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脏腑推拿“以脉调气”理论探析*
2022-11-27陈英英李华南张玮包安王海腾王金贵
陈英英,李华南,张玮,包安,王海腾,王金贵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天津 300193;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手法生物效应三级实验室,天津 300193)
津沽脏腑推拿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受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影响颇深,其腹部的核心推拿方法源于古法腹部按摩,古法腹部按摩的治疗理念与道家的哲学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抱朴子·内篇》谈论医与道的关系时提到:“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中医的理论及其治疗方法,多数本于道家对于生命的体悟,尤其是对“气”的重视,通过手法对经脉进行刺激来“调气”正是古法腹部按摩的关键,也是津沽脏腑推拿的理论核心。
人与宇宙万物都是由道而生元气,再由元气的阴阳之气融合而形成,所以说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主要就是“气”。虽然气对于人体如此重要,但是康健者在正常情况下却感受不到气的存在,正如《脏腑图点穴法》师训中有这样的记载:“天地之气人之气……人不见气,鱼不见水。人见气则病,鱼见水则浮。”意思就是气之于人,就像水之于鱼。身体康健无疾的状态下,感觉不到气的存在,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依存于水而不知水。如果人体感觉到气机的异常,或错乱或郁遏,就会像鱼生病一样,漂浮在水面,那么身体也就不健康了。津沽脏腑推拿深谙中医气机升降的基本规律,认为“百病皆生于气”,经脉或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是很多疾病的根本病机所在,气机平调是中庸之道,亦是治疗大法,调平各经脉及脏腑的紊乱气机正是津沽脏腑推拿手法的优势所在[1]。
津沽脏腑推拿第4代传承人王金贵教授团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形成了目前津沽脏腑推拿的主要调气手法包括层按法、捺法、拨按法、捺扫法等。同时津沽脏腑推拿善用奇经八脉,奇经以满为功,以通为用,脏腑推拿恰以“冲脉气血丰满、脉道通利”为要[2]。通过特色手法对冲脉、任脉、带脉、督脉的调节,以调畅全身经脉与脏腑之气,进而畅通诸经脉,而达到以脉调气的目的。下面就从奇经八脉中的冲、任、带、督脉以及脏腑之气方面,分别论述其在津沽脏腑推拿应用中的理论依据[3]。
1 冲脉与津沽脏腑推拿
1.1 冲脉 冲脉是奇经八脉在津沽脏腑推拿的应用代表,向上可达头部,向下可至足部,贯穿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4]。《灵枢·逆顺肥瘦》曰:“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髁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5]。”由此可知,冲脉之气血可渗灌到十二经脉,因此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从胞宫而起,随足少阴经向上,为十二经之根本,三焦原气之所出,乃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动力源,又被称为“血海”。
中医学认为腹部的募穴为人体脏腑之气汇聚之所,背部的俞穴则是人体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冲脉所经之地亦在腹和背,所以冲脉具有沟通人体脏腑阴阳表里之气的重要作用。
