式性话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协调起来。但由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及话语传播主体对思政教育话语功能与话语类型缺乏充分地认识,导致话语格局的优化工作不够理想。譬如在话语传播的过程中,话语主体只是对政策和文件进行重复性阐述,没有将思政话语中的思想和精神完整地呈现出来。

3.2 思政话语面临认同危机

融媒体话语传播与表达通常呈现出碎片化、多样化及娱乐化的发展倾向,导致话语传播出现明显的失范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思政话语生态陷入“认同危机”的困局中。首先,大众话语与网络话语的表达拥有较为鲜明的娱乐化特点,部分网络话语是网民对特定事件或现象的批判或嘲讽,并且包含许多夸张、低俗的内容。甚至部分话语内容在多次诠释和平台扩散的过程中,会形成全民舆论的效果,导致大学生对特定事件或现象形成错误的认识。其次,融媒体上碎片化的内容,容易为网络谣言的产生提供“温床”,让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传播过程显得“乏力”。最后是网络话语中所包含的质疑态度,会让大学生群体产生共鸣,使学生对思政教育话语产生怀疑、不认同。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理,会导致高校思政话语陷入认同危机,从而影响到思政教育话语的有效传播。

3.3 融媒体凸显话语转换的匮乏

思政教育话语生态拥有鲜明的政治性、引领性、规范性、教育性、文化性、思想性的基本特征。需要话语传播主体运用话语转换的方式,将教育话语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信息和语言。特别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话语表达形式的多元性及话语内容的多样性,会形成较为复杂的话语传播生态,使思政教育话语转换的不足更加突出、更加鲜明。这种话语转化不足通常表现为:话语传播主体难以应对复杂多样的融媒体话语生态,无法将单一单向的话语生态转化为与时俱进、富有动态性、形象性特征的话语;学生群体间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很难得到思政教师及高校管理者的重视,教师不能通过区别教育的方式,提升话语转化的质量;话语主体缺乏适应能力,难以结合生活话语、网络话语的基本特征,使话语转化更契合思政教育实际。总体来讲,虽然这种话语转换能力薄弱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并不明显。可在融媒体环境下,这种不足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和明显,成为制约思政话语传播的重要阻碍。

4 融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话语生态的治理

融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同时也为思政教育话语的传播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问题,这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更全面、更有效地思政教育话语传播工作,无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要积极探索融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话语生态的治理策略。

4.1 加强话语格局的综合性

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话语传播主体应在话语内容上下足功夫,将生活话语、网络话语、大众话语与教育话语充分融合起来。通常来讲,融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话语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话语、理论话语、生活话语、大众话语、网络话语等多种话语内容。然而却没有形成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发展格局,导致话语格局相对分散。因此在话语生态治理中,话语主体应以思政教育为抓手,对不同的话语内容进行深度的融合。首先,以网络话语、生活话语、大众话语中的错误言论为案例,以思政教育话语传播为抓手,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错误思想和错误理念。其次,以网络话语、生活话语、大众话语为“契机”,循序渐进地引入思政教育话语的内容和主体思想,让思政话语传播更有抓手、有依托。最后,注重话语的转换。思政教师应在充分认识话语功能与话语类型的前提下,将思政教育话语转变为网络话语,让思政话语内容更加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与此同时也需要教师将网络话语转变为思政教育话语,帮助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此外,在融媒体环境下,话语主体应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对融媒体下思政话语生态的探索,以此摸索出科学合理的话语格局优化机制。

4.2 增强话语的现实指向

结合融媒体时代的基本特点和特征,思政话语传播主体应把握好现实与虚拟的“度”,通过利用虚拟场域所发挥的人格展现、人际互动优势,增强思政话语的现实指向,让思政教育话语能够与社会焦点、时政热点充分地融合起来,形成全新的话语内容,便于话语客体更容易吸收和理解。特别在融媒体背景下,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与思维方式会受到网络多元思潮及其他话语主体的影响,削弱了对思政教育话语的价值认同。而加强现实指向,能够在某种层面上,弱化其他话语主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思政教育话语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与此同时也能改变传统话语传播的格局,让话语传播更具时代性、现代性及生活性特征。此外,在现实指向得以加强的背景下,学生群体能够对融媒体背景下的碎片性、娱乐性话语有更清晰、更科学的理解,可以自觉地抵御不良思想对自身所带来的影响,让话语传播过程更加科学、有效、精准。但需要明确教师在加强现实指向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情感育人”的作用,通过情感传递的方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现实场域拥有虚拟场域难以获取的情感交流价值,更好地提升话语传播的实效性。

4.3 提高话语转换的能力

融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生态的转变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但与此同时,也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受到多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冲击。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所拥有的功能和作用,就需要话语主体积极利用融媒体工具,转换话语范式,提高自身的话语转换能力。话语转换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发展需求、思维特征、个体差异的重视和理解,不能脱离传播客体而闭门造车。所以在话语转换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群体的基本诉求,扩大学生情感表达与利益表达,让思政理论知识、理论创新成果及政策法规内容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方式,走进学生的生活、感染学生的心灵,提升话语传播的质量。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融媒体海量信息在冲击和影响学生思想的过程中带来的积极影响,帮助教师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所以在话语转换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肯定融媒体的正面价值,增强自身的话语艺术,让话语转换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使融媒体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桥梁,提高话语转化的成效。还要注意丰富话语类型,高校话语传播主体应将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进行生活化、现代化转型,让思政教育话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譬如在网络热点中提炼新话语,帮助学生获得新的思想引领。

5 结语

融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生态的转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思政话语生态面临着诸多层面的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话语转换、现实指向及话语格局的角度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话语生态治理策略,充分发挥思政话语生态所有的育人功能和思想引领价值。

猜你喜欢

场域话语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画与理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雷人话语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