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阿旗畜牧业人才队伍供给问题及对策
2022-11-27乌日根毕力格阿茹罕
乌日根毕力格,阿茹罕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0 引言
基于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当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才振兴与牧区振兴之间是双向的积极互促关系。如果没有人才的参与,对牧区的振兴只会变成空话。随着城市化的普及,留在牧区的“原住民”越来越少。牧区不仅出现人才流失现象,而且年轻人也都出去打工、就导致村里留下的大部分人非老即弱,从事着简单的畜牧生产经营。因此,加强牧区人才的内生动力、发展能力、机制活力和政策合力来参加牧区振兴工作成了人才振兴的关键环节。
1 阿鲁科尔沁旗畜牧业人才队伍现状
1.1 建立健全党管人才队伍的机制
阿鲁科尔沁旗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为牧区人才队伍管理有了保障。加强人才队伍之间、领导小组成员之间、单位之间的协作,着力构建旗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1.2 回引优秀人才报效家乡
统筹人才需求,考录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964名;引进高层次人才70名;通过考核调入,回引106名阿旗籍外地工作的公务员,有效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难题。定向招录264名事业编制干部,全部在嘎查村,社区锻炼服务5年,随时准备为牧区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推动专家人才服务基层
立足阿旗农牧业重点领域、草业特色产业和医疗卫生保障等需要,通过引进先进地区的专家到阿旗服务。北京昌平区派驻阿旗援教教师86名,开展教学交流活动9场次,帮带培训教师6 400余人次;内蒙古农科院、地质调查研究院等6名专家学者深入中小学校、嘎查村进行科普讲座、现场技术指导,受益师生群众2 140人。
1.4 激活本土人才发展活力
围绕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充分发挥农牧林水等专业部门政策、项目、资金优势,主动对接农牧区发展需求,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带头人技术培训34期,培训农牧民640人次。做好“土专家”“农博士”的传承培养工作。
2 阿鲁科尔沁旗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嘎查缺少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嘎查村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就业或求学外出,导致嘎查村年轻人流失严重,年轻人都不愿意回牧区。剩余大多数牧民对畜牧业兽医方面了解的不够深入。
2.1.1 活畜疾病防御与保护
牧民牛羊群里每年都会发生一些突发的疾病,一旦出现疾病群体活畜都会受到影响。有些疾病会传染给牧民,最常见的是布鲁氏病,给牧民带来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棚户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面对洪水暴雨、暴雪等突发性灾害根本来不及预防,若有专业人员指导,可以减少活畜疾病、预防自然灾害等情况,把损失降到最低。
2.1.2 牧民对市场环境不熟悉
牧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很难对变化多端的市场趋势作出准确判断。如羊肉价格高,而牛肉便宜,导致一些养殖户把牛卖了换羊来养,等羊出栏时羊肉价格降了,有的养殖户连本钱也挣不出来。若有专业人员指导牧民可以减少盲目操作,可正确引导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2.2 牧区人才发展空间小,人才利用不合理
部分地区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尤其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人才流失较快。还有一些牧区公务员和其他单位人员满员招考,录用任职3~5年便调离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机关、事业单位等,牧区成了干部岗位互相调换的“跳板”,导致牧区优秀人才流失。也有部分单位无法提供好的平台,导致人才“无用武之地”。
2.3 资金投入不足
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单一的特点,牧区的经济收入大部分来源于牧业收入,本身农牧民的生活条件相对艰难,分配政府资金时,总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目前,阿鲁科尔沁旗牧区的资金投入主要有环境生态优化、社会治理、畜牧补贴(禁牧,草蓄平衡)、社会优抚、农机购置,移民补贴等惠民补助金,仅能维护牧区的生产稳定,很难有剩余资金进行人才的培养。
3 优化阿鲁科尔沁旗牧区畜牧业人才队伍的建议
3.1 提升畜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科学规划,建立常态化储备、精细化管理人才,着力改善人才队伍梯次结构。注重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要主动倾听受训者反馈,不断完善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人才双向提升,既要有技能培训也要有学历提升,提升整体队伍的受教育水平。造就一批“永久性”的乡土人才和扎根牧区的“土专家”等。
1)优化配置人才方面。一是通过引进人才来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要求,制定农牧区人才引进政策,减少本地人才外流的前提下吸引外地人才到阿鲁科尔沁旗牧区干事创业,从而优化调整农牧区人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旗县政府可实施新型职业牧民培育工程。
2)大力倡导马背上的课堂、牧区课堂,提高流动人才服务机制,通过下乡、在马背上、在蒙古包里向牧区人民普及文化知识和汉语水平,对专业技能基础好的或者学习领会能力比较快的牧民要重点培养,建立培养档案,重点发展,通过教育让牧民掌握一项畜牧业的专业本领,从而发挥作用。
3.2 通过政策照顾和鼓励人才返乡
1)落实政策,提高人才待遇。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人才融入到牧区,鼓励走出去的孩子们回乡创业或者投入到牧区发展中。给创业大学生给予编制或者给予资金补助,切实解决工资待遇、子女入学、户口等方面实际面临的问题。
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将能力突出的人才纳入优秀人才库,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促进人才的使用效率。注重正确的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嘎查村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和建立“牧民最好陪伴”的激励机制,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可以提高待遇。
3)人员编制上适度增加牧区技术推广编制,建设一支“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队伍。应进一步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牧民评估平台,将能力和服务突出的人才给予奖励。录用时相应降低学历、资历、外语等条件限制。
3.3 提倡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参与人才队伍建设
3.3.1 提高人才建设的财政投入
建立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研究、创新、奖助等。在公共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定比例经费作为牧区人才的专项经费。加强公共财政对牧区人才的经费投入。加强对人才投入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打造一支真正牧区迫切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
3.3.2 建立多元化人才机制
牧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要鼓励企业、协会、农林高校(专家,高学历人才)和农牧民等社会力量投入和参与到人才队伍建设中,把政、产、学、研、户发展理念融合到牧区人才队伍建设中,保障人才引进、人才结构,人才管理的科学管理。
4 结语
现代化牧区的稳步发展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畜牧业发展更缺少不了人才的贡献。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政策措施,号召和大力宣传年轻人和应用型人才向牧区集聚,把事业投入到牧区。这样才能够使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挥才能,为牧区振兴服务。完善新型牧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牧区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和全能型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的共识,也是符合目前牧区的发展趋势和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