1.2 层按伏冲,鼓荡精气 冲脉是津沽脏腑推拿的灵魂所在,冲脉的后行分支即冲脉之伏行于脊内者,又称为“伏冲之脉”[6]。层按法是操作者左手全掌附着于腹部,以食指掌指关节吸定在腹部特定穴位,如上脘、中脘、关元等,右手掌根或小鱼际在左手背部按压,随受术者呼吸徐徐上升或者下降,做不同力度、不同深浅层次的按压,在不同层面的升降变动中,实现补泻的方法。层按手法施用于腹部,通过手法产生的不同压力作用在伏冲之脉来调节全身气血。层按法以“五层气体,四种导疗”的理论方法为指导,根据疾病虚实及证型不同,辨证选取不同的穴位及按压层续,从而实现手法的补泻效用[7]。“五层气体”即津沽脏腑推拿根据病邪侵犯机体的深浅程度不同,将层按法在腹部的施术深度分为5层,由浅入深分别是皮肤层、气血层、经络层、腰肾层、骨骸层。“四种导疗”即根据不同按压层级的变化,而产生的攻(法)、散(法)、提(法)、带(法)几种补泻方法。
层按腹部穴位,刺激伏冲之脉,可获得热流涌动下肢甚或扩散至腹部及全身的得气感。其作用原理为通过深层按压腹部冲脉,作用于脊内,鼓荡十二经脉之海的精气,犹如海水倒灌入江河湖泊,其力道充沛、作用广泛,以十二经凝聚之气调节周身气血,荣养五脏六腑。因为冲脉与任、督同起于胞中,联络带脉,能秉受、输布先后天精气,精气注入少阴经,并通向少阳经脉及太阳经脉,可以说是贯穿全身的重要经脉。从前文冲脉功能的溯源可知,冲脉不仅是联系十二经脉的枢纽,统领十二经脉、贯通全身上下、前后、左右的重要通道,而且五脏六腑与各经脉的气血都汇聚于冲脉,同时冲脉亦可推动气血渗灌至周身各处,从而起到调养五脏六腑、肌骨筋脉的作用。
2 任脉与津沽脏腑推拿
2.1 任脉 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任,有统帅之意[8]。《奇经八脉考》为明代李时珍所撰,是论述奇经八脉的专著,其中便有任脉的循行分布及主治作用方面的描述:“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指出了任脉循行主要经过身前之腹部,腹与背对应,腹属阴,诸阴脉皆交会于任脉,说明任脉能够统帅、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又被称为“阴脉之海”。
任脉主干行于腹,津沽脏腑推拿作用的核心穴位多在任脉之上,如巨阙、上脘、中脘、下脘、关元等穴,层按法作为核心手法也多施用于任脉穴位。任脉上的上、中、下三脘穴是津沽脏腑推拿的重中之重,脏腑推拿层按法作用于三脘穴可起到开阖交关、畅通腑气、疏通任脉、调达冲脉等作用。
2.2 捺调任脉,调畅气机 “冲任二脉,皆起胞中,循脊里”。层按任脉腹部穴位,可以同时调节任脉和冲脉。同时,津沽脏腑推拿还通过另一重要手法来调节任脉,那就是捺法。捺法源自津沽的捺穴疗法,也称之为“按手印”法。捺法是以拇指或中指指腹着力,附着于腹部及背部特定部位或穴位,围绕手指的纵轴做回旋或左右捻按,类似于捺按手印的动作以调畅气机、补虚泻实。捺法介于点法和揉法之间的,近似半圆的左右旋动,同时根据手指旋转方向不同,产生了“补”“泻”“调”3种补泻手法。
任脉主气,上中下三焦、五脏六腑之气皆汇聚输注于任脉,常被应用于治疗气机失常的病证[9]。津沽脏腑推拿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总结,形成了独有的核心理论体系——“三脘定三焦,三焦通四海”。主要就是通过捺法在任脉及腹部上的穴位进行操作,特别是上、中、下脘穴,来达到对上、中、下三焦的调控,进而基于气街四海理论,分别达到对髓海、气海、水谷之海、血海的调节。《中藏经》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10]由此可见,三焦主持诸身气机,而任脉集三焦脏腑募穴于一经,因此捺调任脉具有畅通三焦、调节一身之气机的作用。
3 带脉与津沽脏腑推拿
