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初“中国风”流行歌曲审美观念解析

2022-11-26薛亮亮

关键词:审美观念中国风流行歌曲

薛亮亮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每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哲学观念以及感知方式等多方面因子的影响、制约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文化肥厚而独特的土壤之中。音乐审美主要依靠审美观念,这也是审美心理本质的内容。“中国风”的音乐创作者是中国人,有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具有中国式的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由于创作者具有中国式的审美观念,这一点必然会反映在音乐作品中。意识形态在作品中的反映不是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是潜意识的迸发。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整体审美习惯和审美内容,还可以反映出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一、21世纪初“中国风”流行歌曲传递的中国审美观念特点

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沉淀下来的,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里,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审美观念使中国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最突出的审美观念有三点,而这三点在“中国风”流行音乐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讲究如诗一般的意境,注重情感的表达

中国艺术作品一般都以是否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意境作为评价好坏的标准。而艺术作品特别是文艺作品更是多使用兴、比、拟人等手法以及富有想象力的语句营造气氛和抒发情怀,使用间接的手段表现创作对象,给欣赏者留下很大的联想空间。这一点在诗歌中最容易看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品用简单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意境。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现出的含蓄、注重情感性的审美心理特征,被中华民族一直保持了上千年。这种个性体现在音乐中,就使得音乐比较缓慢、抒情,营造出朦胧的美。

在21世纪初的“中国风”流行歌曲中,比较典型的歌曲大多具有曲调舒缓、抒情及意境营造得比较好等特点。如《菊花台》《东风破》等歌曲。他们的曲调优美、舒缓,音乐的跳进不多,多使用二度和三度,音乐平稳,加入清幽的民族乐器的声音,比如古筝、编钟等乐器,使音乐的声音具有穿透力,宁静悠远。再配以略为忧伤的歌词,如《菊花台》歌词“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营造出意境悠远、思绪万分的情感氛围。其曲调柔美,可以引起欣赏者根据自身的生活情感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作者通过音乐和歌词两方面的渲染,传达出中国人讲究诗意表现、注重情感表达的审美意识。“中国风”流行歌曲多注重意境的表达,并且通过MV形式(音乐短片)展示出来。查看这些音乐短片,发现作品中大多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文化符号,如传统的服饰、古老的建筑等,画面精美、朦胧,对于烘托歌曲意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欣赏者的代入感更强,情感的抒发性更强,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

(二)讲究传统的伦理道德

音乐中体现出孝道、仁爱等传统思想道德,会符合民众的审美要求。中国的传统音乐常常在创作的时候注重音乐与传统伦理观念相结合,以求得到外在和内在美的统一。《吕氏春秋·孝行览》说:“尚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孝经》曰:“孝,天地之经也,天地义也。”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尊重长辈、顾念亲情的。古人通过教育子女爱长辈来体现亲情,通过这种教育表现中国人十分重视亲情,所以中国人重视家庭观念,重视节日。特别重视清明节,因为这个节日是祭祀祖先的节日。

“中国风”流行歌曲中有不少表达亲情的作品。如《听妈妈的话》《爷爷泡的茶》等歌曲中含有浓浓的亲情意识。《听妈妈的话》以一个成年的过来人的口吻告诫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听妈妈的话,在人生的道路上避免走弯路,做一个感恩、懂事的孩子。在这首歌曲中不但体现了劝导孩子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式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也表现出对“妈妈”的尊敬和爱戴,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爷爷泡的茶》曲风慵懒,听起来像是家长闲话,歌曲多具有叙述性,整体感觉有着浓浓的亲情。“爷爷”作为家庭中举足轻重的“大家长”的形象深入人心,代表着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这也是“中国风”与其他流行歌曲的不同之处。

(三)讲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热爱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是崇尚民族责任感的民族,民众的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爱国情结,音乐中表达爱国思想、忧国忧民内容的以及赞美祖国的都会引起国人的响应和喜爱。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民族英雄被人们千百年来一直传诵,如岳飞抗金保卫家园的故事、郑成功赶走侵略者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以及霍元甲、叶问等人为扬国威而与外国人比赛武术的故事等。无论故事是短还是长、人物是大还是小,凡是具有爱国精神的都会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天生的一种感情,对于中国文化中的武侠精神、传统音乐、传统乐器、书法、中医等都有浓厚的感情。而这些文化也同样被贴上了“中国化”的标签,具有很高的“中国化”的辨识度。

