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联合床旁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2022-11-27黄俊松董慧敏张筱岚
苟 芬,黄俊松,董慧敏,张筱岚
(大理大学护理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全面落地,未来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临床上儿童疾病的病情变化快、护理操作难度大,儿科护士常常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也是导致儿科护理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对培养合格的儿科临床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床旁教学法作为儿科护理学传统教学模式的替代已发展多年,PBL教学法也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2],但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儿科护理学的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对2018级本科护理学专业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PBL)与床旁教学相联合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实践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1 床旁教学与PBL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1.1床旁教学法 床旁教学是在教师有计划的演示及引导下,由学生到患者床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实践操作,通过真实的临床情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临床决策能力[3]。床旁教学作为临床实践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广泛应用[4]。床旁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师的单一讲授,而是一种互动式教学,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积极地参与其中。虽然床旁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替代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医学院校的床旁教学仍多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单纯地将课堂教学搬到了患者床旁,学生仍然只是被动地接受疾病相关知识。这种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但却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2PBL教学法 PBL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前设计好相关问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的同时顺利掌握知识[5-6]。PBL最早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7]。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是PBL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讲课式教学的最大改变,其主要内容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反思来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运用PBL教学法,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良性循环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临床推理能力。但国外研究表明,单纯的PBL教学法使得学生的学习量大、难以掌握重难点及接受的知识较模糊,最终导致其学习效果不理想[8]。因此,有必要探讨PBL教学法联合其他教学法来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学的课程教学质量。
1.3PBL联合床旁教学法 伴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现代需求,床旁教学与PBL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替代,在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已逐渐得到应用。儿科护理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包含了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床旁教学能将课程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连接,目前在儿科实践教学部分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但PBL教学法的应用尚处于初步尝试阶段。研究表明,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床旁教学联合应用将有效促进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值得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并推广应用[9-10]。
2 PBL联合床旁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2.1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成功实施PBL和床旁教学的关键。在正式开始实施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前,由任课教师通过问卷星、班级QQ群及主题班会等方式对本院2018级护理本科生进行深入的课前调研和访谈,了解学生们对于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引入PBL联合床旁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看法。经过为期1周的调研和访谈得知,学生们对PBL联合床旁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表示认同和期待,一致认为其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这也为之后顺利有效地实施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另外,课前应由教师按照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进度安排,选择好相应的学习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提前设计好一系列问题提供给学生;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包括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讨论分析和总结汇报等。同时,教师应提前联系与协调好参与床旁教学的患者,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与配合。
2.2教学过程中熟练应用PBL法 PBL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应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主要是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熟练掌握PBL教学法的应用才能起到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PBL教学法的应用过程包含以下3个步骤。(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所选床旁教学病例提出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由学生基于教材分组查找相关资料[10];(2)自主讨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讨论环节应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将所提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关联,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挖掘问题本质,促进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教学小结: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针对讨论过程中及讨论结果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知识点做进一步的讲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2.3教学结束后的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与汇报结束后均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掌握与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主要运用观察法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教学结束后则可以采用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进行终末评价。通过及时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反映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为制定下一次的教学提供教学经验。
3 PBL联合床旁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3.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体的复杂性及疾病谱的不断改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个体发展自我评估和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即培养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教育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其内容繁多且枯燥,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单靠传统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且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容易导致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床旁教学联合PBL的创新教学方法,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阅读教材、查找文献、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等多种学习途径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紧密结合,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通过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临床推理能力。
3.2锻炼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转化与应用能力较差,缺乏临床实践能力。毕桂芝等[11]研究证实,85.96%的学生认为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PBL联合床旁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临床病例与现实的问题场景之中,围绕所选临床病例开展疾病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应用,缩小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培养了学生的循证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儿科护理人员积累了实践经验。
3.3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的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基于PBL的床旁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与小组成员的相互讨论,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地交流与讨论,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护理服务要充分践行“整体护理”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理念,这需要培养出具备临床综合素质的儿科护理人员。PBL联合床旁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病历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又能有效地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交流。
3.4提高了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 研究表明,在儿科护理学床旁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可有效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而提升教学质量[12]。目前国内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多将PBL联合床旁教学应用于临床实习带教阶段,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仍以传统讲授法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理大学护理学院经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后,在2018级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开始引入基于PBL的床旁联合教学模式,并贯穿于学生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将2018级全体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调查和学期末课程成绩与采取传统教学方式的年级相比,结果显示采用PBL联合床旁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学生对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满意度和整体学习成绩较高,且通过现场观察和深入访谈得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儿科护理学课程专业知识讲解的过程中[1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面对和处理今后儿科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医患问题,为社会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贡献力量。
4 PBL联合床旁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4.1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PBL联合床旁教学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临床技能,还需要提升教学技能,包括灵活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需要教师灵活地规划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掌控者,而是要充当好教学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来协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4.2选择合适的床旁教学病例 美国的儿科护理学本科课程教学采取理实一体化模式,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安排临床实践学习[14]。国内学者莫敏玲等[15]研究证实基于PBL为主导的真实床旁案例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临床上儿科疾病病情变化多端、患儿自主合作能力较差及家长的紧张情绪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床旁教学病例显得至关重要。尽量选择能给予配合的、病情趋于稳定的患儿,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床旁查体、提问等教学环节。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沟通交流取得患儿及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并且鼓励家长能积极参与其中,患儿及家长可以提问、讨论并对教学给予反馈,从而促进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充分融合。
4.3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 床旁教学需要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与病例资料的收集,因此在教学开始前及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向患者介绍教学团队、教学性质及相应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健康宣教并向患者致谢,以及收集患者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在收集病历资料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患者无法理解的专业术语,体格检查过程中注重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等。通过以患者为中心来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开展。
5 小 结
高质量的医学教育是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的基础,同时也影响着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培养[4]。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保证高质量护理教育的关键,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医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科护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发展的具备综合素质的儿科护理人才。基于PBL的床旁联合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儿科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等综合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值得在医学院校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与应用。今后,还可进一步深入探究PBL教学法与CBL(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T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Seminar教学法及Sandwich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并结合“雨课堂”“MOOC(中国大学慕课)”“学习通”等现代网络教学平台来不断促进儿科护理及其他专业医学课程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