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儿的语言

2022-11-26初红

绿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朱鹮鸟语母鸡

◎初红

人为万物之灵。因此,有人断言:“在林林总总的万物之中,只有人才会说话,其他动物没有语言。”这个看法太绝对了,缺乏科学根据。

据生物学家统计,地球上有150万种动物。如此庞大的动物世界,并非寂静无声。君不闻,山上虎吼,村中犬吠,枝头蝉叫,池畔蛙鸣……这些叫声,就是动物的语言。这些语言虽然无法和人类的语言相比,却在动物的世界起着传递信息、联络同伴的作用。

鸟类,早在一亿五千万年前就出现了。全世界有一万多种鸟,中国有一千四百九十一种鸟。它们的形态不同,习性不同,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我的案头,放着一本《唐诗三百首》。轻轻地打开它,千姿百态的鸟儿,扑棱棱地飞来;南腔北调的鸟语,洋洋乎盈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唤醒春天的黄鹂,多么可爱!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

惊破春梦的黄莺,多么讨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百鸟争鸣的早晨,多么热闹!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杜鹃啼血的月夜,多么凄凉!

鸟儿没有声带,是怎样发声的?鸟儿的发声器官叫鸣管,位于气管和支气管相交的地方,由气管软骨形成的鸣骨、气管壁薄膜形成的鸣膜和特有的鸣肌联合组成。当鸣肌收缩时,鸣膜就绷紧,从肺中呼出的气流,不断地冲击鸣膜,鸣膜受到震动,就会发出声音。

鸟儿的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鸣啭、叙鸣、效鸣。

鸟儿的繁殖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形象地描写了鸟儿占区、筑巢的活动。

鸣啭,是鸟儿在繁殖季节求偶的叫声。

画眉、夜莺、百灵鸟、金丝雀,听觉灵敏,鸣管发达,叫声婉转,悦耳动听,是鸟中的著名歌星。

2012年春天,我随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的采风团,去陕南洋县采风,在农民女诗人李雪如的陪同下,来到美丽的草坝。山坡下,丛林中,一群鸟儿翩翩飞舞。长喙,凤冠,白羽,红腿。李雪如说:“这就是朱鹮。”啊,我多么幸运,见到了思慕已久的神鸟!

春风暖暖地吹着,梨花甜甜地笑着,正是朱鹮繁殖的黄金季节。我见证了雄鸟之间争夺雌鸟的战斗。战斗虽然激烈,方式却是赛歌。雄鸟们激情洋溢,放声歌唱,你用民族唱法,他用美声唱法,向雌鸟炫耀、讨好、求爱。雌鸟根据雄鸟鸣啭的复杂程度和发挥水平,严格挑选自己满意的情郎。一般来说,凡是鸣啭最复杂、旋律最优美的雄鸟,就是最健美、最能干的雄鸟。雌鸟选择它做伴侣,在孵卵、育雏时期,可以得到丰富的食物和有力的保护,而无后顾之忧。在爱情争夺战中,胜利者得意扬扬,鸣啭报捷;失败者垂头丧气,落荒而逃。

离开朱鹮保护基地,沿着一条小河前行,忽然听到“笃笃笃”的声音。循声望去,原来是森林卫士啄木鸟在求偶。雄鸟用坚硬的喙敲击树木,与鸣管发出的声音混在一起,汇成“笃笃笃”的声音,好像庙里的和尚敲着木鱼。虽然声音单调,缺少变化,却有一举三得之效:一是吸引雌鸟,声音越响亮,越容易得到雌鸟的共鸣;二是宣占领地,严禁其他鸟儿入侵;三是捕捉食物,用长舌把闻声逃窜的害虫牢牢粘住,作为美食。我触景生情,吟出一首诗《啄木鸟》:

大树生了病

你坐卧不宁

对准作恶的害虫

发起猛烈的冲锋

无情

还是有情?

