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2022-11-26于修德王佳伟李磊张欣张倚晨

科学咨询 2022年5期
关键词:受访者思政政治

于修德,王佳伟,李磊,张欣,张倚晨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当今的互联网呈现出规模化、信息化、开放化、自由化的特征。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4.5%,网民使用结构中,学生占比最大。互联网充满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尤其随着近年来短视频的发展,人们仅凭一部手机就可以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大学生获得第一手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信息的叙述方式也从传统媒体的单面性向多角度、多侧面转变,更能调动起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1]。但其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对于大学生来说怎样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2]。在此背景下,对于网络思政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方向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念的定义,应从其具体受众、发展形态、本质属性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具体受众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网络已经涵盖了不同阶层、不同教育水平的全体公民,他们能轻易地参与到彼此的互联网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方的思想。他们享受着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发表自己的各类言论。在这样思想碰撞与舆论激荡的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必然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教育对象采取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从发展形态来看,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深入,要推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陈出新,就必须利用网络思政平台,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从单一主导向多元综合演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表现为多向度纵横交错地发展:从横向上应用手段、使用载体的现代化、综合化,从纵向上应用空间及作用领域的渗透化趋势,从中枢维度看更加注重人的身心发展[3]。所以,现阶段更多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需求十分旺盛,教育者以其良好的互联网思维、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网络管理思想,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实践运行。

从本质属性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灵敏广泛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促进网络思政教育者与受教者的随时、随地、无阻碍的畅通交流,敏捷获取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与思想变动,助力于搭建绿色干净、文明和谐、有益群体身心健康发展的网络文化环境,实现对大众网络舆情的导向和控制,有效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教育方法。

由以上对网络思想政治方法的定义延伸可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互联网作为全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平台的应用性,网络思想教育者主体借助网络平台的普及性来探索对大学生客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效用,有效修正局部已不适用于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效传导并落实到大学生的精神层面。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调查

本次问卷调研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共获得了287个案例数据,样本学历全部为本科,其中以黑龙江的样本为主,占56.45%,其他地区高校也有涉及。大部分受访者的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比例为78.7%,中共预备党员和党员占比较低,分别为9.4%和3.5%。从受访者的年级来看,大一占比18.1%,大二占比37.3%,大三占比37.6%,范围基本覆盖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群体。

(一)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行为是思想的体现,大学生是否主动地浏览学习国内外政治形势的信息与大学生政治观念息息相关。根据调查显示,有11.8%的受访者从不浏览有关政治时事的相关新闻、文章及书籍;64.1%受访者会偶尔浏览相关的新闻、文章及书籍;只有24.0%的受访者会经常浏览有关政治时事的相关新闻、文章及书籍。这说明了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大量的信息冲击,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够主动地经常性地进行思想政治信息的获取,这反映了大学生目前仍习惯于被动地接受信息。

网络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在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受访者对网络新媒体的看法方面中,有6.3%的受访者表示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没有影响,有21.6%的受访者表示影响较小,有72.1%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较大。在信息激荡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和受众的广泛覆盖使得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传播力量,与此同时,其中信息的质量和其价值导向良莠不齐,如何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摒弃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现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估是复杂的。由于个体的思想观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动态地发展,因此不难料想纷至沓来的困难可能会对研究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是评估时单纯地考虑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个影响因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客观地建立评估指标较为困难。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坚持客观性和全面性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从而得出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估结论。因此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平台的搭建、平台的使用和平台的使用效果。

1.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方面,从平台的功能以及维护情况、内容的覆盖宽度、内容的吸引力和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良好设计和维护,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用户的学习积极性,调查显示,有39.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所使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设计和维护情况一般,有23.3%的受访者认为设计和维护的情况较好,存在7.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好,但是仍存在12.5%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设计和维护情况较为不好,甚至10.8%的受访者认为平台的设计和维护非常不好。这组数据表明了用户的平台使用并不顺畅,平台的功能及维护情况仍需改善。

2.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使用方面,主要从主客体之间的参与、互动状况和内容更新的频率来进行阐述。

