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发展阶段的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2-11-26韩二东李占强
韩二东, 李占强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河南洛阳471934)
“十三五”时期,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160项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入驻企业突破9万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694.5亿元增至2020年的1 562.7亿元,年均增长17.6%,占比从15.1%提升至23.5%。自创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五区联动”能级提升,相比于同一批次获批的自贸试验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显著,发挥了深化改革“试验田”、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引领示范作用。随着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出台[1],河南及各具体行业、领域也在加紧编制其“十四五”发展规划细则。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新发展阶段的建设重点、深化改革趋向、高质量发展诉求方面,应当积极对接国家、河南省以及地级市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继续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在突出制度体系创新、提升政府效能等领域开展创新,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创新成果,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经济活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各片区形成特色优势并持续发展壮大,聚焦产业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培育和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开花结果,强化部门协同、狠抓改革落实。
在过去4年的发展建设期,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严格遵循建设方案,取得一系列重大建设成果。无论在多种类型制度创新成果推广、新发展格局打造、全面落实战略定位服务国家战略等领域,还是在形成市场化法制化与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制度创新体系、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等领域,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均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面向“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将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征程,河南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挥中原地带的特色优势,在“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培育新机遇、赢得新开局,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开放强省建设中率先作为,为河南在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一、河南“十四五”规划对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新要求
回顾“十三五”时期河南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明晰河南当前坐标方位,从而明确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下一步建设规划方向。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对河南提出了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高国内大循环水平的总要求[2]。《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要打造能级更优的对外开放平台。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在积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的功能布局,使得各项功能高效率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的企业,同时让创新成果最大范围地惠及各类型企业,同时将创新成果推广到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外区域,扩大对外开放平台的辐射带动功能。
在河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使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健全、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显著提升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际化水平[3]。已将“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激励经济内生动力”列为河南“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在产业发展领域,在未来5年内,要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全面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4]。在产生升级领域,河南传统优势产业迭代升级是重点,河南应将钢铁、煤化工等相关联企业进行资源重组、人员及设备集中统一协调安排,推行绿色、提质发展,以节能减排的高标准要求处理落后产能,要按计划分步骤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协调推广绿色建筑和装备式建筑的建造实施,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兴技术在产业互联网平台发挥多类型资源的高效融合,开展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提升等。
从河南“十四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出发,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背景下,分析对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十四五”发展阶段的新要求。
(一)打造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版
面向新发展阶段,国家赋予河南的多种战略平台均会有新的精细化规划编制,其中不乏重叠和交互。在注重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协同沟通不同战略平台的功能定位及侧重点,避免同一事务多头领导、低效拓展;聚焦以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扩大制度创新成果的辐射带动
要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省内产业升级,协同推进传统产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同时与新兴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取得积极建设成效,增强各类型资源的高效配置。近年来,赋予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自主权一直在放开,各类型制度创新成果的具体成效较为显著,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企业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集成性。同时,需要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制度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的辐射带动提出了新要求,让河南全省共享制度创新成果,实现渐进式高质量发展。
(三)寻求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