自有青枝绿叶

为你作证

叙鸣,是鸟儿通风报信、互相联络的常用语言。

以鸡为例。鸡在动物分类上,属于鸟纲,鸡科。鸡的祖先是始祖鸟,和白垩纪晚期的地球霸主霸王龙同祖。

鸡有野鸡、家鸡之分。野鸡,又名雉,体形比家鸡小,尾巴却很长,羽毛艳丽,善跑且善飞。家鸡是东南亚丛林鸡的后裔,七千年前被人驯化,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的蛋和肉。鸡是鸟类中数量最多的,任何时候都有大约230亿只。公鸡报晓,母鸡下蛋,各司其职,无怨无悔。但是,它养尊处优,翅膀变短,逐渐地失去了高飞的本领,只能作短距离的滑翔。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我不明白:东晋时的鸡,能飞到桑树顶吗?

公鸡喜欢在拂晓时高声啼叫,声音嘹亮,响彻云霄,惊散黑暗,唤醒曙光。明朝才子唐伯虎有一幅名画《画鸡》。鸡冠血红,羽毛雪白,昂首远望,神采飞扬。画旁题诗一首: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首诗托物言志,寓意深远。红冠白羽,比喻君子高洁的品格;引颈高唱,象征君子远大的理想。

我的老家,养着一群母鸡。我通过反复观察和仔细聆听,发现母鸡有几十种含义不同的叙鸣。

母鸡下蛋后,发出“咯嗒咯嗒”的声音,那是在向主人报告:“收蛋,收蛋!”

母鸡孵卵时,肩负着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坚守岗位,雷打不动,其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它常常发出“咕咕咕”的声音,这是对小鸡胚胎说话呢。俗话说:“鸡抱鸡,二十一。”母鸡的孵卵时间,大约需要二十一天。待到第十八天,蛋壳里的小鸡开始发出轻微的“叽叽叽”的声音,这是对母鸡说话呢。这种对话,对于蛋的孵化很重要。母鸡的呼唤,使蛋壳里的小鸡感到亲切、温暖、安全。小鸡的声音,可以使母鸡及时了解到小鸡的各种诉求。如果小鸡说“我冷”,母鸡就紧紧地伏在蛋上加温。如果小鸡说“我热”,母鸡就暂时离窝散热。如果小鸡说“我怕”,母鸡就轻言细语地安慰。这种对话,在小鸡出壳前几小时,达到高潮。小鸡向往外面的世界,啄破蛋膜,进入气室,不断发出“叽叽叽”的声音,好像在喊:“妈妈,我要出去!”母鸡鼓励小鸡:“乖乖,加油!”旋即,一个个胖嘟嘟的小精灵,争先恐后,破壳而出。这种对话,使一窝鸡蛋胚胎的发育,进度基本一致,保证在同一时间出壳。这种对话,还能使小鸡在蛋壳里就受到胎教,一出壳就能听懂母鸡的语言,适应环境,健康成长。

母鸡育雏时,也十分辛苦。对内,要团结一群小鸡;对外,要防御各种敌情。母鸡找到食物,发出“啯啯啯”的声音,好像在呼唤小鸡:“快来吃!”小鸡啄食,发出“叽叽叽”的声音,好像在感谢母鸡:“真好吃!”母鸡抬头望天,发现老鹰正在心怀鬼胎地盘旋,就立即发出“咯咯咯”的警报:“老鹰来了!”小鸡马上躲到母鸡的翅膀下。

大约一个月后,母鸡就不再带小鸡了。可是,小鸡仍然对母鸡恋恋不舍,赖着不走。母鸡一反温柔之态,冷若冰霜地怒吼:“走开!”甚至凶狠地啄小鸡,强迫它们离开。母鸡这样做,道是无情却有情,是为了培养小鸡独立谋生的能力。

效鸣,是鸟儿模仿其他动物或人类的声音。

鹦鹉,又名鹦哥,上嘴大,下嘴小,舌头灵巧,是鸟中效鸣的冠军。它能报人名,能背数字,能模仿二胡、小号等乐器的演奏曲,还能学人讲话、唱歌。它的记性也很好,教它说的话,三五年以后还能记得。

