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中国形象

2022-11-27代学田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刚果全球化

代学田

《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中国形象

代学田

(天津外国语大学 比较文学研究所)

《刚果有限责任公司》是刚果(金)重要作家In Koli Jean Bofane的代表作之一。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看,该作品中有关中国的因素在数量和份量上都极为突出。因此,研究其中的中国形象既有坚实的文本基础,又有突出的典型意义。通过流浪少年“革命”事件、瑞士纯水计划、“光盘事件”、日常生活中两个主人公,即刚果小伙伊苏康伽和中国小伙张侠的所思所感、交往互动,波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兼具刚果民众心中的政治顾问、伊苏康伽信任的经济合作伙伴、互怜互重的朋友等多重身份的中国形象。

波凡;刚果(金)文学;非洲文学;中国形象

一、引言

波凡(In Koli Jean Bofane)是当今非洲文坛非常重要的刚果(金)作家之一。Dominic(2018:xi)便曾指出,波凡是非洲文坛中为数不多的出身于刚果(金),并积极为刚果(金)发声的黑人作家。波凡以法语发表文学作品,曾先后获得一些法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如“比利时法语社群批评奖”(Critics Prize of the French Community of Belgium)、“黑非洲文学大奖”(the Grand Prix littéraire de l’Afrique noire)、“跨文化小说大奖”(the Grand Prix du Roman Métis)、“五洲法语文学奖”(the Prix des Cinq continents de la Francophonie)等。

《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俾斯麦的遗嘱》()是波凡的代表作之一,曾两度获奖①。该作品主要围绕刚果(金)青年伊苏康伽(Isookanga)渴望成为“全球化弄潮儿的国际主义者”(p. 11)这一主线展开。出身刚果(金)乡村部落并享有头领世袭特权的伊苏康伽,厌倦了周围密不透风、高耸入云、无边无尽的原始雨林,梦想着逃离这种泰山压顶式的部落生活和各种传统,并过上大都市金沙萨那种“生活该有的样子”(p. 16)的生活。借助这个年轻人前往大都市漫游以反抗传统生活的成长故事,波凡生动展示并深刻反思了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科技与异化、刚果(金)与全球化等论题。其中,有关刚果(金)与全球化的主题是作者用力最多的一个。Connor(2018)指出,波凡一方面找到了展示刚果(金)的民众和国家是“如何被国际经济体系剥削”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读者看到了一幅以刚果(金)为透视点,跨度西到美国纽约、东至中国重庆的世界国家形象图。《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涉及的国家,除刚果(金)外,还有卢旺达、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乌克兰、俄国、印度、日本以及中国等。在作为刚果(金)之他者形象出现的国家中,中国所占分量当属最重。

中国因素的重要性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有鲜明而强烈的体现。形式上,该小说的名字和所有章节的标题都被作者刻意采用法语、汉语并置的形式标示。这在非中文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波凡(Bofane,2014)曾解释道,在标题中加入中文,就是为了凸显中国的重要性。他说,“中国是当今非洲必须看到的存在”,将“《刚果有限责任公司》每一章节的标题都译成了中文”之后,读者若要全面阅读这部关于刚果(金)或者说非洲大陆的作品,就“必须看到”中国因素。也就是说,“中国的出现绝非可有可无”。内容上,如下两点突出地显示了中国因素的重要性。第一,作者在作品中引用、化用了中国的思想文化。这在“致谢词”中有鲜明表现。波凡在致谢词中说:

作者想要表达如下谢意:

感谢瓦隆-布鲁塞尔联盟(Fédération Wallonie-Bruxelles)的支持。

感谢毛泽东和他的社论、谈话,尤其是那篇表明支持1964年穆雷雷起义(Mulelist Rebellion)的声明。这篇声明为塑造张侠(Zhang Xia)的形象提供了灵感。

感谢孔夫子和他的思想。作品中有些想法便受惠于此。

感谢伊萨贝尔·拉布(Isabelle Rabut)。她帮着给人物起好地道的名字并译成汉语。(p. xix)

