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开展价值

2022-11-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2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护理人员

杨 坤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很容易形成急性血肿,产生颅内占位的现象。临床治疗主要是控制患者出血、清除血肿[1]。临床多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术,但是此种治疗方法会严重损害患者机体,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构成不利影响。为改善患者这种现状,可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2]。本文分析观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为48例。观察组23例男,25例女,年龄23~68岁,平均(42.13±13.05)岁;发病后1~4 h入院,均(2.13±1.22)h。对照组22例男,26例女,年龄25~69岁,平均(44.12±13.21)岁;发病后1~5 h入院,平均(2.24±1.23)h。经过《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验证伦理,并且在《入院须知》、《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经统计学检验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诊断均被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入院检查血压,患者的出血时血压水平均在180 mm Hg/120 mm Hg以上。②所有患者在入院以后均通过CT和MRI进行检查,均在患者的颅脑部位发现出血灶。③所有患者具备开展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条件。④均为首次出现脑出血的患者。⑤发病到入院时间均在12 h内。⑥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查询,且患者家属愿意配合完成研究工作。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病症或有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②有脑梗死或者其他颅脑外科或内科病症以及神经功能病变。③大病之前即存在躯体功能性病变或者残疾。④非高血压而导致的脑出血病例。⑤手术禁忌或不适用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⑥开展长期随访或预计生存期不足6个月。⑦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为防止和其他研究冲突而导致影响研究结果,剔除研究组。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告知其相关情况,如疾病产生机制、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和护理配合等,帮助患者完成各类检查等基础性护理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术前护理。大部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时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等缺乏一定了解,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有的患者会拒绝治疗,对医疗行为产生干扰[3]。护理人员应在恰当的时机与患者展开有效沟通。通过有效的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情绪状态,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疏导,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可深入浅出的向患者介绍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微创特性和安全性。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正面解答[4]。术前护理人员还应充分准备药品、器械等。向其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必要时可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操作时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工作,观察仪器参数,听从医师安排调整滴速,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准确传递手术器械以及预热输液等。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脉搏、呼吸与生命体征等,如出现异常现象需立即告知医师[5]。在手术结束后配合医师缝合切口,反复核对和清点手术使用器械,帮助患者擦拭皮肤血迹和药液,穿好衣物,做好保暖措施等。③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应注意观察情绪状态改变。如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担心手术后病情恢复情况[6]。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检查结果,既往手术成功案例,向患者说明,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手术治疗信心[7]。术后护理人员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瞳孔、生命体征、神志以及肢体活动等各项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强化对患者呼吸道管理。如患者出现咳嗽与咯痰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严格遵循医嘱予以雾化吸入、祛痰、镇咳等治疗,以免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对患者及基础性护理,以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针对再出血的患者,护理人员须及时通知医师,对症处理。术后24 h,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平稳后,护理人员还应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适当帮助患者按摩长时间受压的部位,以免长时间受压引起压疮。为避免患者术后进食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联合肠外营养供给,保证患者每日所需营养的摄入。在患者术后排气后,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每日增加饮水量,食用富含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蔬菜与水果,保持粗纤维食物,确保大便通畅,预防出现便秘。

1.4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等。②焦虑和抑郁心理:①焦虑实施GAD-7焦虑筛查量表[8]评分,总分为0~21分,焦虑情绪越严重则对应的分值越高。②抑郁实施PHQ-9抑郁症状筛查量表[9]评分,总分为0~27分,抑郁情绪越严重则对应的分值越高。③神经、运动和生活能力: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0]评估神经功能,评分为0~42分,分数和神经功能为反比;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11]评估运动能力,满分100分,分数和运动功能为正比;以Barthe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为0~100分,分数和生活能力为正比。④生活质量: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⑤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满意度,共涉及20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超过95分为完全满意;得分在86~94分为满意;得分在70~85分为基本满意,得分不足70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3例,占比为6.25%)护理之后出现的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占比为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焦虑和抑郁心理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之前评价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减轻效果均比对照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比较(分,)

2.3 神经、运动、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之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的差别(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运动、生活能力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运动、生活能力比较(分,)

2.4 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之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以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2.5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46例,占比为95.83%)对护理满意度的认可比对照组(40例,占比为83.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重、起病急、预后效果差。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不明确,会对患者神经功能、脑组织构成损伤,甚至还可能出现脑疝,引起死亡[13]。基于此种疾病的危害性,及时展开有效的临床治疗极为重要[14]。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具有一定的微创性,对患者治疗效果与康复均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患者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恢复不良的现象[15]。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时的护理要求较高。

本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3例,占比为6.25%)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13例,占比为27.08%)明显更低;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AD-7、PHQ-9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GAD-7、PHQ-9评分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更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好;观察组(46例,占比为95.83%)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40例,占比为83.33%)更高。由此可以肯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价值。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相比可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科学的护理,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时,只能根据患者的病症和遵医嘱机械性的开展各项护理,虽然能发挥一定的护理作用,但是整体护理不能兼顾患者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16]。优质护理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开展各方面护理时能以人性化的护理方法实施干预。在术前开展护理时,可根据患者的相关情况来做好各项术前保护工作,有效避免患者因为各种意外等导致手术失败[17]。手术中对患者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程序实施指导,可以避免因为外界应激性刺激而导致的风险事故出现[18]。手术以后可以严格的防止患者因为各方面因素而导致的并发症出现,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同时注意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这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9]。

本文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之时,手术之前使得有关护理工作更加的严谨和细致。这能重视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也重视提高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认识,通过一系列方法实施干预之后可以提高患者和患者家属接受手术治疗的依从性,使得各项手术流程更加优化,能缩短开展手术治疗的时间,为手术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如能使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趋于稳定,这可以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准备条件。针对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也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妥善的进行各项术前的抢救和准备工作,协助患者进行各类的检查并提供人性化的指导,能减少各种误差和损伤出现,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开展术中护理之时优质护理可以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协助麻醉科医师和手术医师进行操作,期间重视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体温,也重视对患者进行严谨的照顾,防止在手术中因为多种不良情况而产生的各类风险等。术后患者会有一段昏迷时期,因此术后的护理工作需要更加的透彻。对患者在开展护理之时,除了强化对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外重视对患者术后的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除此以外,优质护理还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上,人性的提出各类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前瞻性的,避免各类风险事件出现,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人性化的帮助。优质护理在术后重视对患者提供有关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指导,能保证各项护理都能与患者的康复需求相契合,有效的防止了各类无用护理或者护理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也能拉近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缓解护患关系。

此外,本研究所得结果与廖新艺[20]在其研究中所得的结果相同,在学术上能够进行相互证实。

综上所述,针对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以优质护理开展干预可以避免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态,对减轻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提高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度。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护理人员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