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难点与施工技术的研究

2022-11-27仇改霞

黑龙江粮食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农田灌溉

□ 仇改霞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务局,甘肃 平凉 744000)

关键字:农田水利工程;内容;难点;施工技术;灌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地区召开全省冬春农田水利会议,致力于在2021年建设标准农田160万亩,全力打开农田建设发展新局面,按照农业农村部部署,优化管理格局,进一步推动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水利工程管护,做好除险、加固、修复工作,从而提升供水工程管护能力,助推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从这一层面来讲,优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一、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内容

农田水利工程从本质上讲,属于我国基础性建设之一,其建设目的为:(1)解决耕地灌溉问题;(2)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3)解决洪涝旱涝问题;(4)改良农田水分利用状况;(5)通过科学技术和施工管理,调节区域性水利条件。从而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所需,在满足农村居民用水的情况下,促进农业稳产高产[1]。具体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农村小型水库建设、农村蓄水池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农村排灌工程、农村中小型泵站工程、农村小型灌区修建工程、塘坝工程等。

从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内涵中,我们可以发现,工程主要承担泄水、挡水、蓄水、调水任务,因此,在具体施工建设中,对于施工质量、工程稳定性、防渗性、抗压性、抗冲性、耐冻性、耐磨性等多种方面具有特殊要求。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对地基的要求更加严格,如果不能调和好工程地质条件和项目设计之间的关系,将会留下安全隐患。其次,部分水利工程需要在水下作业,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进行水域性施工,或者利用枯水期施工,工程周期较为紧凑,工程量较大,在施工设计中,管理者必须科学安排、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期出现质量问题、洪讯问题。

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难点

(一)客观方面

从客观层面来讲,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中,经常受到地质条件影响。首先,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地基沉降、地面变形问题,尤其是受到软土地基的干扰,建造基坑的质量和效率无法保障。如果出现基坑积水问题,将直接降低农田水利工程安全性和实用性,严重时,将会导致整个工程坍塌和损毁。其次,多数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在较为潮湿的地方进行,在建造时可能出现渗漏问题,因此在开工动土前,前期勘探人员必须做好地质调查和测算,确保施工中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气候、水文、天气、植被等变化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突发情况,影响工程进度,降低施工水平。

(二)主观方面

从主观层面来讲,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难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2]。比如在混凝土坝工程中,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完成后,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缝问题,而产生这一裂缝的原因,主要是施工人员对于接缝处理不够科学,设计人员对工程结构不能做到科学预判和测算;又如在工程灌浆过程中,施工人员不能够按照孔的排列顺序依次施工,容易出现泥浆灌浆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问题;施工现场管理中,相关决策者不能进行科学统筹规划,机器设备、施工材料、建设质量、施工速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对于施工现场安全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并预防。因此,笔者建议,为了降低农田水利工程故障发生率,必须从人员管理入手,提升其施工专业度,在施工管理中反复审核图纸,对设备进行现场检验和调试,确保砌筑工程基本性能,提升材料与施工环节的匹配度,避免操作不当等问题出现,最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质量。

三、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一)节水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节水技术也可以被称为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分为喷灌式、微灌式方法[3]。我国最先研究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是在1970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材料加工工艺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普及,喷灌及微灌技术已经实现广泛应用,促进各地区农业用水稳步发展,保障农田用水充足,降低自然旱涝问题发生,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将资源使用效率发挥到最大。其中,喷灌式技术主要指工程设计人员自主设计灌溉路线,利用喷灌机进行喷灌工作,在水压作用下,水资源经过软管最终从喷头喷出。具体设计原理为:灌溉者可以利用半固定式、移动式、固定式喷灌设备,预先在农田内部设置灌溉水管,在压力差和开关阀的共同作用下,喷头可以持续喷射出水流,因此可以帮助农户人员在喷头、支管工作中对其故障发生情况进行实时检修,避免因为喷头堵塞(单支阻塞)、支管破裂(单支破裂)而导致停工停灌,或者作业迟滞问题。该技术主要应用在大面积浇灌中,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但是在实施该项技术时,设计人员应该注意到,要想使用喷灌式灌溉技术,首先应该考虑应用多少个喷灌设备,并且组建设备通道,才能发挥水资源最大效用。

