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灵工”未来可期你会投身这条就业新赛道吗?
2022-11-26李成溪陈恒杨
李成溪 陈恒杨
上网即上班,创作即创收,一个人就是一个工作室——这就是“数字灵工”的写照。互联网时代下,灵活就业这种新就业形式,使得网络与现实结合更为紧密。原本等级森严的组织架构在灵工经济中,逐渐被弱化,时空边界趋于模糊,工作场域也日益拓展。
这样一种弹性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吸引了一批敢于冒险、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知识技能和较强主体意识的年轻人,他们在工作之余涌入平台进行各类创作,其中有些人甚至放弃了传统就业渠道,投身于全职业化的“数字灵工”赛道,专注于利用一技之长生产优质内容,并将之变现。
时代浪潮汹涌,你会被“数字灵工”的“魔力”所吸引吗?你会以此来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吗?为此,记者采访了两位颇具代表性的自媒体账号运营者,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灵工”故事。
“知识型”主播的自我赋值
人物档案
■姓名:曹柠
■职业:B 站知识区UP 主、播客、专栏作者
■年龄:95 后
■身份:全职自媒体人
在传统媒体做了3 年记者后,想要“诗与远方”的曹柠决定“下海”,冲入自媒体巨浪,依托平台展开“自雇自足”的创作者生活。
他高效运营着多个自媒体账号:如“咸柠七”播客,目前订阅量近10 万;又如“边缘人小曹”B 站账号,粉丝超过11 万。
从传统媒体记者到“数字灵工”,他把自媒体内容创作从爱好做成了职业,根据业态的变化而不断调适自己的心态,但追求自我价值却始终未变。
像“咸柠七”一样工作生活
在成为“数字灵工”之前,曹柠做了3 年记者。3 年来,他与这个职业不断磨合,但他意识到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的期待有些许差距:“慢性子”的他,总喜欢反复修改打磨自己的稿子,将“最精干”的内容呈现给读者,“新闻行业的快节奏,对于追求精致的我来说有些痛苦。”于是,2019 年,他开始在工作之余尝试做自媒体内容创作。
2021 年,曹柠正式辞职,把自媒体内容创作的副业转为了全职。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签约了MCN(多频道网络运营)机构,在南京西路的共享办公空间里租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灵工”生活。
“咸柠七”,是曹柠的播客名,“咸柠檬和七喜做的饮料,可盐可甜,像极了理想中的生活。”从学者大咖,到平凡素人,曹柠的播客里“味道万千”,没有边界,没有约束,没有自我设限,像一次朋友聚会,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
现在的他,每周只需要花2~3 天的固定时间录制节目,其他时间就给自己“放假”:看书、锻炼、做饭,甚至发呆,没有相对固定的办公空间,不必每天追着热点跑,工作节奏全程都能由自己掌控。曹柠认为,这些或许都是驱动他成为“数字灵工”的重要原因。
“没有选题的烦恼,没有交稿的压力,也没有领导的催促,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性子,储备知识和应对创作疲倦期,等到表达欲聚集到一个临近喷涌的阈值,再畅快地一吐为快。”曹柠说。
曹柠(左)在节目中与嘉宾互动
“自由”了,然后呢
突破了传统职业的枷锁,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脱离了社会网络的约束。“当外界环境出现问题的时候,自己的节奏很容易被打乱。”曹柠表示,“灵工”意味着个体从集体中脱离,这也就意味着他要承受更大的风险。
曹柠说,成为“数字灵工”很重要的是要培养强大的职业习惯与自驱力。他坦言,成为自媒体博主后,自己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变得模糊,但是他还是会尽量将两者划分开。曹柠的一个重要的“驱动源”是书本。他回忆起初中时代,那时读闲书是他最大的乐趣。进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他更是不受约束地阅读,花大把时间泡在图书馆。从事自媒体工作后,他仍然坚持一有空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理解世界、开阔视野。他说,“我喜欢读书,一天不读就会不舒服。”
在线上的“田野”耕耘自我
作为一名“知识型”主播,曹柠很热爱现在的工作。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自我赋值的过程。他的节目、账号与自身成长息息相关,数字时代赋予了他追求更高价值的无限职业想象。曹柠说,相比于“短平快”的短视频载体,播客有一定的收听门槛,承载更多信息量,吸引的受众更具黏性。“人们花在网络和看电视剧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相反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我希望通过我的认知影响到一部分人,给他们向上的力量。”曹柠说,自己的职业成就感来源于受众的正向反馈,他坚信自己传递的价值,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粉丝群体,影响更多的人。
