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红色“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

2022-11-25傅玉棠江欣怡和铁行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产业互联网+

傅玉棠 江欣怡 和铁行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人们原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十四五”开局之际,红色“云旅游”将成为年轻人的新型数字化旅游方式。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红色“云旅游”为整个旅游行业带来了新兴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随着5G时代的全面到来,同时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红色“云旅游”也延伸出多种形式,突破传统旅游业的弊端,使乡村振兴又迎来一阵“智旅”之风。长远来看,红色“云旅游”不仅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助力,还可以推动旅游相关产业链扩展、产业价值的融合与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云旅游;文化产业;乡村振兴

一、引言

“互联网+”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归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板块,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2019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11.05%,达到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而由于某种缘由,人们无法随意地外出旅游。在这一境况下,“云旅游”顺势吸引了人们的关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近年来年轻人参与红色旅游的势态高涨,红色“云旅游”更是需要探索求新,让青少年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云旅游”区别于“在线旅游”(OTA,Online Travel Agency)仅作为旅游线上经销商的模式,更多的是指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导览、导游、导航、导购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其最大意义在于突破了地理距离、天气干扰等因素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畅游世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旅游”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 “云旅游”更是延伸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旅游直播、旅游vlog、互动式旅游视频和旅游图文博客等,适时地为人们填补了旅游欲望的空缺。

二、“互联网+”时代下红色“云旅游”的市场背景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0年底,预计全国游客人数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降至4.55万亿元。毫无疑问,传统旅游业受到了极大冲击,但对“云旅游”而言却是带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完美契机。“从消费形式和消费需求来看,旅游消费空间将由团队客的封闭世界转变为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国民大众旅行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 80 后、 90 后为主体的游客数量增长和主体结构变化开启了自主旅游决策、自主行程安排的自主、自助旅行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 一批服务于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信息、产品、服务等内容的在线旅游企业出现,使自主、自助旅行更加便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五个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红色云旅游”作为文化产业,通过对乡村当地特色风格文化的发展,积极推动文化振兴,发展文化相关产业链。”在经济和文化产业共同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的同时,“云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更好地推动了乡风文明的这一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旅游行业逐渐复苏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互联网+”时代的红色“云旅游”不仅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响应了“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十四五”规划。

三、“互联网+”时代下红色“云旅游”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云旅游”已经实现,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旅游”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云旅游”自身伴有的优势和劣势也相应地凸显出来。主要优势表现在游客对于旅游方面付出的成本基础较低、在精神上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心理代偿感、相比传统旅游业有着创新性突破。而劣势则主要表现在“云旅游”作为新型旅游形式,其用户数量和用户类型方面较欠缺;在实际经济收益的实现上,对于营销方案的要求较高。

(一)优势:游客付出的成本较低

从游客角度来看,相比传统线下旅游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要低得多。首先“云旅游”突破了地理和天气的限制,可以仅凭简单的互联网设备就达到旅游的需求,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实现旅游。其次,时间上的限制也相对宽松了很多,尤其针对红色旅游景区,它们往往存在各景点之间距离较远,地势曲折的缺陷,中间路程费时费力,“云旅游”则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点,使游客可以在線上进行零消耗穿梭。再者,经济上的成本也大幅降低,用户不再需要去费尽心思地算计着食宿的折扣或者门票的价钱,就能够品味旅游的快乐。

此外,“2020年4月28日,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64.5%。”由此可知,庞大的网民规模构成了“云旅游”坚实的用户基础,“云旅游”的游客也可以直接从这些网民中产生。因此,相比起传统旅游形式,“云旅游”能够使游客以最小的成本得到超值的旅游云体验。

(二)优势:帮助人们获得心理代偿感

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宅”在家中。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2020年故宫进行了史上第一次网络直播,使“远在天边”的观众也能感受到故宫之美。随之而来的是不久后出现的“云赏花”“云逛街”“云游世界”等,这一系列突破想象的“云旅游”新方式被一一开拓出来。

而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虽然大家对出门旅游仍存在一定的担忧,但有不少的人们对旅游充满期待,其中仅有极少数人不敢旅游。而这部分对旅游充满期待的人们而言,“身体健康”“工作强度”等这样的关键词依然成为他们的最大顾虑。此时“云旅游”的兴起则是人们创造出的一个最快捷、最简易、最享受的获得外出旅游的心理代偿感的方式。

