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企业如何吸引人才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探究

2022-11-27钱志强嘉兴广越服装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嘉兴积极性人才

文/钱志强(嘉兴广越服装有限公司)

一、城市人才引进为企业增添活力

首先从我所在的嘉兴市来举个真真切切的例子。在2021年的5月18号,“嘉兴人才日”启幕活动在嘉兴万豪酒店举行。当天的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费德瑞克·罗塞,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荣毅超,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颉等应邀出席,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出席并致辞。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在致辞时表示,嘉兴是全省首个举办“人才日”活动的城市,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明确将5月18日定为“嘉兴人才日”,从此,嘉兴这座城市的人才有了自己的专属节日,对于人才,嘉兴是非常珍惜的,也是迫切需求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城市里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而且行业发展得好不好更是离不开人才的努力和城市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城市管理者们始终认为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最大支撑,所以城市的企业管理者才会通过人才的引进源源不断地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嘉兴不仅设立人才日,在具体的落地实施过程中也是非常贴心,还设置了嘉兴人才码,有了相对应的人才码,就可以享受相对应的服务措施。嘉兴人才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是推动人才工作领域系统集成、业务协同、数字赋能和整体智治的一项创新实践,目前共推出4大类72项人才服务,入库人才超4.8万名,已基本实现“一码在手、服务全有、畅行全市”。全城共度“人才日”,可以说为了吸引人才,嘉兴是真真切切地在办实事。

二、生产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现状分析

企业有了政府的支持,有了人才的引进,还需要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现如今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言,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是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员工会主动地去工作,不论领导是不是安排了,都能积极主动并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目前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仍是马上就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工作中很多单位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员工根本就不需要主动做事,只要总体任务完成即可得到报酬,这样就造成了本来主动工作的员工意见重重,加剧了员工之间的矛盾,另外,像有些员工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他就是不和领导沟通也是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存在一些单位一味地去注重自身的经营效益和利润而忽视了员工对于金钱或者物质奖励的需求,这就需要单位建立起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意识的奖励机制,促使员工能够真正主动地工作。

其次,有些员工的随大流思想比较严重,由于存在单位管理制度不实的现象,或者指定的相关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偏差,甚至某些单位管理制度的制订只是为了显示作为一家正规企业应该有的部分,就导致了员工遵守无章、执行无力、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的情况出现,所以这种“随大流”的情况也就成为了必然。还有些员工的思想浮躁,认为自己的业务技能或者从业资格已经远超过其他人,就是所谓的自己觉得自己是老人了,而单位又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比赛和岗位调整机制也造成了很多老员工思想上出现浮躁的心理,对于现在所从事的这份工作自己认为已经是得心应手了,所以就任意发挥,而且真正的创新意识也不复存在。

接着就是团队协作意识也比较淡漠。其实每一家企业都存在着部分员工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的,分得非常清楚,对待自己的工作那可是不遗余力,但是对待责任范围以外的工作就是不管不问了,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单位过于强调分工到个人的情况,而忽视了将某个任务交给一个团队来完成,缺乏有意识地锻炼员工协作能力的激励机制。

最后,就是员工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合理的用人机制是用人单位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一个根本保障。首先你要提高员工的工作忠诚度,但是存在一些企业用人不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或者是存在业务分工不太合理的现象,造成了一些员工根本不熟悉岗位职责,或者是不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工作。同时有些企业还存在着比较清闲的部门或者科室人员无事可做便去寻求副业、寻找兼职的情况出现,这也就导致了员工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无法完成本职工作,员工在履职中不到位或者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工作以外的事的情况出现。

三、企业要建设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企业的快速发展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对于企业家来说,在制订完正确的发展方向后,每天的工作除了做业务,剩余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员工的管理上面,“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任凭企业负责人能力再强,如果底下的员工做事不给力,企业一样不可能得到发展,我甚至有见过因为一两个员工不靠谱,而让公司损失的情况。所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1)建立新时代的师徒制度,形成良好的传帮带体系。师徒制度是这样定的,公司的员工分为老人和新人,员工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最直接的表现是,新人带不动,老人不愿带,长此以往,会一直恶性循环下去。师徒制度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制订的,公司有新人入职,会分配一个师傅,通过利益和成就感激励,形成捆绑。这种制度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看长期。通过引入师徒制度,公司的人员流失率也会大大降低,业绩每年都是翻倍地涨。

(2)发挥特长因人而异,不搞大锅饭激励。这个制度我是从一个传统生产企业里了解到的,他们公司的规模其实有多大呢,我这样说吧,我在和他们老板谈的时候是很兴奋的,整个企业的建筑面积有4700㎡,一个公司能做到这么大,一定有其独有的成功秘笈。我在和他们的员工和老板进行沟通时,并没有感觉到和其他公司在制度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有一次在沟通方案的时候,突然对方人不见了,细问之下才知道是被拉去做培训了。按理说,企业做培训很普遍的,怪就怪在他们的培训不是部门全员参加,而是部门的某几个人参加,没有参加培训的员工,职务和工作职责也是一样的,难道是特殊的关怀?后来和他们老板一起聚会的时候,他给我解答了疑惑,说他们把员工分到了四个象限内:积极性高能力强,积极性高能力弱,积极性低能力强,积极性低能力弱。针对不同象限的人,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我见到的被拉去培训的属于积极性强、能力弱的象限的,需要经常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他们把人员分到四个象限后,因人而异,能力弱的,培养能力,积极性低的,加大激励。公司上下员工,渐渐地都到了积极性高、能力强的象限,公司的整体实力也大幅提升。

