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创新分析
2022-11-27刘彦昆保定保菱变压器有限公司
文/刘彦昆(保定保菱变压器有限公司)
“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已成为国家层面的统一布局,信息技术时代,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成几何级数增长,有效数据提取难度加大。过去,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数据结合度较低,多为管理者经验判断,尤其战略层面的决策,一把手具有绝对话语权。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这种局面,科学的数据价值分析与市场动向评估,取代了一言堂的经验管理模式。
情报数据获取成本的降低,拓展了数据应用范围;数据处理速度的提升,凸显了其价值属性。大数据在经营管理各子模块的应用和深度融合,成为各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内容之一,关乎战略管理合理性,关乎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实现与价值
(一)战略管理的分阶段实现
战略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按照实现的依次递进关系分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与优化。
(1)战略分析阶段,企业需理清存在的问题和预期实现目标,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现状和外部市场动向、同业竞争态势进行战略分析,常用模型有价值链法、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和波士顿矩阵法,其中SWOT应用最广。
(2)战略选择阶段,立足战略分析,提供差异化的战略备选方案,开展多维度、多视角的评估论证,敲定最终方案。发展目标、完成质量、效率、企业文化、生态环境,均是战略选择评估影响要素,同时,社会伦理道德、消费群体思想意识、年龄段构成,也具有弱关联性。
(3)战略实施阶段,战略方案分解为可执行的细化指令,嵌入到企业资源分配、机制体制和企业文化建设全业务流程之中。实施阶段,是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任务分解、流程排序与管控、责任主体落实,共同保障目标实现。
(4)战略评估与优化阶段,实际执行效果与目标预定值进行对比,评估战略目标完成度。战略评估是反馈环节,跟踪战略完成质量,计入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影响因素,对既定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进行动态优化,回归战略执行完成质量和战略目标的有效性。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价值体现
战略管理四阶段中,以战略实施为中心,以战略评估和优化为保障。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动态调整性,经营环境的变化性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客观现实,战略执行与日常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战略完成度的评估与调整,以经营环境变化为导向,动态调整是企业战略的内在属性。
客观认识企业内部资源,预估潜在风险,集中优势资源,以战略目标完成度为导向。
战略管理推动企业充分认识经营内/外部环境研判的重要性。外部的机遇与挑战不是固化的,是瞬息万变的;内部的优势及劣势做到自主可控、平稳过渡。紧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和行业、政策的出台与变动,感知机遇存在的时间点,平衡自身优劣势条件,完成实施方案的有效性评价及战略目标动态调整。
在正确的大发展方向上,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局部目标服从于整体目标,二者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局部目标对应企业资源的利用率,整体目标对应不同资源间的高效协调利用。评估既定战略的合理程度,帮助管理团队反思评价,保持探索状态的持续性,管理创新永远在路上。
以京东坚持自建物流体系为例,次日达的配送速度,使其线上平台获客数完成短时倍增,成为国内电商头部平台,这是对战略管理目标的坚持实现的。
京东以无假货为承诺,以技术创新为动能,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执行到管理末梢,让顾客感受到真诚,让员工感受到活力、踏实与关怀,员工潜能和企业效率同步提升。
二、大数据技术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赋能
(一)为决策行为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市场供需数据收集、研判,一直被视为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只有少数人参与其中,而有效数据提取和价值挖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形成一对客观存在的矛盾主体。数据研判结果,供决策者进行企业战略层面规划使用,其可信度至关重要。社会化大生产加剧了供需矛盾,市场经济体制竞争更加充分,对市场变化的动态适应能力,成为现代企业的显著标志。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持续性,与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从宏观经济到行业需求动向,提升了市场情报收集的完整性;通过快速数据挖掘,找到不同因子间的关联性,及其对行业趋势的影响权重,降低决策数据风险;支持设置不同计算模型,对公司不同业务进行差异化分析,明确产业布局重点和方向,帮助企业优质高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深度融合,拓展决策者的视野和数据挖掘深度,在错综复杂的市场变换中,找准企业的定位,重塑自身竞争优势。
(二)市场潜在风险感知预警
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行业发展历史数据和市场动向的比对模型,经济的发展有其可循的内在规律,当模型察觉异常数据或相似于历史上某次危机数据时,便会发出预警信号。企业战略决策层,召开针对性的研讨会,综合评估预警业务的风险程度,在最短时间内作出调整部署,降低风险损失,情况严重时,可以暂停某项业务。以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疫情为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但从事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间的表现相差较大。风险应对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及时止损,部分企业迅速转向口罩、呼吸机生产,变风险为机遇,实现企业盈利。