河南“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更高水平开放”与“制度创新”成为关键词,针对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出了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自贸试验区赋权力度;推动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扩展发展空间和改革试点承载能力,推动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融入国家、河南省及地市的重大战略。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新发展阶段要深化差别化探索,让改革成为推动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方面,河南在新发展阶段需继续巩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效农业、数字经济等产业或领域的发展势头,使得河南在这些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以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载体,建设空中、陆上、网上、海上等四条丝路,形成“四路协同”开放新格局,同时加强与境内外贸易投资主体、周边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对河南有投资意向企业家的多领域项目合作,强化先进制造业创新引领,在新兴产业领域寻求新突破,发挥与新发展格局相匹配、产出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对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针对国家对外签订的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对标部分协定的相关条款,主动调整适应,持续扩大或拓展与境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往来。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应当注重省内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注重倾听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诉求。以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营商环境存在明显缺陷或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而造成的损害事件和不利影响为镜鉴,从各职能部门、不同行业企业代表、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管委会等多元主体出发,形成一股提升营商环境层级的强大合力,为河南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在“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进行扩容升级,郑州片区、开封片区和洛阳片区的差异化特色发展模式也应当继续保持,在促进各项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方面,也应当寻求具有探索性、可操作性的措施,以此发挥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数字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瓶颈
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国内设立的第三批试验区,相对于前两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加之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出口管制,导致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部分产业存在产业链断裂、发展停滞的风险。由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产业类型的多元化,订单的传统搜寻方式容易造成供需双方或多方失衡,也极易造成数据安全问题。数字经济虽发展趋势向好,但对各自贸片区管委会的管理能力、处理各种纠纷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外贸企业),此类企业数字化转型较为困难,对现存的优惠政策利用率偏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较为明显的障碍,转型能力有待加强。
(二)辐射带动效应仍需强化
自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除了从前两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复制推广一批制度创新案例,自身也推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与此同时,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一直致力于将各片区范围内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广到区外,但取得的建设效果明显弱于片区范围内。其原因在于自由贸易片区的一整套制度体系难以较为快捷地移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外,因而对自贸片区邻近区域的一些原有优势产业不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其对自贸片区所在城市区外的辐射带动效果不佳,仍需在新发展阶段持续强化。
(三)缺乏系统性改革试点经验
复制推广到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涉及部门往往较为单一,不同部门各自的复制推广效果难以形成合力,使得自贸片区对于投资贸易规则的设计只能针对价值链的某个环节,缺乏通盘考虑且协同性不够,对产业发展较为不利。此外,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构建一整套风险管理制度,但账户的投资功能和储值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对于其他取得实质性制度创新成效的领域,我国包含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内的各批次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汇率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开放措施,距离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自由贸易园区存在不小的差距。
(四)服务贸易比重不足
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态势来看,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推进服务贸易改革创新试点等一系列举措、疫情平稳后服务贸易的稳定恢复等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到河南省乃至于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沿海发达省份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国际服务贸易的比重明显不足,要在“十四五”规划的发展阶段以服务数字化为服务贸易发展拓展新空间,并提升服务贸易占整个贸易额的比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后续提升发展质量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
三、“十四五”时期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推进制度创新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反观我国,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能够较为迅速地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束缚,在复工、复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同时,面向后疫情时代各领域的发展规划,我国应当紧盯目标不放松、深化改革不停步、扩大开放不懈怠。在面向“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力以赴做好各片区的各项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既定建设任务。与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的规划纲要已经对各领域深化改革和持续开放指明了方向,今后各片区管委会需针对各项规章制度从细节处把控;要在各领域把工作做实做细,让企业切实体会到制度革新对其生产、研发、制造等环节带来的便利性,促使其进一步扩大生产、创新技术并提升综合效益。
除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5]的战略叠加效应在河南突显,且各平台在不同层面存在交叉和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平台的革新举措会对其他平台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持续发挥多种类型战略平台建设的联动效应,各建设平台在制度层面要建立通畅的协调、协商机制,全面推进各片区或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各领域创新为引领,努力在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具备“专精特新”资质的中小企业朝着精细化市场对接、创新实力强劲、市场占有率持续高涨、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占据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等目标迈进。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当为打造“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提供各领域、各类型创新的沃土,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和服务,给予中小企业适当的容错空间以应对各种挑战,分步骤、分阶段走上“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谋划内陆型自贸创新港
