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杂合以治”在鼻咽癌全程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22-11-27曾普华郜文辉李克雄凌志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癌毒杂合鼻咽癌

杨 晶,曾普华,郜文辉,李克雄,凌志强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6)

鼻咽癌是我国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高发病,是我国广东省成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中国鼻咽癌发病占全球发病的38.29%,死亡占全球死亡的40.14%,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居全球鼻咽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第18位和第23位[1]。

曾普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全国青年岐黄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西医诊疗恶性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对常见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颇具心得。现将曾普华教授运用中医“杂合以治”理论进行鼻咽癌全程康复治疗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1 鼻咽癌病因病机

鼻咽癌属于中医“鼻渊”“鼻衄”等范畴。《外科正宗》曰:“鼻庤等,由肺气不清,风湿郁滞而成。”《医宗金鉴》认为鼻咽癌的病因为邪毒内侵、七情内伤。《外科大成·卷三》载:“鼻渊而兼脑痛者,名控脑砂。”上诉证候与鼻咽癌颅底浸润症状颇为相似。《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医宗必读》言:“积之所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提出鼻咽癌病机为正气不足,邪气外侵。结合流行病学分析,曾普华教授认为鼻咽癌的病因主要为感受邪毒如EB病毒、饮食不节及情志失调等。

“癌”字首见于《卫济宝书·痈疽五发》。《仁斋直指方·癌》载:“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毒根深藏,穿孔透里。”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首提“癌毒”,周教授认为癌毒是一种具有猛烈性、顽固性、流窜性、隐匿性、损正性特性的特殊病理因素[2]。曾教授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癌毒致虚”理论,即各种病理因素胶结,致使毒瘀互结,聚而成癌毒;癌毒导致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出现机体脏器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紊乱和代谢失衡,以“癌毒致虚”为临床表现。

曾教授认为鼻咽癌的病机是由于机体正气亏虚,不能御邪,邪毒内侵并与平素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所生的痰、瘀凝结成块,困结于鼻咽部,发为癌肿;癌肿日久,致使脏腑功能失司,机体日渐虚衰。故曾教授提出鼻咽癌的基本病机为机体抗癌力下降,内生癌毒,癌毒致虚。

2 治则治法

2.1 杂合以治

《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杂合”指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如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情志疏导、传统运动康复和饮食调摄,开展癌症的全程康复与管理。肿瘤治疗配合食疗、音乐治疗[3]、中医导引术(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4])、外敷[5]、针灸[6]等治疗可提高疗效。研究证实,针灸治疗、中药外敷、外涂等可减少或缓解放化疗的毒副作用[5-6];多模态运动(如太极拳、抗阻、拉伸、穴位按摩等)联合音乐成像能降低鼻咽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疗效[7]。鼻咽癌“杂合以治”的中医整合医学康复理念已被临床疗效所验证。

2.2 衷中参西,分期辨证

鼻咽癌好发部位在咽隐窝,因其特殊的病理解剖结构,手术治疗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故目前公认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以放射性治疗为主。鼻咽癌早期一般采用单纯根治性放疗,中期如有预后不良因素则采用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目前以采用诱导性化疗加同步放化疗疗效更佳,晚期可行同步放化疗序贯辅助化疗。在鼻咽癌治疗中,曾教授提倡贯彻中医药全程参与、精准管理的理念。此外,对于晚期鼻咽癌患者,曾教授更注重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用药多以扶正固本、补气养阴为主。曾教授指出鼻咽癌辨证当以“气阴两虚、热毒蕴结,痰瘀毒结”为主,常兼夹肺经风热、气血亏虚等证,故当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为基本治法,配合疏风清肺、清热化痰、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等法。首辨虚实,实证当分毒盛、气滞、血瘀、痰结,治以疏肝理气、化瘀解毒、清热化痰为主;虚证则辨气、血、阴、阳之偏虚,治以补益肝肾、滋阴、益气、补血等法为主。

