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龙摆尾”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22-11-27颉旺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青龙针法疗程

马 征,颉旺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青龙摆尾”又名“苍龙摆尾”,属“飞经走气”四法之一,最早见于明代徐凤的《金针赋》[1],其具体操作为:“……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此针法是明代针刺手法的一大创新,具有激发经气、促使气血加速运行、增强循经感传,从而达到 “过关走节”的作用[2]。随着针灸的不断发展,古今医家对该手法有众多论述与理论发展[3-7],并对该手法进行了多种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古今医家对“青龙摆尾”的相关论述

古代医家对“青龙摆尾”的论述,基本以徐凤的手法“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为源,此手法渗透于后世古代医家的针法之中,虽然各医家对于此手法的操作叙述有所不同,但都认为经气“过关走节”为该法取得疗效之根本。现代医家对“青龙摆尾”的论述[8],在徐凤手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杨兆明认为此手法需针向病所,并未强调感传过走关节;郑魁山在徐凤手法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呼吸和开阖补泻手法,在行针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呼吸规律,让患者密切配合,达到“治神”的目的,以增强疗效。

2 “青龙摆尾”针刺手法的临床研究

2.1 用于运动系统疾病

2.1.1 治疗肌紧张性头痛 肌紧张性头痛的发生与头颅四肢周及颈项部肌肉紧张有密切联系,且肌肉紧张、疼痛先于头痛出现,是头痛发生的原因。在痛症的治疗方面,针刺一直是一种优势疗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由于其无副作用、痛苦小的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9]。于学平等[10]将60例肌紧张性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青龙摆尾”针法,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穴位选取风池、头维、合谷等穴,两组均治疗1次/d,每次留针50 min,连续治疗2周,结果发现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头痛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该病的治疗依据“以痛为腧,以知为度”的针刺治疗原则和分经辨证的穴位配伍,并应用“青龙摆尾”针法激发经气,增强针刺感应传导,三者合用,从而达到有效镇痛的治疗目的,并可缓解由疼痛所引发的伴随症状。

2.1.2 治疗失颈 失颈又名“落枕”,是一种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病证,多由姿势不当、风寒外袭、过度活动、素体虚弱所致,治疗则以针刺为主[11]。陈静等[12]将60例失颈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青龙摆尾”针刺手法和提插捻转常规手法治疗,选穴均选取落枕穴,两组均在针刺时、留针15 min时行针刺手法,共留针30 min;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3.3%),P<0.05,治疗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青龙摆尾”针法治疗颈项部肌肉痉挛,在调畅颈肩部气血、祛除瘀滞、改善颈部活动度方面有显著的疗效,该针法依据经筋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基础,松解局部筋结点,使经筋通畅,行气兼顾补虚,使经气通利,气血运行通畅以养筋。

2.1.3 治疗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刺激三角肌下滑囊引起炎症变化,多有外伤史,临床以肩部疼痛和外展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13]。周光涛等[14]对84例三角肌下滑囊炎患者采用“青龙摆尾”针法配合拔罐疗法进行治疗,选穴为三角肌上压痛点,使用圆利针刺入至肩峰下滑囊后施用“青龙摆尾”针法,出针后以出针点为中心行拔罐疗法,留罐10 min,每3 d治疗1次,每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表明,治疗后通过对肩关节疼痛程度、肿块是否消失、功能恢复情况的分析,发现治愈率为84.5%。

“青龙摆尾”针法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恢复动态平衡的作用,治疗经络气血壅滞引起的痹证疗效显著。

2.1.4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网球肘”“作家肘”,其病因为肘关节伸肌总腱尤其是桡侧腕短伸肌肌腱起点处发生微小撕裂,当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肌腱发生变性,会影响患者前臂转动动作,特别是提重物时尤甚[15]。谭汶健等[16]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取穴相同,具体如下:患侧取阿是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三里穴及健侧取阳陵泉穴,针刺得气后,于阿是穴施以“青龙摆尾”手法,持续15 s,手三里穴、肘髎穴,行提插捻转手法,手法每相隔10 min行针1次,其余穴位留针30 min;对照组在针刺得气后,于阿是穴、手三里穴、肘髎穴施以捻转法平补平泻;经治疗后通过对VAS量表、MEP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发现治疗组在降低VAS评分和提升MEP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P<0.05。

“青龙摆尾”针法能够催动经气,过利关节,冲破经络、关节中瘀滞的气血,并且该针法可以疏导风寒湿邪,刺激沿经之气血,使经络得以濡养。肩峰下滑囊炎的致病因素为气血瘀滞、外邪侵袭,此针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2.1.5 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和机械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功能退化、功能障碍以及关节软骨缺损引起的慢性疼痛[17]。邓杰等[18]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取穴如下:主穴采用犊鼻、内膝眼,配穴采用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等;治疗组采用“青龙摆尾”针刺手法,采用补法针刺时足三里、悬钟,即从左往右拨动,针刺犊鼻、内膝眼采用泻法,与补法相反;对照组则采用平补平泻法;两组每次留针30 min,1次/d,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通过对膝骨关节病情严重指数(ISOA)进行对比,发现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王加等[19],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选穴如下:血海、梁丘、犊鼻等为主穴,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等为配穴,主穴采用“青龙摆尾”手法,配穴施以常规捻转补泻;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每次治疗留针30 min;治疗组行针3次,10 min/次,1次/d,6次治疗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通过对VAS量表和日常生活困难评分(WOMAC)量表进行对比,发现治疗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和WOMAC量表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VAS量表降低方面,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机制较为复杂,基本可概括为膝关节局部物理因素、中枢神经传导调控通路失衡,其他一般因素还包括肥胖、代谢性疾病等[20]。“青龙摆尾”针法可通过调节局部的炎症因子、中枢神经传导调控通路以发挥治疗膝痛的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1.6 治疗风寒型颈肩综合征 颈肩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硬痛不舒,活动不便,严重可出现上肢麻痹、头晕等症状,多由于钩椎关节错位、臂丛神经受压、局部肌肉粘连痉挛所导致[21]。尹迪[22]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青龙摆尾”针法,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1次/d,6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共治疗3个疗程;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VAS量表、临床颈痛量表积分差值、症状体征分级评分量表发现,治疗组以上指标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P<0.05)。