在全国“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成效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但建设方案中某些设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建设效果,这需要在新发展阶段着力推动其对内与对外开放、引进与培育、引资与引智引技相结合,论证河南自贸试验区与河南其他国家级战略对接、融合的具体方式,在不至于引起冲突和同步建设不同类型平台的前提下,发挥河南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试验田”的作用。充分激发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各类型企业的能动性,在精细化细节层面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创新意见,深入开展制度创新并推出更多创新性成果。要全面落实2020年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为持续开放创造条件,积极与企业开展对话,从而以高水平开放打造新发展优势。
(三)推进“跨省通办”与“省内通办”
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开办企业、注册登记等方面的办事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智能化、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实现自动收集、验证身份信息、自动审批,获得一大批企业的广泛好评[6]。在此基础上,急需以精细化、精准化理念做好对企业的全程化配套跟进服务,使得“一站式快餐”式服务持续发挥服务企业、服务供应链上下游相关机构的功效,从而高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反映服务诉求的包含线上与线下的绿色通道,通过企业和管委会各层级管理者的深入沟通、对接,明确企业实际诉求,在各类型企业研发、制造、经营、宣传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全程化的配套服务保障。对于那些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领域创新、改革、产业发展等做出重要贡献的企业或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或其他激励措施。
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和“省内通办”,不同省份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间以及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之间要做好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实现互通互认,为企业跨区域办理注册登记等业务提供便利,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的办事效率。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应该和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多领域的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和优势互补互助,优化创新型服务升级;以“互联网+政务”便利两地或多地企业、群众跨区域办理业务,为跨区域业务往来或关联业务提供便利化政务服务。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可与周边自由贸易试验区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市场准入、文化、税务、信息查询等领域制定精细化办事流程,也可将跨区域相关事项的办理纳入网络在线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远程帮办代办;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当与周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协调沟通工作机制,对于跨省域或市域的各项政务服务业务事项,及时解决办理相关业务的堵点和难点,确保“跨省通办”和“省内通办”有序高效运行,持续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的营商环境。
(四)扩大亮点工作辐射范围
2020年9月,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布了当年的最佳实践案例,提出应当在后续发展阶段扩大亮点工作的辐射范围,释放改革红利,促使最佳实践案例最大范围地惠及河南自贸试验区范围内的相关联企业;围绕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有地域性特色的改革创新案例,尤其是对推动“十四五”时期河南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新基建领域的创新案例;应当将新基建与装备制造业、智能机械制造等实体经济相融合,在推动新基建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方面挖掘新的案例,适时对创新案例开展评估,并通过案例的复制推广,助力装备制造、新兴材料等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应充分发挥周边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对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借鉴价值,为创新寻求新的突破口;各自贸片区管委会应当加紧对16个最佳实践案例的研讨,将其与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复制推广这些服务贸易创新型案例。
此外,在获批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中,河南的“三十五证合一”改革[7]位列其中,该项案例将在“十四五”时期继续为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激励作用。以“三十五证合一”“五个一”准入模式为代表的政务服务集成化管理举措将打通数据链接通道,实现线下与线上双渠道融合办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推动构建面向新时代科学、高效的政务服务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各类型企业办理各项业务的便利度。预计在“十四五”时期,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的企业将实现全程电子化办理各项业务,由此扩大到全省范围内,以简洁、高效为导向,预计企业全程电子化办理各项业务的比例也将达到90%以上。
(五)开创产业升级新空间
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做出重点布局,深度挖掘“强磁”效应,使得企业活力不断激发,产业结果不断优化,集群效应加速显现,企业持续发展壮大。今后仍需持续挖掘“强磁”效应,使三个片区的重点产业加速演化,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由于河南省内都市圈建设加速推进,为区域性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河南省应以郑州、洛阳都市圈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都市圈建设的叠加协同,促使产业集群化优势逐步突显,为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当前,郑、汴、洛三地正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8]。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各项任务的具体落实主要归结到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范围内各类型项目的实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个片区应该在新发展阶段强化“强磁”效应,继续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产业集群专项支持,以三地各领域的协调联动,提升区域经济整体能级和发展效率;要围绕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链招商,用好驻点招商,深入了解企业诉求,为精准对接招商创造条件,同时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对接落地的服务保障工作;以共生共享共赢创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空间,通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片区外更广泛区域的产业升级换代,从而提升产业转型的升级效率和效益。
