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基本样态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2-11-27□龙慧
□ 龙 慧
(中共湘西州委党校,湖南 湘西 416500)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进一步开始和实施,乡村公共文化的振兴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振兴是当前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核心,是基于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需求,从乡村经济发展迈向精神发展的重要助力;另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振兴需要结合乡村当前经济发展的脉络进行研究和探索,需要明确对应的基本形态,了解乡村产业的发展情况,凭借针对性的举措和应用建设,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一、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意义和价值
乡村公共文化,主要是涵盖乡村文化产业、教育事业、医疗产业、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环境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扶贫开发、农村防灾、减灾控制体系、农村社会管理等一系列内容。近年来,乡村发展以及乡村建设,从传统的单一性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朝向多元化精神文明发展战略,涵盖乡村产业中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教育发展、文明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其核心意义是借助对乡村公共文化振兴,推动我国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乡村主体文化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乡村建设、乡村文化、乡村氛围、乡村产业再一次成为讨论的重要议题,发挥出极为显著的价值和作用。
其一,乡村公共文化的发展,涉及到乡村产业建设的基础,特别是在政治层面,能够给予乡村地区系统化的助力和支持,能够有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其二,乡村公共文化的振兴,还能够实现乡村产业的多元合一,涉及乡村自然环境、社会风貌、经济基础等一系列内容,能够弥补乡村产业发展的缺陷和弱势,能够实现多元文化的有效梳理和整合。
其三,基于国家振兴乡村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和融合,乡村公共文化产业革命成为现代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代表,用思想武装乡村的战略发展意识,构建现代化乡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二、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基本样态研究
(一)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政策持续的断层问题
乡村公共文化,丰富的文化活动,完善的娱乐体育设施以及建立村文化联络站,为广大农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节目和内容,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强化乡村文化的建设氛围,促进乡村地区精神文化的改善和提升。近年来,受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乡村振兴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影响要素,包括当前乡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管控路径以及基础环境等,都需要稳定的政策保障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实施,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尝试和探索,涉及到大量的工作和环节,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和建设。例如,需要大量的公共文化活动为乡村公共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和支持,但是受资源分布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客观层面导致部分区域出现政策断层等问题。另外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对应的政策需要较大的投入,涉及到乡村建设的各个层面,导致部分乡村地区的现有资源无法持续,对应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不言而喻。
(二)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资金不足等窘境
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目前在中西部等区域普遍存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入不敷出的现象,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大多属于基础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内容,无法满足产业的经济发展要求,特别是在盈利方面,无法实现相应的要求,并且大多公共文化的建设内容属于公益性的服务范畴,对乡村地区的经济能力要求较高,不少乡村无法实现常态化的资金供给;另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与地区经济水平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乡村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对应的承建能力以及发展水平也存在诸多掣肘,影响了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地区经济基础的落后问题,还会进一步限制地区公共文化的建设,从而形成较为恶劣的循环模式,亟待对整个乡村产业进行调整和突破。
(三)乡村公共文化的发展战略存在滞后性
乡村公共文化的发展战略,其核心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节目和活动。但是受乡村公共文化战略滞后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乡村公共文化战略普遍存在内容单一、策略延迟、针对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乡村公共文化的战略发展,需要保障策略和政策的与时俱进,从而有效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滞后性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乡村产业的规划和建设,还会导致部分理念存在根本性的影响。例如,不少乡村公共文化的发展战略,采用上世纪或者其他地区已经过时的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以“照搬”“借鉴”的模式,将落后的公共文化策略进行量化解读,最后以简易模式进行实施和应用,虽然能够补充地区公共文化策略的缺失问题,但是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不仅无法激发乡村公共文化的发展潜力,同时还会造成大量资本的浪费,导致乡村地区错失重要的公共文化发展契机。
(四)乡村公共文化的地域融合程度不足
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务必要结合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民生基础,需要体现地域文化的融合特性。目前,乡村公共文化地域融合程度不足,主要是在进行乡村公共文化振兴工作时,对应的策略和内容与地区的实际情况严重脱钩,不仅无法实现乡村公共文化的发展诉求,同时还会加剧乡村公共文化的反向发展。例如,乡村公共文化需要考虑地区的人口数量、产业分布、经济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方面的内容,对应的公共文化内容需要融合地区的特色和价值,能够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和创新,否则独立于乡村基础框架的公共文化,必然是空中花园,进而导致华而不实的代价和影响。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缺乏地区文化的参与和融合,还会加剧地区文化的没落和遗失,特别是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内容,亟待进一步发扬和传播。融合程度不足的问题,不仅是当前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通病,也是掣肘地区乡村公共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亟待进行解决和创新,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的有效建设。
三、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现代化乡村技术创新战略发展理念