在微灌式技术工程中,灌溉设备较为简单,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为滴头、滴管、管路[4]。在该灌溉方式中,不需要应用大型机械设备,因此在平原地带、山地、丘陵地区都可以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水分外泄问题,因此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该种技术主要将水管道、滴水器安置在农田植物、经济作物的根部,通过定时灌溉方式,满足经济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将液态肥、颗粒肥与水资源进行混合,进行共同灌溉,增加土地养分。但是该种技术多应用于大棚,很少适用室外浇灌,因此应用规模较小。如果是室外农田、大片田地,可以利用井灌式,在农田缺水时在中心田位置设置井灌装置,通过井灌井排技术方法,利用浅层地下水,合理调节地下水水位,该种技术主要由多井构成的井群系统组成,利用深浅不超过40m的浅井,开发利用地下水,就地取材;也可以利用复合式井型,根据地层结构和当地排灌要求,利用真空原理抽取地下水,更加适用于中低产田,避免农田受到旱涝、盐碱等威胁,同时也可以防止土壤返盐。

(二)排水技术

排水技术从广义上讲,可以划分为配水技术(输水技术)和排水技术,其中配水技术主要指低压管道配水,在部分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区(海拔差大于200m),通过该技术,可以延长灌溉服务半径,同时降低农田配水工程整体造价,在这一施工设计中,低压配水管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施工建设时,由于受到地质条件限制,配水管容易遇到不均匀沉降、低温冻裂、高温膨胀等问题。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填缝剂技术,提高混凝土配水管质量,利用地表水作为灌溉性水源,在井灌区可以通过该种技术方式替代所有中小型输水渠道,如果地形有坡度并且配套渠系不完整,也可以利用该种低压管道配水技术,输水效率可以高达95%以上,与传统土渠砌石渠道相比,该种输水方式省时省力,速度较快,设备简单,水流可以通过“树枝”和“树干”两种网状结构进行输水。其中,输配水管采用固定地埋管方式,由PVC管、PE管、水泥管、混凝土管组成,附属设备主要有保护装置、泄水装置、分水装置、测量装置组成。田间配套工程还包括引流灌溉、小畦灌溉、地面闸管灌溉等,节水效果更好。

农田排水技术就是指在雨季来临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降低田间储水量,清除多余水分,避免土壤盐碱化[5]。常见的田间排水技术主要有泵站修建、竖井技术、明沟排水技术、暗管排水技术等。笔者主要以明沟排水技术+暗管排水技术为例,其中,暗管排水设计可以分为多级暗管排水系统和明沟组合排水系统,暗管布置间距为10~15m之间,当地块长宽比在3.5左右时,地下水就可以沿着地块宽度向排水管沟(明沟)渗漏,通过该种排水系统,可以有效排除土壤中的重力水,降低地表残留水,避免水分过多而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根据地形条件、管道长度、管道坡度,合理设置吸水管埋地深度和吸水管间距,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农作物的耐渍性越强,吸水管布设间距就越大,二者呈现正比例关系。此外,为了解决明沟边坡稳定性问题,可以利用植根系较为发达的地被植物,借助ABS喷播技术,结合边坡修整机一次性完成排水内容,同时也可以起到稳定边坡的效果。技术人员也可以利用将动力流方式取代暗管排水方法,避免暗管排水因管道堵塞而受阻,直接通过动力流中液体的压强带走其他杂质(泥沙+垃圾),起到冲刷作用。