“中国风”的流行歌曲中表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歌词比比皆是。如《双截棍》。这首歌曲的歌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独有的、令外国人称赞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歌词中提到武术的兵器:刀枪、棍、双截棍;武术的发祥地:河南嵩山少林、湖北武当;武术的某些心法:呼吸吐纳、气沉丹田;武术的名称:铁沙掌、杨家枪、铁布衫、太极、轻功;武术的宗旨:仁者无敌。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它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重视和青睐。中国武术具有锻炼身体、御敌防身等多种作用。从中国的古代一直流传至今,具有悠远的历史。又如《本草纲目》。这首歌曲的题目及内容都借用了中国古老的中医药学方面的著名书籍《本草纲目》,以及各种中医药的名称来传达中医的神奇。歌词中“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这句话表露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另外,在“中国风”流行歌曲中常常会加入中国传统乐器元素,如古筝、笛子、琵琶等。拍摄的MV中有一部分,演员会穿我国古典的衣服,营造气氛,同时与歌曲保持风格的一致。

二、“中国风”流行歌曲中中国审美观念的表达手段

“中国风”流行音乐大多是通过“文字符号”和“音响符号”实现对中国的审美观念的表达。在歌曲中,歌词是“文字符号”的中国审美观念的表现形式,配乐也是符号。作品通过固定的符号向人们传达着中国审美观念,这些符号可以是“文字符号”,也可以是“音响符号”。

中国人对于一些特定的文字具有特殊的感情,在中国人的心里这些文字已经不仅仅代表文字本身的含义,而是含有民族感情的特定符号。这些能够表达特定含义的文字就像是符号一样传达着民族审美观念。比如“龙”这个字就具有一定的符号意义,在一般的西方和欧洲人眼里,“龙”就是一种想象中的威力无比的动物,但是在中国人的眼里,“龙”不仅仅是动物,而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中华民族本身,所以中国人常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其中饱含着对自己民族的自豪和热爱之情。并且,“龙”在中国人的眼里还意味着巨大的权力,所以古代的皇上常常称自己是“真龙天子”。好像中国所有至高无上的象征都离不开“龙”,以致在西方人的眼里,“龙”就是神秘的中国。那么,“龙”充当了一个具有意义的符号,只要他一出现,就会引起中国人内心的民族感情。除此之外,“武术”“青花瓷”“小桥”“西风”等字眼对于中国人也是别有意味的符号性的象征,这些符号往往是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的。如中国人一直有习武的习惯,除了可以强身健体,也意味着保家卫国。而武术本身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在“中国风”歌曲的歌词中,不断地出现一些含有中国人特殊感情的“武术”元素的“文字符号”。如《双截棍》中出现“刀枪棍棒”“马步”等与中国传统武术有关的“文字符号”。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一些外国人称之为Chinese Kungfu,某种程度具有中国化的象征意义,这些文字是一种固定的符号,会引起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民族审美感情,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音乐“音响符号”虽然最终的抽象物表现为无形的有组织的音响运动,但是这种无形的音响抽象物却是从有形世界的可见的各种声态、动态原型中剥离出来的,它与有形世界存在着密切的内在的相关性,并且从来都没有脱离也不可能脱离与有形世界的联系。音乐“音响符号”可以反映、象征、表现某种固定的意义,引起人们一定的联想,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在“中国风”的音乐中也存在着音乐音响的符号性,这种符号也是原来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而形成的固定的意义。如“中国风”歌曲中使用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宫商角徵羽”的音乐一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音乐形式,与西方的七声调式在音乐感觉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没有小二度,音乐显得更加和谐,斗争性和对比性不强,保持着一些地方特点,同时使音乐听起来起伏小。这种“五声调式”和谐的感觉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来的,中国人的耳朵就是觉得听着“五声调式”顺耳和亲切。那么在歌曲中使用“五声音阶”,所呈现的符合中国人耳朵的音响一定会引起中国人的喜爱。“五声音阶”就像一种符号,象征着中国人认为的和谐之美,被中国人接受。而歌曲中使用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等,民乐的音色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需求,并且这些乐器带有明显的中国化的象征,就像是符号,一出现就会激发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激发情绪情感。另外,《兰亭序》《青花瓷》《菊花台》等歌曲曲调缓慢,音乐哀伤,意境悠远,这些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中注重意境的传统审美观念,也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符号化的体现。

可见,“中国风”流行歌曲中审美观念的传达,无论是文字上还是音乐表现上都具有符号的意义,是通过符号来传达意义的。其符号内容符合中国人共同的民族审美心理,与中华民族审美观念相一致。欣赏者与创作者通过歌曲中符号所传达的中华民族审美意识而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歌曲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审美观念中国风流行歌曲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探讨
时尚审美?审美时尚!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
香水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