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的教学语言,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2022-11-26姚雷
姚雷
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 215500
数学课堂中知识的讲解、习题的点评、活动的引导都离不开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语言是师生互动的桥梁,也是知识传播的媒介,因此精练、优美的语言可以为课堂增色,可以让课堂更加高效.假若教学语言枯燥平淡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语言任性随意会使学生的学习缺少规范,教学语言过于繁复又让课堂显得拖沓烦琐,所以好的教学语言是简明扼要、精练优美的,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对学生循循善诱,让课堂如沐春风.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可以花时间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却不愿意将时间花在教学语言的锤炼上,其实教学语言本身应该包含在教学准备当中,因为所有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都需要通过教学语言进行传达,拖沓烦琐的语言可能会导致前期的精心准备功亏一篑.笔者将从“锤炼教学语言”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供大家讨论.
从知识的生长点出发,简明扼要地引入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精彩的导入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为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导入只是一节课的开始,不能让其“喧宾夺主”,宜短不宜长,不能因为过长的导入消耗学生太多的注意力,影响到重点学习过程的投入.
案例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那么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呢?
生1:两个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就是全等三角形.
师:那完全重合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2:大小相同,形状相同.
师:很好,那我们想想看,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3:三个角相等.
生4:三条边也要相等.
师:三条边、三个角都要相等,好像条件太烦琐了,那么有没有更加简便的定义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本例中通过师生问答进行导入,由学生可以回答的简单问题逐步深入,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而且与新知相联系,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问题引导的过程中,渗透了几何证明的思想,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提升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突破知识困难点为方向,循循善诱地引导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解题,但是解题不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从解题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交流合作,在良好的互动环境中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案例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探究1:已知△ABC,再画出一个△DEF,线段EF和BC相等,线段DE和AB相等,∠F和∠C相等.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如何画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
问题1:△ABC 和△DEF 是全等三角形吗?请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探究2:已知△ABC,再画出一个△DEF,使线段EF和BC相等,线段DE和AB相等,∠E和∠B相等.
问题2:△ABC 和△DEF 一定是全等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问题3:上述两个探究活动有什么不同点?请具体进行说明.
问题4:据此归纳,你认为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更简便地说也就是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问题5:那么你觉得通过两条边一个角来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本例教师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过程通过学生画图、观察和分析的方式进行讲授,首先认知什么是全等三角形,接着将学生画图和判定过程中呈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理解怎样判定全等三角形.同时通过错误呈现让学生能直面错误,以便在之后的学习中避免错误,不落入陷阱,充分利用了错题资源作为讲解案例,有效地突破了学习难点.
教学中教师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但是教师的点拨不是直接和盘托出答案,要把握适度原则,让学生可以看到目标,但是引而不发,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联系、猜想和验证才能最终得到结论.这样的点拨考验的是教师对教材和课标的精准把握,也是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只有不断钻研教学基本功的教师才能游刃有余,让课堂点拨成为课堂教学的开门之钥.
基于知识关键点突破,进行清晰易懂地解读
教材中的文字材料,试题中的题干信息都是有效的文本材料,除了引导学生的有效阅读和理解之外,还需要教师进行通俗易懂的有效解读.文本材料解读可以使学生直达知识的核心,可以在解题中“拨云见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阶段的许多知识点是在小学学习基础上的提升和进阶,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进一步解读和突破,达到温故知新,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
案例3有理数的加法
师: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就已经会进行很多的计算了,那我们需要注意数字的符号吗?
生5:不需要,只要按照数字去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就可以了.
师:是的,但是到了中学阶段,我们肯定要有一些难度和进步了,比如我们要开始有负数的计算.
生6:那是不是如果两个数是一样的符号,我们只要把符号单独放一边,还是一样计算就可以了?
师:是的,相同的符号,只要把符号放一边,单独计算,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数字加减法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两个数符号不一样呢?
生7:那我们就把正数放在前面,负数放在后面,转化为减法计算就可以了,然后按照结果,如果不够减就加上负号,如果够减就是正号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棒!有理数的计算是不是很简单呢?
数学中的概念、定义等文字逻辑性较强,单从文字上进行解读,学生难以把握其真正的要义,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再加以解读,使知识更加“接地气”,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解读使学生将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而不是通过强行记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从激发教学的兴奋点出发,进行适时恰当地点评
教师的点评是对学生的及时反馈,可以起到总结归纳和点评反思的作用.恰当的点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升华课堂的认识,推动课堂学习的氛围.教师应该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比如笔者曾经遇到学习上稍微落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她在自我表达时,表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总是不好,反应不够快.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及时鼓励学生,表示如果是老师的哪句话让你给自己下了不好的定义,老师向你道歉.每个人学习的过程不一样,但是不要因为与别人不一样,就觉得自己一定比别人差,我们抛弃掉这些想法,轻松上阵,一定可以有不一样的精彩.
教师的点评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课堂教学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传输,应该是有温度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教师的点评如果都是“你做对了.”“你错了.”“你真棒!”这样简单的评价,对学生的思维起不到启发作用,也无法更好地推动课堂进一步的生成.教师的点评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正确与否,更要去关注学生的体验,用不同的语言,恰当地表达,当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一定能呈现更加精彩的课堂.
总之,课堂的高效出彩,良好的师生互动,愉悦的学习环境都不离开教师精练的语言.精练、优美的语言是教师扎实基本功的表现,也是教师内在知识的外显,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场所,教学语言更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研究,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正确解读,只有不断锤炼,方能呈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