鹦鹉的脑子结构简单,智力水平低下,只是经过人类的反复训练,机械地模仿声音,把人类的简单词语作为特定的信号来记忆,在它的神经系统中形成特定的条件反射,而根本不懂人类语言的含义。成语“鹦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和创新。

八哥像鹦鹉一样,能说人话,还能学人吹喇叭,发出“嘀嘀嗒”的声音。

歌鸲能模仿猪叫,还能模仿蟋蟀、蝼蛄、油葫芦、金铃子等昆虫的叫声,引诱昆虫靠近,然后一口吃掉。

百灵鸟,因为巧舌如簧,能发出多种声音,而得“百灵”之美名。它是草原上的歌唱家。从早到晚,引颈高歌,歌声嘹亮,响彻云霄。它还能模仿鸡鸣、雀噪、燕语、莺啼,甚至能模仿婴儿的哭声,惟妙惟肖,几可以假乱真。

古往今来,人们渴望了解鸟语,因此不断地研究鸟语。

春秋时期,儒家大师孔子,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一个得意门生叫公冶长。他经常上山打猎,慢慢熟悉并懂得了鸟语。有一天,他听见树上两只乌鸦在聊天。这只乌鸦说:“南山有只虎拖羊。”那只乌鸦说:“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惊闻敌情,马上奔赴南山,果然看见一只羊被老虎吃掉,只剩下一堆骨头和一摊鲜血。

猎人只能根据感觉和经验,猜测鸟语的含义。科学家却能运用科学技术,揭开鸟语的奥秘,不但让鸟语供人欣赏,而且让鸟语为人服务。

英国广播公司把400多种不同的鸟语制成唱片,存放在录音唱片库中。俄罗斯列宁格勒国立大学鸟类鸣声研究室,拥有大量鸟类鸣声唱片,记录着80多种鸟类700多种不同的语言。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茨,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精准地翻译出100多种鸟语。他说:“如果鹅发出六个音节,就是说‘这里食物很多’。如果鹅只发出三个音节,就是说‘有危险’。”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生物学家,研制出一种变频音响孵化仿生系统。在人工孵化器孵化小鸡的过程中,连续播放母鸡25种不同的声音,刺激蛋中小鸡胚胎的发育,使小鸡出壳时间一致,出壳后体格健壮。

俄罗斯生物学家费多尔,训练出世界上第一家金丝雀合唱团。演出的节目,除了各种流行歌曲,还有音乐大师施特劳斯、舒伯特、格林卡的名曲。

美国鸟类学家贝罗伊科,训练出一批导盲鹦鹉。这种鹦鹉对色彩的辨识感很强,反应很快。能看清盲道上有没有障碍物,马路上有没有车辆,还能看清十字路口红绿灯的变化,准确地向盲人发出导航令:“左转弯!”“右转弯!”“停!”“前进!”鹦鹉的寿命长达十几年,一只导盲鹦鹉可以为盲人服务十几年。

苍茫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鸟儿的家园。小小的鸟儿,来到自然界,自有它存在的理由。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虽然吃一点儿粮食,不过主食还是嫩草和害虫。随着季节的变化,鸟儿发出不同的叫声,提醒农民不误农时,春种夏管秋收冬藏。鸟儿的飞翔,是最美的舞蹈;鸟儿的歌唱,是最美的音乐。人类除了柴米油盐,还应该有鸟语花香;除了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与远方。

人类应该与鸟儿和谐共处,互不干涉,互不侵犯,同奏和平、友谊之歌。

记得1958年秋天,麻雀被列为“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之一。于是,全国城乡打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消灭麻雀的“人民战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当时,我正在陕西师范大学读书,全校万名师生,“奉命”倾巢而出,在大雁塔周围的树林里摆开战场。或用弹弓打麻雀,或用竹竿捣毁麻雀窝,或敲锣击鼓,或高声呐喊,不准麻雀登枝栖息。可怜的麻雀,只得在天空中连续飞行,喳喳哀鸣,劳累过度,坠地而亡。