(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科技研发成效的重要标志,是体现企业技术进步、专业转型升级效益的集中体现[7]。在“十四五”时期,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推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工程,积极保障一线科研人员的决策权利和转化收益;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引导合理分配;教育科研人员要恪守科技伦理;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决策机制,提高转化效率。针对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相关企业的科技研发任务,其决策权利和转化收益尤为重要,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平台要为其提供科学合理化的管理制度,以科技成果转化决策机制提高科技研发一线人员的积极性,稳步提升转化效率,这对于科技研发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的评价方面,要制定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评价体系,对于评价周期要赋予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成效为重,让各类型企业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决策机制。
此外,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应建立待转化科技成果与科技服务需求之间的有效链接,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等“四链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应进一步推动科技人才集聚,为人才聚集提供倾斜性政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并以信贷风险补偿等各类型风险补偿保费补贴手段,支持企业融资,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激发中小型外贸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当前郑、汴、洛已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创新平台载体梯次建设的格局,但创新平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河南省应当继续支持在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汇聚新知识、高端技术性创新人才、各类型资本,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步伐,促进具备传统优势的主导产业、优势行业继续引入高精尖技术,实现新技术与原有工艺的有机结合,将原有技术及时替换为具备行业领先水准的高端技术,以此达到创新技术工艺“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目的,助推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
(七)发挥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
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助力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由于河南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金融、财税等环节会产生海量、多源、异构、多维的数据信息,多种信息的交汇融合对数据的适时采集、挖掘、清洗、筛选和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充分挖掘河南自贸试验区范围内的信息资源价值,并为各类型企业、政府机构的政务服务水平提升提供较为充分的技术资源。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创新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公共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增强河南自贸试验区的风险研判能力。此外,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区块链等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领域应用,针对数字服务贸易政策的改革探索,应加快推进数字产业、数字园区和数字政府建设。河南省亟须通过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壮大,开拓河南对外贸易格局,推动对外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河南对外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在“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应重视新兴信息技术及工具对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创新主体阵列,让创新活力辐射到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不同层级企业,显著提升协同创新辐射力。建设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大数据信息平台,明确不同类型、时间序列数据的使用范围及权限;加强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部门数据的保护力度,强化对数据信息情报监管、隐私保护等环节的保障,创造良好的法治监管环境;优质科技资源借助新兴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进而实现最大范围的辐射带动效应;持续扩大贷款、各类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功效。在郑汴洛多重叠加的国家级战略平台的融合发展中,发挥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从而形成全域创新空间布局。
(八)创新管理模式
2021年4月2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明确了各片区管委会依法行使的行政职权,压实了管委会的主责主业,使得片区管理模式保有灵活性,这是符合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实际的制度设计。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应当积极响应那些具备特色优势企业的诉求,研判各自由贸易区管委会行政职权行使存在的缺陷,逐步形成新的行政职权行使路径,制定面向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清单,积极为各片区争取更多的政策试点,为后续新制度或政策的实施做好铺垫。各片区管理模式应避免僵化、教条,以灵活机动的方式维持片区管理模式的灵活性,使得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效率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为提升各片区内企业的运作效率提供支持和帮助。
近年来,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指引下,国家、省、市对企业的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质上是对企业生产、制造、研发、管理机制等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企业追求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的协调统一和优化提升。与此同时,河南省对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管委会的管理职能也提出了更高的定位,要求管委会的行政职权不宜管得过死,在新发展阶段要适当转变管委会的行政职权管理机制,确保深化改革各项具体职责落到实处;适当调整管委会的管理范围、管理模式,为提升企业综合效益而做好各项服务型工作;通过建立多渠道的企业与管委会的沟通机制,让各类型企业与管委会互通有无,以管委会管理模式创新,助力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三、结 论
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等成为今后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从河南“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35年远景建设目标纲要出发,针对“十四五”时期对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新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从不同角度或领域提出“十四五”时期新发展阶段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强化制度型开放,更加突出与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层面推动集成性创新;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以一批新的创新成果拓展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促进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