用“云旅游”代替传统旅游,满足了用户个体心理上想要外出旅游的欲望,以达到心态平衡。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仍对外出心存顾虑的情况下,“云旅游”运用体感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线下旅游的体验,甚至还能精准为用户推荐各色景区。仅从游客的体验感受来讲,理论上,“云旅游”可以说比传统旅游业略胜一筹。

(三)优势:突破传统旅游形式的不足

“云旅游”作为线上数字技术,不存在时令性,许多在传统旅游中难以看清或者具有时令性的美景实则可以在“云旅游”上随时欣赏。尤其每到诸如建党节、国庆节这样的爱国爱党的节日,家长们也可以不再顾及旅游高峰期的人数众多,打开“云旅游”立刻带着孩子们完成一场“说走就走”的云旅行。

由于大多红色景区之間存在难以改变的地理限制,使得人们每次转移到下一个地点时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而“云旅游”则突破了传统旅游的必要条件——空间位移。而红色“云旅游”则更是直接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系统、完整地规划成一条专题红色“云旅游”路线。比如长征精神的旅游线,如果是使用传统旅游的方式,那么势必会让旅游的时间和旅游的空间位移成为巨大难题;而“云旅游”则运用AR、VR等体感技术,可以在线上给予用户和线下旅游相媲美的体验,从头到尾地带领用户感受长征时的种种艰辛,并且在“云旅游”时做到红色事件的讲解和红色精神的传播,完全可以起到线上红色教育的作用。

(四)“互联网+”时代下红色“云旅游”的劣势

虽然“互联网+”时代下红色“云旅游”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其本身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云旅游”要获得长期发展,要为景区带来真正且持续的经济收益才能维持下去。由本项目完成的问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仅有20.92%的人们体验过“云旅游”,而25.50%的人们对“云旅游”完全不了解,这一结果表明目前接触过“云旅游”的群体仍旧相对较少。

针对线上和线下的两种旅游方式的选择,有67.16%的人们依旧倾向于传统的线下旅游,尤其在年龄在18岁至50岁之间的人群中,他们作为主要的旅游消费者,更是大比例地选择了线下旅游,说明人们对于旅游方式的选择依旧习惯于传统的线下旅游,“云旅游”对旅游消费的主要人群来说仍属于较新颖的旅游方式。这表示在“云旅游”的用户数量和用户类型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推广来进一步改善。

而实际收益上,“云旅游”主要依靠线上推销当地特产来创造经济效益。本项目完成的问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49.54%的人群表示对于线上“云旅游”推荐的当地特产更多的是“看情况,若喜欢会买”。由此可见,“云旅游”线上产品营销的方式对于推销电商的影响力,特色产品的独特性,以及融媒体关注度都有着不小的要求。否则,很容易出现特色产品销量过低以致当地经济亏损。

由于“云旅游”主要是以线上方式进行,在时间碎片化时代,诚然可以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得到片刻的诗与远方,但同时也给予了线上推销巨大的压力。这意味着线上推销,不仅要把握好推销的程度,还需要拥有能让用户在短暂时间内就被产品吸引的能力。

前者是因为用户在休息时更希望得到的是不出门便可云游四方的快感,而不是在难得的休息时间中只能看到无尽且枯燥的产品推销;后者则是因为时间碎片化的“副作用”,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云旅游”说起来也算是时间碎片化的产物之一,因而同样也会受到时间碎片化所带来的低效率和高竞争力市场。此时的“云旅游”客户端面临的是和其他各种类型的线上软件竞争客户流量,而时间碎片化的加成则让客户接受线上推销时的专注度和接受程度大幅降低。客户完全可能将线上推销看作和其他的广告一样,随手划掉。如果无法快速抓住客户的吸引力,则会被其他的信息迅速覆盖,无法让“云旅游”获得经济效益。

四、“互联网+”时代下红色“云旅游”的发展意义

红色“云旅游”的兴起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重要产物之一,其对于整个旅游业而言也有着巨大意义。主要表现在行业内:对旧式传统旅游业的冲击,带动行业内的良性竞争;经济上:推动相关产业链扩展、产业价值的融合与创新;政策上:由“云旅游”带动线下旅游人数,推动乡村振兴。