(三)防渗技术

防渗技术从本质上讲,属于灌溉技术的分支,在灌溉用水输送过程中,必须通过渠道进行运输,如果这一运输渠道出现破损和渗漏问题,将大大降低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水量消耗,影响渠道的正常功能发挥。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讲,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防渗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防渗技术,依据混凝土自身特点,经过防渗处理后,抗压性更佳,寿命更长,在水利工程应用中更能适应复杂的农田地理环境、地质条件;(2)膜料防渗,通过塑料薄膜,为防渗层加上保护层,避免渗漏问题发生,该种操作技术可以确保灌溉更加科学合理,提升管道防冻性能,避免长时间浸染水分而发生腐化、腐烂问题;(3)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该技术与前两种相比,抗冻性能更佳、稳定性更好,主要操作流程为:将沥青高温融化,之后在管道容易产生泄露的部位进行填缝,合理利用沥青本身属性,延长渠道使用寿命,避免伸缩缝填缝材料老化、脱落等问题,保证水利农田工程质量;(4)胶泥防渗,主要分为焦油塑料胶泥和聚氯乙稀塑料胶泥两种类型,利用聚氨酯弹性填料,提升防渗稳定性;(5)其他防渗技术,在冻胀情况较为轻微的地区,可以利用中厚板、槽形板、板膜复合板与换填砂砾料复合板,作为防渗层的衬砌材料。

四、具体案例分析

为了探究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笔者以广东汕头市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为例(澄海区),该项目灌溉面积为2.62万亩,改造渠道55.5km,受益人口高达近6万人,如今已经新建山塘8处,水泵站23处,主要建设目的为排灌,并始终践行“旱能灌、涝能排”的工作宗旨,提升当地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建设做足准备。但是该项工程面临施工点分散,地理空间跨度大,季节性较强,施工周期较短等工作困境,因此提出以下策略:

(一)施工前

在施工前期,设计人员充分结合当地地理情况和地质条件,做好水利工程规划工作,避免照搬照抄,做好土方开挖前地质勘探,科学制订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减少因地质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地基渗漏、渗水、塌陷等问题。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对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开展统一培训,针对在未来施工环节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统一探讨,定期开展检察、监督工作,做好现场管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借助相应机械模型,确保工作人员可以熟练操作,做好材料进场和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案,保证工程可以高效进行,提升基坑和堤坝施工质量,尤其在混凝土施工中,科学配比混凝土材料,确保所有施工材料符合相应标准。

(二)施工时

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从土方施工技术、基坑开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砌体工程技术四个层面进行施工[6]。其中在土方施工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接缝出现,施工人员按照斜坡相接比例1∶5的原则,进行分段铺垫,确保回填碾压厚度在20~30cm之间;在基坑开挖技术中,避免人为施工行为对土质产生不良影响,在距离底部大概20~25cm,将机器挖掘法更换为人工挖掘法,有效防止渗漏问题,及时发现渗水现象并予以解决;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管理者和施工人员主要利用喷灌技术、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水资源浪费。具体体现在:(1)在农田设置喷头,在地下暗管和水压共同作用下,及时对农作物进行水源灌溉,补充其所需水分;(2)利用防水材料(水泥、塑料等),避免水资源下渗而产生沼泽化、盐碱化问题,水资源利用率可以高达75%;(3)利用低压输水技术,将其替代传统明渠输水方法,避免水资源的蒸发而产生消耗,降低5%的损失率,并且与混凝土水渠相互配合使用,更加适应当地大规模农田节水灌溉,可以引导农民应用节水技术,确保资源合理利用,通过该项技术使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0%。

在这一施工过程中,该项目负责人选择了合适的灌溉技术,充分考虑到技术种类、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在综合考量下,选择以上三种灌溉方式,提升灌溉效益,降低资源浪费;此外,管理者和工程负责人也可以引进高新技术,比如通过信息化、可视化计算机技术,对灌区的施工行为、管理水平、调配水决策等进行精准分析,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升灌溉用水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

(三)施工后

在灌溉之后,相关部门可以对灌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进行质量检测,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和细部体评价体系两个方面,对该项工程的支渠状况、灌溉面积、灌溉效率、需水量、供水量、干渠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环境影响状况等多种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评定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效益,从技术层面、设计层面、施工层面、质量层面、进度层面等多种维度进行综合性评价,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用水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地基沉降、地面变形等问题,不利于灌溉水源的输入与输出,难以及时补给农作物所需水分,直接造成资源浪费,水利工程项目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因此,笔者建议,施工人员应该综合利用节水技术、防渗技术和排水技术,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突出农业用水效益,最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质量。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农田灌溉
纳米比亚着力发展农业灌溉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Life in 2060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研究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