四项致谢内容中,三项同中国有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因素在波凡的这部小说中的确占有重要地位。第二,作品塑造了一个对故事展开有绝对影响的中国人主人公:张侠(Zhang Xia)。可以说,将《刚果有限责任公司》描述为目前唯一一部大张旗鼓地彰显中国因素的非洲小说并不夸张。

综上所述,研究波凡在《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建构的中国形象,既具有坚实的文本基础,也具有特别突出的典型性和重要性。

但是,因为故事是围绕伊苏康伽千方百计想要成为“全球化弄潮儿”这一主线展开的,所以目前关于《刚果有限责任公司》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国外几篇聚焦于全球化以及同全球化密切相关的世界南方(Global South)两个主题的论文。笔者尚未看到国内有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成果中,Duncan(2020:316-339)认为,不同于常见的非洲后殖民主义小说,《刚果有限责任公司》将冷战、亚非大团结同中国-刚果(金)国际关系编织在一起,采用新颖而复杂的时间状态,为非洲文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后殖民主义叙事:世界南方小说”(the Global South novel)。Dacharly(2019:45-55)认为,波凡似乎是想借助《刚果有限责任公司》给世人展示一个道理:“全球化”并不必然和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美好价值相关,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从“全球化”中获得幸福。通过打破有关全球化的一些幻象,波凡“邀请全球化的参与者们扪心自问:如何才能实现全球化的最高理想——共享全球的梦想”。Gilbert(2020:56-73)则认为,“《刚果有限责任公司》讽刺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力的一面。作品呈现的全球化参与者,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不具备全球化那散漫的浪漫主义精神”。Russell(2017:105-121)认为,《刚果有限责任公司》探讨了非洲在参与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曲折起伏,“揭穿了大肆宣传全球化的神话”,指出对非洲而言,“经济全球化,不过意味着卷入全球化的非洲国民不过是商品而已,而绝非玩家”。Kasongo(2020:167-178)重点关注了《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民粹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Kasongo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些政治倾向,如民粹主义也开始“全球化”;《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的民粹主义虽然与西方一些国家,如美国的民粹主义不同,但波凡显然认为,刚果(金)的民粹主义,也即“在野党民粹主义”(opposition populism),或者说是来自底层的民粹主义,与西方民粹主义、刚果(金)本身的政治体制关系密切。

唯一与《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中国形象有关的论文,是Duncan的《勾勒非洲与中国》(Figuring Africa and China: Congolese Literary Imaginaries of the PRC)。Duncan的这篇论文试图透过不同时代的三部刚果(金)小说,勾勒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的历史画卷中之中国和非洲形象,梳理冷战时代、全球化时代非洲不同的自我定位及其对他者(主要是中国)的认知。鲜明的动态性和努力呈现的历史纵深感是这篇论文的重要价值之一。

但是,Duncan对中国形象的勾勒,有些地方非常值得商榷。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研究视点的刻意选择及其导致的以偏概全的结论。Duncan认为,波凡是把刚果(金)卷入的这个“新的全球化时代”,看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想要上升到价值链顶端”的时代;而中国实现这一时代追求的手段,就是“在刚果(金)实施攫取式经济学”(economics of extraction)。在此基础上,Duncan(2021:167-196)把《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中国,刻画成刚果(金)矿产的“攫取者”(extractivist)形象。Duncan在此处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显然与刚果(金)矿产资源开采的真实历史和《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有关中国的故事内容相矛盾,是片面采用了欧美对中非关系恶意抹黑的扭曲视角来审视中国之后而建构的失真形象。

