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术后腹胀的护理进展
2022-11-26陈树妹
陈树妹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骨盆骨折属于骨科一种严重外伤,多由高能外伤(如汽车车祸、高空坠落、严重挤压伤等意外事件)所致;大部分患者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严重可引发盆腔脏器合并伤及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临床若未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本病以骨盆部位疼痛、局部皮下瘀斑(可见于会阴部、腹股沟部或腰部)、翻身或下肢活动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2]。临床针对骨盆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方案,但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腹胀症状,需要配合开展优质术后护理服务。本文对近年来临床学者探讨的骨盆骨折患者术后腹胀护理方案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护理工作者合理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骨盆骨折术后腹胀发生原因
外科手术是临床医师治疗骨盆骨折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及麻醉作为应激源,容易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沉重负担。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腹胀可能与切口疼痛、术后体位限制导致的卧床时间过长、活动量减少,排便方式的转变,围术期用药及心理方面等因素有关[3-4]。具体原因分析:①患者术前禁食禁饮,食物摄入减少、患者肠道内水分及纤维素不足,容易引发便秘及腹胀;②骨盆部位交感神经密布,手术过程中创伤刺激、牵拉及术后水肿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肠蠕动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腹胀;③术后需要在床上排便,部分患者内心难以接受,从而下意识抑制便意,造成便秘、排气不畅,最终引发腹胀;④骨折及手术所致的疼痛剧烈,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引发机体内分泌代谢及神经紊乱,进一步加重腹胀;⑤骨科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卧床恢复,机体缺乏活动而导致肠蠕动功能减弱,增加腹胀及便秘的发生风险[5-6]。
2.常规西医护理
2.1 心理疏导
针对心理方面因素引起的腹胀,可积极采取心理疏导工作。护士及时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通过讲解疾病知识、解释腹胀发生原因,以提升患者认知水平,并有效解除其思想负担,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同时,护士指导患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增加术后活动量,可促进其肠道蠕动有效恢复,从而减轻腹胀症状[7]。
2.2 合理应用益生菌
骨盆骨折患者在受创后均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再加上神经功能及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容易影响其正常食欲;同时,术后体内三大营养物质处于分解增强而合成能力降低的状态,最终导致患者自身营养出现负平衡,且不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学者指出,益生菌所产生的消化酶可促进肠道的分泌消化液,并对肠道内菌群平衡起到良好调节,从而有效改善腹部胀气[8]。故临床开始在骨盆骨折患者肠内营养中适当补充益生菌以强化饮食干预效果,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有助于其胃肠道功能改善。马双双、顾红林[9]等人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加用益生菌的肠内强化营养支持)患者腹胀、便秘、腹泻、呕吐、反酸等胃肠道不适发生率(15.79%)显著低于单纯开展肠内营养支持的对照组(47.37%)。
2.3 高位直肠灌肠
骨盆骨折患者腹胀症状往往伴随着便秘同时出现,二者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增加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0]。相关报道显示,骨折术后便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若存在排便不畅或大便嵌顿等情况,极易诱发各种不心脑血管疾病[11]。因此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解除骨盆骨折患者便秘症状,从而改善其腹胀严重程度。既往临床常规采用的开塞露通过刺激患者直肠壶腹,促使其便意产生,但给药部位相对局限,对较高部位的粪便软化效果一般。高位直肠灌肠主要借助灌肠袋将具有润滑作用的药液输送至患者直肠上段甚至乙状结肠位置,药液促进肠内粪便软化、并对肠壁充分润滑,确保患者轻松排出。此干预方案能够进一步刺激肠蠕动,确保粪便全面清除,具有更强的通便排气作用。金兴明[12]学者的报道显示,观察组(高位直肠灌肠)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常规开塞露),其排便量及干预后肛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骨盆骨折术后便秘采用高位直肠灌肠进行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患者术后腹胀症状,促进其排便,且不会对肛肠动力学造成太大的影响。刘超、王武超[13]等人还指出,手术前晚对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泻浊除湿功效的生大黄粉进行灌肠,其术后腹胀情况明显优于0.5%肥皂水灌肠。
3.中医护理方案
3.1 穴位贴敷
(1)操作:取党参30g,白术、半夏、茯苓、陈皮、黄芪各10g,砂仁、木香、炙甘草各6g,芒硝2g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调制成糊状;选取患者循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及任脉上的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公孙、三阴交、神阙、中脘、气海等穴位进行贴敷。无体位限制者于术后第2日开展,有体位限制者则在患者能够调节体位时再开展。(2)作用:穴位贴敷具有调节脏腑气血亏损、平衡阴阳的作用,用于临床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干预中可发挥行气活血、疏通气机的功效。罗泳洁、刘宴伟[14]等人将行气通腑贴联合热敷按压方案(观察组)用于临床术后难治性腹胀干预中,发现患者24h胃肠减压量明显降低,其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刘佳、肖丽娜、邸铁涛[15]等学者研究中,针对术后脾胃气虚型腹胀患者开展循经穴贴,患者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术后3d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3.2 腹部穴位按摩
(1)操作:早餐后1h开展,摆放平卧位,护士以右手掌大鱼际或整个右手掌沿患者腹部顺时针方向实施节律性按压,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按压3~5min。(2)作用:腹部穴位按摩过程中所产生的温热刺激可渗透至肠胃,发挥温煦及刺激作用,以达到健脾理气、加快胃肠蠕动的目的。李阳[16]的研究中,分别对术后腹胀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对照组)与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观察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3%)、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77.8%)。
3.3 腹部艾灸
(1)操作:选取大肠俞、天枢、承山、大横、神阙等穴,将艾条置于配套的艾灸筒中,点燃艾条后左右旋转筒身,待温度上升至40℃左右将调节盖关闭,艾灸筒置于选定穴位上,每穴艾灸3min,每日1次。(2)作用:腹部艾灸通过对胃、肠、脾等部位的刺激而发挥治疗和调理作用,能有效缓解胃肠负担,促使其功能恢复[17]。也有报道指出,艾灸可达到行气活血、温通经脉、活血通便作用。
3.4 耳穴压豆
(1)操作:选取患者耳廓脾、胃、小肠、大肠、皮质下等穴,护士以拇指及食指对相应穴位进行按、捏、揉、压,待其出现酸、麻、胀、痛感后,对耳廓使用75%乙醇消毒,再将王不留行籽粘贴于选定穴位上;双耳交替进行,隔日1次。(2)作用:耳穴压豆通过神经和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并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排气及排便功能的恢复。
3.5 饮食调护
中医重视辨证分型,饮食调护充分发挥食物的药性作用,以调节骨盆骨折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针对湿热型腹胀:多选择山楂、冬瓜等味酸、性寒的食物;气虚型腹胀:多选择鸡肉、桂圆等益气健脾的食物;阳虚型腹胀:多选择韭菜、羊肉等温中健脾、温阳散寒的食物;气郁型腹胀:多选择柚子、胡萝卜等疏肝、行气、解郁的食物;阴虚型腹胀:可食用鸭肉、百合等滋阴润燥生津的食物。
4.小结
综上所述,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容易受诸多因素(包括围术期禁食禁饮、交感神经兴奋、心理负担、长期卧床等)影响而出现腹胀,针对存在心理因素的患者积极开展心理疏导,针对合并便秘患者采取益生菌强化营养干预、高位直肠灌肠等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腹胀程度;此外,穴位贴敷、腹部穴位按摩、腹部艾灸、耳穴压豆及饮食调护等中医护理方案开展后,可进一步加快患者排气,以解除腹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