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2-11-26黄美西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造影剂脑血管高龄

黄美西

河池市中医医院 广西 河池 547000

神经介入治疗指的是脑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主要是指临床神经介入医师通过导丝、导管等介入器械,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支持,对触及神经系统脑血管的病变展开诊断与治疗,起到封堵、栓塞、扩张、溶栓、成形及抗肿瘤等治疗目的的一种常见方式[1]。由于其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因此在脑血管领域愈加普遍及成熟的应用,是当前临床中神经医学发展的首要方向。国内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有大部分均患有脑卒中,脑血管疾病是造成老年人致残率及死亡率上升的最多见原因,高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神经介入治疗当前开展较为广泛,但有关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当前仍处在经验总结环节。本文就高龄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进展作出下述分析,主要综述内容如下。

1.高龄患者的特点

1.1 慢性基础性疾病较多

国际上通常将60岁以上老年人列为两个亚组,即:普通老年组(60~80岁)与高龄老年组(80岁以上)。高龄患者通常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脂、慢性肾脏疾病、慢粥样动脉硬化及多脏器慢性退行性病变等。导致增加介入治疗难度,高龄患者的治疗耐受性相比普通老年人也较差,住院时间相比普通老年人也较长,其次,高龄患者整体的活动量较少,代谢速度逐渐下降,其对于营养的需求量相比青壮年而言也有所下降[2]。

1.2 缺少典型性临床表现

高龄患者由于自身具有诸多疾病,加上存在长期用药史与外科手术史等,造成新发疾病的临床表现极易隐匿,继而耽误其住院治疗,且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

1.3 对治疗耐受程度降低

高龄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力下降、药物代谢缓慢、组织修复能力降低等特征,且部分高龄患者体质量降低,体内脂肪含量比率较大,对脂溶性药物治疗的反应更加敏感,因此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故临床在鉴别与判断时需加以重视。其次介入治疗需在动脉内注射对比剂,而对比剂肾病是高龄患者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需全面做好预防与治疗,防止损害肾功能。

1.4 血液系统调整机制发生改变

高龄患者的凝血功能多处于亢进状态,极易造成颅内支架植入术后形成血栓;其次,部分患者的凝血调节功能发生退化,造成纤溶亢进,其出血风险相比年龄患者更高,加上高龄患者常存在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脑血管的用药史,无疑加大出血风险,为此凝血功能同样是患者术后监测的一项指标。

2.护理特征

2.1 术前护理的针对性

2.1.1 心理疏导

大部分高龄患者均存在住院经历,对于不适及疼痛等方面表现极能忍耐,不愿表达出自身感受,但由于其缺少对于神经介入手术方面的认知,极易产生恐惧、焦虑及紧张等负面情绪。而予以健康教育支持、围手术期护理支持及人性化支持等护理措施,能使患者心理活动得到明显改善[3]。可安排介入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专科化讲解,在讲解时综合考虑高龄患者听力降低等相关因素,适当提高音量,吐字清晰明了,使患者能完全掌握介入治疗相关内容,并适当与患者保持肢体接触,使其倍感尊重与信任。安全护理作为新型的一种护理措施,可对高龄患者展开环境安全、呼吸安全及疼痛安全等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2.1.2 评估病情

术前做好患者耐受性的准备与评估,予以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协助其顺利渡过围手术期。高龄患者自身存在多种基础性疾病,采取介入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用药状况、过敏史、术前意识状态、特殊治疗、压力性皮肤损伤状况及管理留置状况作出综合评估,为术中病情的观察提供可靠依据,针对需全麻患者,术前与麻醉师共同访视患者,嘱患者禁饮禁食,并向其讲解相关注意事项。

2.1.3 体位锻炼

介入术中患者需平卧于检查床上,而检查床相比病床而言较窄,患者需维持不动,且在术后的股动脉穿刺中侧肢体需维持伸直制动,为此术前展开耐受性训练尤为重要。

2.1.4 调控室内湿温度

导管室由于具有大型设备的血管机,对其的保养要求为温度介于18~22℃之间,温度过高机器难以散热,无法正常运行,考虑高龄患者的耐寒性较低,为此在不对机器运作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将温度适当上调,维持在22~24℃左右,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术后麻醉复苏过程中可将温度上调至27~30℃左右,并给予毛毯保暖。同时确保安静的介入室环境,防止由于机器设施的嘈杂声造成患者血压与情绪波动[4]。

