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炜主任从“肺风”辨治慢性咳嗽经验

2022-11-27王丽雅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宣肺风邪蝉蜕

王丽雅,陈 炜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以上,且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为临床常见肺系病证[1]。临床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过敏性咳嗽多见,检查多提示气道反应性增高,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中医属“久咳”“久嗽”等范畴,典型症状为发病迅速、咽痒即咳、干咳频作,其发病特点符合“风善行而数变”的特征。我们将气道高反应性归为中医“肺风”范畴,“风邪伏肺”是其重要病理基础。

陈炜,主任医师,副教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师承于全国名中医韩明向教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中医呼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对呼吸系统疾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其从“肺风”辨治慢性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1 “肺风”溯源

“肺风”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记载:“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然白,时咳短气,昼轻夜甚。”张仲景秉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将“肺风”的临床表现概括为:多汗恶风、咳喘短气、头晕目眩、肢体肿胀而重。

2 “肺风”的病机探识

“肺风”是指风邪犯肺所致,以多汗恶风、时咳短气为主证的外感病证,其病机为风邪迫肺,肺气上逆。《类经》曰:“肺主皮毛,病则疏泄,故汗出”,肺主皮毛,司开合,若肺失宣降,卫阳不固,腠理开阖故汗出。《素问·悬解》云:“肺气上逆,故短气时咳”,风邪犯肺,肺气上逆,故咳嗽气短。

2.1 外风引动伏邪

外风为六淫之首,具有善行、数变、开泄等特征。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开泄,肺为娇脏,易受风邪轻扰,肺气上逆而为咳。《素问·风论》中列举了由风引起的多种疾病,风居于六淫之首。清·刘吉人《伏邪新书》云:“伏邪有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而发者;亦有内伤疾病日久,但邪气未祛,病邪潜伏于内者。”外风因失治误治等因素导致外风久久不能散去而稽留体内,肺气上逆而咳,后每遇外风触动伏邪而反复咳嗽,缠绵难愈。风咳病名早在《诸病源候论》就有记载。申春悌认为“风邪犯肺、肺失肃降”为风咳证的主要病机,治以疏风宣肺、降气止咳[2]。师艺航等[3]将慢性咳嗽的病机归纳为“风邪留恋,风气内动”,内风和外风共同作用,主张从风论治,内外兼治。韩明向教授认为,素体亏虚尤以脾肾虚寒为主,痰饮内伏加之风邪上扰,肺气遏阻而致咳嗽[4]。

2.2 肺气虚弱,营卫失和

“肺风”深伏,肺气虚弱是导致慢性咳嗽的直接原因。《素问·评热病论》指出:“若正气虚弱,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正气不胜邪气,邪必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卫气是防卫于体表的阳气,营气是能营养全身的物质基础。营气、卫气运行于周身,布散体表,风邪袭肺,卫外阳气虚弱,卫表失固,则动辄汗出。

3 临证经验

3.1 以止嗽散加减化裁治疗外感咳嗽

叶天士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说。肺为华盖,居于高位,易受外邪侵袭,故温邪入侵,肺当先受之。肺为娇脏,不能耐受脏腑之病气,病气燥则呛而咳。吴鞠通提出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理论,组方选药多为味辛质轻之品。风为百病之长,肺主皮毛,通太阳膀胱,最易受风邪,风从寒化为风寒咳嗽,从热化则为风热咳嗽。故陈炜主任医师在治疗风邪致久咳时常选用清轻灵动之品,直达上焦,宣散透邪,临证时常以止嗽散为主方加减化裁治疗外感咳嗽。

证属风寒者,以咳声重浊、痰稀色白为主症,常伴有鼻塞、流清涕。陈炜主任医师多选用麻黄、荆芥、防风、紫苏叶旨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紫苑、款冬花、白前祛痰止咳,其中紫苑、款冬花相须为用,温而不热、润而不燥,以增强祛痰止咳的功效。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宣通鼻窍;咽痒甚者,加僵蚕、蝉蜕祛风止痒。证属风热者,以咳嗽、痰多黏稠为主证,伴流黄浊涕、咽痒,陈炜主任医师多用薄荷、桑叶、菊花直达上焦,轻宣肺气。口渴加石斛、芦根清热生津;心烦加淡豆豉、栀子以清宣郁热;便秘加牛蒡子、决明子泻热通便;咽痛加木蝴蝶、青果清热利咽。证属温燥者,多因初秋气燥,感之为病,症见干咳无痰,口干咽燥,陈炜主任医师遵《内经》“燥者润之”之法,用药以辛凉甘润、化痰为主,常选用南沙参、麦冬、玉竹生津润肺,浙贝母、枇杷叶化痰止咳。

