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构建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

2022-11-26薄海美李建民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导师制卓越本科生

薄海美,刘 牧,李建民,程 光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临床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研究是华北理工大学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全面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一次有效尝试。本研究是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创新组织形式、优化制度环境、引入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理念、重塑师生间的“导学”关系、打造“四有”好导师队伍等方面对临床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构建,旨在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卓越医生。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与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是导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制度。该制度将导师制引入本科教育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培育全面发展型人才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落实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本科生导师制通过为每名本科生配备导师,对其学业实行“全过程、全覆盖”指导。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进行剖析,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学生不断自我调适,教师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通过日常师生间频繁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不仅方便专业提升和素质培养,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发展具有精神引领作用。因此,卓越医生培养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仅激活大学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且对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具有深远意义。

2 国内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本科生导师制共有四种实施类型:全程导师制、年级导师制、思想政治导师制和科研导师制。尽管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与实践始终根据高校教育改革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部分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本质上仍属于教学辅助制度,并没有从教育干预层面进行探讨,导师也更侧重传授专业知识,没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态度真正联合起来,限制了该制度积极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

此外,由于我国教育部门未出台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规范及其执行标准,广大高校对其认识仍处在摸索中。本科生导师制仍存在运行机制不够完整、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功能定位不够精准、监督机制不够系统、奖惩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导师缺乏对本科生导师制理念的深刻认识和灵活运用,学生主动参与性差,导致师生双方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双方满意度不佳。同时,学校管理层面对该制度实施力度不够,操作层面缺乏系统性,这些都成为该制度发展的桎梏。

3 构建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

构建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关键在于打造能够胜任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培养任务的导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向作用,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具备“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复合型、应用型卓越医生。

3.1 创新组织形式

临床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师生间的高效互动,这就需要学校创新互动媒介、拓宽活动形式,根据学期任务合理安排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内容。可采用“长期活动为主、短期活动为辅”的组织形式增进师生情感,培养双方互信。如通过 “导师-实验-竞赛”的教学、科研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临床本科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另外,也可以将本科生与研究生进行协同培养,让研究生以“小导师”形式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学业与科研上的指导。

3.2 优化制度环境

3.2.1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实施师生双选机制

结合各学院的师生比情况灵活选择本科生导师制的范式,导师可以通过见面会等方式向学生直观的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专长,使学生对导师有初步的印象。同时学生主动向意向导师提供个人相关信息材料,导师提出相应要求,通过几轮沟通,双方加深了解后,完成师生互选工作。

3.2.2设立考核评定制度,增强实施主体认同感

加强导师管理,设立本科生导师培训制度,构建导师评价考核体系,保障导师制长效运行。开拓导师培训渠道,加大聘期考核力度,建立完善退出淘汰机制,保障导师总量平稳增长,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同时,开展多元化评价,重视学生对导师表现的考核评定,促进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导师队伍的效能与活力。

3.3 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3.3.1专业知识与素质教育先行

本科生导师由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承担,他们来自临床教学和临床工作一线,能够掌握最新的临床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临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快的熟悉医院的日常工作流程,灵活采用多种学习形式,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导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将导师工作与医生的职业精神结合起来,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培养“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

3.3.2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全过程

加强思想引导是本科生导师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核心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高校本科导师队伍中,导师制思想政治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形成网状合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医德的临床医生。导师通过定期与学生间的沟通,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做好意识形态思想引领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大学生拥有“身在校园,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4 重塑师生间的“导学”关系

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本科生导师制与传统的辅导员制度相比,前者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完美融合。首先,通过入学向导帮助学生加快对其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难度的心理适应节奏,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能力和兴趣,有计划地选修课程和安排学习进度,为其学业发展和人格培养开启良好开端。其次,通过在校期间学习指导、思想引导以及成长督导来对学生实行全面教育、全程教育。最后,在考研及就业方面进行更为专业、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帮助。

3.5 打造服务于卓越医生成长的“四有”好导师队伍

以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为抓手,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服务于卓越医生成长的导师队伍。首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引智工作,吸引“高精尖”人才,壮大“领军人才”“青年优才”和“行业英才”三支队伍规模,提高导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组建梯队结构合理、方向特色鲜明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医学转化、医工融合团队;再次,充分开拓、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国外培训、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科研合作等力度,开拓导师国际化视野;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MOOC、网络教学平台等新媒体技术,结合学生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导师思想政治学习机制和技能培训体系,最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导师队伍。

综上所述,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意义。华北理工大学依托百年医学教育优势,紧跟国家医学发展步伐,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以新内涵更新医学教育理念,以培养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实现了对医学生学业“全过程、全覆盖”的指导与引领。

猜你喜欢

导师制卓越本科生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画与理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