3 五位一体,全程康复

3.1 病证康复

病证康复的主要手段为辨证施治、随证遣方。曾教授结合临床,根据鼻咽癌的病因病机特点将鼻咽癌的辨证分型归纳为以下6类:①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夹邪毒侵犯于肺,辨证为肺经风热证,方予苍耳子散加减;②患者情志不畅,肝气郁滞,致使机体气滞血瘀、毒瘀互结,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方予逍遥散加减;③患者饮食不洁,内生痰湿,痰湿郁久化热,辨证为痰热内结证,方予清气化痰汤加减;④邪毒内侵日久,与痰、瘀互结,久而热毒炽盛,辨证为热毒蕴结证,方予清瘟败毒饮加减;⑤疾病后期,热盛伤阴,辨证为阴虚内热证,方予杞菊地黄汤加减;⑥癌毒日久,耗气伤津,气血亏虚,辨证为气血两虚证,方予十全大补汤加减。

3.2 症状康复

鼻咽癌常见症状有鼻塞、涕血、耳鸣耳聋、头晕头痛、口干欲饮、咽痛、颈部肿块、恶心呕吐、复视等。曾教授在随证选方的基础上,会加用相应的引经、对症之药,如针对鼻塞,加用苍耳子、辛夷、藿香;针对涕血,加仙鹤草、白茅根炭;针对头晕头痛,加天麻、钩藤、僵蚕、川芎、白芷;针对口干欲饮,加生地、麦冬、天花粉;针对颈部肿块,加猫爪草、夏枯草、生牡蛎、浙贝;针对恶心呕吐,加法夏、竹茹;针对放疗后热毒内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等。除中药内服外,配合不同中医外治法更可事半功倍。

3.3 饮食康复

李东垣《脾胃论》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癌病日久损伤脾胃,且综合治疗亦会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无力,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脘部嘈杂不适,消瘦等。故曾教授注重于在方药中添加健运脾胃之品,如应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加用鸡内金、山楂等健脾消积,竹茹、佩兰、砂仁降逆止呕。中药味苦涩,患者久服依从性差,而中药药膳、茶饮中药味较淡,更易被患者接受,故曾教授十分重视中药药膳、茶饮的应用;同时,曾教授提倡患者清淡饮食,少食肥甘厚腻、性辛燥过于温补之物,多食时令果蔬。

3.4 功能康复

鼻咽癌综合治疗后易出现吞咽困难、张口受限、饮水呛咳、误吸、声嘶甚至难以听清等功能障碍。曾教授提倡患者进行吞咽、构音、张口、颈部肌肉等训练,如指导患者鼓腮与伸舌、前伸及后缩舌、持续反复吸气、屏气、吞咽及咳嗽等。功能锻炼的同时,亦可配合其他疗法,如针灸疗法、中药汤剂雾化、中药热敷、颌面部穴位按摩等。

3.5 心理康复

按照中医理论,情志不遂,肝郁气结,气滞血行不畅,血瘀内生,或肝胆火旺,壅结化毒,且外感邪毒,毒瘀互结,困结于鼻咽部,发为癌肿。故曾教授一方面重视患者情志调畅,提倡患者多听轻松舒缓的音乐[3],规律练习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功法[4],放松内心意向,改善心理健康,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肿瘤治疗疗效;另一方面,肝主疏泄,五脏气机调畅以肝为关键,曾教授用药多添疏肝解郁之品,如玫瑰花、合欢皮、合欢花、八月札、凌霄花等。

