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国家认同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2022-11-26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国家大学生

董 艳 杨 婕

新时期高校国家认同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董 艳 杨 婕

[沈阳师范大学]

国家认同是个体确定自己所属怎样一个国家,且认同并热爱这个国家的一种心灵性活动,是一个政治概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传统的国家认同教育方式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国家认同教育”知识灌输式传授、课堂放任型管理、主题活动形式墨守陈规等。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通过叙事想象扩展心智、高校辅导员发挥好作用、奥运会项目体验式学习、融入抗疫元素以及运用“青年大学习”网络平台等一系列国家认同教育的创新性路径。

新时期;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创新

2020年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国家认同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抓手,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高校创新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开展新颖而又紧随时代潮流的国家认同教育,提高国家认同在当代大学生内心中的分量,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认同的内涵

“认同”一词最开始为拉丁词,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心理学向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延伸,其使用范围日益扩充,其精神实质也日益丰富,渗入到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2]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所属国家认同、赞赏与热爱的认知、情感与态度, 是把历史、文化、领土、政治、身份等认同为糅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认同。[3]国家认同是一种主观意识和积极态度,是维持国家各成员之间感情的桥梁。[4]

国家认同是个体确定自己所属怎样一个国家,且认同并热爱这个国家的一种心灵性活动。国家认同教育并不是向学生灌输关于国家的各种知识或者某种感情,而是通过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来帮助学生主动地建立一种有价值意义的国家认同感,并通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展现这种认同,使学生在国家认同的言行统一中完成自我升华。爱国主义是一个人从内心油然而生的对国家的积极态度和归属感,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的核心,从属于爱国主义。

二、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性

(一)国家认同教育决定国家的稳定和团结

国家认同教育决定国家的稳定。国家认同是一种向心力,是全国人民为增强国力而坚定前进的信念,正是因为有这种信念的存在,人民才会为国家的稳定而努力。当国家认同在人民的心中深深扎根,人民便会通过发展自我来间接提高国家的发展潜力,给国家的稳定增加一层保障。

国家认同教育决定国家的团结。祖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个体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当国家出现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问题时,国家认同便会起到粘合剂的作用,把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国家认同决定国家的团结,国家的团结也会促进人民国家认同感的提高。

(二)国家认同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指公民认同并热爱自己所属的国家,对国家的一种积极态度。爱国主义是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体现的是公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公民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强化公民的爱国情怀,促进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认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热爱祖国的明达公民,培养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并为祖国奉献自我的理想信念。国家认同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所在。

(三)国家认同教育影响高校学生的责任感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是承担国家伟大复兴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担当国家使命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会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有助于促进个人观念、知识的更新以及个人能力的提高;对于社会而言,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社会环境优化,使社会治理更加和谐稳定。[5]

大学生相对于其他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更加成熟,有独立的思想,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要采取更加富有针对性的方式,使其对世界和国家发展趋势有正确的认识,对中国特色、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有深入的了解。[6]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有利于其早日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在毕业之后,立志投身于国家伟大事业中,从而促进国家整体的进步。

三、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的不足

(一)国家认同教育知识灌输式传授

以往高校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方式是教师讲授关于国家的各种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输入并机械地背诵记忆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没有践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刻板的教学,不仅抑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师生之间缺乏对话交流,学生有关国家认同的相关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答,最终导致不能建构一种真实的、合理的、深入人心的国家认同感。

(二)国家认同教育课堂放任型管理

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是一件庄严的事情。课堂上学生应该聚精会神地听讲,用头脑汲取知识,用心灵领会内容。但事实却是电子产品吸引了学生的目光,瞌睡虫席卷了学生的大脑,无效聊天充斥了整个课堂。

任课教师只是把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面对学生的松散行为,听之任之,不进行干预,给予学生过多的自由。下课铃响,任务完成,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真正领会相关知识。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热情低下,教师放任化管理,导致整个课堂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国家认同教育主题活动定型化开展

高校为学生组织的国家认同教育主题活动总是以歌唱比赛、作文比赛等形式开展,形式上墨守成规,只对大一新生有些许吸引力,对其他高年级学生吸引力不强,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高校意图通过这些老套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推动情感的深化,但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目的。因此高校需要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增加新颖且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四、新时期高校国家认同教育路径的创新

