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多元主体评价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的小车》一课为例
2022-11-26陈华珠
陈华珠
(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核心素养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包含“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其中,“探究实践”包含“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科学建构知识与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深化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多元主体评价,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的小车》一课为例,试作阐述。
课程标准指出,课堂学习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对学生表现进行诊断性的学习评价。要改变以往主体单一,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局面,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参与到评价过程,各方经过协商,形成评价意见。[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自评、互评与师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借助学习评价,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好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主动推荐分享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在多元评价中,关注探究任务是否清晰、探究方法是否得当、探究能力是否形成等。借助课堂学习评价单,引导学生针对探究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他人相互评价,以掌握科学探究技能,丰富科学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在持续性的激励评价中,不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一、自评,找准科学探究实际水平
自评,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探究学习过程和形成的探究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需要借助课堂学习评价单进行自评。学习评价单是探究学习过程的记录单,每人一份,同时附有探究能力行为表现的评价标准。每个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找准学习获得探究能力的实际水平,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如《运动的小车》一课,教师根据学习评价的项目内容,设计学习评价单。在上课前,把学习评价单分发给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评价单的记录填写,主要从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方面,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在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探究能力行为外显表现标准,从设计规范、记录完整、结论清晰和态度责任等方面,对自己完成学习评价单的表现情况进行自评。通过自我评估,帮助学生清晰地诊断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科学地发现自己探究能力发展的闪光点、障碍点与需求点。
在自我评价中,每个学生都要明确课堂学习围绕探究能力培养的评价目标,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做好科学记录,为评价提供依据。学生带着目标学习,且有相应评价标准,即学习效果期望值,引领学生去实现、达成目标。此外,自我评价应关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追求上进和主动思考的科学学习品质。
一是学习责任感。自我评价是为自我反思、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提供机会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都应有强烈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并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观察与发现,思考与建构科学观念以及科学思维发展的具体表现,为展示分享、互动交流环节打好基础。在自我评价中,明确课堂学习实际结果、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找准自己发展的实际基点,提升探究能力。
二是上进意识。借助学习评价单,学生容易找到自己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长处和劣势。如有学生在设计证明“运动的小车是否有能量”的实验装置时,简图画得较随意,步骤说明复杂且不完整,导致实验时间不足、效率低。该学生在小组交流完善实验方案时,特别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汇报,并及时进行修改与完善。学生的上进意识在评价中不断发展与积累,学习科学的潜能被激活。
三是主动意识。在课堂学习中开展自我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方面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整个学习过程变为“我要学”的状态,学生基于自评找准自己发展的目标,朝着不断优化进步的方向发展。如有的学生在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方面,存在缺乏逻辑性与证据链的表达。他主动与身边优秀的同学进行对比,分析自己存在不足的原因,并寻找提高自己科学表达的具体做法。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科学探究能力持续发展。
二、互评,优化科学探究学习方法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同伴互评,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同时帮助同伴寻找更科学有效的探究学习方法。同伴互评,其实是评价学生对本课评价目标、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的理解与应用,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认识与掌握。互评过程也是同伴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过程,学习他人科学规范的优秀做法,帮助他人形成更好的探究学习方法。互评时,学生要对同伴探究能力的发展状况做出判断,同时在交流展示中,分享对同伴评价判断的理由依据,培养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
如《运动的小车》一课,在自评后,开展同桌之间的互评。结合课堂探究学习过程的合作与观察情况,对同伴在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探究环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同伴之间客观、真实的评价,能够肯定设计方案科学规范的做法,发现做得不够好、需要改进提升的方面。如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的学生图文结合,斜面表示简洁规范、步骤说明精炼清晰,其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可评定为3 颗星(满星)。在互评中,其他学生都认为,这是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的范本。该学生的方案为制订计划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科学规范的做法,以身边榜样的力量,带领同伴共同进步与发展。
同伴评价是从个体评价转向群体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同伴评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科学的方法。在同伴评价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矫正自身行为,反思学习活动,使自己能更加客观求实地对待科学、欣赏接纳他人意见和迁移运用科学方法。
一是科学客观求实。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主观为主的评价倾向。正因为有互评,即同伴评价环节,学生在自我评价时才会更为客观求实,避免出现以自我喜好作评判的现象。在课堂学习评价反馈环节,学生展示、分享、交流自评情况后,严格对照评价标准,客观地进行同伴评价,以星数不同,区分探究学习完成的实际水平和状况。在科学课堂中采用同伴评价,使评价更加公平与客观,帮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是欣赏接纳意见。课堂学习评价的目标应具有适宜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允许出现个体差异。真诚的倾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认同感和成功感,有助于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以同伴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学生更容易接受;以同伴的榜样力量引领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接纳,更为真实和贴近学生需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好的科学学习方法。
三是迁移运用科学方法。在同伴评价过程中,学生将完成的学习评价单与评价标准再次进行比较,找到探究学习优秀的范例。以范例为本,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可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方式、提问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学生会自觉甄别遴选科学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解决相似的科学问题中,这对于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结构、形成科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师评,促进科学探究能力持续发展
师评,指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评价单进行综合评价,也包括在课堂学习中,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分享自评与互评的依据、发现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给予正向引导评价。此处重点阐述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评价。评价程序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本人进行客观的定位。[2]展示交流评价要注重顺序选择,先是探究任务完成、完整、完美型的,自评与互评结果均为满星的,请本人交流总结好的学习做法;接着选择探究任务完成不够好、有待改进的,请互评的同伴交流分享,对被评价者提出改进方法。根据探究环节中探究能力的情况依次展示,在交流分享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对优秀的做法给予肯定、欣赏与发扬,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与优化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分享交流,在循序渐进中,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如《运动的小车》一课,在学生完成自评与互评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评与互评的情况。首先,请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好的学生分享,交流自我评价情况,满星的依据是方案设计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数据记录清晰完整且取数正确,科学结论表达准确、有逻辑性等。接着,请完成评价任务不够完整的学生分享,提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并请其他同学提出改进的意见。最后,请互评同伴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评时要客观、真实,帮助被评价者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请被评价者对同伴的建议是否接受进行反馈,在互帮互助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基点与方向。在评价中,不断深化学生对探究学习过程的反思,作出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价,不断调整改进不足,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高质量的评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做出决策。[3]课后,教师收集全班学生的学习评价单,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情况,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纵向是学生个体前几课学习的评价情况,横向是全班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而全面系统地分析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状况,为教与学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课堂学习评价单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基础上,记录每一个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探究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反馈学生学习状况及教学效果的丰富信息。这些信息为改进教法与学法、优化科学探究学习策略提供有利证据。
一是调整教法。评价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结果做出及时的反馈。借助评价单,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内在原因。如学习评价单中,教师设计“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要素评价时,一开始设计的是在数据表下方直接留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方式总结概括,填写科学发现。评价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无法写出有逻辑性的、正确的科学发现。针对该现象分析原因,是教师对四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偏高。试教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表达记录的形式,以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调整后,学生完成学习评价单的效果明显提高。
二是优化学法。评价结果能够记录每一个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长处,也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在教师点评反馈环节,展示分享学生的优秀做法,及时肯定其长处;也展示存在不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同时,教师利用课后的综合评价分析,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安排优秀的学生帮助他,倡导学生向榜样学习,不断优化科学探究学习的方法。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有利于及时反馈与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随着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学习评价将更加全面与具体,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