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2022-11-26郭玉锦陈惟梅
郭玉锦,陈惟梅
(江苏省高邮中学,江苏扬州 225699)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信息化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被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其中,信息化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化学课堂的教学手段提升,还可以方便教师为学生在知识拓展方面和查阅大量资料方面增加便利性,进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在新课改颁布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动手,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的创新与改革使得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到化学认识过程中思想的变化,注重于其他学科相互融入,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尤其是在高中教学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因为高中对于学生而言是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转折点。而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不应该再以传统的方式来要求如今的学生。因此信息技术的融入必不可少,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体验以及学习的效率[1]。
一、合理运用微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动力
高中学生的特点就是爱玩、好动、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但是也是学生最叛逆的阶段,因此就会对老师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正确性,同样也不能理解家长或者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及教育的意义。然而利用微课应用到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对应的微课去方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们的感悟能力。如今在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提升了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展开与实施。对于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学习方法的锻炼和技巧以及学会自主学习是必备的学习技能和素养,同时又是突显学生主体精神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着重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自主学习放在核心位置。如今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主旋律,教师不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迎合好这样的规律,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多方位地展开教学和积极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在诸多教育创新手段中,微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其中一个有着关键性的方案。教师可以在微课的基础上设计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而提高化学课堂中的活跃氛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导性和主动性,以此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提供平台。同时,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候,要注意其中的重点问题和教学目标,以此提高学生的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以高中化学中著名的“黑面包”实验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根据本节课所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以设计微视频,运用漫画形式更加直观并且采用贴合生活实际的内容,用图片或者视频将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现象展现给学生,在对于化学反应中各个定义的概念介绍时,教师也可以将其做成PPT形式,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反应过程以及实验后变化展现出。例如,课堂中将浓硫酸的特性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该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实验产生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有毒性,教师在视频中展示出的细节要着重表明:对于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可以将实验器具进行封闭下的操作,避免产生的气体散出。操作如下:可以利用一个底部已经被剪空的并且在内壁涂上了NaOH溶液的大饮料瓶作为保护罩,可以在黑面包变大后将烧杯罩住,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挥发进而污染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所有的操作过程和实现所产生的现象,比传统教学中仅是一味地讲解和记忆增添更多的形象化和直观性。学生通常只是在课本中或者由教师层面获取的知识,知道有毒气体是刺激性气体,但是并没有真正见识过。利用微课形式展示课堂实验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对课堂讲解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记忆。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其教学的灵魂,作为教师也是应该积极地利用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来学习知识内容是更加直观形象和便于记忆的,而且也是最有利于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相对化学课堂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同时看微视频也积极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增加了课堂教学中的活跃氛围,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微课堂积极引进数学教学课堂中,是以一种有效的创新手段和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崇拜,更加坚定努力学习的定力。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化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一)运用多媒体强化导学案
学案导学的集体自发又无意识的教育改革实验活动,目前已经是遍及全国。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导学案的编制脱离了原有的课本、弱化的实验探究、压缩了空间、落套与形式等,还有一些导学案的设计中结构过于程式化、内容过于复杂,脱离了实际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化。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应该本着为学生更好学习的原则,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辅导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二次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进而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效率。
例如,教材原有的模式是通过石蜡油的分解实验中有不同于烷烃性质的产物出现,进而引入乙烯的学习。为此,教师可以进行二次开发,结合新课标的标准以及教材配套的参考资料,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地修改。比如:教师可以查阅大量的教学资料后将整理好的导学案打印出来提前下发,要求学生预习并且进行填写、学生完成以后相互交换更改,教师在课堂中并不进行完全地讲解,可以提示一些易错点和新授的几点。导学案的设计可以按照,第一部分为温故知新,让学生学习复习之前学习到的旧知识,加深记忆,又可以根据课前引导对该节课的新知识进行预习和了解。第二部分可以下发有关球棍模型的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和充分了解有关于烷烃的结构。第三部分是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以及反应原理,让学生试着将自己想象成对应的分子,进行真人模拟实验取代反应与加成实验,并且进行对比。这样可以让化学课堂变得更加愉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导学案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导者,通过学案导学、问题引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趣味活动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有效地做到对化学课程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
(二)增设课后习题,进行二次开发
课后习题是教学效果有效的检测工具之一,同样也是检测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检测的手段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仅是一味单纯地依靠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的教师会选择借助辅助教材或者自己编试题的方式,有的教师在布置的习题中,随手拼凑习题多、重复多、选择题过度,造成题海,学生学习时间长,但是效率低下,缺少一定的有效纠正和补救的措施。过多地安排课后习题,同样也会造成学生做大量习题,常常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地反馈和解答,很多作业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分配习题中,教师应该把握好习题的量和题型均衡,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摆脱掉对辅助资料过度的依赖,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制定最适合学生的习题方案,进一步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作业进行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或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学习平台软件布置任务,大部分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会减小学生的课后压力,学生可以每天放学后针对化学习题做出解答。
例如,在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反应热的计算》教学中,教材中对本节内容安排是先介绍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反映热计算的典型例题讲解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并且采用大量反复的习题训练方式,这样学生知识的认知仅是停留在回忆和认知的水平,并不能够较好地构建和辨认概念以及相应地灵活运用知识,容易出现“一听就懂,一看能做,一做就错”的现象。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摒弃题海战术,只精选一道题进行适当改编,力求以小见大,用一道题可以折射出所有的考点,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例题的分析。例如,开发后的习题,首先教师可以先按照复习课的模式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再让学生完成一道典型的例题,然后让学生学会总结考点、整理易错的知识点,更好地掌握复习化学的方法,除了复习课本后的习题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多查询一些课外参考资料,比如,查询历年高考真题,将其拷贝下来作为习题,可以更好地把握出题者的意象和对熟悉题型。在体验真题的同时,又适合日常的练习,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习题的二次开发不仅在于习题的练习和补充,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习题的方式,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方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教学课堂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同时还支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者,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教学模式。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可以改变如今的教学形式,还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态度,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以及积累,还有利于日常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过程,因此,老师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或者设备来记录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并且记录学生对待问题的观点等。
例如,在实际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中讨论的问题上,进行实时记录下课堂讨论的结果,记录集体思维模式下谈论后的成果,班级内部的学生可以分成若干组,对待不同的问题,组内可以进行讨论分析,然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锻炼学生思考能力。比如,在引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几类?这几类都是按照什么分类的?有什么特点?然后组内讨论、组间讨论,教师用相应的软件记录学生的观点,创建成思维导图,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讨论的问题一目了然,学生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本着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师积极地应用微课教学资源,最大化地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有效地设计微课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的手段,为学生构建自主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性,在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高中化学课堂在教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与传统教学相对比,微课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并且教学效果显著,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重大的教学意义。而且,“微课”同样也代表着“微时代”的来临,在看似“碎片化”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微课资源平台和“微环境”创设始终都是为了学生主体,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积极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来丰富智慧课堂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知识面,必须发挥“微环境”的作用,让学生在细中见真、“微”中知著,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获得能力和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