2.2 术中护理的特殊性

2.2.1 物品准备

高龄患者通常装有义齿,佩戴近视眼镜或老花镜等,因此需告知患者摘下佩戴物品,并置入预先备好的保护袋内,护理人员将患者贵重物品保存好,并交给患者家属。高龄患者血管较为硬化迂曲,在介入器材方面需准备一些加硬、加长及长交换的导管丝等,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2.2.2 建立静脉通路

高龄患者血管通透性与脆性增加,应尽量避免静脉通穿刺,通常除了建立一条有效的外周静脉外,患者无肢体功能障碍时首选右侧上肢,全麻患者则留置中心静脉。

2.2.3 精准记录出入量

高龄患者心肺肾功能均衰退,因此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液体入量,防止发生肾衰、心衰及肺水肿。在碘对比剂的选择方面应选取不会对肾功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碘克沙醇注射液,并尽量缩减用量。

2.3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2.3.1 监测患者肾功能

据有关研究发现[5],造影剂肾病当前已是医源性急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原因,为此积极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造影剂肾病的判断标准为血管内途径运用造影剂3天内患者肾功能与运用前比较显著下降,血清肌酐上高至少大于基础值的25%,原因主要在于造影剂会持续诱使肾血管痉挛,发生肾髓质的缺血,且高龄患者自身肾血流减少、肾小管硬化,更易出现造影剂肾病。当前公认的水化治疗是造影剂肾病主要的预防措施,输液可稀释机体内造影剂、补充血容量,加速造影剂的排泄等,能有效降低高龄患者介入术后发生肾功能损害的风险。

2.3.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龄住院患者由于合并诸多慢性疾病、活动能力低下、血管壁损伤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等,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群体,对高龄患者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解剖因素,患者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远高于右下肢,为此应重点观察、术后仔细查看患者下肢皮肤的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温度及是否水肿等,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肢体(主要按摩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并做好保暖措施,可指导患者穿戴长筒弹力袜,对于肢体活动障碍者可通过足底静脉泵及气压泵进行治疗[6]。并嘱患者摄入高热量、高营养及高蛋白类饮食,多摄入新鲜瓜果蔬菜,留意患者是否存在胃肠功能减退与胃排空延长等情况,嘱患者少食多餐,防止出现胃潴留与便秘。针对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对其双侧大小腿周径进行测量,测量部位:大腿位于股骨内侧髁上缘的100cm处,小腿位于外踝尖部上的20cm处,并做好详细记录。对于无禁忌症者将患肢抬高至20~25°,不可按摩以防血栓脱落,从而导致肺栓塞;针对置入下腔静脉滤过者,应做好抗凝与溶栓治疗。

2.3.3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由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功能障碍所致,造成脑-肺综合征而出现的感染。高龄脑血管患者免疫力较为低下,合并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退或消失,再加之部分患者存在吸烟史,继而降低气道防御功能,同时由于气道吸痰与留置胃管等对呼吸道屏障产生损伤,极易导致肺部感染[7]。为此护理人员应予以必要的干预措施,维持整洁、安静的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在患者摄入饮食后30min后将其床头抬高至30°,定时为其翻身叩背,有效展开无菌吸痰,合理应用祛痰剂或抗菌药物;在患者病情稳定且允许的状况下指导其半坐卧位或下床活动,尽早指导其展开康复锻炼,以改善脑血管病的相关后遗症,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以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同时应避免发生跌倒、坠床等实践。此外可在术后采取动机式访谈,以患者为主体,为其提供术后相关康复支持,以促使患者全面恢复健康。

3.小结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国内人口进展趋势,高龄患者逐渐增多,成为医疗服务对象的首要群体,随着临床介入器械与技术的高速发展,介入治疗逐渐得到广泛普及,既往保守治疗在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较高致死率,并遗留严重的后遗症,使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出现明显降低。当前高龄患者的护理方式多以心血管介入、骨科手术等为主,而对于高龄患者展开神经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尚处于起步经验总结环节。神经介入治疗由于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运重建与长期预后,在高龄患者中较为适用,患者及家属也较易接受,而临床护理需结合高龄患者的身体特殊性,予以个性化医疗护理服务措施,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的护理支持,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降低术后相应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其住院时间,降低其经济负担,从而全面提升其生活质量。但有关规范的高龄神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护理人员如何协助高龄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面对介入治疗并取得良好的预后康复效果,是后续临床需深入探究的重点课题。

猜你喜欢

造影剂脑血管高龄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超高龄瘙痒症1例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