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向下的小学美术观察感知法研究
2022-11-26魏思东
魏思东
(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福建 厦门 361026)
观察感知法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小学美术课程“造型表演”学习领域中学习任务1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识别和理解观察对象的基本造型元素,如线条、形状、颜色、空间、阴影、纹理等,从中深度感知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造型原理与基本信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使观察感知转化成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观察感知教学法可培养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概括、简练、扼要地刻画静物、景物、人物、动物的静态或动态特征的能力。
一、媒材观察感知法,指向图像识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美术课程目标(以下简称课程目标)指出:“图像识读是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造型规律的观察、理解和感受能力。图像识读包括对图像表现手段与方法进行的分析、理解、感知和表现,以及色彩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1]媒材观察感知法是指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图像模拟创设出儿童生活化的真实环境,是对教学信息和内容的扩容与补充。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用图像模拟儿童生活化的真实环境,创新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加深学生的视觉印象,满足学生的视听需求。媒材观察法让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多角度、立体化,生动展示了美术课堂感知的视觉规律,强化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使儿童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视觉感受、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在加大教学密度、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家乡的桥和塔》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运用图像模拟生活化的真实环境,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大量古今中外以桥和塔为主的建筑造型,如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厦门海沧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出示从山西的应县木塔到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图像资料,把学生带进一座桥与塔的世界博物馆。在优美的轻音乐伴奏下,在“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历史悠久的中国桥、塔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世界桥、塔文化的壮丽宏伟。
二、临摹观察感知法,指向艺术表现
课程目标指出:“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艺术表现包括艺术活动中联想和想象的发挥,表现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1]临摹观察感知法是儿童学习艺术表现的重要方法,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临、背临、意临的方式,获取范作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和技法的方法。儿童在临摹过程中,观察、分析、理解和还原原作,传承、学习原作的内容、技巧和人文精神等。
通常,临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临。即面对着名画或范作,按照图片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和技法,一丝不苟地还原出来。儿童学习临摹初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较为简单的名画或范作开始临摹。2.背临。即临摹完一张画后,及时运用临摹过程中学习到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和技法,在写生中或默写实践中反复尝试、不断改进,直到学习中获得的技能与技巧变为自己可操作和运用的能力。3.意临。即把临摹名画或范图过程中掌握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和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写生和美术创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美术表现技巧和个性化风格。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鸟语花香》一课时,在导入临摹环节,教师首次展示齐白石的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画,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中国写意画的形象、线条、笔法等。其次,用对临的方式,学习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感知中国画“焦、浓、重、淡、清”的墨分五色的浓淡变化。通过欣赏吴冠中的《春》,感知中国画线条的简洁、明快、流动,感受动与静的美感。再次,尝试用背临的方法学习笔墨艺术表现。背临完成后,学生之间相互观赏练习的笔墨,师生共同探索水墨画的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手法。为了加深对笔墨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进行即兴添画示范。最后,指导学生用意临的方式表现物象,归纳表现点、线的想象,将其添画成花或鸟,运用山或水的色彩写意法,表现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意境。
三、分析观察感知法,指向审美感知
课程目标指出:“审美感知是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审美判断具体指向审美对象富有意味的表现特征,以及艺术活动与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风格意蕴、情感表达等。”[1]分析观察感知法是指将复杂的写生物体通过观察,分解成多个形体的相互组合,在此基础上,具体描绘出写生对象的各个部分及细节。