4 验案举隅

某患者,女,38岁,2019年5月初诊,主诉:发现颈部肿块2年6月余。病史:患者2016年7月自行扪及颈部两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约1.5 cm,遂于外院就诊,确诊“鼻咽癌”,行放疗30次(具体放疗方案不详),此后定期复查。2018年3月外院查CT示“胸椎转移灶”(具体报告不详),后在该院行4周期化疗(具体化疗方案不详)。2019年2月患者复查CT提示病情进展,后未行相关特殊治疗,于5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刻下:患者精神差,乏力明显,全身多处关节酸痛,咳嗽咳痰,量少色白,无胸闷气促,无鼻塞流涕,偶有口干,无口苦,右侧颈部皮肤可见片状红斑及色素沉着,无脱屑,未感明显瘙痒不适,无恶心呕吐等胃脘部不适,纳寐差,二便尚调。舌淡,苔白,脉细。辅助检查:胸部CT示(2019-02-25):①左肺纵隔面软组织灶伴阻塞性改变,转移所致? ②纵隔内、双肺门、右腋窝、肝胃间隙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③心包、左侧胸腔少量积液;④多发胸椎骨质改变,双侧多发肋骨病理性骨折,考虑转移。西医诊断:鼻咽癌,多发淋巴结转移、骨转移;中医诊断:鼻咽癌,气血两虚、毒瘀痰结证;治法:补气益血,解毒散结。诊疗计划:①清淡饮食,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规律内服中药,可食用如地黄粥、莲肉膏等中药药膳、茶饮;②保持心情舒畅,多听轻松舒缓的音乐,多与家人或朋友沟通交流,可进行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③每日坚持功能训练,可局部热敷或按摩颌面部改善功能障碍;④建议患者住院完善检查,并行抗骨转移等相关治疗。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党参15 g、黄芪30 g、白术15 g、茯苓15 g、法半夏15 g、甘草6g、枸杞15 g、女贞子15 g、骨碎补30 g、莪术10 g、夏枯草15 g、连翘10 g、重楼10 g、天花粉15 g、麦冬15 g、鸡内金10 g、紫菀15 g、款冬花 15 g、石见穿30 g、石上柏30 g、半枝莲30 g、鸡血藤30 g、磁石(15 g) 2包、大枣10 g,15剂,水煎服,1剂/d,分两次服用。2019年9月2日复诊:患者精神尚可,稍有乏力,全身多处关节疼痛较前好转,咳嗽咳痰好转,右侧颈部皮肤可见片状红斑及色素沉着,无脱屑,无瘙痒,口干,无口苦,寐可,食欲欠佳,二便尚调。处方:予原方去紫菀、款冬花、石上柏,加全蝎 6 g、壁虎10 g,15剂,水煎服,1剂/d,分两次服用。后患者多次复诊,行免疫+化疗的同时,坚持中医治疗,病程至今已有5年。

按: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失畅,水饮内停,痰湿内生,气滞血瘀痰凝互结,复感邪毒,聚而成癌毒,困于鼻咽部,发为癌肿。癌毒已成,致使五脏六腑功能失司,机体代谢紊乱,患者日益体虚。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象,辨证为气血两虚、毒瘀痰结证,辨证遣方,方以十全大补汤为主;随症加减,故方药中除主方中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药,另加用女贞子、枸杞子补益肝肾,紫菀、款冬花止咳化痰,天花粉、麦冬养阴生津,鸡血藤活血舒筋通络止痛,鸡内金运脾开胃,磁石潜阳安神,大枣养血安神,法半夏、夏枯草、连翘、重楼、石见穿、石上柏、半枝莲等化痰解毒散结。曾教授治疗集病证康复、症状康复、饮食康复、功能康复及心理康复五位一体,相辅相成,抗癌的同时注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二诊后患者全身疼痛改善,咳嗽咳痰症状好转,仍有口干,食欲欠佳。曾教授调整方药:去紫菀、款冬花、石上柏,加全蝎、壁虎更增方药攻毒散结之效。

5 结语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手段以放射性治疗为主,手段较为局限,且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曾教授基于“癌毒致虚”理论,提出“杂合以治”的中医整合医学康复理念,注重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治疗癌症,全程参与管理。曾教授将“杂合以治”的中医整合医学康复理念应用于鼻咽癌临床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为中医药治疗鼻咽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猜你喜欢

癌毒杂合鼻咽癌
癌毒理论研究新进展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从翻译到文化杂合——“译创”理论的虚涵数意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雄激素可调节的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靶向杂合启动子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