发展网络思政教育不应止于平台建设,还应考察平台的利用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施效果。对于教师利用平台参与到网络思政教育与互动的情况方面,有7.0%和17.8%的受访者表示思政教师利用平台的情况为没有和几乎没有,达55.1%的受访者表示偶尔有,仅20.2%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有。思政平台的使用潜力并没有被完全地发掘,如互动性方面,由于其当前在主客体之间体现较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3.网络思想政治使用平台的效果是大学生的直接感受,是教育结果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调查中询问了受访者认为自己在网络思政平台上的学习效果如何,有7.0%的受访者认为效果非常不好,有9.1%的受访同学认为效果较为不好,47.7%的同学认为效果一般,分别仅有27.2%和9.1%的受访者认为效果较好和效果非常好。在结果的满意度层面,大部分大学生依然持乐观的态度。

(三)教育方法的接受程度

为了适应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其传授形式可以是变化多样的,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线上学习更是成为一种潮流。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原创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通过师生上传自己的原创作品,可以进一步提高平台的趣味性,来吸引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在调查受访者认为对于在平台中加入师生原创内容是否可以提升平台吸引力时,有7.3%的受访者认为不能提升吸引力,19.5%的受访者认为提升吸引力的效果甚微,有41.5%的受访同学表示提升吸引力的效果一般,31.7%的人表示提升效果较强。这表明了大学生更乐于接受自主创作的内容,平台应该积极鼓励师生加入创作。

(四)KendaII’s tau-b(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

在本次调查中为了反映“综合考虑以上问题所提出的要点,您认为您目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的学习效果如何?”和其他问题的相关性,运用Kendall’s tau-b系数进行计算。通过计算与其他问题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要提高平台信息的吸引力,其次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功能及设计、交互以及维护情况,再次是扩大平台信息内容的覆盖面,最后是增加思想政治教师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和互动的次数、调整思想政治平台的内容更新的频率。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优化途径

(一)提升个体认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

自“互联网+”概念提出后,我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互联网+’行业”的模式,毋庸置疑,也对现有的传统线下教育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云班会”“云团课”等新型思政教育模式也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

因此,因时而动,依托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而提升个体认知,凸显网络育人主阵地,在继续保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融入网络的理念。此外,充分利用新型网络新媒体需要有一支有着新型网络思维的年轻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所以,建立相关激励和考核机制也成为了网络育人道路上的重要任务,而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甚至利用博客博文进行优秀评比,以此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同时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

(二)革新教育内容,搭建完善的思政教育平台

当前,我国社会信息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在互联网已较为普及的当下,大学生通过可谓“人手一部”的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获取知识信息已成为常态,因此以“互联网+”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加速融入学习过程之中。从慕课到手机APP应用交互再到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互联网+”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的必备要素与核心载体,也势必成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着力点。

同时,伴随着新媒体、新平台的出现,高校的传统教育体系主导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和QQ等新型思政教育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革新教育内容,完善组织形式,推动学习通、慕课等传统APP和微信微博等新型融媒体的有效结合,在不断完善中构建新型的思政教育平台。

(三)增强趣味性,提升内容质量和吸引力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表达方式应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随时代发展,用更加广泛的用户选择来促进师生之间更敏捷、更频繁地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思政教育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足、内容参差不齐等的困境,推动传统教育体系朝着新的方向不断发展。

高校应对传统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中某些较为僵化的部分做出一定的具有实效的调整,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逐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整合好教材,分解重难点,在确立好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使用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的效果,使教学过程更有趣味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并能给予老师及时有效的反馈。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而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吐故纳新,革新教育内容,增强内容趣味性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优化,不仅需要国家、高校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无数思政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生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新时代教育创新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新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教育”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将这一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益,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使其进一步成长为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任务不止局限于教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发挥网络的教育优势加强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其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个体同样重要。只有在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其职业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相关高校教师可以合理借鉴上述策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恰当引入网络的应用,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发展,逐步提升高等院校的育人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受访者思政政治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认识亚健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