3.2 善用虫类药物以祛外风、熄内风

风邪可分为外风和内风,风邪犯肺,若因肺气虚弱或失治误治等因素而致风邪不祛者,病邪由表及里,稽留体内渐成内伏之风,易与外风相感,影响肺之肃降,从而引发剧烈咳嗽。久病入络,络脉瘀阻,唯有虫蚁搜剔之药才能通达入络。故陈炜主任医师在治疗上善用虫类药物以祛外风、熄内风,常用药包括蝉蜕、白僵蚕、地龙等熄风止痉、通络散结之品。蝉蜕性寒,对于风热之证有显著疗效,其性轻扬,既可疏外风,也可熄内风,对咽干喉痒者有显著疗效。僵蚕入肝、肺经,既可祛风通络,又可清热化痰,以达到利咽止痛止痒的效果。僵蚕、蝉蜕配伍使用,不仅可以疏风祛邪,还可解痉止咳。地龙性寒,味咸,有清热熄风、通经活络、清热平喘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龙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止咳平喘作用[5]。僵蚕具有抗菌消炎、抗惊厥等作用[6]。蝉蜕具有解热镇咳、祛痰、抑菌抗炎等作用[7]。

3.3 补益脏腑为本

“肺风”本质在于肺脏虚损,故陈炜主任医师临证施治时不仅从风论治,善用风药,并且注重补益肺脏,临床上常选用党参、黄精、百合、麦冬等补益肺气。又基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一理论,咳嗽的发生虽责之于肺,但不止于肺,其他脏腑功能的失调也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而导致咳嗽。五脏六腑受邪,传之于肺,导致肺失宣降而咳。陈炜主任医师指出,咳嗽日久,久病必虚,肺病及脾,可导致肺脾两虚,导致“久咳不瘥”,故临床常用补脾益气之品,如茯苓、白术、薏苡仁等。肺伤及肾,肾气虚衰,纳摄无权,则“由咳致喘”,正如《证治准绳》所言:“若肾气亏虚,纳摄无权,不能助肺纳气,肺气上逆而为喘;咳之日久,肺金肃降无权,累及肾水,肾气不固,摄纳失常,则气逆于肺,久咳变喘。”故陈炜主任医师谴方用药时以“补肾固本”为原则,常选用葶苈子、细辛、五味子等温肾纳气之品。

4 病案举隅

患者常某,女,46岁,2020年6月8日初诊。主诉:咳嗽、咳痰3个多月。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咳嗽,干咳为主,咽痒,夜间尤甚,时予口服消炎药及止咳糖浆治疗,症状有所改善,后每遇冷空气刺激诱发咳嗽,平素自行口服镇咳药物,效果不甚明显。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刻下症:阵发性咳嗽,痰少难咳,咽喉作痒,胃部不适,时有嗳气,纳寐可,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咳嗽;中医诊断:咳嗽(风邪犯肺证)。治法:疏风宣肺、熄风止咳,处方:桑叶10 g,牛蒡子8 g,白僵蚕10 g,荆芥穗10 g,蜜紫菀15 g,款冬花15 g,桔梗10 g,炙百部15 g,白前15 g,陈皮10 g,紫苏叶20 g,薄荷6 g,木香10 g,枳壳10 g,法半夏9 g,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0年6月16日二诊:患者诉咳嗽较前明显缓解,仍有咽痒,胃部不适症状好转,二便调,舌质红,苔薄,脉弦。原方去牛蒡子、荆芥、木香、枳壳,加炒山药20 g、炒白术15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0年6月24日三诊:患者咳嗽、咽痒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无其他不适主诉,继以上方服用2周,随访至2020年8月12日,咳嗽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者因感受风邪而诱发咳嗽,患者咽痒难耐,提示肺风为患,伏邪留于体内,每遇外风而诱发,致使肺失宣降而咳。治宜疏风宣肺,熄风止咳。方中桑叶、薄荷疏散风热;紫苏叶宣散肺中伏风,使伏邪祛则气机畅,肺气得以肃降;桔梗、百部、白前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则咽痒止、咳嗽平;紫菀、款冬花相伍,共奏温润止咳之效;荆芥祛风解表,表邪去则肺气宣,肺气宣则咳嗽宁;僵蚕、蝉蜕散风热之邪,熄内风,止咽痒之咳;陈皮、法半夏健脾和中,畅中焦之气机;牛蒡子可疏风散热,宣肺利咽,同时可泻热通便;加之患者胃部不适,时有嗳气,故加木香、枳壳行气消滞。整体从“肺风”论治,外疏散风邪,内熄脏腑伏风,同时顾护脾胃,风邪得祛,肺脏得以宣发肃降,咳嗽得止。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大气污染、雾霾问题愈发严重,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现已发展成为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咳嗽病情复杂且病程较长,病因也多种多样,因此慢性咳嗽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8]。西医针对慢性咳嗽尚缺少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而中医基于其“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体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陈炜主任医师在治疗慢性咳嗽时,以“肺风”为出发点,着重抓住风邪的致病特点及临床证候,内外兼治,为慢性咳嗽的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宣肺风邪蝉蜕
宣肺止咳合剂对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AQP1 蛋白表达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蝉蜕
滴心湖:致蝉蜕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蝉蜕糯米酒治荨麻疹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你好啊,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