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分类更新,首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
2022-11-26刘振思
刘振思
今年9 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相较于2015 年版,此次修订的《大典》,净新增了158 个职业,职业总数达到1639 个,其中首次标注了97 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
首次标注的数字职业,不仅是我国职业分类的重大创新,也反映出我国数字经济领域蓬勃发展的态势。什么是数字职业,这些新职业“转正”以后解决了哪些问题?此次国家职业分类更新,是否将成为未来就业市场和技能培训的“风向标”呢?
首次标注97 个数字职业
此次《大典》修订,最大的亮点和创新在于首次标注了数字职业。新标注的数字职业包括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字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据库运行管理员、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数字出版编辑、电子商务师、电子竞技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在《大典》中,数字职业的标注为S。此外,新版《大典》沿用2015 年版《大典》做法,也标注了绿色职业133 个(标注为L)。而其中,既是绿色职业又是数字职业的有23 个(标注为L/S)。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显示,2012 年至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平均增速为15.9%,数字经济占GDP 的比重也由20.9%提升至39.8%,占比年均提升约2.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标注数字职业,一方面是反映各个行业在数字化进程当中的一些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反映这个行业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国家加大数字经济政策创新力度提供有益参考。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吴礼舵表示,数字职业是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视角,围绕数字语言表达、数字信息传输、数字内容生产三个维度及相关指标综合论证得出。他说,这次标注数字职业是《大典》修订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创新。它将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速数字技术创新,有利于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全民素质素养和技能。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制定修订《大典》是贯彻落实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对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字职业是个“筐”
什么样的人能够从事数字职业,必须得是计算机、软件相关的专业人才吗?从新标注的97 个数字职业来看,数字职业并非纯技术岗位。
事实上,数字职业不是某个具体职业称谓,而是以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为表征、体现数字经济业态的一个职业范畴。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认为,数字职业与当前的数字经济发展一致,涵盖了数字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技术数字化两大概念;数字职业具有“职业簇”“职业链”的概念属性,于各行各业中分布广泛;同时,数字职业对于从业者的技术要求、数字化素养要求较高,从业者需要经过系统教育或者专门培训才能胜任相关领域工作。
腾讯校园招聘负责人蔡治华举的例子颇为具体:“我们有学医学的技术人员,有学设计和人类学的产品经理,有学新闻传播学的游戏策划,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才能。”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看上去“混搭”的岗位配置,实际上为很多互联网公司带来了发展的内在动能。这种产生于多元专业的动能,包括创新能力、团队活跃度、工作氛围等,能为企业保持创新活跃度提供新鲜血液。
数字职业也需要“充电桩”
《大典》的“上新”和其中数字职业的标注,对于未来数字经济下的职业发展、技能培训等,都将带来巨大的推进和促进作用。对此,上海市商业密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明睿深有体会。“随着‘密码技术应用员’这个新职业进入《大典》,协会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培训工作。”王明睿介绍道,在市密码局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协会制定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课程、考核标准、人才鉴定方式等,为规范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数字职业需要“充电桩”,而这根充电桩,一方面要为在岗从业人员输入“能量”,一方面也要为人才建设做好“蓄能”。
“高校培养有着全面、体系化的课程内容,优势是可以大规模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一些数字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指出,“但是囿于学生规模大,目前暂时难以做到定制化的核心素养培养,知识的理论和应用也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衔接。”这就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命题。
蔡治华认为,当前高校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处于一个大好时期。他介绍,包括腾讯在内的很多互联网企业密切关注在校生职业素养提升,积极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这几年里,我们在校企合作中努力建立职业认知课程体系,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联合高校开设‘菁英班’,定向人才培养培育;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开展课题实践合作,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蔡治华说,目前很多高校把深入开展产学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作为重要任务,至于大学生能否借助这些平台提升自己,“最终就看学生自己的了”。
为有准备的人敞开怀抱
前些年,一些城市开展数字化政务系统的更新,在对接产品设计和制作时,遇到了工作人员不懂技术、技术人员不懂政策的尴尬情形,双方交流困难,甚至一度迟滞了开发进度。为此,双方都开始“恶补”自己所缺的知识点,补齐自己的短板。
这种情况在数字化新职业领域是常见的。这些年里,技术人员也行动起来了。“什么是成果?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把代码写出来不叫成果,能实现代码和客户需求的顺畅衔接,才叫成果。”程序员出身、现担任一家互联网公司技术总监的“90 后”青年张一航有这样的感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认为,未来我国将加强数字职业培训教材体系建设,根据专业技术类、技术融合类、技能改进类数字职业的不同特点,研究制定数字职业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对专业技术类数字职业,比如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既重视基础理论,又重视技术应用培训;对技术融合类数字职业,比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处理好现有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关系,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培训;对技能改进类数字职业,引入职业技能培训包的理念和做法,加强数字知识和技能的专项培训,形成可广泛适用“职业簇”“职业链”的数字职业技能培训包。同时将以数字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培训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公需科目。
数字职业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变化。新职业会拓宽求职者的专业化成功路径,也将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大典》的更新发布,也是一种职业发展与就业“风向标”的具体表现。未来,蓬勃发展的新兴职业,也将对有准备的人敞开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