(一)对传统旅游业的冲击,加大行业内竞争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中心、5G通信、VR技术等成熟应用,“云旅游”相关产业的准入门槛也逐渐降低,同时这一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大了旅游行业内部的竞争。“云旅游”能为各景区提供优质、快捷的营销渠道,从过去传统旅游业中被动地等待游客上门转变为现今新型旅游业中主动向外推销产品,更加积极地接近游客,针对性地贴近游客的喜好。再者,深入挖掘线上消费的潜力,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注入新活力,但也造成了对传统旅游业的巨大冲击。而在“云旅游”改变旅游行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选择权会极大地增加,消费渠道、消费方式均呈现多样化,用户进行横向对比将更加快捷便利,优质的产品将快速地占据市场。在产业扩容和竞争加剧的推动下,传统旅游企业或将面临大面积的优胜劣汰,企业将加速升级转型、提质增效,从而带动行业内的良性竞争,推动国内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二)推动产业链扩展、产业价值的融合与创新

过去的传统旅游业往往只有简单的一两条商业链,产品容易出现单一重复的情况,甚至出现游客去不同景区却能购买到相同“特色”产品的现象。而红色“云旅游”的出现则极大地推动了产业链扩展,充分发挥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采取寓教于乐的旅行方式,让红色文化遍布旅游行径;通过红色旅游系列活动的开展,利用线上跨越地理障碍的优势,营造连续性红色“云旅游”专题线路,发展出多样丰富的红色文创产品,不断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同时,延长旅游产业链,联合各红色景点景区,聚成一股力量,发挥红色旅游集群效应,实现产业价值的融合与创新。“云旅游”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采取研、学相长的旅游方式,密切联系各中学、高校的思政课堂、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课堂,比如举办红色校园征文大赛、红色创意产品征集展示活动等,让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进入校园。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以极具娱乐性的方式让学生们接受红色精神的熏陶。

(三)增加线下红色旅游人数,推动乡村振兴

借助“云旅游”的大数据综合技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提升线下旅游体验,一定程度上增加线下旅游人数。帮助各景点景区完善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打造一个可以从出游前的行程预览、出游时的特色体验以及出游后的行程记录的人性化旅游产品,更有针对性地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的境况下,商家也能够更加了解游客们的喜好以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商家可以在“云旅游”的过程中适时提出虚拟文创产品的介绍与销售。在推销的同时让虚拟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传播出去。更重要的是,这些虚拟文创产品也可以成为游客的纪念品,在游客每次使用时都会联想到线上观看时的场景,由此产生出要前往该地旅游的欲望,进而转化为旅游的实地实施,增加线下红色旅游人数。

并且通过这些文创产品为当地乡村增加上各种各样的乡村名片,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有体系的数字化营销方案,在直接拉动乡村经济的同时,通过乡村名片等其他形式将各个乡村的独特优势显示出来,積极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五、对策建议

针对“云旅游”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其的后续发展意义,提出了四个对策建议。对于“云旅游”用户数量和用户类型相对较少的劣势,可以将传统旅游和“云旅游”做一个有机结合,使二者各取所长。而同时也可以用“云旅游”的技术来辅助传统旅游业,从而达到使传统旅游业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有一个企业转型缓冲期。同样,针对“云旅游”实际经济收益对营销方案要求较高方面,给予的对策是提出强化数字平台建设,建立数字化营销运用方案,以最大效率实施线上推销。

(一)利用云计算技术贴合游客喜好

在云计算技术的加持下,旅游景区借助数字化营销,在线上实现“云旅游”,利用AR、VR等体感技术为用户提供虚拟化的旅游活动,并通过3D虚拟环境使用虚拟身份与游客进行沟通,让游客获得完全可以与线下旅游相匹配的体验。“云旅游”通过各种体感技术给予游客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游客获得真实的感受。并且根据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可以进行精准地推荐景点和特色,来贴合不同游客的喜好,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精准对点营销,减少单一重复的无效供给,提高文创产品的经济效率,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当地景区改善旅游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的游客,给予不同的旅游方案,打造一个从旅游前的行程预览到旅游中的增强体验,再到旅游后的行程回顾的全方位、人性化的旅游产品,更有针对性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二)强化传播平台建设,建立数字化营销运营方案

旅游景区对5G技术的灵活运用为他们的数字化营销提供了便利,改变了传统旅游业的营销习惯,数字化营销将成为未来旅游业营销的主要方式。因此,建立数字化营销运营方案是“云旅游”最合适的营销手段。旅游景区可以在各类网络平台,加强线上品牌建设,打造名片化营销,推动游客参与数字化平台建设。

