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党史观:基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视角的理解
2022-11-27汪盛玉
汪盛玉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有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课题,即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目前理论界不少学者较为系统地从世界格局、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等视角发表了看法。毫无疑问,这些理论探讨为我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深入研究正确的党史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和智慧。笔者认为正确诠释党史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素养,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良好。”[1]330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锤炼,更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一、“正确的党史观”是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要求的命题
正确的党史观,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是深刻的理论认知,对党史本身进行全面把握和科学研判,需要具有专业水准的知识积累与提升,同时也是鲜活的实践历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学生的党史认知,需要做到与时俱进。
(一)“正确的党史观”的理论内涵
关于正确的党史观,一般需要回答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即什么是党史观、如何判定党史观的“正确”以及“正确的党史观”何以可能。什么是党史观?有学者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贯穿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人民观、使命观、创新观、斗争观,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2]这意味着正确的党史观不仅是正确的历史观,而且是正确的唯物史观。如何判定党史观的“正确”?有学者认为这是应对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彰显习近平大党史观的必然选择,因而深刻指明“在党史学习、研究、宣传、教育中,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党史观,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3]这说明,正确的政治站位、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坚守,是正确的党史观的基本要求。至于“正确的党史观”何以可能,有学者认为不仅要坚持唯物史观,而且要有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大历史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对立思维’;坚持以两个历史决议为党史研究和宣传的重要依据;坚持科学评价领袖的历史地位”。[4]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方法论、行动准则与行动遵循都是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条件。这些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不仅必要而且重要。正确的党史观之“正确”,不是指认知能力或知识储备的正确,而主要是指对科学的政治立场的高度自觉、对伟大的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决维护,说到底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坚持和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正确的党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理论基础的党史观。其往往具有这样三个内在要求:其一,内容的全面性,即全面看待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以及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其二,性质的主旨性,即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及其内在本质,正确考察、研究、阐释、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主要活动、重要会议、关键人物。其三,意义的辩证性,既看到成绩,也要发现不足,肯定处是进一步前进的经验借鉴,不足处是发展道路上应引以为戒的警醒。这三个方面相互依存,内容的全面性是前提,性质的主旨性是关键,意义的辩证性是动力。
(二)“正确的党史观”的实践指向
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党史观的把握,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学习问题,而且关涉到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问题。
一方面,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思政课教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仅仅研读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21年2月出版的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21年2月出版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2月联合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以及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21年2月联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广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和党的其他文献,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等。从中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把握中国共产党人自身奋斗历程的整体看法。在史料对比、今昔结合中,不难发现“正确的党史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贯通的智慧结晶。具体考量,“党史观”的载体在于“党”,即“无产阶级政党”;“党史观”的“史”,即“事物的发展历程”,具有时空四维性;“党史观”的“观”,即“根本观点、总的看法”。“党史观”与“观党史”紧密相连,前面的“观”为名词,即“观点、看法”之意;后面的“观”为动词,即“观察、践行”之意。名词的“观”来自于动词的“观”,动词的“观”造就了名词的“观”。党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党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在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观点。进一步而言,党史是具体的历史,即一个政党发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在规律的历史。党史观是关于党的成立、发展及其内在规律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另一方面,指导受教育者既要敬畏远去的历史,也要敬畏现实的生活。党的百年发展史是人民的奋斗史,是民族的进步史。历史的偶然与历史的必然相辅相成,不乏成功与失败相互交织。敬畏历史,意味着引导学生善于从彼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条件中考察事物的全过程、人物的全面貌、活动的全样态,不能以个人偏好取代事实本身。历史是已经流逝的今天,今天是未到的历史,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敬畏生活,意味着善于运用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在总结之中更深入领会历史前行的规律、更透彻感悟社会主体的行动选择,启发学生在困惑面前既不能鲁莽行事也不能彷徨游离。祥和发展的今天、岁月如歌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唯有在勇挑责任和担当之中珍惜当下、砥砺前行,不断为社会为人民群众创造财富和价值,才能让党放心、让人民安心。
因此,党史观正确与否是和主体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政治判断力与领悟力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要求。正确的党史观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全面科学地看待党史的内容,恰如其分地遵循党性原则和党的根本宗旨,辩证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从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
二、树立正确的党史观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锤炼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的艰苦创业史,也是一部党教育引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诚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5]这就是说,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中国人民的力量也逐渐凝聚壮大起来。学史明理,就是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切体悟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实践之不易,深刻懂得中国人民勠力同心的艰辛斗争之不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和前途,没有中国人民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业绩和成功。在党史学习中,提升个人精神境界,锤炼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情感与品质,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融为一体。正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因而,高校思政课教师正确诠释党史,需要理解“理”,即“唯物史观”之“理”“理论思维”之“理”,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理”。也就是说,要善于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诠释党史育人意义。