曹柠对于播客前景十分看好,他认为,播客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蕴藏无限发展潜力。在数字洪流中,“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作为有认知偏向的知识领域自媒体人,他从没担心过自己被替代。“播客是我的线上‘田野’,是我的声音日记,但至少我得到的比我付出的多,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卓越的新朋友,热络了久别的老朋友,记录了自我沉积岩的肌理,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曹柠曾在自己全职做播客一周年时写了这段话。“人活在有情世间,在关系中才能理解自我。”
“内容为王”下的细水长流
人物档案
■姓名:姚青云
■职业:企业培训讲师
■年龄:90 后
■兼职自媒体人
乐高积木,被戏称为“男人的十字绣”,不仅承包了很多小朋友的童年,也让无数成年人沉迷其中。来自杨浦的姚青云便是其中之一,他笑称,“家里乐高零件有多少,完全取决于家有多大。”他说,用一些长短、凹凸不同的塑料形状,搭配着不同的色彩,就可以复刻出逼真的生活场景,随后再用相机记录下来,这就是乐高令人着迷的地方。
前不久,作为周杰伦的粉丝,他在B 站上发布了一套用乐高摆出的周杰伦专辑封面,“圈粉”无数,许多粉丝私信他,问“如何才能获得这套头像壁纸”。而这一B 站账号,他才运营不到3 个月。“刚起步就收获如此关注量,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工会把我“推”进自媒体
姚青云和网络自媒体的缘分,来自工会。在此之前,他的照片仅仅在微信朋友圈这一“熟人圈子”中进行分享。“2021 年,我代表公司参加了杨浦区总工会主办的‘挑战杯·王者荣耀’电子竞技赛,工会工作者了解到我的爱好与特长后,建议我做一些片子发在B站上,扩大影响力。”
其实,姚青云早年想过做自媒体,“但这对我来说,不现实。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企业培训师,而做一期自媒体视频需要大量前期准备时间。”他说,乐高摄影还算是相对轻松的,从布景到成片,一个人在家就能完成只要有创意的想法,上手还是比较容易的。“犹犹豫豫了很久,这次杨浦区总工会算是推了我一把,给了我开设账号最初的勇气。”
标题一改,播放量翻了50 倍
今年夏天,在杨浦区总工会的牵线搭桥下,姚青云挤进了B 站专为新人UP 主开设的训练营。他一节不落地听完了所有课程,并上交了高质量课后作业,从训练营中正式毕业。
回忆起课程内容,姚青云说:“课程除了介绍B 站基本操作外,还包括内容定位、运营技巧、包装攻略,等。比如在封面和内容简介上,我之前都很随意,上完课我才知道,图文并茂、突出亮点的介绍才能在一瞬间抓住大众的眼球,让他们忍不住点击视频进行观看。”同时,他反复对记者强调,吸引眼球,不意味着要做空有面子的“标题党”,还是要扎实做内容,做好里子。
姚青云制作的乐高周杰伦套装
打开他名为“布莱克Feather”的B 站主页,姚青云的学习成果可谓“立竿见影”。他依葫芦画瓢,把自己视频的标题从“乐高专辑翻拍计划——周杰伦”改为“不到70 元拥有自己的乐高周杰伦”。这一改变带给他最直接的效果便是视频播放量的增长——从600 余次飙升至3 万余次,翻了50 倍。“训练营帮助我少走了弯路,更为作品曝光在更多的观众面前提供了一条捷径。”
姚青云表示,训练营只是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要想吸引粉丝,唯有“内容为王”。“认认真真做内容,成功与否只是时间问题。”
是粉丝,让我在副业里拒绝“躺平”
或许连姚青云也想不到,是一次家中大扫除,激发起自己创作的灵感。“当时我在家整理乐高积木零件,正好放着周杰伦的歌,我就想,为什么不能用乐高来还原周杰伦的专辑呢?”他认为,这一方面可以表达自己对专辑的喜爱,另一方面,或许也能吸引年轻人重新认识老歌,听一听这些经过岁月沉淀的老歌。
在姚青云创意灵感加之巧妙的拼搭下,一张张用乐高拼搭的周杰伦专辑封面成型,吸引了无数周杰伦粉丝的关注,众多“杰粉”纷纷评论或私信表达了自己的喜爱。“其实做副业挺容易‘躺平’,我的动力来自爱好,更来自粉丝的鼓励。”姚青云透露,做完这一组乐高作品后,未来他还会尝试将触角延伸到“老上海”系列主题。“许多石库门老房子因为城市建设都被拆除了,现在想要拍已经拍不到了,只能随着记忆躺在一张张泛黄的照片里。乐高作为一种‘媒介’,就能将我小时候的记忆从脑海里变为现实,帮助我向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展示我的童年。”
实现创意的过程是幸福的,但姚青云也有自己的顾虑,“和乐高大师相比,我还只是刚刚入门。”而且,考虑到生活压力和薪酬的不稳定性,他还是想依托平台“细水长流”从事兼职创作,不想完全放弃目前从事的主职工作,“这样既能保证收入,又能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