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

2022-11-26邓朝豪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2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氨氯地平血压

邓朝豪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白莲镇卫生院全科,福建 三明 353305)

高血压作为内科疾病在临床常见,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群,疾病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1]。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能力较差,在发病后,在症状病情变化的情况下,将会增加患者并发症风险,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等,进而增加患者致残率、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2]。临床高度重视高血压患者治疗工作,特别是针对基层乡镇医院而言,由于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相对较多,要求临床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患者血压监测工作,结合患者病情,采取有效降压药物治疗,确保患者血压始终处于稳定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主要采取氨氯地平对患者高血压情况进行控制。但是在单一用药的情况下,治疗效果无法取得临床预期效果,并且用药后,患者多伴随不良反应出现,导致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下降。因此,可另外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在发挥2种药物治疗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本文于本院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对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联合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基层卫生院收治的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7):男∶女为23∶14,平均年龄为(62.37±5.94)岁,平均病程为(5.36±1.26)年。对照组(n=36):男∶女=24∶12,平均年龄为(62.38±5.96)岁,平均病程为(5.39±1.29)年。患者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3]:患者年龄超过60岁;患者与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诊断标准相符合,所有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在治疗前,未服用相关降压药物。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合并高钾血症;对本文研究药物存在过敏情况;合并精神系统异常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将起始剂量控制在5 mg,每日1次,具体治疗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处理。观察组:在氨氯地平治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依那普利治疗,口服剂量为1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为8周。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选取开始治疗前3 d、治疗后3 d,对患者血压情况进行测量,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 SBP、24 h DBP等。②分别选取开始治疗前3 d、治疗后3 d,对患者睡眠质量、疼痛进行评分,借助匹兹堡睡眠指数[4]评估,量表内容评分范围为0~21分,评分越低,患者睡眠质量越好;数字模拟量表评估,量表0~10分,评分越低,患者疼痛情况减轻程度越高。③记录患者空腹静脉血,测量患者在治疗前3 d、治疗后3 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指标。④基于SF-36量表[5]完成评估,评估内容共5个维度,每项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⑤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水肿、干咳、眩晕)。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 在治疗前3 d,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 d,观察组患者SBP、DBP、24 h SBP、24 h 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mm 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mm Hg,)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aP<0.05。

2.2 睡眠质量、疼痛情况 在治疗前3 d,观察组睡眠质量以及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 d,观察组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疼痛情况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疼痛情况对比(分,)

2.3 血糖控制情况 在治疗前3 d,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等指标对比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在治疗后3 d,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2.4 生活质量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 论

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呈现明显SBP升高的现象,部分患者属于混合型高血压患者,均为中年原发性高血压。另外,老年人受高血压影响,将会导致患者心脑器官受损[6]。因此,要求临床在接收该类患者后,应为患者提供全面检查,确保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如果患者属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在患者年龄增长的情况下,患者SBP也会呈现升高趋势[7]。当患者进入到50~60岁,DBP将会呈现下降趋势,但是SBP将会随之上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多处于波动状态,即使在同1 d中,患者也会出现明显血压变化。因此,结合高血压患者诊断工作,要求医师应至少量2次患者的血压,确保患者诊断准确性。同时,在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过程中,如果患者存在不良反应,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处理。针对直立性低血压患者,该类患者主要呈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情况,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还会出现小便失禁情况,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当前,该类患者数量相对较多,并且在年龄增长的情况下,患者还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当前针对高血压患者,临床主要采取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但是因为患者血压变异性相对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伴随较高的低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进而损害患者靶器官[8]。因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治疗,并考虑到治疗效果稳定性、有效性等因素,同时,应注意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确保药物应用充分符合患者身体情况,进而优化患者治疗效果。氨氯地平属于临床应用较为常见的降压药物,作为钙拮抗剂,在用药后,能够减少外周血管阻力,起到扩冠作用,进一步促进抗血小板聚集,进而降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同时,该药物还能够促进血管内膜保护,有利于优化心肌供血[9]。氨氯地平药物半衰期主要为2 d,在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后,治疗具有长效性。在氨氯地平中,分子侧链条电荷主要为正电荷,而细胞膜电荷为负电荷,二者相结合,能够对细胞钙通道进行阻滞,进而促进患者血压控制。依那普利作为降压药物的一种,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可降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另外,依那普利还能够实现激肽酶抑制,减少激肽酶的合成,进而实现患者血压控制。相关研究显示,依那普利能够在改善患者血压的同时,有利于确保患者心肌收缩力稳定性,可有效优化患者心功能,进而降低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风险[10]。因此,可将该药物与氨氯地平进行联合使用,进而确保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性。

氨氯地平治疗具有长效性,但是由于药物与靶细胞结合速度相对较慢,短时间内治疗效果相对有限,难以满足患者血压控制需求。而通过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能够对氨氯地平起效慢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确保治疗有效性,进一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有效降低患者动脉硬化风险,在控制患者血压变化方面治疗显著。本文研究显示,在治疗前3 d,观察组SBP、DBP、24 h SBP、24 h DBP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没有差异,在治疗后3 d,观察组SBP(131.25±6.54)mm Hg、DBP(81.26±5.97)mm Hg、24 h SBP(124.26±5.24)mm Hg、24 h DBP(80.34±4.59)mm Hg,对照组SBP(156.85±7.58)mm Hg、DBP(96.58±6.84)mm Hg、24 h SBP(130.29±5.21)mmHg、24 h DBP(89.67±4.95)mmHg,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对比对照组没有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4.26±1.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1±0.67)%、尿蛋白(51.64±12.09)mg/L低于对照组[(5.97±1.58)nmol/L、(6.68±0.41)%、(86.57±13.95)mg/L]。同时,在治疗前,观察组睡眠质量、疼痛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5.28±1.01)分、疼痛情况(2.67±0.14)分,对照组睡眠质量(12.65±3.27)分、疼痛情况(4.24±0.95)分,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家庭关系(79.58±5.24)分、生理区间(76.59±5.26)分、精神健康(82.67±5.41)分、躯体疼痛(86.57±4.28)分、社会关系(88.57±6.34)分高于对照组[(63.29±3.16)、(56.24±2.15)、(69.52±4.20)、(64.28±3.04)、(70.05±3.04)分]。经氨氯地平对高血压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动脉硬化风险,确保患者血管内膜处于稳定状态,进而降低患者心绞痛出现,使患者血压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如果患者伴随轻微高血压症状,可采取单独药物治疗,但是如果患者血压较高,则需要另外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常见联合使用药物为依那普利。该药物能够有效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进行控制,进一步减少患者血管紧张素含量,促进患者血管舒张,通过联合治疗,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心脏保护,还能够优化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受到高血压影响出现的头晕症状得到改善,降低患者疼痛情况,使患者睡眠质量得以优化。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既往研究显示,选取氨氯地平、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安全性较高。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同样需要对患者药物使用剂量进行控制,以免在药物使用剂量过高的情况下导致患者并发症出现。

综上所述,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重点,在采取氨氯地平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依那普利治疗,经联合治疗方式,能够确保药物之间起到协同作用,有利于实现对患者血压的控制,进而使患者血糖属于稳定状态,帮助患者改善疾病影响下的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确保患者在治疗后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氨氯地平血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依那普利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肾炎康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