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以“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为例
2022-11-25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韩先丽
⦿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 韩先丽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模式转型,让教书育人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关键.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对育人方式转型提出的重大命题.为了改良现有的教育体系,淮安市大力推进“融学课堂”教学研究.“5G”课堂是“融学课堂”的基本样态,即给学生提一些问题,给学生做一项任务,给学生留一段时间,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当一回老师.“5G”课堂更加突出以生为本.教法上,尊重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注重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法上,注重“5G”的指向,突出“学”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全面参与.
下面笔者以一节“融学课堂”研讨课“弧长及扇形的面积”部分教学片段为例,与同行交流“5G”课堂的实践应用及思考.
1 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1:五育融合,体悟融合之美.
教师手执折扇讲述:扇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产物,在中国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下面请欣赏一段视频.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中国的扇子文化,学生在轻音乐中感受到,中国扇子是一种内蕴甚丰的文化器物,它传递着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问题1为了庆祝教师节,某中学要举行教师才艺表演,其开场舞是扇子舞.小丽同学想自己亲手制作一把精美布面折扇送给她喜爱的舞蹈老师,如图1.那么制作一把扇子需要使用多少布料呢?(不考虑制作过程中的布料损失.)
图1
教师:老师相信,学习了本节课,同学们一定可以帮小丽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2.7 弧长与扇形的面积”这节课.
设计意图:由中国扇子文化引入,结合情境问题,让学生体悟中国扇子文化的发展历程,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美的享受的同时,很自然地引入课题.
教学片段2:教师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问题2观察一下,这个扇形的外围其实就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追问1:还记得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追问2:如果老师把扇子合起来一部分,这个外围就是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
追问3:你可以给扇形下个定义吗?
追问4:图2中阴影部分是扇形吗?为什么?
图2
追问5:请大家观察圆和弧、圆面和扇面,你觉得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追问6:认识了扇形的定义,接下来我们要探究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回忆圆的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为下面的探究做好铺垫;通过扇子的展开和折合,让学生有强烈的视觉体验,感受到圆形和扇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扇形的弧长及面积公式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圆的周长与面积,对扇子实物的直观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扇形的定义,感悟圆与弧,圆面与扇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为下面推出扇形弧长和面积公式做好准备.
教学片段3:生生合作,师生对话,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
问题3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把扇子,当它缓缓打开时,哪些量没变?哪些量在变化?
追问1:当扇形半径一定时,扇形的弧长、面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追问2:老师将这两把扇子叠起来,圆心角相同,同学们再观察这两个扇形的弧长相同吗?扇形的面积相同吗?
追问3: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到底与扇形的半径、圆心角有怎样的关系呢?
追问4:如果这把扇子的半径记为R,圆心角的度数记为n,我把它打开一半,此时是平角,它的弧长是多少呢?
追问5:如果角度变为60°呢?
追问6:角度是n°呢?
师生活动:教师手中拿着两把大小不同的折扇,进行师生互动,层层递进,由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感受扇形的弧长与圆的弧长之间的关系,水到渠成地推出扇形弧长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定半径、变角度,定角度、变半径,让学生逐步感受到弧长与扇形的半径和圆心角有关;再在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指导下,得到弧和圆周的局部和整体的量化关系,明确“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周角的比,就是这段弧长与整个圆周长的比”,以揭示弧长的本质.本环节师生交流合作、互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深悟透,勇于表达、展现自我,在多元对话中获得成长.
教学片段4:让学生当一回老师,体验角色互换.
问题4能否类比刚刚的探究过程,推出扇形面积公式呢?下面先自主探究,再同桌讨论交流,最后请同学们来做小老师.
追问1:太棒了!同学们用类比的方法探求了扇形的面积公式.现在来观察弧长公式,弧长公式中有哪几个变量?知道其中的几个可以求出剩下的量?
追问2:知道三个变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可以求出其余一个量,叫知二求一.那扇形的面积公式呢?
师生活动:教师让学生类比弧长公式的探求过程,请学生做小老师讲解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小老师手执折扇一边演示一边提问,逻辑清晰,自信满满.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公式中的变量,体会公式中三个变量知二求一的关系,为下面的应用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逐步推导,让学生再次感悟扇形面积与圆面积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前面实践和思维经验的积累,学生很快可以融入教师角色,引导同学们探索出新知识.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次当小老师的机会,使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收获成功体验,在思考创造中促进新知的有效构建,同时在交流分享中实现深度学习.
教学片段5:给学生留一段时间,生生交流,让思维发生碰撞.
问题5为了探究问题4的追问2的更简单的解法,大家心中有没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能否用弧长l与半径R直接表示出扇形的面积呢?
教师:问题非常好!下面同学们先自主观察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再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扇形面积的另一个公式的推导.
追问1:大家探索出了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联系,得到了扇形面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现在再来看问题4的追问2这道题,你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了?
师生活动:为了探究问题4的追问2的简便解法,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能否直接由弧长和半径求出扇形面积.教师顺势提出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要求.学生先观察,再交流,最后请代表作为小老师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此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弧长与扇形面积这两个公式解决问题,同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对这两个公式进行再观察和“思考”,从新的视角使问题得到“再解决”.本环节以具体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优化.
教学片段6:给学生做一项任务,促进思维走向深处.
问题6本节课我们是如何探究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的?
问题7对于这三个公式你有哪些认识?有哪些疑惑?请与同学分享!
师生活动:师生一起回顾“融学课堂”理念引领下“5G”课堂教学的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课后任务.
设计意图:以问题结尾,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探索并未结束,思考并未停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将几个公式融会贯通.
2 教学思考
2.1 感官协同,促进新知探究
由课前赏心悦目的视频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引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视觉、听觉的享受,整节课开启了轻松愉悦的旅程.
在探究弧长公式环节,教师通过变换两把折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规范表达,先生生合作交流,一步步引导学生推导出弧长公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信心继续深入探究.接着,教师让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动手操作,从触觉的角度去感受,从视觉的角度去观察,动脑动手,身心融合.教师引导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收获成功体验,在思考创造中促进新知的有效构建,同时在交流分享中实现深度学习,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2.2 学、教融合,实现深度交流
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正确理解并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才能更好地教学.只有达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新知引入环节,教师拿出折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概括出扇形的定义、扇形和圆的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师生进行平等对话;新知探索环节,学生当小老师,一边演示扇子的变化,一边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观察、类比、探索扇形面积公式,生生进行平等对话;小结环节,师生共同从知识、方法、思想、经验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实现师生深度交流.
2.3 “5G”并举,增值课堂效益
(1)给学生提一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中,由变式自然发问,释放心中疑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给学生一项任务.教师在探索和应用环节都设置了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先自主思考,再合作交流.小结环节,教师布置了课外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给学生留一段时间.不管是自主回答、小组合作还是课堂小结,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要学会“等待”.教师要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究、领悟和应用,让学生在自主梳理和静思悟学中突破自我,实现提升.
(4)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辩;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在多元对话中获得成长,塑造虚心好学的优良品质.
(5)给学生当一回老师.学生当小老师,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表达.学生在角色互换中可以收获成功的体验,在思考创造中可以促进新知的有效构建,在主动交流分享中实现思维的提升.
3 结语
“5G”课堂民主和谐,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放松投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知识技能、学科素养等方面提升明显,尤其在参与意识、思维方式、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愉悦感等方面收获颇丰.课堂改革以来,课堂效益不断增值,让学习真正发生,高效发生.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将“数学育人”的功能落到实处,从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才能得以实现.