(3)企业要满足每位员工的真正需求,以此来实现员工最有效的沟通。我有一个生产饮水机的朋友,他们在行业做了10年,一直不温不火,看别人移动互联网公司发展的那么快,一两年估值过亿,也按捺不住,就找到了我,看如何把公司的环境改造下,有点互联网的气息。我发现这个老板年龄也不小了,竟然这么潮,估计是他海归回来的儿子出的主意,很快,新的带有互联网气息的办公室落成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当这个老板在办公室落成,第一次见到成品时,眼里都发光,就像一个孩子见到了心爱的玩具。后来在他们公司走访时,明显感觉到员工的气质和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提升。所以,善用激励,每一个员工均是积极上进、勤奋努力的好员工,不会使用激励,投机耍滑,应付工作的员工就会增加,只要我们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动机,就会实现员工的最大绩效。解决激励手段单一、僵化的问题,首先应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把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满足。只有深入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喜好,才能保证在激励员工的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四、企业要充分调动积极性,让有能力的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提高员工积极性其实就是“激励”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是不用领导交代,就明白自己该干什么的员工,这类员工往往是自我成功动机较高,有事业心的人,被我们称为“有心人”;还有一类员工,领导分配任务立刻执行,行动迅速,被我们称为“机灵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是领导交办任务,或行动迟缓,或指一样干一样,不会举一反三的人,被我们称为“不会干活的人”。第三类员工没有工作积极性,对待工作敷衍了事,这样的员工不全是没有工作能力的人,所以我们要区别对待。对能力不强的消极工作者,公司可以停岗培训,如果仍不能胜任工作,就要予以辞退。而对于有工作能力但工作消极的员工,要采取以下的措施加以激励。

(1)生产企业要给员工合理的薪酬。员工工作的第一目的是获得劳动报酬,所以这是最基本的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手段,当然也是最初级的手段。报酬一定是合理的、公平的,具有内在公平性和外在竞争性。也就是说,真正实现论岗位价值给薪酬。如果内部不公,将极大地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和人员流失的后果。

(2)生产企业要给员工合理的奖惩制度。奖惩是各企业应用最广、最方便见效的一种激励手段。罚要罚得心服口服,奖要奖得明明白白,罚要狠,奖要准。我们常常有这种感觉:罚易奖难,其实不是奖的细则不好定,而是源于我们的一种惯性管理思维:用“达标”管理方法管理行政人员,用“超标”管理方法管理销售人员,所以当我们考核行政人员时,总找不到超标奖的方法和标准。

(3)生产企业要有一套科学的竞争机制,没有竞争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人是有惰性的,就像著名的“鲶鱼效应”给我们的启示一样,利用考核、末位淘汰等让员工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工作,使企业充满活力和朝气。

(4)生产企业要让员工有成就感,就要有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比如我们的竞聘上岗,让员工有机会实现更高的职位目标、更强的成就感。每一个管理者均要做一名善于赞美员工、肯定员工的领导,时时给予激励,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上司一直在关注他、重视他,他所在的岗位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关链接

招聘策略(Recruitment Strategy)是招聘计划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招聘计划而采取的具体策略。它包括招聘数量、对人员的要求、吸引人才的手段、招聘渠道、甄选模式和招聘时间等。一个成功的招聘策略将帮助企业快速找到适合的人才,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企业逐步走向正规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并快速增长,人员迅速膨胀,品牌知名度急剧上升,机构和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经营思想、理念和企业文化逐渐形成;跨部门的协调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复杂和困难;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均衡成长和跨部门协同。高层之间开始出现分歧,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员工主动辞职,员工流动性相对较大。人才需求大,外部招聘数量多,高层、中层、一般员工等各层级均有。对专业技术人才和中层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要求人员具备相同职位的工作经验,能直接上手,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同时对变化的适应速度快。 吸引人才的手段主要依靠较大的晋升空间、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与行业平均水平接近或以上的薪酬。 有一定的招聘费用,由于招聘需求急迫,因此采用以招聘会为主,网络招聘为辅,在专业人才的招聘上开始引入猎头的建立广泛而灵活的招聘渠道。 企业已经设置了人力资源部,但专业性不强,甄选主要依赖用人部门的部门经理进行评判。 要推测业务的发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用人开始有一定的计划性,对招聘时间和招聘效率的要求高。在企业的招聘渠道中,内部推荐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其推荐方式早已经被证实是找到企业所需要的具备专业经验的被动候选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内部推荐的范围受限,直接导致企业的甄选范围较窄及无法在短时间内补充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招聘的效率。

猜你喜欢

嘉兴积极性人才
李夏豪
人才云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让学生爱上数学——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积极性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