几何图形是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造型上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同的几何图形可以概括出不同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动态。要培养儿童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和组合造型能力,首先必须认识图形,形成对观察对象的观察、发现、组织图形的概括能力。[2]在儿童学习美术的初级阶段,教师要指导他们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菱形、椭圆形等几何图形,分析从简单到复杂的形象变化过程。例如,可引导学生寻找归类生活中与图形相关的物体,作切割与组合练习,如圆形的有太阳、地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气球、车轮、盘子等;三角形的有三明治、红领巾、小旗、三角铁、钢琴、山坡、帽子等,对这些图像进行审美感知练习。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对物体造型的不同结构进行分析,理解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概括出不同几何图组合的特征,进而通过不同几何图的组合,创作出新的图形形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一课时,在观察分析环节,通过图片欣赏,复习基本形与基本体,回忆自己学习过的一些基本形,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学习。接着,播放展示可拆卸立方体的相关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变为立体图形的过程,建立起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不同平面图形的组合与变化,可以形成立体的图形空间。立体图形称为“体”,如正方体、立方体、长方体、圆球体、椭圆体、圆柱体三角体、平行四边形体、菱形体、梯形体等基本的几何形体。然后使用绘图软件EasiNote(希沃白板5)进行归纳练习,让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归纳为几何形状。
四、动态观察感知法,指向创意实践
课程目标指出:“创意实践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创意实践包括营造氛围,激发灵感,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实验,生成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艺术成果。”[1]动态观察感知法是指根据人体基本结构和人体运动过程的动作与姿态,运用构图、动态、比例、重心、人体轮廓,并通过人物的五官、服饰、装饰等个性化的动态特征捕捉,快速把握人物的运动过程。动态观察感知的创意实践过程,有利于培养儿童对写生对象从整体特征出发,概括、简练、简要地描绘出人物动态特征的能力。[3]
在美术教学中,人物动态速写首先建立在了解人物形体的头部、胸腔、骨盆等的基本组成结构上,依据人体的运动规律和特点,用简练概括的线条,表现出各衔接处的结构与线条点穿插的关系,简单、明确、清晰地表达出人物不同姿态的造型特征。人物动态速写主要包括:1.概括人体结构的基本造型,即指导学生从人物的复杂外形下提炼出简单的动态线表达;2.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特征,即仔细描绘人物全身造型(特别是头部、五官等),以及服饰、装饰、背景的具体细节;3.添加背景环节,即依据人物的职业、年龄、性格等方面的特征,添画相应的环境背景;4.想象人物的命题作画,即依据命题画人物、场景,进行人物造型的默画与记忆画的运用练习。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最受尊敬的人》一课时,在导入阶段,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可以从他(她)的动态特征、外貌特点、职业环境等入手,进行语言描述。学生通常会介绍自己的家人,因为他们是学生最熟悉的人,描述起来较为得心应手,如爸爸妈妈是“养育之恩要感激”、爷爷奶奶是“尊老敬老要孝顺”等。还有学生描述老师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士兵是“保护国家,意志坚定”、医生是“拯救生命,治愈创伤”等,“他们为人民服务、勤劳勇敢,是最受尊敬的人”。在欣赏阶段,通过观察家人、教师、医生、警察、农民、工人等不同风格的肖像画作品,了解“最受尊敬的人”的动态特征、身体特征和工作环境,并对其外貌特征和工作环境进行简单的描述,引导学生掌握表现方法,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在示范阶段,让学生用绘画方法来表现自己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以军人为例,教师用微课示范作画过程:1.描绘人物造型:用动态线概括复杂的人物动作,并安排好人物全身的基本结构,特别是头部、五官的位置等。2.描绘服饰及装饰细节:如军装、武器、军徽等。3.添加人物背景:如用飞机、大炮、船、舰等体现军人的特征。4.给画面着色,增强情感效果,提高造型能力。
五、细节观察感知法,指向文化理解
课程目标指出:“文化理解是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文化理解包括感悟艺术活动、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阐释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细节观察感知法是指通过视觉艺术空间和平衡的变化,打破观众惯有的审美心理,运用对人物、建筑、动物、植物的细节描绘,将美术作品中的五官、服饰、装饰、图案等造型元素以缩小或放大来的方式,展现不同的外形特征和情感变化,理解画家是如何凭借其精工细作的细节描绘,体现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美术作品是否能够吸引关注、引发创作者和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取决于美术作品创作的形式、表现的内容、方法,包括人物、建筑、动物、植物中的动态、造型、五官、服饰、装饰、背景等方面的视觉方式所呈现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审美趣味等。速写是通过线条造型进行视觉表达的最为便捷的方式。其中,儿童生活美术的写生,是儿童学习美术、收集素材、实施美术创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形状、结构、色彩、图案等造型元素的细节描绘观察,理解画家用美术作品表达对自然、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细心观察、理解和感悟,为儿童的美术创作提供最丰富、最真实、最生动的生活化的创作样本和宝库。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平凡的美》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播放微课《生活用品》片段,培养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虽然鞋、雨衣、雨伞、锅碗瓢盆、水杯、花瓶、眼镜、电话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但是平凡中见伟大、细节中现本真,对这些物品的形状、结构、色彩、图案的细节描绘,更能触动学生对生活细节的真切感受。在欣赏环节,通过欣赏夏尔丹的《铜水器》、梵高的《卧室》《向日葵》、米勒的《拾稻穗的人》、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人》等作品,感悟西方绘画史上大师级的艺术家如何表现平凡生活中的人、物、景的细节,展现生活平凡而朴素的美。在示范环节,首先观察物品外形的整体结构、形状、色彩与细节,掌握物品的大小、材质、前后等基本信息。接着用线描的方式,将物品的外形用线条描摹出来,指导学生领会用点、线、面来装饰和表现物品花纹的方法。既可以根据一年四季中人、物、景的细节变化来用色(包括冷暖色、对比色、邻近色),阐释和传达生命成长的过程;还可以用色彩的“渐变”和“冷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