(一)通过叙事想象扩展心智

所谓叙事,简单而言就是讲故事,学生在聆听和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别人所经历的事情,从中抽取有价值的部分,思考对自身的启示。想象力是抽象思维的基石,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将模糊的概念具体化,降低学生对抽象事物理解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高校应为学生提供与国家认同相关的有价值的故事,创造培养想象力的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高校组织学生阅读文学故事和观赏影视作品,运用文学故事和影视作品中与国家认同相关的教学资源,通过叙事和想象使高校学生立足于他人或国家的立场去思量。高校学生的能力在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分得清是非对错。学生在阅读和观看时,通过一定的想象,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带入到人物形象中,体会教学资源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人物之喜,悲人物之悲,感人物之感,最终达到一种共情。

(二)高校辅导员发挥好作用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7]辅导员要以帮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己任,使高校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在高校中,辅导员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个体。辅导员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强化并推进高校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才能始终如一、毫不气馁、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8]辅导员可以为学生组织标新立异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国家认同的相关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认同的内涵。

(三)奥运会项目体验式学习

2022年2月冬季奥运会举行,冬奥项目包括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冰球等,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们体现了强大的爱国精神。在短道速滑项目中,武大靖在自己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立马改换策略,自己为队友保驾护航,让任子威去夺金牌,最终任子威不负众望,拿下了中国队第二金。在比赛结束后,武大靖接受采访说:只要中国队赢了,我就不算输。这句话强有力地表明中国队是一个整体,中国每个人的胜利都代表着中国的胜利,体现了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发展完善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进行一些运动项目的体验训练。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组织学生去真实的场地体验。学生亲身体验奥运项目,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不同运动项目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将抗疫元素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2019年12月份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的人民而言都是一场大灾难,对新时代青年而言,是一场危机也是一场考验。一方有难八方来援,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强大的中国力量来源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党和国家强调的核心要点。[9]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平静祥和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中华儿女同心一体为保卫人民而奋斗,很多“90后”“00后”新生代力量在抗击疫情行动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投身到疫情防范行动中,涌现出很多英勇感人事迹。

高校可以通过对模范人物和英雄事迹进行宣传,引导大学生学习其高贵的品格和英勇的精神。将抗疫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有更加生动具体的认识,将爱国情感与行动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抗疫中提取国家认同元素,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青年大学习”助力国家认同教育

2018年3月,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团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的方案》,自此各省都开始以“青年大学习”为平台,对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10]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平台,优化了高校资源配置为“青年大学习”的开展起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为高校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青年大学习”平台利用高超的网络技术,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见识当时的激烈场景,仿佛置身于现场之中,切实感受中华民族这一路走来的艰难险阻,让学生见识当时的激烈场景,体会中国共产党英勇无畏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听主持人对遗址的讲解,可以了解人物的传奇故事及事件的真实经过,使我们对党的发展历史有深刻的了解,更容易激发大学生内心高度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国家的认同。

(六)其他方式

高校可以请退伍军人为学生作报告,讲述自己保家卫国的事迹和心得体会,向学生传递爱国热情,军人保家卫国的形象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另外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运用两难故事法和苏格拉底法,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途径。

高校的学生是国家宝贵的高素质人才、栋梁之材,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坚实力量源泉。创新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促使爱国主义深深驻扎学生的内心,使其以自己的国家为傲,以国家作为自己的坚强后盾,自己也会竭尽所能将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为国家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而奋斗终身。

[1]中共教育部党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EB/OL].(2020-02-20)[2022-03-23].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s255/202002/t20200219_422378.html.

[2]王连旗,高汝东.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3):185-189.

[3]陈锡敏.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国家认同[J].教学与研究,2017(02):86-93.

[4]杨婕.辽宁省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的创新模式[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116-121.

[5]李朝霞,李占文主编;林莉莉,王力,魏松副主编.公共关系实务[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6]杨建义.家国情怀与大学生面对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08-04-16)[2022-03- 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0607/t20060723_81843.html.

[8]张晓丹,钟凤宏.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谫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1): 77-79.

[9]文大稷,陶鹏飞.抗疫元素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21(05): 150-153.

[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2022-03-23].http://www.gov.cn /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辽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创新研究”(L20BKS011)

(责任编辑:胡新龙)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国家大学生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把国家“租”出去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