刚果(金)矿产资源的确遭遇了恶性掠夺,但那绝不是中国的所作所为。根据汪峰的考证,刚果(金)在面临内战和长期分裂的局面时,“西方对刚果(金)矿产的掠夺也在同一时期达到了高潮。西方矿业公司从反政府武装、外国占领军控制的地区进口了大量的钴、钽、黄金和钻石……卢旺达官方曾统计,共有三十五家外国公司从这类贸易中获利,其中比利时占十二家,德国和荷兰各占五家,其余也多是英国、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公司……另据联合国2002年的相关报告统计,至少有八十五家跨国公司接收了来自刚果(金)的非法矿物,其中绝大部分是欧美公司”(汪峰,2011:11-16)。但是,这些大量攫取刚果(金)矿产资源的欧美国家,看到中国因为自己的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也来刚果(金)寻求资源时,却疯狂指责中国的购买行为是“新殖民主义!掠夺非洲的新形式!双赢的官方文章背后是赤裸裸的贪婪!……是19世纪斯坦利让村落酋长签署的协议在21世纪的翻版”(戴维,2019:681)。实际情况如何呢?戴维·范·雷布劳克(2019:10),这位立志书写一部挑战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的刚果(金)史的学者,秉持“核实再核实”原则,评论此事件时说:“协议并不是强加给小卡比拉的,而是双方在北京进行了2个月的激烈谈判之后才达成的。”中国“并不打算在短期内大肆掠夺加丹加的资源,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渐进性和计划性,榨干非洲资源或者导致非洲不稳定都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将中国视为招摇撞骗的医生——给垂死的病人提供丰富的维C以换取其可用器官——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些欧美人士扭曲中国形象的行为,不过“是纯粹的恐慌;是复杂的、日趋重要的国际秩序和中国快速逼近超级大国地位引发的恐慌”(戴维,2019:681)。

所以,目前《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中国形象这一研究课题,虽然已有Duncan 的相关成果问世,但再次探究《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中国形象,绝不是“屋下架屋”,而是返璞归真的正本之举。

二、《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中国形象

细读《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一些重要情节,尤其是流浪少年“革命”事件、伊苏康伽的瑞士纯水计划、矿产开发计划、张侠与刚果(金)当地老百姓间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互动,读者从中看到的显然是一个与Duncan眼中截然不同的中国形象。

首先,通过流浪少年街头“革命”事件,波凡刻画了一些刚果(金)民众将中国看成可资借鉴的“政治顾问”形象。外号“双刃刀”的少年奥玛锐(Omari)曾是刚果内战时的一个童子军,因为厌倦了刚果人彼此之间打打杀杀的军旅生活,便离开了部队成了金沙萨街头的流浪少年。一日,他像往常一样在大市场附近兜售领带、盗版光碟等小物件时,意外地遇到了以前在部队时的长官。害怕被以逃兵身份抓回去,奥玛锐拼命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奥玛锐被自己的前长官枪杀了。这使奥玛锐的小伙伴们极为愤怒,他们决定为奥玛锐讨回公道。于是,扣押杀人长官及其随从,发动了街头暴动。伊苏康伽将之称为“革命”。但是当复仇的怒火得到宣泄后,在准备和政府谈判时,这帮街头少年陷入了迷茫当中:谁去谈?怎么谈?谈什么?他们首先将目光和希望投向了伊苏康伽,因为他是这群流浪儿中“唯一的成年人”。而被看成是首领的伊苏康伽却“不知如何应对,便转头向张侠求助”(p. 65)。看到和自己一起在金沙萨街头流浪的同伴们虽然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却不知道说什么,“张侠第一个发言了,因为他是这群人中唯一一个懂得革命道理的人。他说道:‘流浪街头的青少年们,绝不要因为好战才发动战争。我们的目的是发动民众,组织他们,武装他们,培育革命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些目标,战斗就没有任何意义。流浪街头的青少年们,我们的这次抗争也是如此。否则,就没有继续下去的理由了,也是要注定失败的。我们不要被他们骗了,虽然他们可能有武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反动派的样子看起来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只要看看我们手里的囚犯是如何的颜面尽失就知道了。伊苏康伽同志,你去那里,以最坚定的语气提出我们的各项要求。我们一定要争取最大利益。就该这么做,因为矛盾也是有益的。抗争才能带来最美的和谐;和谐蕴育万物。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p. 71)