有个成语“惊弓之鸟”,说的是鸟儿被弓箭吓怕了,怕人吃它,因此对人怀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戒备心理。

时任中国科学院党委书记的张劲夫,是一位敢说真话的勇士。他不同意消灭麻雀,写了《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报告中说:“麻雀吃粮食,也吃害虫,有害也有益,我们不能只看到麻雀有害的一面。174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消灭麻雀,结果树叶、果子都被害虫吃光了。1950年,法国消灭麻雀,结果发生虫灾,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我们要吸取外国消灭麻雀的惨痛教训。”后来,麻雀才躲过此劫,臭虫取而代之。张劲夫挽救麻雀有功。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人们视为吉祥之鸟。朱鹮曾经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朱鹮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踪迹难觅。1981年,鸟类学家刘增荫率领他的团队,带着“朱鹮哪里去了”的疑问,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朱鹮之旅。历经三年多,走遍十四个省份,行程五万里,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终于,他们在洋县草坝发现了七只野生朱鹮。惊喜之情,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因为,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七颗“东方宝石”啊!洋县人拯救朱鹮的活动随即展开,退耕还林,保护湿地,禁用农药,严防天敌。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巡查力度。从人工繁育,到自然繁育。每年春夏之交,是朱鹮幼鸟放飞的黄金时间。幼鸟学习飞翔、觅食的本领时,因为能力欠缺,经验不足,常常被撞伤,或者找不到食物。朱鹮保护区的人员及时巡查,开展救助。据陕西省林业局消息,2020年五、六两个月,朱鹮保护区救助伤病幼鸟四十四只。四十年辛苦不寻常,洋县朱鹮数量从七只增加到五千多只!朱鹮展开翅膀,带着友谊,飞出陕南,飞到北方,飞到海外。

鸟儿通人性,最爱音乐家。去年六月,我的两位文友幸遇鸟儿“亲人”之喜。

党永庵是著名词作家,曾任陕西乐团党组书记、《音乐天地》副主编,现任陕西音乐文学学会名誉主席。早年,他以歌曲《我们这一代》(李焕之曲)闻名于世。他为歌曲《十唱共产党》(航海曲)重新填词,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2021年6月13日,他去城里看望文物专家刘玉苓。刚刚落座,刘家养的一只八哥,忽然飞到他的头上,热情地喊着:“欢迎,欢迎!”他又惊又喜,诗兴大发:

八哥八哥爱唱歌,

草翁头上来筑窝。

莫非想来比高低,

不信此老是词哥。

张郁是著名词作家,曾任西安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陕西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长安词林》主编。他为知青部落创作的歌曲《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纪溪坪曲),曾经唱遍全国。2021年6月21日,他偕夫人游五丈原。正想用手机拍摄风景,一只八哥忽然从树上飞下来,落到他的手背上,欢快地叫着:“你好,你好!”久久不愿离去。他十分感动,热泪盈眶,让夫人把这个珍贵的镜头拍下来,发给党永庵。党永庵奇之乐之,信口咏之:

八哥善唱,

必爱词人。

人鸟相通,

心灵共振。

有一种幸运,叫被鸟儿信任、亲近。我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幸运。这是为什么?原来我参加过灭鸟之战。我在这里向鸟儿致歉:“对不起 ,请原谅。”

假如有来生,我愿做一只小小的鸟儿,不追名,不逐利,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地飞翔,自由地歌唱。

猜你喜欢

朱鹮鸟语母鸡
母鸡
鸟语
听鸟语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鸟语春风
我在秦岭,当朱鹮的“衣食父母”
优雅的朱鹮
鸟语
藏蛋的母鸡
鸡的一家之母鸡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