“青龙摆尾”针法在风寒型颈肩综合征的治疗中通过泻病邪从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并通过提高大脑痛阈以发挥镇痛的功效,较之常规针刺有明显优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2 用于脑系疾病

脑卒中后复视,即视物双影,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学“视一为二”“视歧”范畴。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筋脉失去协调,眼球不受约束,故见目视一物为二”。薛建芳等[23]在临床中使用“青龙摆尾”针法治疗复视,疗效颇佳,故此分享:主穴选用风池穴,刺入得气后施以“青龙摆尾”针法,配穴辨证取之,风痰阻络型选用四白、合谷、悬钟、丰隆;阴虚风动型选用阳白、丝竹空、合谷、太溪、申脉,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 min,留针期间行针1~2 次,1次/d,每周治疗6次。

针刺风池穴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功效[24]。“青龙摆尾”针法较普通针刺行气作用更强,对于此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了中医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方面的巨大优势。

2.3 用于其他疾病

2.3.1 治疗呃逆(肝气犯胃) “胃为气逆为哕”,呃逆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的症状。呃逆亦称“哕”“哕逆”,俗称“打嗝”[25]。李志扬[26]将61例肝气犯胃型呃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选取主穴攒竹、肝俞,配穴膈俞、内关、膻中等;治疗组主穴采用“青龙摆尾”针刺手法入针后、起针前各1次,配穴普通针刺;对照组行普通针刺,1次/d,共治疗7次;治疗后对两组起效时间、食欲状态、精神状态、睡眠状态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4种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和治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

“青龙摆尾”针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配合肝俞穴可调畅气机,从而加强降气止呃的疗效,针刺攒竹穴有阻断膈肌痉挛神经传导的作用,从而减缓膈肌痉挛,该疗法充分发挥了中医的治疗优势。

2.3.2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机制是下肢浅静脉异常返流,临床表现为静脉曲张、色素沉着、下肢水肿、皮炎、下肢静脉溃疡等[27]。周航等[28]采用“青龙摆尾”针法治疗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穴位如下:三阴交、血海、梁丘及曲张的静脉丛,分别于针刺后、起针前行手法,2 min/次,留针30 min,治疗1次/d,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通过对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指标进行对比,发现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该病当属中医之筋瘤,病位在下肢经筋,气血瘀滞,凝结经筋,“青龙摆尾”针法针刺下肢可振奋下肢阳气,催动经络中气血运行,较之普通针刺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2.3.3 治疗郁证 何青峰等[29]临床使用“青龙摆尾”针法以达到疏肝解郁的疗效。郁证患者可能会有哭泣、嗳气、矢气、叹气等症状,郁证多从肝论治,故选取太冲穴,使用“青龙摆尾”针法疗效较佳,表明针刺太冲穴行“青龙摆尾”手法确实能起到精确的疏肝解郁作用,且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2.3.4 治疗筋结 杨玉嫔等[30]采用“青龙摆尾”针法松解筋结。操作时,在筋结上消毒后沿皮成15°~20°角进针,针尖朝向筋结,施以“青龙摆尾”手法30 s,留针5 min;如果感觉隆起的筋结较前松软,则可以停止;若效果有限,可再次重复上述操作。青龙摆尾针法临床对于此类经络气血壅滞之症、瘰疬、结节等均有良好疗效。

3 结语

“江中舡上舵,使感觉放散”是现代医家郑奎山对于青龙摆尾针法的描述,虽从古至今各家对青龙摆尾法的术式介绍不同,但大意相同,即能疏通局部气血,通关过节,催发经气,在“关节阻涩,气不过”时,可运用这一手法以促使得气感应,使经气沿经络循行路径向患病之处传导,从而达到行气通络的目的[31-32]。“青龙摆尾”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脑系疾病及由气血不畅所导致的其他疾病时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过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发现该针法研究仍有一定缺陷和提升空间:①目前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虽然近年来关于“青龙摆尾”针刺手法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多,但部分文献对于纳入、排除标准不够明确,且随机化应用不甚合理,缺乏对照,这样不仅加大了研究的偏倚风险,同时还降低了文献质量;②疾病谱研究缺乏广泛性:“青龙摆尾”针刺手法虽然具有很广的适应证,但是文献多集中于运动系统疾病,关于其他疾病的研究较少;③操作标准不够统一:当前对于青龙摆尾针刺手法仍以徐凤手法为源,但后世医家在该手法基础上有很多发展,使其逐渐趋于复杂化并难有统一标准。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贯彻临床设计原则,要在辨证、辨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病例数,进行大规模的随机双盲试验,从而有利于该针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青龙针法疗程
宁夏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小青龙说“角”
青龙现身记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