在张侠的鼓舞下,伊苏康伽兼顾了流浪少年们的各方需要,与政府代表展开谈判。虽然在谈判过程中伊苏康伽有担忧、畏难的情绪,但想到张侠的格言“只有吃了之后,你才能知道芒果好不好吃;只有参与到革命之中,你才能掌握革命的方法和理论”,他便“感到很从容”(p. 72)。此时伊苏康伽眼中的张侠是自己强有力的精神导师。最终流浪少年们在伊苏康伽和张侠的领导下取得了谈判的胜利,政府口头答应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且不追究他们的责任。

波凡把中国看成可资借鉴经验的政治顾问,在他通过致谢词彰显张侠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时就已经透露出来,这里不再赘述。但笔者还想指明街头“革命”过程中的一个细节:谈判过程中政府一方的人员无意中发现这群少年中有个中国人的身影,于是他们急忙向总督汇报:“总督,我们有麻烦了。我的手下刚发现这群造反派有个中国顾问,很可能是个教员。”(p. 68)

这个细节之所以有趣,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政府人员在不作调查的情况下,直接将中国人认定为“顾问”,也算是波凡用某种戏谑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刚果(金)官方认定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此处张侠除了被认定为“顾问”外,还被贴上了“教员”(instructor)的身份标签,毛主席曾多次强调自己是一个“教员”,“教员”也是很多人对毛主席的另外一个爱称。笔者尚无法确定这是波凡的有意隐笔,还是无心巧合。但可以据此确认一点,那就是在小说中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认为张侠这个中国人是“顾问”。

虽然中国向来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因此,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会出现《刚果有限责任公司》这样充当别国“政治顾问”的戏码,但是这并不妨碍有些国家主动学习中国的政治经验,并把中国当成可供借鉴经验的“顾问”。

刚果(金)和中国有着相似的遭遇、经历,但现状和发展趋势却截然不同。这使得刚果(金)想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刚果(金)和中国都曾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也都是渴望早日振兴国家经济、复兴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国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国驻刚果(金)大使朱京指出:“在最近刚果(金)媒体和各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评论中,最多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道路对非洲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觉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从某种形式上说,是照亮了非洲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他们带去了新的经验,带去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遇。”(央广记者,2021)波凡(Bofane,2014)自己也曾说:“因为处处受到拒签护照的打击,非洲人审视世界地图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从南半球仰望北半球,而是开始从西边,如巴西,望向马格里布地区、酋长国,向东一路看到印度和中国。”刚果(金)开始将希望寄托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身上。而在刚果(金)的历史长河中,伊苏康伽绝不是唯一一个想要学习中国“革命经验”的人,前文中提到的穆雷雷就是著名的向中国取经的革命家、军事家。

其次,通过伊苏康伽的瑞士纯水计划,读者可以看到张侠身上折射出来的非洲经济合作伙伴的中国形象。刚果(金)争取重建时,民主人民党总书记埃瓦里斯特·博夏卜曾说,“自从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后,(刚果等)非洲国家找到了国际合作的新选择:中国”(当代世界记者,2009:15-16)。这是因为刚果(金)“当局和广大人民群众赞赏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取得的成就,欣赏悠久、丰富的中国文化,希望学习中国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国家的经验”(段建国,2005:427)。

有这样的社会背景,《刚果有限责任公司》把张侠或者中国塑造为经济合作伙伴的形象也就不足为怪了。伊苏康伽同张侠交往时的一些潜意识,鲜明地体现出他将张侠及其背后的中国看成是经济合作伙伴的意图。刚刚相遇时,伊苏康伽看张侠:

伊苏康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左边。一个看起来像是邓小平的人——只不过年龄比邓小平小、身量比邓小平瘦——刚把一个大泡沫箱子放在自己身边然后直起身来。站在那里的不是别人,正是张侠。(p. 42)

