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治疗进展及效果

2022-11-26陆潞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卧床成形术经皮

陆潞

右江民族医学附属医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多见于老年人,因此随着近几年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呈现逐渐增长趋势[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全球约有2亿骨质疏松症患者。我国学者针对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3],我国约有5000万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且患病人数不断增长,平均每年181万。骨折后可表现为背部疼痛、活动受限、椎体高度丢失、后凸畸形等症状,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可对呼吸及胃肠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呼吸功能下降、消化不良,甚至丧失自理能力。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科学的治疗方法对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现围绕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治疗进展进行分析,并总结综述内容,详细如下。

1.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制动、药物治疗等,适用于单纯椎体压缩骨折、年龄<78岁、初始椎体塌陷率<28%、骨质疏松症病情较轻、不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轻度压缩骨折患者,具有机体损伤小、安全性高、费用低的优点[4]。分析相关报道发现[5],50%的患者应用保守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成功率可高达100%。

1.1 卧床制动

要求患者卧床休息6~12周,卧床第3d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若患者2个月后骨折预后,可在3个月后在护腰的保护下下床进行轻微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6]。卧床制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卧硬板床;②在伤椎处垫厚枕,使脊柱处于过伸位。但卧床制动期间受到长期卧床影响,虽可有效减轻骨折疼痛,但可出现骨量减少、肌力下降、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使康复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学者认为[7],卧床制动无法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椎体高度恢复并不理想,可加重脊柱畸形。

1.2 药物治疗

1.2.1 双膦酸盐

双磷酸盐类药物至今已发展成为最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有效增加骨密度,目前已发展至第3代,第1代为羟乙膦酸钠,第2代为阿仑膦酸钠,第3代为利塞膦酸盐,其中阿仑磷酸钠是最常用的强有力的骨吸收抑制剂,可促进钙平衡和增加骨矿含量[8]。临床研究发现[9],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3年后脊柱骨密度增加8.8%,股骨颈骨密度增加5.9%,骨更新量减少,再次骨折发生率减少48%。

1.2.2 降钙素

降钙素是强有力的骨吸收拮抗剂,应用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能够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形成,特别使骨有机质增加,增加骨量和骨质量,对骨质疏松性骨痛有很好的镇痛效果[10]。降钙素主要来源于甲状腺C细胞,通过抑制破骨细胞,降低血钙、血磷,适用于绝经导致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患者,尤其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剧烈疼痛而又不能耐受其他药物的患者,目前临床常见的降钙素为鲑鱼降钙素及鳗鱼降钙素。分析相关资料发现[11],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用降钙素进行治疗,可起到镇痛、改善活动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预防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强度,降低骨折发生率。

1.2.3 雌激素

雌激素多见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中,通过降低骨转换,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量,从而达到降低髋部和脊柱骨折风险。随着雌激素在临床中的不断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现,长期应用雌激素可增加乳腺癌、心血管意外、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发生风险,因此在长期治疗中并不建立采用雌激素进行治疗[1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一种新型雌激素治疗药物,可在不同的靶组织分别产生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在保留对骨骼、心血管有益作用的同时减少对乳腺及生殖系统的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

2.1 开放性手术治疗

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通过恢复伤椎的高度和胸腰椎生理弯曲,使脊柱稳定性重建,并在消除脊神经压迫的同时便于早期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入路方式包括前路及后路两种,前路手术难度较大,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因此临床多采用后路完成切开复位、减压、植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手术操作[13]。手术适应证如下:①椎体压缩>50%或椎弓根破坏严重无法行椎体成形术;②合并椎间盘突出或椎管内占位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③合并脊柱不稳。虽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减压、复位效果满意、融合效果好等优点,但术后可出现脊柱力学失衡现象,且创伤大、术中出血量较小,术后可出现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因此临床还需采取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机体创伤较轻的手术治疗方式。

2.2 微创手术治疗

2.2.1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最早见于20世纪10年代,在影像引导下将骨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从而起到加固病变椎体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提高脊柱稳定性、减少卧床时间、迅速且持久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亚急性骨折、持续疼痛无法缓解、防治长期卧床引发并发症的患者[14]。禁忌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合并全身感染患者;③合并椎体骨髓炎患者;④广泛椎体骨质破坏患者;⑤椎体塌陷致椎管受压>20%或压迫神经根者;⑥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者。分析相关报道发现[15],针对手术后8~12周和非手术治疗症状无法有效改善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学者经过研究发现[16],在CT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提高至100%。但该术式治疗后可出现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术后康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认为可通过改进术中引导技术来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临床学者以CT成像为基础[17],联合应用pin-point激光导航系统,结果显示,1例患者出现椎体后缘骨水泥轻度渗漏,发生率为2.78%。

2.2.2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以经皮椎体成形术为基础进行完善及改进的术式,术中采用球囊扩张椎体间隙,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恢复椎体高度,减少术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适用于亚急性压缩骨折、陈旧性压缩骨折、椎体压缩<75%及后壁破裂椎体者[18]。禁忌症主要包括几点:①合并全身或局部感染;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不稳定骨折伴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者;④椎体极重度压缩无法建立工作通道者;⑤骨水泥过敏者;⑥合并需手术治疗的同部位病变者,如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临床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及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比较[19],结果显示,在骨水泥渗漏方面,经皮椎体成形术渗漏率为41%,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渗漏率为9%,同时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高度。

3.手术辅助技术

以往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通常采用球囊进行扩张,但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球囊扩张在手术治疗中的弊端逐渐显现,临床逐渐采用新型手术辅助技术,如Sky骨扩张器。Sky骨扩张器通过围绕轴心的高分子聚合物皱襞叠出达到扩张的作用,然后回旋装置使皱褶叠出恢复原状。术中操作即旋转其手柄使其内置的成形器膨胀后,回旋手柄使之回缩并取出,该技术在矫正椎体后凸畸形的同时也有止痛作用[20]。Sky骨扩张器具有以下优点:①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可控性强;②在椎体垂直方向膨胀,对椎体侧壁压力小,可减少骨水泥注入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和压迫;③由远端至近端逐段膨胀的,在膨胀第一段后仍可调整其膨胀位置;④机械回复椎体前中柱的力量更大,撑开空间更大,PMMA注入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更可靠[21]。

4.小结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近几年来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患病后可对患者自理能力造成影响,同时还可存在疼痛、活动受限、椎体高度丢失、后凸畸形等,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功能下降、消化不良,因此需采取合理治疗方式。主要方式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多采用卧床制动及药物治疗,但临床应用局限性较高,且易诱发相关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影响。手术治疗中,开放性手术治疗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不良现象,同样可对患者疾病康复造成影响。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已逐渐成为临床常见治疗方式,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且手术创伤较小,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透率较低,更有利于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卧床成形术经皮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