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中小学书写实践改进策略

2022-11-26曾月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写字书写新课标

曾月娥

(建宁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建宁 3545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识字与写字”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识字与写字”部分相比较,其基本内容、基本标准、基本要求不变。变化突出的是,新课标更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强调提高学生汉字与书法的文化修养,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书写。为此,改进写字(书法)教学模式,创新书写实践途径,是十分有意义和有必要的。尤其是在落实“双减”工作中,应为学生积极提供书写实践机会和平台,既减少学生的写字量,又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与质量,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中小学生书写的普遍问题

“书法进课堂”已近十年。然而,现今大部分中小学生的作业、试卷、笔记等的书写面貌依然不尽如人意,书写姿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书写速度慢、字迹潦草、常写错别字等现象仍十分突出。

究其原因,一是普遍不重视书写。学校和家长大多只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管他(她)字写得好坏,总认为“写字好坏与升学无关”,因而对写字要求不严、监督不力,有的学生就懒写或不写了。二是书写指导不得法。除了普遍存在写字(书法)师资不足的情况外,很多任课教师自身写字水平不高,书法专业程度低,难以对学生书写进行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三是忽视书写常规训练。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在写字(书法)教学中重技法而轻应用指导,对作业和卷面规范书写及写字提速训练并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做作业、考试时,为了赶时间、赶速度,就无法顾及书写质量而乱“涂鸦”。这也是一些家长常常感到“我孩子写字不错,参加书法比赛都获奖了,可是为什么写作业和考试仍然一塌糊涂,卷面还被扣分”的原因所在。

由此可见,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是长期、普遍的“老大难”问题。随着新课标的即将实施,面对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把改变学生作业书写面貌作为语文识字写字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好。

二、书写实践的积极意义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1]理念中的“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既凸显书法教育实践性的特性,又强调书写实践的重要性。

就学生写字而言,写字的过程是识读汉字、了解汉字的过程,是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和培养情趣的过程,是提高书写能力和书法审美的过程,也是以汉字美唤醒中华文化传承认同、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围绕汉字,从读到写,不断地日积月累,能够加深对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寓言故事、诗词楹联、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理解,从而起到润泽心灵、涵养人生的作用。郭沫若先生在1962 年9 月出版的《人民教育》杂志上的题词中写道:“练习写字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可以逐渐免除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这些坏毛病,养成好习惯。”这段话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地指出练字的好处。同时,因为坚持不断的练写,使大脑和手指形成书写记忆,熟能生巧,才能把字写好写快。写字没有捷径可走,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是写字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写字练习尤为重要。

三、书写实践的改进策略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一书中有这样的阐述:中小学书法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与学必须在大量的书写实践中进行,书法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只有通过大量的书写实践才能达成。[2]从目前中小学校开展的书写实践活动来看,主要局限于写作业、出板报、做笔记、手抄报、写春联等活动,偶尔举办书法比赛与展览。看起来实践活动不少,但其实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与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改革的总要求,与新课标课程实施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教师必须站在新高度、新起点上,以创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拓展书写实践途径,以发展学生的书写实践能力。

(一)依托学习任务,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开展写字教学、实施书法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新课标的教学建议要求:“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设计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这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熟悉课程、教材,用心了解学生,用心设计教学模式来施教,而不是照本宣科。

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既有硬笔课,又有毛笔课;既有书写技法课,又有书法文化课和体验课,写字(书法)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是义务教育“识字与写字”教学的一大特色。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型、内容、对象、学习任务等,在新课标理念下,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具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和实践者。

(二)用好用活“5+2”,抓好常规训练

“双减”政策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 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 分钟。”[3]这一规定出台后,一些学校、教师担心因作业布置“超时”“超量”而违规担责,而优先保证语数英的作业时间就不布置写字练习了。即使有布置,也无“量”的要求。

笔者以为,这种认识与做法是对“双减”政策的重大误解。“双减”的目的是要减掉那些机械重复、无效和惩罚性的作业,让教育回归本真。但是作业书写与写字练习二者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简单化等同看待。恰恰是“双减”后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这为写字练习提供了宝贵时间。过去,学生由于作业量大而没时间练字,现在可把省下的时间用来开展“每日一练”等写字活动。尤其是要用好用活“5+2”课后服务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书写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指导,打好写字基本功,以促进全体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和书写质量。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作业、试卷规范书写等方面的书写常规训练与指导,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作业及试卷书写“脏乱差”的面貌,解决书写速度慢等问题。

