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探究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2022-11-27盛家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文/盛家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校园文化是各大高校最具核心的价值体现,更是各大高校对学生开展文化实践教育的重要媒介,也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的源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将传统校园文化与新兴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让不同历史时期和时代的文化价值、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引领协调、统一的发展,是高校校园文化工作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下文将针对目前阶段新校区校园问题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造成此类现象的难点所在,最终提出几项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改进策略。
一、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校区在规划建设中,虽然各高校已经或多或少地考虑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使学校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发展得到体现,但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新旧校区的地理位置导致校园文化无法有效传承
首先,缺少教师的身影。在学校的规划和建设中,经常会把教学和住宿放在首位,教师的科研楼、教职工宿舍一般作为二期工程待建或被排除在外,即便被列入整体规划,也是因为新校区在郊外,教师们在上班和生活上较为不便,在新校区任课的教师很少在此长期居住,由于市郊的交通不方便,教师们放学后都要赶校车,很难和同学们有更进一步的交流。这样的结果就是,每当夜晚或者周末,新校区里的教师们都不会出现,更难以体会到教师们的研究气氛,而学生和学生的情感、观念也有明显的断层。其次,缺少师兄师姐的身影。一般来说,新校区的学生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都住在老校区,这就导致了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之间的联系被隔绝了,学生们的沟通变得很困难,学生们很难从前辈的口中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受不到校园的校园文化,他们的归属感、职业观念不稳定,有强烈的失落感。
(二)新旧校区在文化积淀上的差距导致校园文化缺乏个性化体现
校园的物质文化是外在表现,是其自身的魅力与个性,而缺乏或丧失了自身的特性,则无法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而新校区建设的时间较短,缺乏历史性的建筑、标志等校园的物质文化,缺乏反映校园文化的精神,也就不够找到和抓住带有过去记忆的校园景观。从新校区到新校区,很难让人感觉到不同的文化。
(三)新校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校园文化理念不成熟
新校区的建成,是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旧校区的改革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各方都将目光投向了新校区。但是,在体制创新中,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认识差异、利益观念、惯性等因素尚未形成系统文化。因此,各种新旧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在这里发生冲突,很容易引起人们对教育体制的迷茫。
(四)新旧校区在便利性等方面的差距导致校园文化建立较难
新校区大多位于郊外,交通不方便,与世隔绝,属于半封闭式的校园。学校机构多设在旧校区,以新校区为基地或分校,有无主体化、边缘化的趋势。新校区缺少文化、娱乐设施,活动费用也随之提高,而高年级学生和专业教师的引导,使一、二年级学生在建立社团、组织活动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对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难点所在
目前,我国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其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包括北京校园的“空气养人”、华中科技校园的“泡菜”等。然而,对于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认识和构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过分注重文化的历史与沉淀,忽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不重视
“校园文化”是指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空间里,师生们自由地生活、工作、学习,所形成的共同的校园价值,以及在物质和思想上的具体体现。新校区缺少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景观、标志,因此我们对校园文化的评估,就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但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将旧校区作为校园文化的源头,将新校区的文化传播给新校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短期内,也有一些成功的事例,例如: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在抗日战争中,联合成立了西南联大,把校址移到了战乱较少的西南落后地区,并带来了三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抗日战争期间,浙江校园又被称为“东方剑桥”。所以,新校区的建设要格外重视新校区的传统观念的传播和迁移,并且要坚决反对新校区里没有旧楼,就觉得新校区缺乏人文气息。
(二)照搬照抄各大名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缺乏客观的眼光看到校园文化的独特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抛弃历史的积淀,也不能背离其固有的价值观念。但是,一些校园在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中,忽略了传承好的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片面追求效果,注重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忽略了新校区的建设.缺少校园文化的积淀,大一新生对校史、校园精神的认识不足,没有自觉地进行传统的校史教育,而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执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不顾及学校的特色,追求时髦、急于求成,或追求“文化”的表象,只作表象。
(三)过分效仿老校区文化建设理念,不注重新校区自身的优势所在
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大都还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追求老校区的影子,在体制上要遵循老校区的原则,追求形式上的统一,强调传统的传承。看见旧校园的阴影,觉得是文化,看见不符合的,就觉得没有文化。如何将传统优秀校园文化与新时代高校建设的目标需求相结合,立足新校区处于创造、发展的阶段,挖掘和创造新校区的特色文化,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四)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硬件设施,漠视软件设施和精神文明培育
一种观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政者的工作,而学校的文化活动就是进行文体活动,将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同起来,即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同起来,满足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发展娱乐文化。没有将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来看待,高校的专业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使其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另外,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热心营造校园文化的外部标记,只顾着追求物质文化的简单建设,却不愿意把精力放在学校的文化活动上。各种大型的学生活动,如学术节等,都是由公司赞助的,这些活动并不代表学校的教育、研究的精神和价值观,更多的是企业的商业化运作、市场经济的理念。