3.1 带脉 在以脉调气的过程中,冲、任二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还有一条举足轻重的经脉,那就是带脉。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中云:“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认为冲任督三脉络于带脉。带脉对诸经脉的调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难经》首次论述了带脉的循行:“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腹部主要为纵行经脉,而唯有带脉横向循行,“带”有束缚的意思。《难经注释》记载:“带之为言,束也,言总束诸脉,使得调柔也。”[11]因此带脉具有约束、调整诸经和脏腑的作用。带脉约束有职,则诸脉上下运行有序。
带脉行于腹部与胁肋,津沽脏腑推拿多用拨按法重刺激带脉上的穴位,如带脉、五枢、维道穴等,不仅可以调节经脉使其张弛有度,还能解除带脉的紧张,可以调节紊乱的气机。
3.2 拨按带脉,调气化湿 带脉在津沽脏腑推拿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作用体现就是调气化湿,也就是拨按带脉具有斡旋气机的作用,这与带脉、三焦、胆经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部位之三焦位于脏腑器官与皮毛腠理之间,即半表半里。而带脉起于胁下部季肋,从部位上来说,背为表,腹为里,胁下为半表半里,故带脉应属半表半里,从部位上与三焦同属半表半里。其次,带脉上的带脉、五枢、维道三穴是归属于胆经的,而胆经的足临泣又通于带脉,从精气流注上带脉与胆经相通。三焦主水液调节,胆经主疏泄气机,而带脉最能将两者的功能协调起来,所以擅长于调气化湿。
拨按法是津沽脏腑推拿的重要手法,顾名思义它是拨法和按法的复合手法,操作时以双手拇指分别深按于腹部带脉循行处,而后进行单向的拨动,这是一种刺激量很强的手法,非常具有渗透力。人体在正常状态下水液输布如常,气机运行从容和缓,但病理状态下气机不利、升降失司,水液输布不畅,聚湿生痰。痰湿结聚、气机阻滞于中焦就形成了痞证[12]。带脉擅长调气化湿,用拨按法对带脉进行刺激,能调动三焦调节水液、胆经疏泄气机的作用,水与气的矛盾得到调和,则二者水归三焦,气顺下行,痞证自然得解。所以说拨按带脉的斡旋气机作用可以理解为疏导、调和,疏解少阳枢机、和解肠胃,从而达到散结消痞的功效。
4 督脉与津沽脏腑推拿
4.1 督脉 督脉是奇经八脉中的又一重要经脉。《奇经八脉考》阐释了督脉与其他经脉的联系:“督脉别络,自长强走任脉……会太阳于目内眦睛明穴。(见阴跷下)上额,与足厥阴同会于巅。入络于脑……与手足太阳、少阳会于大杼第一椎下两旁。”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会于大椎,与阳维脉会于风府、哑门。由此可见,督脉与各阳经均有联系,能统领全身阳气,调节全身阳经气血[13]。
背为阳,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为阳气汇聚之处,可用来补益阳经气血,亦可泻脏腑之阳实证。津沽脏腑推拿认为冲、任、督三脉之气血旺盛,三脉互通,手法可调节三脉之间的阴阳虚实、气血津液平衡与转变。
4.2 捺扫督脉,振奋阳气 阳气与阴气对应,主动、主卫外,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是气血运行的动力,可保障脏腑经络功能的正常运转。督脉具有沟通脏腑阳气、总督阳经的功用。捺扫法为捺法与扫散法的结合,是津沽脏腑推拿首创的重要手法,其操作主要是以拇指做捺调手法,其余4指随着拇指的运动做自由的摇摆扫散,具有调气血、和脏腑的功用。
《黄帝内经》中有云:“迫脏刺背,背俞也”“阴病治阳”,五脏属阴,故五脏疾病的治疗常选择督脉穴及背俞穴。背部上的督脉及毗邻的背俞穴与腹部及任脉诸穴各脏腑部位,互为表里,功能上亦与相对应的脏腑有关联作用,这源于中医俞募配穴理论。津沽脏腑推拿应用捺扫法作用于督脉及背俞穴,沟通膀胱经与督脉之间联系,通过背俞穴使阳气输注于各脏腑之间,振奋阳气,通过经络使阳气布散周身,使脏腑运转气化正常,无论虚、实各症,皆可施用。背俞穴既可将督脉之阳气输布至五脏六腑,又可将脏腑之气血引至督脉,阳气精血在经络脏腑间流畅有序,则百病不生。捺穴疗法认为,在将腹部及任脉的气分调理通顺后,应以背部及督脉为操作重点,以背俞穴及督脉上的百劳(大椎)、命门等为重点操作穴位,使脏腑气分通畅,恢复脏腑机能,平衡阴阳,达到治疗脏腑及其与脏腑相连属组织器官疾病的目的。
