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

2022-11-27王晓玉杨尚武李卫东李国标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管理学文科跨学科

王晓玉,杨尚武,韩 亮,李卫东,李国标

(广东药科大学健康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由教育部和科技部在内的13个部门联合启动,国家期望借此计划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2020年11月,教育部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对建设新文科进行了全面部署。自此,新文科建设正式从概念设计迈向实施阶段。在新文科建设会议上,高教司吕岩司长将健康服务与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学科归为新兴交叉学科,属于新文科范畴。

1 文科与新文科

依据国家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的更新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国内高等教育共有十三个不同的学科,即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艺术学。归属文科的有哲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其中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又归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社会,通过分析社会现象,总结相关规律,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在原有的分科体系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限分明,甚至同一学科内部不同研究方向之间也壁垒森严。

而今天,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从社会交流方式到生活习惯都处于快速变更之中,并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当前,从学习到工作再到社会交往,都已经不能脱离大数据和网络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打破“传统专业”限制,与信息科学、统计学、人工智能、脑科学、大数据与云计算、网络信息安全等学科紧密结合,走向多学科融合的新文科发展道路。

“新文科”的概念最早在2017年由美国希拉姆学院率先提出,其初衷是通过重组、重构传统文科,融合新技术到传统文科之中,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学习和发展。

2020年11月, 教育部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工作大会,标志着我国新文科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对于怎么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科教育体系这个问题,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认为,建设新文科就是要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融合,提升时代性,加快中国化、国际化进程,引领人文社会科学新发展,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1-2]。

新文科是对文科内涵、边界、结构的一次重构,并将重新定义教育、科研乃至带动理、工、医等学科体系的变化。在建设新文科的进程中,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是跨学科交叉和问题导向。一方面,要找到新文科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包括以往理科的有机结合,实现文工交叉、文医交叉、文农交叉,乃至文文交叉等;另一方面,新文科建设的问题导向,其实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很重要,它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历史观,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方法论[3]。

在建设和推进新文科教育的征程上,开放式教学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模式之一,它借助产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新文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新的文科人才,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中的有益经验、有效方法、有价值的理念,都要予以借鉴,使文科学生也具备其他学科的基本素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充分体现教育跨界本质的表述。

2 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与管理

2.1 健康管理

黄建始[4]认为,健康管理的定义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2009年,“健康管理概念及学科体系”的专家共识中将健康管理定义为:以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和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5]。在健康管理中,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测与评估是手段,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管理学、医学、信息学等领域的知识,是对人体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予以研究的新医学学科,也是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实践的概括和总结[6]。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实践,健康管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区别于预防医学专注于人群预防策略、临床医学以对个体疾病的诊断治疗为中心,健康管理的学科体系和技能主要集中在收集健康信息、监测健康状况、评估和预测健康风险以及干预和管理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但是健康管理属于医学还是管理学,仍存在争议,在一定程度上亦影响了学科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要求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倡导健康观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全民健康是全民小康的前提和基础。健康中国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之一,“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以大健康为中心,围绕着健康管理、健康促进,提高国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水平是我国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8-10]。

2.2 健康服务与管理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置的新专业。2016年教育部在高校专业目录中正式加入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且同年批准了广东药科大学等5所高校进行第一批招生。截至2020年,全中国已有109所本科与专科学校开设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生超过1万人。

在健康中国规划指导下,国内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方面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出版了全国第一套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规划本科教材,包括《健康管理学》《健康信息学》《健康经济学》等共16本,2020年已正式应用于高校教学,高质量的教材编写对促进健康服务与管理的发展和提升有很大助力。

但是,目前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587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等提出统一要求或教学建议,其中并未涵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其次,由于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背景不同,所以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各有优势和特色,有的学校侧重管理学,有的学校侧重中医学,有的学校侧重临床医学。作为新设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参差、学生就业受局限是所有开设这门专业的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制约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

3 新文科与健康服务与管理

健康管理学事涉医学、营养学、病学、经济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为医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三学科交叉领域的新学科。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工作大会上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指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既是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也是医+文学科交叉融合的新专业[7]。宣言的发布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3.1 构建交叉融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

新文科建设要求在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下规划和设计新的专业以及课程体系。新专业规划的重点是在跨学科的视域下科学凝练核心课程,并基于核心课程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既是新兴专业,又是医+文学科交叉专业,因此要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凝练、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横向破壁、纵向贯通、逐层进阶”,既横向要将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破除,纵向要将不同学科融会贯通在一起。具体来讲,跨学科课程体系包括四大组成模块,分别为通识教育、基础学科知识、核心专业知识、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与凝练。具体措施包括:①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整合,实现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医学与管理学的跨学科融合;②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

3.2 基于学科交叉的教学改革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学科交叉的教学改革,采用“问题为基础”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灵活性、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不断提高与改进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应用知识,将知识整合与转换,提高学生在不同背景下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引入新手段,创新原有思维模式,着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五类“金课”,突出课程体系优势特色,完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及课时比例等,切实提高课程质量和学习成效。

3.3 建立跨学科师资队伍

新文科建设需要跨学科师资队伍的支撑。首先,高校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新文科建设工作中,如申报研究课题、开展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跨学科的教学分享。其次,为人才交流互通构建绿色通道,把行业专家、经验丰富的高级行业人才纳入常规教师队伍,鼓励专职教师走出校门,到产业行业中进行兼职、挂职或者开展课题项目研究。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组建跨医学学科和管理学科的师资队伍,具体措施包括:首先,鼓励教师申请跨学科的课题、学术交流和教学;其次,鼓励教师与健康管理公司或者医院联合进行项目研究;再次,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行业人才、专家进行教学、讲座。

3.4 确立多元灵活的评价体系

多元灵活的评价体系是新文科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保障。首先,在教师评价方面引入多学科的评价体系。其次,在学生评价方面,确立“能力素养为本”的质量观,将校内、外多方评价打通,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研评价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构建,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具体措施包括:教师方面,鼓励教师申报学科融合项目,引入多学科的专家、多学科的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学术量化评价标准;学生方面,要构建过程评价和个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3.5 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专业教育[11]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服务于健康中国规划,要把医德教育和健康管理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健康管理人才。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构建体现新文科特色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任重道远。需要切实落实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整体发展战略,在学生、学科以及学术三个领域构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这不仅是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人才储备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管理学文科跨学科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