打开话匣子深入交流之后,伊苏康伽再看张侠:

张侠敞开自己的心扉时,伊苏康伽仔细地把他思量了一番。这个男子——你会说他是邓小平同志的化身——在迪拜坐上了中国航空的飞机,然后再在亚的斯亚贝巴转乘埃塞俄比亚航空到卢本巴希。(p. 43)

从“像是”到“化身”,伊苏康伽进一步深化了张侠与邓小平同志之间的关系。而所谓的“开放”,便是对外开放,是在经济领域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在验证了张侠售卖商品的质量过硬后,伊苏康伽立刻行动起来,主动向张侠提出了自己的“纯水计划”商务合作的邀请:

听着,我和你一样都是国际主义者。我已经喝过你(要售卖)的水。可说是我喝过的水中最冰的水啦;就像是我故乡森林中的泉水一样。不过,你的水里还缺点什么。要是能额外增加点大地的味道就好了。那就会像是我们在老家喝的水啦。我想跟你提个建议:你和我,我们俩一起合伙想办法做些事情。联合起来,咱俩就会是真正的双核动力组。……今晚我们再见个面,用电脑查查信息,一起研究研究批发零售的各种销售原理。(p. 44)

虽然一开始“有点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但张侠还是决定接受邀请,成为伊苏康伽的生意合作伙伴。之后,伊苏康伽便频繁拜访张侠,讨论各种售水细节,比如,为何要为他们卖的水取名“瑞士纯水”,如何让自己的商品包装脱颖而出,多次实验配方以让自己的纯水味道怡人。当然,虽然两人胸怀世界、志在全球,但他们毕竟只是毫无根基、无人投资的街头流浪者,尽管一直忙得不亦乐乎、抓住一切机会推销,但结局也只能是“穷忙活”:瑞士纯水一没建厂量产,二没引发广泛关注,最后随着张侠的归国而不了了之。也正因为这一带有闹剧色彩的创业“悲剧”,有论者认为,波凡是在讽刺刚果(金)经济建设过程中某些人的全球化梦想。不过,读者需要记住的是,不管瑞士纯水计划成功与否,都不能改变张侠作为伊苏康伽合伙人的这一形象。

最后,在波凡的笔下,张侠或者中国是以平等互助的朋友形象出现在作品中的。决定答应伊苏康伽的合作提议时,张侠遵循的合作原则便是平等。他对自己说:“在他俩确定的这个双赢框架下,他定会坚守公平理念。这理念是他某次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上就开始萌芽的。”(p. 57)戴维(2019:679)也曾说:“中国极力奉行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的外交政策,南南合作中平等的兄弟关系和南北合作表现出的家长式干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平等互助的朋友关系在伊苏康伽和张侠的日常交往中有着生动体现。第一次见面时,两个人彬彬有礼、礼尚往来:

这个小伙子打开泡沫箱,拿出来一袋冰镇过的水。咬开后,他又拿了一袋递给伊苏康伽。伊苏康伽谢了他……

伊苏康伽则掰下来一块鱼肉递给这个年轻人。他接过来就放嘴里吃起来……“味道不错。我是张侠,来自重庆。”

“我叫伊苏康伽。来自祖阿巴(Tshuapa),地道的爱康咖人(Ekanga)。”(p. 42)

相识之后,两个人更是相互关心,彼此照顾。伊苏康伽为张侠意外滞留刚果(金)发自内心地鸣不平,将心比心地想:“现在他却被羁留在了金沙萨。这不公平!”“我感觉自己也被乡下羁留了好久。不过,我总算逃出来了……”(p. 43)张侠听到伊苏康伽身体“缺陷”的秘密和母子关系的烦心事之后,耐心地宽慰伊苏康伽。街头暴动中,他们彼此把对方的安危放在心上,创业间隙分享电脑游戏的愤怒和快乐。张侠被刚果(金)政府遣返后,伊苏康伽还为未能面辞张侠而内疚。总之,这是一对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而彼此共情、信任的好朋友。