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需要全系统、全品类、全范围开展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从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层面,进行多元化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于公共文化基础薄弱的区域而言,亟待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和融合。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都未能建立公共文化振兴策略的现代化乡村内容创新战略发展理念。技术,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需要从技术研发和技术商用化等角度给予相应的发展和建设。内容创新,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需要从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等角度给予相应的发展和建设。首先,作为乡村地区,需要搭建自身的公共文化技术发展战略框架,将乡村地区的研发资金以及研发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以无息贷款、经济补助、产业发展等多个层面给予乡村研发企业对应的待遇和条件,跟乡村企业签订建设美好家乡的公共文化战略合作文件,为创新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以自媒体为例,在当前网络环境的应用模式下,向社会大众传输乡村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将农民生活的状态进行传播和展现,同时乡村政府帮助乡村地区内容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同时在技术的应用路径中,优先选择乡村的公共文化领域。例如,著名乡村文化推广人员“张同学”,通过自媒体的形式,将乡村的文化内容进行普及和展现,实现乡村地区建设的精准营销,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助力。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扶持,能够为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提供一系列的帮助和支持,能够有效促进战略规划和创新应用的开展,能够减少或者规避文化内容单一带来的根本性问题。其次,内容创新的持续开展,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理念框架下,要给予研发企业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要促进乡村企业的大力参与和支持,坚决抵制采用侵占版权的发展形式,导致乡村企业研发成本的无限增加,从而造成内容同质化等恶性循环模式,加速地区资源的枯竭,降低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因此,要对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从而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持续性和创造性。最后,技术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技术研发的可能性和创新性,同时构架现代化技术拓展的多种思维模式,为技术储备战略的实施建立夯实的基础,不断提高对公共文化领域的重视,借助乡村农业技术的革新和应用,实现乡村地区公共文化体系的蓬勃发展,同时构架现代化内容拓展的多种思维模式,为乡村公共文化的战略发展和实施,建立夯实的基础。
(二)创建多体系乡村市场经营发展框架
乡村市场建设的基本发展框架,是以乡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经营环境为标准,助力乡村地区公共文化体持续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难题。因此,解决市场的经营建设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给予乡村公共文化领域相应的动力和支持。首先,乡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市场形态,可以从互联网市场等多个角度进行尝试,进一步拓展乡村公共文化的市场渠道,以科学化、合理化的发展策略,助力乡村公共文化体系的有效建设。例如,借助网商合作模式、合作社模式、旅游产业合作模式,打造多产业、多内容、多领域的创新融合市场,为乡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给予有效的渠道支持和资金支持。以市场为核心,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劳动资源、地域资源,实现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和现代商业体系的有效融合,满足乡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其次,经济的发展能够为乡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升级,能够改变乡村单一化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面貌,能够借助广大农村市场的有效建立,持续推动市场产业化的技术升级和技术革新,促进乡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常态化发展和建设。最后,市场渠道的拓展和应用,可以结合现代农业产业的基本发展形式,融合股份制等企业发展方向,为乡村地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给予相应的市场供给服务,弥补乡村公共文化的缺陷和空白,促进乡村公共文化体系的繁荣建设。市场化的商业合作模式,能够为乡村公共文化的振兴工作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能够补充当前客观存在的市场空缺等问题,实现对乡村公共文化多个领域多个层面的改善和增强。不仅如此,市场文化的建立,能够为乡村公共文化的发展提供多种的文化渠道和发展空间,打造多维一体的商业发展体系,拓展传统产业的固有空间,实现乡村公共文化的振兴和升级,为乡村文化的市场化发展道路铺垫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三)应用与时俱进的乡村公共文化振兴发展理念
乡村公共文化的振兴,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能够在振兴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包括乡村政策的应用和梳理,要保持政治层面的正确性,能够按照“十四五”规划,对于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基本要求,有序发展和应用乡村公共文化的振兴理念。一方面,基于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进展,要保持对应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政策的有效解读和深入研究,能够发挥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力量和底蕴;另一方面,在振兴理念的应用过程中,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和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特别是对于乡村公共文化的认知,能够从长远性的发展视野进行分析,保证相关政策实施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例如,某地区发展乡村公共文化的振兴策略,采用帮助机制和产业承包机制,将乡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与地区的资源特点进行有效融合,融合结合国家绿色乡村、生态乡村、特色乡村的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乡村经济产业的发展目标,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建设理念和发展建议,实现产业化的同步升级,将传统的农业生态乡村产业打造为多文化性、多娱乐性、多创新性的现代化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平台,实现产业的升级以及技术的创新,同时还能够带动乡村公共文化的有效建设。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是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重要发展趋势,能够借助大量前瞻性的发展思想,促进传统公共文化的转型和升级,为乡村公共文化的振兴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改善地区公共文化落后性和单一性等问题,实现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升级。
(四)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地域融合策略
乡村公共文化的振兴策略,要充分体现地域性的融合策略。首先,公共文化的振兴,不仅是涵盖乡村地区人民精神文化的振兴,同时还需要结合地域的特色内容,实现乡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多内容融合,以地域特色创新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氛围,助力乡村公共文化的科学发展。例如,目前在乡村地区普遍存在文化内容单一、文化理念落后等问题,特别是在偏远的中西部区域,对应的乡村文化极为保守,需要进行大胆的突破和创新,实现乡村公共文化的产业升级和理念升级。其次,在变革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地域优势的特点和价值,实现多种内容的深入融合和有效创新。例如,在云南某地区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了保留传统文化的特点,将地域文化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融合,实现地域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在公共文化体系内设定地区特有的民族节日和民族特点,并将各种传统和习惯进一步发扬;另一方面,将地域文化的特点进一步深层次研究,结合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的升级和革新。以民族节日为例,通过将民族节日和现代社会旅游产业的深入融合,实现产业特色的有效创新,既能够区域文化独立性等问题,又能够改善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2017年党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理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宗旨。既要保障乡村振兴思想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同时也要带动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基础设施等内容得到提升和改善,实现我国现代乡村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由此可见,乡村公共文化振兴的发展战略,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实施和应用,需要解决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多种问题和阻力,进而实现现代社会乡村发展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