旅游景区要充分利用各大OTA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推文、抖音短视频、淘宝直播以及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促销,对推广内容进行提前预备,以此优化营销效果,提升产品知名度,使营销价值得到最大化呈现,提高景区曝光率。并且,紧跟时事,不断优化营销方案,创建数字化营销运营体系。

(三)延长产业链,联合各景区

如果仅是单个红色景区或者各红色景区之间独立分散的“云旅游”形式,那么势必会出现线下旅游同样的弊端——每个景区都变成了单个带有枯燥生硬的红色文化的处所,而并不是让人们既可以游乐享受生活,又可以学习红色文化、接受红色精神熏陶的景点。为了避免这一境况再次发生在“云旅游”上,各红色景区之间应该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创造红色旅游线,打造红色专题旅游方案。利用数字化技术打破线下的空间界限,实现游客在线上瞬时的空间穿梭,在连续性的红色旅游景区之间实现红色专题“云旅游”。

而针对乡村振兴,“云旅游”能够带动知名度较小的乡村景区,将一些知名度相对较小的乡村景区带入到专题红色旅游路线中。比如杭州市湍口镇的三联村,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山核桃等经济作物为主,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辅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但是如果在“云旅游”的加持下,该地的特色美食——索面以及当地的优秀党员文化等,都可以加入到专题“云旅游”当中。再以当地特色文化为基础,创新发展文创产业链,为当地的经济带去新的生命力,从而实现为乡村振兴助力。

(四)传统旅游业和“云旅游”的有机结合

将传统旅游业和“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传统旅游业的普适性带动“云旅游”的流量收益,另一方面使“云旅游”的前沿技术为传统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利用“云旅游”的大数据计算,有效地运用AR、VR等方式与游客进行互动,丰富景区特色文化所给予游客的体验层次,增强游客与特色文化产品的交互关系,让游客真正融入景区的特色文化当中,充分感受景区特色文化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同时在每一个线下景区适当进行“云旅游”的相关宣传,利用传统旅游业长久以来形成的普适性去带动“云旅游”的推广流量,从而实现“云旅游”的大众普适性。二者还可以在旅游高峰期推出联动活动,坚固两者之间的结合,逐渐达到“云旅游”和传统旅游业互利共存的关系。

六、结语

“互联网+”浪潮改变了很多行业的发展,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云旅游”趁此机会大力发展,给传统旅游业一个巨大冲击,促进旅游业的创新变革。利用“云旅游”的优势,打破传统旅游业的困境,为旅游业反而带来了新生的活力。各红色景区通过“云旅游”聚成合力,形成专题红色“云旅游”路线,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带动乡村振兴。同时和各大高校、中学联动合作,使用研学相长的方式,将红色精神的传播通过“云旅游”带入校园。又通过云计算技术观测游客喜好,适当延长产业链,用创新发展的旅游文创产品代替过去单一重复的产品,建设数字化传播营销方案,逐步形成数字化营销运营体系,为“云旅游”和当地景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使红色“云旅游”持续性发展。综上所述,长远来看,红色“云旅游”不仅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强劲助力,还可以推动旅游业相关产业链扩展、产业价值的融合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毛雨琴.论旅行类视频自媒体的内容创作[D].重庆:重庆大学,2019.

[2]张嘉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3]黄淼.电商短视频的媒介可供性分析——基于快手美妆主播的文本挖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5):1-9.

[4]桂睿.“云旅游”视域下景德镇彩瓷文创产品的创新路径[J].陶瓷,2021(03):63-65.

[5]郭靖,郝索.云旅游视角下的现代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2,17(05):108-111.

[6]郭芹,徐杨.新媒体视域下“00后”红色“云旅游”创新发展对策研究——以苏皖豫晋黔五省革命老区为例[J].商展经济,2021(14):23-25.

[7]吴月佳.“云旅游”模式助力县域旅游发展研究——以商洛市山阳县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1(06):176-178.

[8]栗姝雅,黄萌,杨玉兰,甘婷.“云旅游”助力旅游景区发展的探索——以龟峰山风景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1(22):133-134.

[9]李珊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云旅游”价值评估及对策建议[J].价格月刊,2021(03):89-94.

[10]“宅生活”需要一场“云”旅游[J].中国信息界,2020(02):64.

*基金项目:2021年度大学生国家级省级创新项目“‘助农+教育’:乡村背景下的红色‘云旅游’平台建设——以三联村为例”(项目编号:S202113023062)。

(作者单位:杭州医学院。和铁行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文化产业互联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