三、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要想将旧校区的校园文化更好地传承至新校区中,不仅需要在实验楼、宿舍楼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融合新旧两校区的文化特色,更要立足于新校区的特点和优势,在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新校区校园文化的浓厚与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品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改善新旧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一)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对校园文化的认同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体的校园文化,通过理想信念、群体行为、生活方式、舆论氛围、校园环境等因素,在校园内得到广大师生普遍认同、具有趋同性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方式)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但是,新校区受地理条件的制约,文化底蕴较差,新校区学生与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交往较少,因此,传统的校园文化传承比较困难、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我们自觉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推动校园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加强校史、校风教育,弘扬大师治学理念和典故、举办具有核心意义的校庆活动,营造包含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打造具有特殊意义的景点、路名等,让新生逐渐认识并接受和认同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关键是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参与
高校校园文化与普通文化有很大的区别。在不同的学校,尽管使用相同的教学材料,但是培养出的校园学生却有很大的差别,这并不在于建筑,而是在于教师。新校区建设的校园文化能否成功,取决于学校的师资力量,尤其是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利于将优秀的校园文化带入新校区,有利于新校区新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形成。所以,新校区的校园文化要完善规划,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在新校区和老校区都有教学。同时,还采取了导师制、学术文化节、讲座等方式,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丰富学校的文化氛围。
(三)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在于校风建设
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类型多种多样,“校风”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具有的、具有特色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取向。优秀的校风能够构成一个独立的小环境,在整个教学进程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它对个人素质的塑造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新校区由于地处偏远,以新生为主,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校风。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将校风建设作为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主体地位,明确校风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评价,以学校党政机关作风建设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优良师德、师风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营造具有浓厚学习、创新氛围的优良校风。
(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意形式、内容与学校精神一致
以物质文化为根本,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精神文化为中心。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校园的美化,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没有把校园文化的精髓体现出来,就会走上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的误区。为此,新校区文化建设要以学校的精神为核心,优化校园的物质条件,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以弘扬校园精神为核心。
(五)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成功在于传承老校区文化基础上创造出优秀的新文化
文化一直以某种传统为基础,但同时也不断地打破旧传统,建立新的传统。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与老校区的文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差异,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不能仅仅是照搬老校区的形式,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继承老校区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吸收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创造出符合新校区特点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化。
(六)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强化舆论导向作用
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技术的变革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新技术以其自身的优越性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高校管理者要深入挖掘这一技术的作用,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在软硬件上与时代相适应,以确保其实用性和先进性。另外,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能够以数字技术为主导,那么学校的网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从而为新老校区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只有具有高度现代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让校园生迅速适应新时期的校园生活,把校园独特的文化作为传播媒介,从而掌握新校区的文化建设方向,并努力消除非主流文化及各种外来文化对院校发展所带来的各项负面影响,坚决做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学生群体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承与创新”已经成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内容,也是新校区未来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而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发挥其导向功能、加强数字化、强化舆论、注重思想教育、引导校园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等多种方式,促使新校区校园文化的空间与渠道皆能获得充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