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以福州市黄李村为例
2022-11-27郑程挺陈曼琪张志宏
□ 郑程挺 陈曼琪 张志宏
(1.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工业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1)
一、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必须确保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基于产业崛起、生态宜居、村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经济富足的整体要求,构建完善城乡结合发展体系及政策机制,加大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驱动,对乡村振兴战略展开了全面规划。国家治理机制中,乡村治理是一项关键内容,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规划,使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成长获得巨大空间。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是基于当前时期的社会发展进步趋势,合理对传统、过去的模式进行改造与变革。这种改造与变革,对于乡村来说,是一套有着完整理论基础指导的全新治理方法,称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的治理方法,是严格根据时代发展潮流与趋势,符合当前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大环境的一种创新与改革。它可以将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多元主体有机集合在一起,实现多重治理。可以在公共服务、文化建设、乡村经济等多个方面,对乡村进行多方位的管理管制,极大提高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度,最大化实现乡村利益。
乡村治理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部分,是对基于时代发展与社会全面治理整体能力的持续增强,应该对乡村地区以何种模式及机制展开治理,从而推动乡村治理的水平及机制,以脱离现阶段窘境,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其包括治理的主体多样化、环境现代化和方法复杂化等多方面,只有完成乡村治理水平及机制的现代化,才能实现治理现代化。
二、当今乡村治理的现状
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乡村占据了关键的地位。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日益兴盛,而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极大地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怎样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从政治角度来看,乡、镇党委和政府在乡村治理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村民在村委会作用方面的认知模糊,欠缺相对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由于村民还欠缺一定的民主认知,使自主治理的公平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文化角度来看,精彩纷呈的乡村文化突出了文化的多元化,也是打造和谐社会的关键。乡村因人口流动、血缘和血亲联系的减淡,已无法进行有关的文化娱乐,但得益于近些年对民俗文化的守卫,乡村文化获得了相对关注。
相较于上世纪,由于经济体系的完善,村民的治理主动性显著增强,城市为农村提供治理支持,也降低了农民的压力。经济产业具有相对的创新性变化,农民收益由此提高,消费开销结构的转变,可以带动村民生活质量的增强。经济的发展,会在环境方面带来一定的问题,尤其生活生产垃圾的大量增加及积存,将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工业化导致的废水、废气常常被忽略,在很多农村地区环境治理成为突出短板。
但从治理制度方面去看,在号召组织广大百姓参与乡村治理,实现共建共享的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充分的发挥了其领导核心作用。我国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分别对村委会、党支部的职权,做了明确规定与区分,但是如何行使职权的流程上,较为模糊。有少数农村村支部书记职务和村委会主任职务不是由同一个人担任,村两委行使职权的过程里,有摩擦、不协调等问题出现。尤其是在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中,村两委的权利交叉点,这样的不协调势必对工作顺利开展起到阻碍作用。例如,村党支部在工作中以“命令”的方式安排,忽视了村民共治共享的自治权;村委会以自治权为由,拒不执行党支部的决策。因此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就不能忽视这种情况,促进“村两委”关系、合理行使职权,助力乡村治理能力新提升。
从乡村治理的模式和体系方面看,仍受传统治理方式制约。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乡村各方面也在不断进步,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以及乡村产业结构发展等正面临着很多矛盾,传统治理模式无法满足乡村发展和进步的需求,乡村治理体系没有得到及时的改革优化,治理手段相对滞后。各项工作制度不规范,治理模式不科学,主要体现在“多元化”治理模式还有待完善,“一元化”治理方式仍占据上风,乡村治理民主治理及监督落实不到位,治理有盲目性,与现实脱节,综合治理水平低。总而言之,乡村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的滞后直接导致了乡村民主自治能力低,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民主议事办事的机制构建困难重重。
三、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人才不足
目前来说,乡村治理现代化虽然已经紧锣密鼓地推进,但是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上仍然有差距,很多职能定位不够精准,具体执行的时候显得力度不够,并且在对村队的基层组织指导、协调上,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情况,治理能力还亟需提高。同时,基层组织在选举的标准、程序设计和执行上还不够科学、不够到位,致使组织队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人才储备体系建设不完善,人才无法留住,人才基数不够,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基层工作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综合素质不高,对国家政策、方针理解不够到位,导致在贯彻落实的时候打折扣、降标准,并且在处理矛盾纠纷的时候,显得调节能力不够。另外,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群众和其他组织不能有效参与当地的治理的监督体制里去,不利于治理能力、治理效率的提升。
首先是发展人才的流失。乡村治理应该以人为本,村民以民主模式一起商讨有关公共事务,才会获得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对诸多身处外地的农民工来说,其生产生活不用再仰仗农村,血亲联系与原有伦理意识逐渐淡化。外地农民工参与治理的核心动力在于经济利益,对家乡事务逐渐淡薄,不会主动去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并为谋求更佳生活方式舍弃家乡去城市发展。由此,造成对乡村协商治理提供保障的人才、资金、技术、知识等资源出现大规模流失,乡村协商治理措施欠缺,并由此变得艰难。