“矿产开发计划”中的“光盘事件”,更能说明波凡在作品中塑造的张侠或者中国形象,是关心刚果(金)利益的朋友,而不是贪得无厌的“攫取者”。因为街头革命,毕瑞蒙沽(Bizimungu)在电视上认识了伊苏康伽,出于“都是常常遭人曲解的少数民族”等相似境遇引起的共鸣,毕瑞蒙沽决定把伊苏康伽拉入自己向世界售卖资源的矿产开发计划。伊苏康伽答应之后,便立刻回去邀请纯水合伙人张侠加入这个新的全球化大业中。知道伊苏康伽新的创业计划之后,张侠忽然拿出了一张光盘,对他说道,“看见这个没?这盘上,有你想要知道的各种矿产地址”(p. 142)。Gilbert(2020:56-73)在其论文中将此细节质疑为“求着嚷着要人们关注其自身的一个疑团:为什么刻有标明刚果(金)无尽矿藏地图的光盘,竟然是一个中国人的囊中之物?”这个“疑团”应该作何解读?我们不妨将之放在小说自身的语境中进行分析。为了行文方便,下文姑且称此情节为“光盘事件”。

Gilbert质疑“光盘事件”的行为,言外之意是握有藏宝图,便有偷宝心。也即是说,张侠定然是想要榨干刚果(金)矿产,所以才藏盘在身。正是基于这样的推理,Gilbert在其论文中讨论经济全球化中的暴力因素及对刚果(金)的伤害时,便将中国作为案例剖析起来。这是典型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有罪推论!读者如果能完整复盘“光盘事件”后,就会可以看到一个同Gilbert的推理迥然不同的中国形象。

小说中写到当得知伊苏康伽的矿产开发计划所要引入的重要合伙人是毕瑞蒙沽后,张侠语重心长地对伊苏康伽说:

伊苏,我觉得你对那个人的想法是一厢情愿。我跟你的看法不同。他是个军阀。我很清楚他们这样的人。他们这类人最早是在中国干这些事儿的,他们在刚果也为同样的帝国主义者服务。他们看待问题特别短视。他们在破坏国家的时候,总能找到各种充分的理由继续搞破坏。(p. 142)

这里张侠以自己国家的惨痛经历提醒伊苏康伽,不要为了个人眼前的利益铤而走险,同军阀头子合作。否则,必然会给国家带来长久而深重的灾难。作为作品中知晓一切的“上帝”,读者当然知道张侠对毕瑞蒙沽的判断和提防是准确且有先见之明的,因而张侠的建议是十分中肯、正确的。但作为“身在此山中”的伊苏康伽并不像读者知晓这些重要的背景信息。因此,张侠这样做是有可能引起伊苏康伽误会的。但是,出于对伊苏康伽和刚果(金)的关心,张侠还是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朋友敢于直言不讳。更为重要的是,在知道有人愿意出大价钱购买这个光盘之后,张侠还是一无所求、义无反顾地把光盘送给了伊苏康伽。凡此种种都可以证明张侠绝非狂热而贪得无厌的“攫取者”么?否则,已居奇货的张侠为何不挟光盘以自重、善贾而沽呢?

中国同刚果(金)普通民众间的彼此尊重,不光体现在张侠同伊苏康伽之间,也体现在张侠和另一个刚果(金)普通人老祺祺(Old Tshitshi)之间。老祺祺是一个门卫,仅有一间小小的门房。但当看到张侠孤身一人流落金沙萨而举目无亲时,老祺祺立即慷慨地接纳了张侠,邀请张侠同自己分享狭小的居住空间;而张侠则满怀感激地尽其所能回报老人,替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一起分享做小生意的收入,敬重老人,对老人说:“您就像是我的父亲,先生。”而老人听到之后也点头凝视着张侠说:“小朋友,这也是我想要告诉你的。可孩子不会一直对自己的父亲说‘先生’的。”(p. 39)这不正是中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天下大同理想的生动体现么?

