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措施
2022-11-26曹娜
曹娜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 200072)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改革来看,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实现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细化,除了教材中的内容之外还必须要关注时政,了解党和政府提出的一些新理念、新思想,并将其应用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1]。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增快,这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有文化,是推进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的关键,高职院校学生是新时代的青年,也是未来社会的“顶梁柱”,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引领他们形成爱国、爱党理念以及科学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及特征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有着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内涵,从宏观方面来看,文化自信是属于国家角度的概念,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文化自信心,这个国家可以在现有的文化基础上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能够坚定信念走下去。我国的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所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而生的,也是基于近百年来的不断革命创新而形成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更加坚定的一种文化方面的自信。在我国的文化自信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多民族团结文化等等,这些内容都推动着我国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全国上下不忘初心,拧成一股绳。从微观层面来看,文化自信是个人对自己国家、民族的一种自信,也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感,正因为这种认同感和自信心,个人才能够忠诚于国家,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2]。
(二)文化自信的特征
文化自信具有多方面的特征,首先,文化自信是一种理论自信,也是一种道路自信,基于文化自信来践行实践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其次,文化自信的提升代表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正因为国力越来越强大,这种文化自信才越来越浓厚,越来越深入人心;再次,文化自信的落脚点应在群众中间,而不是一种不接地气、形而上的理论,当文化自信落脚于每个普通公民思想中,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也就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后,文化自信的高度是在不断提升,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会带动文化自信高度的提升。
二、文化自信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必要性
高职思政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具有了普遍性、多样化的特征,而且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新鲜资讯、信息的接受度更高,高职思政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并贴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将文化自信融合于高职思政教育具有必要性,具体来看: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路自信
高职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我国当前对于新型高技术水平的工匠型人才需求量增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国家社会当前的需求相一致,高职院校必须端正态度,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必须要转变思想,坚定走出自己发展的道路[3]。文化自信是增强高职学生素养的必要支撑,高职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可,也代表着其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认可,其可以在文化自信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接受并理解成长为工匠型人才的必要性,从而形成职业道路自信,选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坚定地走下去,在自己的行业中干出一番事业。
(二)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高职院校学生并非是高考中的佼佼者,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自暴自弃,不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甚至偏离了正确的成长方向,在人格、乃至品质方面形成缺失。文化自信教育增强的是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在“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四五”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可以更多地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以成长为国家民族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减少自怨自艾,找到人生新的发展方向。
(三)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国在传承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过程中,也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新,另外,在革命、改革的过程中,我国也是一直在走一条创新道路,很多探索虽然曲折,但最终还是成功的,自古以来,这种创新精神就深刻融于中华民族的骨血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实际上也与当下我国所推广的“双创”精神殊途同归,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在深入理解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形成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思路、研发技术、开发产品,从被动就业走向主动就业[4]。
三、文化自信融合于高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高职思政教育改革中,文化自信方面的培养和教学存在一定的短板,高职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并不透彻,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
(一)文化自信教育浮于表面
在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文化自信方面的教育内容过于浮于表面,教师往往只是将文化自信的概念、内涵、提出背景等客观信息提供给学生,较好的情况下是结合一些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但是缺乏对文化自信内容的深入挖掘。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一种内容宽泛的概念,我国的文化自信本身就是一种融合性的理念。这种浮于表面的教学中,学生虽然理解什么是文化自信,但是很难具体结合自身实际形成文化自信,或者是将文化自信与自我成长发展结合起来思考。
(二)文化自信教育侧重理论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仍然是以理论教育为基础,缺乏实践教育,在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时也是如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文化自信理论的学习只是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体系,但是如何将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应用于学习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高职学生在开展技能学习时也面临较多的困难,当前社会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各行各业随时处于变革当中,所以,高职院校学生更需要侧重于实践教育。
(三)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在高职思政开展文化自信方面的教育时,教师容易陷入“说教式”教学的误区,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很少给学生机会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实际上,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年,也有一些社会经验,其未来还需要开展求职就业,更有必要形成完善的表达能力。而且,教师不给学生表达机会的话,教师也很难了解到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理解是否到位,学生能够真正形成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是否真的调动起了学生的爱国奉献热情。
(四)教学手段过于传统落后
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文化自信教学中虽然是理论教学为主,但是相应的教学手段不应过于固化和落后,有些高职院校和教师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思政教育的开展方式较为传统,开展的效果并不好。现如今,高职学生每天都沉浸在互联网时代,与网络信息接触频繁,通过手机就能接收到来自全球的信息,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打动学生的心,难以实现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监管。
四、文化自信融合于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措施
高职院校面向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要提前设定目标,合理规划教育内容,将文化自信作为一大板块融合其中,为了解决当下文化自信融合高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如下手段来加以解决。
(一)深挖文化自信教育内容
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程度,高职思政教学中应进一步深挖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我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应该纳入到文化自信的教育中,这些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形成立体化的教育体系,让高职学生感受到层次化的学习内容[5]。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自信教学内容及资源时,教师还有必要构建出趣味盎然的思政课程,而不是枯燥的讲解,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比如,教师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人物、故事、数据等案例融合于文化自信的教育中,提高高职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接受的兴趣。深挖文化自信教育内容关键是要了解高职生的实际需求,高职生对于课堂思政有着特殊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来源于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方法、方式的渗透,实施积极的指导,以文化自信为内容构建指导体系。
(二)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政课堂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学中,要对文化自信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进行分解与重构,即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一些教师只是片面地看到了文化自信的理论教学层面,而没有看到实践教学层面,实际上,文化自信也可以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切实的感悟。比如在对红色文化开展教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参观革命纪念馆、举办“红色经典”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对革命先辈的足迹进行调研等等,这些实践性的活动可以让高职学生深入接触到红色文化,并形成对红色文化的认可,从而形成文化自信。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来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思政课堂,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情境式教学法在实施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制定,在具体情境展示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必要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很好培养并树立起文化的自信心。
(三)巧妙设问鼓励学生发言讨论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话筒”交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多知识没有形成深刻印象,但是在学生主体的课堂中,学生必须要主动思考,才能够跟上教学节奏。教师在开展文化自信方面的教学时,巧妙设问,通过提问带动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发言,或者形成小组讨论。比如在教学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设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中有怎样的传承意义?举出例子”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必须开动大脑、搜集资源,才能有理有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和认可。问和答是学生互动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程指导过程中要抓住学生设问的有效契机,在课程指导过程中积极发展学生能力,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渗透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实现知识的有效指导。提问与学生讨论是文化渗透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课程指导过程中要从高职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在课程指导过程中将提问与文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问题交流与思考的过程中融入文化内容,体现文化价值。
(四)加强对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
高职思政教育中,文化自信方面内容的教学需要形成更进一步的渗透,由于思政教学课时少,文化自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板块,短期教学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教育作用,因此,需要在学生课下为其提供拓展性的教学内容。这时,教师有必要加强对网络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比如慕课平台、直播课平台等,教师将更丰富的文化自信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上线学习并打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监控学生的拓展学习进度,还可以在线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6]。网络教学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高职生深受网络的影响,在文化自信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自建平台和灵活应用多种平台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的目标,在课程指导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步树立起学生的网络文化自信,在网络学习过程中自觉用文化自信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意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积极采取措施,丰富课堂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将最新的学习内容融入其中。文化自信方面的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开展文化自信方面的教学时,有必要构建立体化、层次化的教育体系,深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并加强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全面增进学生对文化自信的学习,并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