其次是管理人才的缺失。乡村管理思想无法与城镇化步伐相适应。乡村管理思想指的是将管理作为主体展开的行为,在长时间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效的管理思维的积存。然而,因乡村管理发展时间不长,在理论或经验引导方面均还在初始期,管理方面必定将出现部分的问题,如管理的思想落后、内容匮乏以及方法错误等。
(二)乡村经济财力不足
在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里,农民在生活、经济、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诉求,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极大地变化。然而需求很大,实际的乡村现状却是农民收入普遍偏低,经济能力不够,致使乡村现代化建设进度远远达不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标准。
社会想要获得有效发展,关键在于必须拥有大规模的资金。大多数的农村建设资本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以及村民的生产投入。农村人口的外出让资金和技术原本就极其匮乏的农村更为滞后,只通过政府补贴根本无法完成乡村现代化建设目标。基于此,城镇对农村的支撑变得极其关键,必须拥有一定的财政保障,才可以建设好乡村的基础设施及自身特色,从而获取更多资金与投资。只有具备富足的资金才能支持乡村产业的健全发展,实现产业的兴盛,提升村民收益,完成乡村建设及治理要求。
村集体经济运转体制僵化后,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经常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有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其次,尽管每个村都有成立合作社,也有相关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但真正能够发挥战斗力、影响力的不多,很多合作社的成员只是挂名,习惯于关注个人发展,很少有人能够站在集体利益的角度努力贡献,造成组织资源浪费、不能合理利用。另外,每个村都保留有一定的耕地、山林,可是大多数的村队都是简单粗暴的将其一股脑的承包出去,并且因为运营时间周期长、经济收益提升不明显、资金流的投入回报慢,使得短期无法为村集体带来明显收入。
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以福州市黄李村为例
(一)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人才保障
人才瓶颈是制约乡村社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乡村振兴让现代化乡村治理获得了新的思想,同时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指出了逻辑与目标,但乡村治理必须首先着眼于人才。新时代,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打破人才瓶颈的制约,强化乡村治理人才支撑,加强乡村基层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建设,构建高水平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完善人才吸引政策,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支撑。应该对具备群众意识、大局意识的乡村治理人才团队进行培养,确保乡村治理现代化有人才可用,解决目前乡村治理人才结构欠缺科学性和人才团队缺乏支撑的问题。
注重培养本地人才,让乡村治理人才的结构充满朝气,进行相应专业培育,以使乡村治理领头人与群众进行切实、深入的联系,率领他们走上乡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之路。
福州市长乐区首占镇黄李村,蓝天碧水间轻盈俏皮游动的小金鱼,成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项目。金鱼养殖场的发展规模日渐增大,改革孵化出全国金鱼选美,备受市场青睐。同时,个性化金鱼养殖产业使废弃荒地再次焕发生机,农村财政及农民都获得了较好收入。
发展乡村治理人才。金鱼铺就发家之路中,黄福连作为福连观赏鱼养殖基地开创者,是个至关重要的驱动人才。其拥有多年金鱼养殖管理相关经验,目光长远,项目选址在黄李村养殖金鱼。福连观赏鱼养殖基地规模日渐增大,黄福连取得可观利润后,同时也带领黄李村的村民们共同进行金鱼的养殖,实现共同致富目标。
培养乡村治理现代化团队人才。黄李村以前的土地大都处于闲置或废弃,如果不进行利用,实在浪费了。黄李村村委会及党支部想找到废物利用的好法子。黄福连到黄李村进行调研,提出在此进行金鱼养殖的想法,本地镇政府及村委会马上给予了全力的支持。黄李村领导班子的决断力,也是黄李村金鱼养殖业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些具备群众意识及大局意识的乡村治理人才,是确保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二)持续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夯实乡村各项基础
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是与其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息息相关的。目前农民的需要不只限于其生活水平与收入的提升,以及乡村风貌的转变,也包含了农民的文化教育、医疗及养老保障等要求。想要达成上述要求,就必须加大对城乡结合的发展,而城乡结合发展的核心在于农村产业与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其他一系列建设的先决条件,乡村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治理均需要经济的保障。因此,乡村经济发展应该建立网络与当代农业及旅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来带动乡村经济生命力、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后劲。全面通过当代经营方式与网络的迅速快速传播力对乡村经济结构进行完善,加强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打牢基石。乡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特色产业进步的推进。得益于黄福连的引导及村委领导班子的扶持,黄李村金鱼养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本村特色产业。黄福连隔三差五请本村金鱼养殖户到其养殖基地进行学习,毫无保留把他多年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同享给其他的养殖户们,和众人共同发展金鱼养殖业。目前,养殖基地租赁带给村里的收入年均能提高约20万元,金鱼养殖场使一些农民不用再外出打工,提高了村民收入。
互联网持续带动了乡村经济生命力。长乐金鱼养殖业构建出一定规模后,为促进乡村振兴,福连观赏鱼养殖基地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达成协议,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站,进行互联网营销协作,扩大销路,完成互联网销售与线下销售的结合发展。
黄李村金鱼养殖户平均每年的净利润高达40多万元,养殖业发展促使本地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定会推进本地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治理,推动本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五、结语
农民是乡村的主体,而乡村的振兴发展及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在于对农民主体的认知激发、地位重视、影响力发挥。从根本上将他们当成现代化发展的主体,从实践中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治理发展的热忱与积极性,从而使乡村的振兴发展及治理现代化获得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