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凡纳滨对虾生态育苗技术
2022-11-25曾现英柴晓贞许建方李东滨
曾现英,李 艳,柴晓贞,许建方,李东滨
(1.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滨州 256600;2.内蒙古包头市畜牧水产推广服务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10)
凡纳滨对虾也叫南美白对虾 (Penaeus vannamei),198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研究员引进我国,2001年以来每年的凡纳滨对虾产量和养殖面积都稳居世界首位,现已成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1-2]。随着对虾产业的逐渐扩大化,苗种质量良莠不齐、养殖模式多样化、病害频发等问题,造成养殖对虾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南方地区尝试采用室外高位池生态育苗,培育的生态虾苗相比传统虾苗培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表现出抗病强、生长快、规格整齐、养成率高等优点。
结合北方地区对虾养殖周期短、虾苗放养密度集中特点,立足本地实际,从对虾育苗的生态环境条件方面入手,营造生态平衡系统。采用纯自然光—藻类—轮虫、枝角类—虾苗等构建多样性生物平衡稳定生态系统,生产出绿色健康虾苗。2021年在滨州沿海试验基地利用3个泥沙底质温棚(500m2)尝试开展了生态育苗试验,并取得成功,下面就试验相关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从事凡纳滨对虾育苗工作的广大从业者提供参考、借鉴。
1 试验方法
建造泥沙底质塑料温棚,棚内培育池加水后,接种单胞藻,待培育苗池内的水质稳定后,将对虾无节幼体投放至育苗池;无节幼体变态为溞状幼体开口后,在溞状幼体、糠虾幼体阶段,投喂轮虫、角毛藻;在仔虾阶段,投喂轮虫、蒙古裸腹蚤和丰年虫;当仔虾发育到4~6期,收获虾苗。
1.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在2~3月进行,主要做以下工作。
1.1.1 池底活化
清塘后,用20~30cm水浸没塘底,用光合细菌、EM菌或者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活化塘底,把塘底有机物彻底分解成为有益的营养元素。
1.1.2 池塘进水
塘底处理好后,用60~80目筛网过滤进水至水深2.0~2.5m,处理水质。
1.1.3 施肥进水后调控水环境,全池泼洒有机肥,其投放量视有机肥说明和水色不定期追施有机肥。
1.1.4 接种单胞藻肥水后集中接种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和角毛藻等优质单细胞藻类,密度保持在4~10万个/mL。
1.2 放养幼体
4月份,待水质稳定后,放养无节幼体,放养前先将N1~N2无节幼体用聚维酮碘消毒,用干净海水冲洗后,放入育苗池,其放养密度8万~14万尾/m2。
1.3 饵料投喂
1.3.1 无节幼体
幼体开口前利用自身卵黄中的营养供能,不摄食,水温控制在28℃左右,不可过高,否则无节幼体变态过快会影响虾苗质量。
1.3.2溞状幼体
溞状幼体开始摄食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溞I期幼体摄食前期接种单胞藻,水温逐步升高,但不超过29℃;当变态至溞Ⅱ期幼体时,开始适量的投喂褶皱臂尾轮虫,密度保持在1~3个/mL。溞Ⅲ期幼体少量加入卤虫以提高营养供给,卤虫需要用高温烫死后投喂,不可过量,以防止幼体吃不完污染水质。从溞I开始,每日向苗池中泼洒一定量的光合细菌、乳酸菌、EM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达到苗池菌藻平衡。
1.3.3 糠虾幼体
糠虾幼体的食性已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与溞Ⅲ期幼体相比,糠虾幼体对单胞藻的摄食量将减少50%左右,对轮虫的捕捉能力增强,适当增加轮虫投喂量,轮虫密度控制在5~8个/mL。糠虾Ⅱ期后投喂适当数量冷冻卤虫幼体,少量多餐,切勿过量投喂。
1.3.4 仔虾幼体