三、结语

波凡(Bofane,2014)在访谈中曾说他想借《刚果有限责任公司》“呈现一个正常的中国,而不是想象投射的中国”。笔者认为,波凡做到了。而波凡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以他为代表的无数刚果人,一方面牢记着西方殖民主义带给自己的伤害,自觉抵制了欧美抹黑中国形象的意识形态洗脑;另一方面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认可了中国在刚果的行为。正如戴维(2019:684)在其史书中所写的那样:

对于今天成长在金沙萨的一代人来说,欧洲人似乎比中国人更加陌生。和19世纪一样,刚果的孩子从来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白人……刚果的成年人却在东方和西方之间徘徊。他们仍然憧憬欧洲和美国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但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只看见中国人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大工程,却不见美国和欧洲的技术成果出现在刚‍果?

① 下文简称为《刚果有限责任公司》。两个奖项分别是“跨文化小说大奖”“五洲法语文学奖”。本文中所有来自《刚果有限责任公司》的引文都将只标注页码,其译文均由本文作者翻译自Bofane, In Koli Jean.[M]. Marjolijn de Jager (tran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8.

[1] Bofane, In Koli Jean. 2014. C’est un Pygmée qui figure la grande Afrique[Z/OL]. https://www.humanite.fr/jean-bofane-cest-un-pygmee-qui-figure-la-grande-afrique-545006.

[2] Bofane, In Koli Jean. 2018.[M]. Marjolijn de Jager (tran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3] Connor, P. 2018. Chance, ‘eloko pamba’: A Review of In Koli Jean Bofane’s[Z/OL]. https://africainwords.com/2018/05/24/chance-eloko-pamba-a-review-of-in-koli-jean-bonfanes-congo-inc-bismarcks-testament.

[4] Dacharly, M. 2019.d’In Koli Jean Bofane: Fiction Postmoderne d’une Afrique Postcoloniale aux Prises Avec les Ombres de la Mondialisation[J]., (1): 45-55.

[5] Dominic, T. 2018. Preface of[A]. In Koli Jean Bofane’s[C].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6] Duncan, M. 2020. Africa, China, and the Global South Novel: In Koli Jean Bofane’s[J]., (3): 316-339.

[7] Duncan, M. 2021. Figuring Africa and China: Congolese Literary Imaginaries of the PRC[J]., (2): 167-196.

[8] Gilbert, S. 2020. The Coltan Novel: Narrating the Congolese Saga in In Koli Jean Bofane’s[J]., (14): 56-73.

[9] Kasongo, M. 2020. UDPS Opposition Populism in the DRC and Its Reflection in Two Congolese Novels[J]., (1): 167-178.

[10] Russell, West-P. 2017. Participatory Cultures and Biopolitics in The Global South in In Koli Jean Bofane’s.[J]., (4): 105-121.

[11] 戴维·范·雷布劳克. 2019. 刚果:一个民族的史诗[M]. 王兴栋译.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2] 当代世界记者. 2009. 同中国合作是非洲人民自己的选择——访刚果(金)争取重建与民主人民党总书记埃瓦里斯特·博夏卜[J]. 当代世界, (8): 15-16.

[13] 段建国. 2005. 刚果(金)文化[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4] 汪峰. 2011. 矿产与冲突:探析刚果(金)内战中的资源因素[J]. 上海商学院学报, (5): 11-16.

[15] 央广记者. 2021. 合作共赢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专访中国驻刚果(金)大使朱京[Z/OL]. http://china.cnr.cn/qqhygbw/20210704/t20210704_525526871.shtml.

I106.4

A

1008-665X(2022)3-0072-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路文化’视域下的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学学科体系建构”(19ZDA290)

代学田,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非洲文学、比较文学

(责任编辑:王冠珠)

猜你喜欢

刚果全球化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刚果国族彷徨史
新旧全球化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刚果(金)因费用高推迟大选
避免情绪化
刚果(利)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