(一)在研读原著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认认真真学原著、读原文,才能精准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才能真正讲深讲透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如何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者的内在一致,是价值观考验,更是教育情怀考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思想、核心内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的否定观与扬弃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观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观点等等,都是品读党史内容、研究党史人物、评判党史活动的基本遵循,既不可忽略也不可夸张。其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改造世界等思想主张,是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重点内容,也是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需要着重落实的关键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比如,实事求是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社会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等,都是讲清楚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理论依据,有理说理,而且需要理直气壮去说清楚百年党史背后的深刻道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人民反对一切落后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一切光辉成就的有力保障,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在破解思想困惑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当前理论界有一种钻研趣闻、野史、轶事的不良思想倾向,有的打着重新解读党史、传播正能量的幌子,否定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有的不肯钻研原文、喜好道听途说的慵懒做法,以偏概全,甚至丑化、抹黑党的领袖,对革命先烈、英模人物进行“戏说”“恶搞”;有的不能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以今天的标准要求和评判党史人物、事件或活动,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超越历史、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错误做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6]这深刻表明,实事求是、踏实求问、虚心问道、严谨治学,是党史学习教育中应有的态度和品行。对党史的误解、误判、误传、误导或多或少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不良冲击和影响。对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立足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破解思想困惑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一,准确把握唯物史观作为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根本方法。善于从历史叙事本身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去评判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比如,对重要人物的评价,不仅要全面考察重要人物的一生光辉历程,还要认真研读党的会议或者决议所下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学习党的主要领导人代表中央所给出的评价。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反对离开历史本身而随意发挥的做法和看法。
其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抓住主流摒弃支流,切中关键的事、关键的人、关键的实践,离开细枝末节,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
其三,坚定不移尊重历史事实本身,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注重历史的偶然性、忽视历史的必然性是错误的,不尊重历史本身而想当然得出结论同样是非常危险的。认真研读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由一个进步走向另一个进步的成功密码。
(三)在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武器的批判不能取代批判的武器,如果理论要达到能够说服人的目的,那么,理论本身不仅要彻底而且要被群众所掌握。学习党史最终目的在于促进青年大学生铭记党和国家的历史、铭记革命先烈、铭记伟大建党精神,以此激励斗志、奋发有为,进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党史教育成为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等时代特征,尤其是当今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对于部分自尊不强、自觉不够、自律不严、自信不足的青年大学生产生了头脑风暴、思想冲击、价值观错位等倾向。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是,混淆西式现代化中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由此决定了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坚守“人民立场”的主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直接同一、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一致。党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活动等等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形式体现出社会发展是属于人民发展,也是为了人民发展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因此成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
因此,夯实理论基本功,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也就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进而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塑造正确的党史观的最好做法。
三、树立正确的党史观需要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党史内容非常丰富,概括地说,主要是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以及形成伟大精神的历史。[7]这里具有四层含义:其一,党的历史是一部党引领人民勇往直前朝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行进路线不懈奋斗的历史。其二,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推陈出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进而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中华民族精神世界、提振中国人民奋斗精神的历史。其三,党的历史是党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的历史。其四,党的历史是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信仰教育、信念教育、信心教育。思想上认同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关键取决于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任、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并且把这一信仰、信任、信念、信心不断传递给青年大学生。其中“信”的核心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信,在根本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之信,理论具有彻底性才能令人信服。也就是说,要善于在理论研究中深刻诠释党史育人意义。
(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角度增加理论的说服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最重要的三个理论问题,只有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角度才能更好地得到解释。学科是聚焦专业理论问题、具有相对稳定研究领域的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党史与党建等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学术热情、学问思考的理论阵地。党的理论主要包含在党史与党建学科之中,直接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指引和支持。遵从时间、地点、活动、过程、影响等学科范畴角度,尊重史料本身规范而严谨地讲清楚党史中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及其发展脉络和社会意义,以析事说理的学术探讨更好地赢得青年大学生认同。比如,要科学领会重要历史关头所召开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们就必须还原历史本来面貌,从提出过程、主要内容、重要意义等维度全景式展示这份决议对于“破除教条主义”“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有力回击国民党的反共舆论”的理论贡献,从而提升说服力。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增强理论的感染力
中国共产党在围绕“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中,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8]在创造这些伟大成就的过程中,党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组成部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根”和“魂”,是系统回答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紧紧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成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等理论创新昭示党的光辉奋斗历程,在史论结合的阐明中能够让青年大学生感受到党的历史是丰富而又深厚的、是鲜活而又生动的、是具体而又亲切的。
(三)以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精神增添理论的穿透力
历史是已过的今天,今天是未来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走好今天的路、站好今天的岗。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肩负着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光辉历程,一路披荆斩棘,风华正茂,是一个善于自我革命的伟大政党,把握这一点能够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信念、信心的历史穿透力。毛泽东曾指明:“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9]这里的“两个务必”,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思想自觉、政治自觉、理论自觉,思想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同步才能促进优良作风代代相传。艰苦奋斗是自我革命精神的核心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有力武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1]530这段论述说明,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才能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主动接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摆脱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因而,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1]531骄傲自满必然事与愿违,也必然失去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风运动、系列主题教育等,都体现出自我革命精神贯穿于党的发展全过程。从善于进行自我革命解读党的责任和担当,是学史增信的定力,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精神动力内生作用的理论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源远流长的自我革命精神能够激励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更需发挥理论的诠释力。
总之,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需要回归文本、联系现实。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党史观的理论基础。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与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直接联系在一起。因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统一,不仅自身要做到知书达礼,而且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引导学生的指路明灯,不忘过去,坚守本心,启迪未来,开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