5 脏腑之气,升降有序
综合前文津沽脏腑推拿通过冲、任、带、督脉发挥调气作用,不难看出,“以脉调气”最直接的作用是调节经脉之气,但最终亦离不开对脏腑之气的调畅。如冲脉不但是十二经脉之海,亦是“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因此层按伏冲可调养五脏六腑之气血;任脉上的巨阙、膻中、中脘、中极、关元等脏腑募穴,均是津沽脏腑推拿常用的调节脏腑气机的重要穴位;拨按带脉最终亦是使中焦脾胃恢复其气机升降的有序规律,从而实现调气化湿消痞的作用;捺扫督脉在应用时,捺法作用于督脉,同时扫散法可作用于脏腑之气输注的背俞穴,在沟通膀胱经与督脉的同时振奋了脏腑之气。
脏腑之中,脾胃居人体中部,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肝在左而肺居右,肝气主升,肺气主降,心在上,肾在下,心主降,肾主升[14]。《彭子益医书合集》中指出:“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脏腑气机正是以脾胃升降为中轴,带动肝肺升降的气轮运转,从而达到心肾相交的身体平衡状态。这是从五脏整体的角度看待气机转输。脾胃之气有升降调节作用,可斡旋气机,升清降浊,气机得顺;肝气疏泄有度,肝升肺降,形成龙虎回环,畅达胸中气机;心肾之气上下沟通,水火既济,神清骨健[15]。
津沽脏腑推拿还擅用旋揉法或迭揉法及掌运法在腹部进行施术,此处的揉不同于常规的揉法,而是将手部关节屈曲,虚掌环扣于腹部,手掌沿大鱼际、掌根、小鱼际、小指到示指各手指的指腹、拇指桡侧的顺序,做环转揉动,其中单掌操作为旋揉,双手操作为迭揉。掌运法则是用全掌附着于腹部,示、中、无名、小指掌面和掌根部交替扣放于特定部位或穴位,在腹部所在水平面上垂直于躯干做弧形的来回推送及回带,主要沿神阙-肓俞-天枢-大横-带脉穴连线以及建里-石关-关门-腹哀穴连线的两条水平线进行操作。旋、迭揉手法及掌运法一方面作用在有形之脏腑,通过手法直接刺激,影响脏腑功能,主要还是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能够助胃肠腐熟传化之功,促进气的正常升降。另一方面作用于无形脏腑,包括部位之三焦、脾胃肝胆,甚至包括循行经过腹部的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等,可调动周身气血,调理脾胃、肝胆、心肾的气机,使其不会逆乱,令脾胃、肝肺、心肾之气各行其道,全身的气机运行才会顺畅,百病得消。
6 总结
津沽脏腑推拿流派传承百年,临床应用广泛,在内科、妇科、儿科等多学科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屡起沉疴,而之所以达到如此的效果,与其精奥的理论思想是分不开的。津沽脏腑推拿十分注重对气的调理,认为阴阳初判,天地合媾,万物萌生,而万物中之贵子———人,秉赋了天之清灵之气和地之朴厚之气,天地之气动而生万物,人之气动方有死生。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气机变化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但气亦为病之基,周身经脉之气流注,脏腑之气升降循环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一旦规律被破坏,气之生成运转失常,则会出现气虚、气滞、气逆等各种气机异常表现。
津沽脏腑推拿治疗时采用以腹部推拿为核心,通过不同手法作用于胸、腹、背部及任脉诸多穴位,调节伏冲之脉,调畅冲、任、带、督脉以及脏腑之气机,平衡阴阳,调养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之气血,使虚损之阳气得到温煦补益、阻滞之气得到疏通调畅,使流注逆乱的经脉之气、升降失常的脏腑之气回归正轨,从而达到通脉调气、一通百通的作用,可治疗各类经络、脏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