经济双循环已上升为国策,长时有效的风险感知帮助企业规避市场和金融双重风险。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具备天然优势,在财会领域已实现深度融合赋能。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已实现全球化,大数据分析模型内含专门的风控模块,从宏观层面,在企业经营和融资决策时,同步完成风险评估。企业经营难题的化解,不应增大经营风险。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了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二者存在内生联系。大数据的风控能力,不宜被过分夸大,与企业现状结合的深入度和合理性,是风险感知的关键。
(三)管理资源梯次配置,提升效率
企业管理思路的确定以经营、管理过往数据为基础,大数据技术找出财务、管理的脉络体系,评估企业投资、经营战略和管理思路的有效性。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大数据进行数据再加工,挖掘情报价值,分类整理市场服务数据,为管理服务增值业务拓展思路。
资源的梯次优化配置,在流动与交互中完成,大数据计算出最优的路径。集成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便于管理人员对资源属性和层级分类整理,提升闲置资源利用率。
大数据具备云存储、云计算能力,分布式存储媒介理论上可无限扩展,数据存储完整、可靠,支持冗余备份。管理服务实现动态管控,财务数据报表汇总一键完成,经营思路小周期微调、阶段性完善,行动管理转向科学决策。
以月度表单为例,提供动态的财务数据输出,管理、决策行为由被动调整转向主动布控。配置管理服务自助分析核算模型,一键式数据汇总实现战略管理效率与质量双重提升。
三、大数据技术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创新之路
(一)大数据分析模型内嵌于战略管理架构
新技术形态和商业业态的出现,使大数据边界变得模糊,新媒体服务平台已融入企业经营活动中。管理人员应善用新技术优势,调整管理经营理念、方向和方法,提升战略调整和创新的灵活性。管理监督机制实现“线下+线上”融会贯通,借助微信、微博、抖音APP和钉钉等智能办公平台,重新认识大数据的本质形态,与企业管理实现深度融合。高管团队对数据分析模型进行优化,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估算法,内嵌入战略管理架构中,帮助各部门确立核心职能,部门间有机协调。在线办公模式以线上信息查询、筛选、评估为重点,预警数据展开剖析,存疑数据设置书签标记,弱化项目执行风险。拓展、优化专业人才队伍,与现有员工业务培训并行推进。
(二)动态评估市场需求变化
历史营销数据收集和整理是市场部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但对数据价值的挖掘有限,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尤其运算效率是人工无法比拟的。
大数据分析,一方面从历史经营数据评估市场动向,指导战略投融资决策;另一方面,筛选市场热销产品,为产品线优化、拓展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产业链高效、良性运转。市场部门引入大数据技术,带来传统运作模式的技术变革,引入、融合、提升链条,以业务为中心,帮助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决策经营行为。企业间的竞争,取决于对市场定位的感知和把控,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感知赋能。技术的引入与否是由业务需求决定的,切忌为了提升技术办公占比,盲目推行大数据、“互联网+ ”等技术。
(三)大数据融入战略管理创新的完成质量
大数据与战略管理的融合不是自发实现的,其完成质量有赖于数据收集的完整性。管理人员以多渠道获取生产、经营数据,分类整合情报数据,大数据分析模型评估经营活动的重要等级及其合理性,完成企业经营战略和技术创新的科学化布局。基于“互联网+”开发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实时评估信息管理业务中的缺陷和潜在风险,不断优化调整整体解决方案。在项目完成质量评估环节,管理团队以生产销售和市场的数据为基础,确定差异化服务方案,对市场预期签单量进行合理预估。
通过大数据分析,跟踪产品市场价值变动情况,以期找寻规律性趋势尤其是近期市场剧烈波动下的铜、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情况,是否会传导至终端产品售价上;借助云计算平台,对市场总量进行预测,评估竞争者的优劣势和胜出概率,指导自身战略决策行为。对战略执行完成度和偏差率进行量化分析,以准确的数据对项目进程进行合理干预,基于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对生产、销售、融资、管控方法和模式进行总结、反思,确保战略执行的精准度。
(四)员工价值评估与激励
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评估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互联网时代员工流动率上升明显,企业竞争演变为人才争夺战。科学合理评估员工工作态度、行为和业务能力,动态优化部门岗位,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大数据技术与人力资源评估模型的结合,给出了态度、能力、业绩多影响因子综合结论。为企业薪酬体系完善,尤其是激励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薪酬和激励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大数据评估更具科学性,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实现员工队伍结构动态优化,助力企业整体运作效率提升。
四、结束语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已成为确定性事件,这种客观存在对所有企业是公平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管理业务的信息化、数字化成为转型升级方向,结合的有效性是关键。立足本企业实际情况,对数据分析模型进行适用化融合创新。围绕业务与技术结合的主线,明确效率提升和战略管理有效性的目标,思想上确立认识到大数据在未来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大数据的技术本质和特征,做到对其创新应用,完成管理模式的战略转型升级,在信息时代企业竞争格局中占得先机,并保持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