投喂轮虫的基础上,同时投喂适量的蒙古裸腹蚤、枝角类和卤虫。轮虫密度控制在7~8个/mL,蒙古裸腹蚤密度控制在300~400个/L,卤虫维持在投喂后1.5h刚好吃完的量为宜。投喂卤虫时应注意,孵化用卤虫卵必须严格消毒,孵化前用强氯精100mg/L浸泡消毒10min,投喂前用200mg/L甲醛在淡水中消毒10min。
1.4 育苗期管理
1.4.1 日常管理
每天观察虾苗摄食、活力、拖便、肝胰腺及肠道情况,水色、卤虫量、藻量及理化指标等,根据相关指标进行管理调整工作。同时视具体情况调节气量。
1.4.2 充气管理
在整个幼体培育过程中,需要保持连续充气,且保持育苗池气体分布均匀,随着幼体的发育和生长,逐渐加大充气量,保持溶解氧在5mg/L以上;无节幼体期水面呈微波状,溞状幼体期水面呈弱沸腾状,糠虾期沸腾状,仔虾期呈强沸腾状。
1.4.3 定期检测
①水质检测。定期检测溶解氧并保持在5mg/L以 上;pH值7.8~8.6;氨 氮<0.6mg/L;亚 硝 酸 盐<0.1mg/L。
②虾苗检测。定期检测对虾肝肠胞虫病、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对虾肝胰腺坏死病毒病、对虾桃拉病毒等。定期检测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等。
1.4.4 管理档案
从放幼体开始建立日常管理记录,记录放苗时间、数量、池号、虾苗发育阶段、放苗时水深、藻量、卤虫量等。
2 结果
本次试验共3个温棚(500m2/棚),共投放无节幼体1.65亿尾,育出P5仔虾1.068亿尾,最低出苗率57.2%,最高出苗率达到70.4%(见表1)。
表1 育苗的试验情况
3 讨论
3.1 用生物制剂调控水质
从无节幼体期N1期至糠虾期M3期每天全池泼洒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复合EM菌等有益菌,大量培养有益藻类,藻类的生长为轮虫、枝角类和对虾幼体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生物饵料,轮虫和枝角类摄食藻类生长良好,对虾幼体开口时摄食藻类,发育中期摄食轮虫,发育后期摄食枝角类。藻类—轮虫、枝角类—虾苗是一个循环的食物链。褶皱臂尾轮虫采用小球藻单独培养,蒙古裸腹蚤采用小球藻和角毛藻混合培养,整个育苗阶段,全程使用菌、藻、虫鲜活生物饵料,严格控制单胞藻、轮虫、裸腹蚤和卤虫的密度比,用生物调控水质,保持育苗水环境良好,饵料营养丰富。
3.2 放养密度有待研究
1#、2#池出苗率比较高,规格较大;3#出苗率较低,规格较小。是否因为幼体放养密度问题将进一步展开试验研究,找出最佳放苗密度。
3.3 育苗成本低
对虾土池生态育苗不需要复杂配套设施,育苗工艺简单,节省人力物力。万尾直接成本仅有20元左右(幼体成本8元/万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动物饵料成本8元/万尾+微生物、水电费、人工等4元/万尾),以1#棚为例:共育出P5仔虾3168万尾,销售价格60元/万尾,15d的培育期,实现利润19万元。
3.4 育苗成活率稳定
温棚生态育苗密度低,投喂鲜活生物饵料减少投喂人工饲料,采用生物水质调控技术,既能保持水质良好,还能保证营养需求,育苗成活率稳定在50%以上。通过对育出虾苗进行显微观察,其肝胰腺脂肪粒较常规工厂化育出的虾苗饱满且密度大,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
3.5 投喂优质饲料
虾苗病害少,质量好。低密度、活饵料,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和违禁药物,温棚充分利用太阳光能,保温好,光合作用扩培藻类,投放益生菌根据菌藻共生原理,依靠生物水质调控,即为虾苗提供饵料,又能保持水环境良好,生态培育虾苗。既节能又环保,是对虾苗种培育的一个方向。
3.6 全程不换水
池塘相比室内水泥池来说,水面大,放苗密度低,微生态系统完整,水体自净能力强,水质好。幼体培育阶段通过集中施加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实施生物絮团水质综合调控,不进行换水操作,从而保证了苗种的原生态繁育。
对虾生态育苗的成功,能够解决沿海有限育苗车间大批量优质虾苗集中及时供应,育苗成本降低,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成为北方地区未来苗种培育的一项主流技术。本育苗技术培育的对虾苗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高盐度、低盐度池塘养殖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