教学有常规,书写亦有常规。“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是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应视为书写常规要求。它包括8 个方面内容:1.书写“双姿”训练;2.规范汉字书写训练;3.常用书写格训练;4.脱格书写训练;5.书写提速训练;6.试卷规范书写;7.标点符号位置书写;8.数字与字母的规范书写。以书写提速训练为例,学生书写过快就容易写得潦草,字迹不清晰。那么,如何控制好书写速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训练设计,在训练时提出一些书写速度要求,让学生能正确运用技巧,科学掌控书写速度,提高书写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加强书写常规训练也需要“减负”,不提倡一味地“苦练”和“傻练”,而是要少写精写,提倡“提笔即是练字时”,在书写质量上做提升。

(三)开设特色课程,涵养多元文化

新课标提出:“学校要整合区域和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内核是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书法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书法文化资源,这为学校开展书法文化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因此,各地各校可结合县情校情实际,开发诸如汉字魔方、篆刻、拓片、活字印刷等有特色的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学校多元文化,这对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感知审美、浸润心灵等极为有益。

例如,宁化县是清隶第一人伊秉绶的故乡,也是我国目前保留玉扣纸、木活字传统技艺的两个地方之一。为了传承和弘扬伊秉绶的书法艺术,让学生了解“伊隶”的笔画风格,该县开设“伊隶临习”地方课程,宁化连冈小学开设玉扣纸体验课,宁化客家学校开设木活字体验课等。又如,德化县实验小学依托德化丰厚的瓷文化底蕴,借助社会资源力量,构建以“瓷书”为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从小知瓷、爱瓷、学瓷、写瓷。

(四)创设学习情境,丰富实践体验

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书写是一种训练、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实践,这里就有一个创设书写情境的问题。在传统观念中,学校书写实践无非是做笔记、做作业、做试卷,写日记、写信、写倡议书、写春联等,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会发现书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只有语文课上的书写才是书写,不只有校内的书写才是书写,不只有作业书写才是书写。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发现、欣赏、开放、包容的眼光来创设书写情境,让学生有书写“用武”之地。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创设书写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学写字、爱写字、写好字。

例如,母亲节、教师节来临前,让学生尝试自制贺卡,并在贺卡上书写贺词愿语。又如,将校园内的警示牌、导向牌、宣传栏、文化长廊等交由学生创作书写。除了在校园内书写外,还可以在生活用品如茶杯碗具、室内配饰等上书写,在生产用具如斗笠、箩筐、锄具等上书写,在民俗文化用品如灯笼、刺绣、器皿等上书写,或以“书法+互联网”的方式,组织书写展示实践活动等,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写字练习。通过各种形式的书写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不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学习书法的兴趣。需要提醒的是,必须教导学生在书写时遵规守纪,不得随意乱写,不得破坏公共财产和环境卫生,不得有“到此一游”的书写陋习等。

(五)开展书法研学,开眼界增智慧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立德树人、构建“语文核心素养”上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与内容是相一致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四个方面,这是语文课程教与学的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分割。书法研学是提升核心素养、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拓展性书法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因为书法研学所到之处大多为历史人文底蕴厚重的地方,书法文化环境比较浓郁,这些有利条件为开展书法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这些地方又大多为名胜古迹,让学生与历史文化对话,与大师交流,是家长普遍欢迎和支持的。如在福建,福州、泉州、漳州、武夷山、长汀、宁化等地,书法教学资源众多,都是良好的户外书法教学场所。

新课标在“拓展学习任务群”中提到:“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第四学段以设计、参与、调研、展示为主。”可见,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课程,重感受、重体验、重思索、重创造的教学已被高度重视。因此,学校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学习,来一次“行走的书法课”,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眼界、长见识、体验美、增智慧、强能力,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与人生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当然,除了名胜古迹外,也可带学生走进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开展参观和研习活动,以拓宽书法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需要改进与突破,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书写实践为根本途径,从重技法向重体验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才是书法教育核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写字书写新课标
Unwritten 尚未书写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用什么书写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我学写字
学写字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